第四講
關燈
小
中
大
諸詞,而獨不收《菩薩蠻》《憶秦娥》二詞。
最早認定《菩薩蠻》《憶秦娥》為李白作品的,始于南宋人黃昇編的《花庵詞選》。
《花庵詞選》本是一部不甚辨真僞的書,自不可信。
上面所說的都是很強的證據,證明這兩首詞并不是李白的作品,實在說,當時不但李白不曾作詞,大曆以前的作者并沒有一個作詞的。
他們隻有整齊的五七言歌詞,沒有長短句的歌詞。
相傳王昌齡、高适、王之渙的詩,為伶工、妓女所争唱,全是五七言的絕句;王維的詩亦為梨園所盛唱,而所傳唱的歌詞如“紅豆生南國”“秋風明月共相思”,一系五言,一系七言。
其他如杜甫、孟浩然輩,則未嘗著名于樂部教坊,歌詞極少。
直到大曆長慶間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起來以後,才有長短句的歌詞。
韋應物的歌詞不多見,惟《三台》與《轉應曲》(一名《調笑》)流傳。
今舉他的一首《轉應曲》為例: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白居易的歌詞則相傳甚多,形式是長短句的,有《憶江南》《如夢令》《長相思》《花非花》《一七令》等調。
但這些詞多不載于《白氏長慶集》者,我們隻好存疑。
可以确定是白居易的作品的有《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劉禹錫曾依此詞的曲拍為句,填《春去也》詞,傳唱一時: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颦。
據《草堂箋》所載,劉禹錫尚有《斑竹枝》詞;《古今詞話》載戴叔倫有《轉應曲》;《太平廣記》載韓翃有《章台柳》。
此外,長慶間尚有一位不甚著名的作家張志和,有一首很好的《漁父詞》: 西塞山前白鹭飛, 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有了大曆、長慶間許多名詩家來寫長短句的歌詞,詞體便确立了。
到了晚唐便産生了大詞人溫庭筠。
溫庭筠(約801—866)是最初一個詞的專家,他是遲白居易不到四十年的作者。
原名歧,字飛卿,太原人,寄家江東。
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号“溫八叉”。
為人不修邊幅,終身放蕩潦倒,官止國子助教。
《舊唐書》稱其“能逐弦吹之音,為恻豔之詞”。
他雖也能詩,但他的詩遠不如其詞造詣之高。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稱他“工于造語,極為绮靡”,黃昇《花庵詞選》也說“飛卿詞極流麗,宜為《花間集》之冠”。
其詞如: 憶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晖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鬓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詞最長于抒寫豔情,他創調極多,在詞史上要算是一位開山大師。
五代的詞人受他的影響極大。
溫庭筠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可以說是站在詩詞盛衰的歧點。
在他以前,還是詩歌的最盛時代,詩人不過偶爾填詞。
自溫氏專力于詞以後,詞的發展的趨勢逐漸造成,入于五代,便是詞的時代了。
唐代的小說 中國小說雖濫觞于兩晉六朝,然至唐代的文人始自覺地創作有結構的小說,短篇小說的體制至此始行确立。
胡應麟《筆叢》說: 變異之談,盛于六朝。
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
唐代文人也許還是抱着看不起小說的觀念,可是他們能夠“作意好奇”去作小說,則小說在文人的創作中已成為一科,小說在文學的領域中已占着一個小小的地位,以徐圖未來的發展。
至言小說的作風,亦至唐代而一變。
唐人小說,所抒寫的皆系可歌可泣的豔情和可驚可歎的仙俠故事,取材盡屬新奇,情節亦複凄惋,故論者皆稱唐代小說為“傳奇”。
加以當時小說作家,多是著名才人,文辭華麗凄豔,韻味無窮,實遠勝于兩晉六朝的初期作物。
故洪邁說: 唐人小說不可不熟。
小小情事,凄惋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
唐代本是文學的燦爛時期,徒以詩歌特著聲譽,其他文學之名遂為所掩。
實則唐之小說在文學史上自有其特殊位置的。
唐代小說之流傳者,今皆存載于《唐人說荟》(一名《唐代叢書》)與《太平廣記》二書,别其性質,略分三類: (一)豪俠類—— 《紅線傳》《劉無雙傳》《謝小娥傳》《虬髯客傳》《昆侖奴傳》《聶隐娘傳》 (二)豔情類—— 《遊仙窟》《霍小玉傳》《李娃傳》《會真記》《飛煙傳》《章台柳傳》《楊倡傳》《長恨歌傳》 (三)神怪類—— 《秦夢記》《枕中記》《任氏傳》《柳毅傳》《南柯記》《離魂記》 這個分類系就大體而言,細辨之,如豪俠類中的《謝小娥傳》亦涉神怪;豔情類中的《章台柳傳》亦言豪俠,《霍小玉傳》兼志怪異;神怪類中的《任氏傳》及《離魂記》亦屬豔情。
固不可以嚴格分類也。
此外如題為韓偓作的《海山記》《迷樓記》與《開河記》,題作曹邺作的《梅妃傳》,皆屬宋人僞作,《太真外傳》亦宋人樂史撰,故皆不叙錄于此。
今略将上列作品及其作者叙述如下。
(一)豪俠小說記載豪俠故事始于司馬遷《史記》中的《刺客列傳》《遊俠列傳》;然幻設為小說,則始自唐之中葉。
唐自安祿山作亂以後,藩鎮強橫,擁兵恣肆,私蓄死士刺客,以圖仇殺異己,因是豪客俠士橫行一時,而豪俠小說因之以起。
《紅線傳》,袁郊作(舊題楊巨源作)。
郊字之儀,郎山人。
昭宗時為翰林學士,嘗官虢州刺史,著述甚富。
《紅線傳》載于他的《甘澤謠》中,叙一女子紅線為潞州節度使薛嵩的青衣,時田承嗣想吞并潞州,薛嵩懼,紅線乃夜往盜取承嗣床頭的金合,嵩使人送還,承嗣驚駭,乃重修舊好。
事後,紅線飄然别去,不知所往。
《劉無雙傳》,薛調作。
調乃河中寶鼎人,為翰林承旨學士。
此傳叙一宦家女劉無雙幼許配表兄王仙客,因兵亂散失,無雙被召入後宮,派往守陵園。
仙客悲痛之餘,往訪義士古押衙求助,古生感其意氣許之。
然一去半年,全無消息。
忽傳陵園有宮女被殺,是夜,古生抱宮女屍至,乃無雙也。
灌以藥,得複活。
古生乃盡殺此案關系人,并自刎以滅口。
而仙客與無雙則終成眷屬矣。
《謝小娥傳》,李公佐作。
公佐字颛蒙,隴西人。
嘗舉進士,為江淮從事。
所作小說今傳四篇。
此傳叙謝小娥的父與夫為盜匪所殺,小娥獨遇救。
後夢其父與夫告以仇人姓名,小娥乃變男子服為傭保,輾轉江湖間,果遇二盜于浔陽,刺殺之,并擒其餘黨。
小娥報仇後,剪發披褐,修道于牛頭山以終。
《虬髯客傳》,杜光庭作(舊題張說作)。
光庭字賓聖,括蒼人。
在天台山為道士,後事蜀之王衍為戶部侍郎。
有文集。
此篇為豪俠小說中之最有名者,叙李靖去谒見楊素,素旁一執紅拂妓識靖為英雄,夜亡奔靖,相偕遁去。
途遇虬髯客,意氣甚豪,相與甚歡。
後客将其資産全數贈與李靖,使佐李世民興唐,彼則率海賊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為王。
《昆侖奴》與《聶隐娘》,并為裴铏作(又見于段成式《酉陽雜俎》的《劍俠傳》中)。
铏著有《傳奇》行世,此二篇最有名。
《昆侖奴》系叙一黑奴名磨勒者,負崔生逾十重垣,與某大臣家妓相見,又負他倆飛度峻垣而出,終成情侶的故事;《聶隐娘》系叙一劍俠女聶隐娘幫助陳許節度使劉昌裔,與魏師田氏派來的刺客精精兒與妙手空空兒鬥法的故事。
這種作品實為後世劍俠演義小說的先驅。
(二)豔情小說抒寫豔情之作,亦至唐代始發達。
唐人小說以這一類為最優秀。
作者類能以隽妙的鋪叙,寫凄惋的豔情,其事多悲劇,其文多哀豔動人,不像後世的大團圓小說,結局皆無意味。
今為分述如下: 《遊仙窟》,張鷟作。
鷟字文成,深州陸渾人,登進士第,官至司門員外郎。
他為文浮豔,流行一時。
所作《遊仙窟》為豔情小說之涉于淫者。
自叙奉使河源,道中夜投大宅,逢二女曰十娘五娘,宴飲調笑,止宿而去。
文詞甚亵。
《霍小玉傳》,蔣防作。
防字子徽,義興人。
曆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
此篇叙大曆間詩人李益與名妓霍小玉戀愛,後益母為訂婚于盧氏,遂與小玉斷絕音問。
小玉念益成疾,而益終不複來。
有黃衫客者強邀益至小玉處,小玉數其負心,悲恸而絕。
《李娃傳》,白行簡作。
行簡字知退,下邽人,白居易之弟,官至郎中。
本篇叙李娃為長安名妓,有某貴公子因迷戀她而緻堕落,流為乞丐。
終得李娃之救,讀書成名,結為美滿婚姻。
《會真記》(亦名《莺莺傳》),元稹作。
稹是當代的名詩人,此記文章秾麗,極有名于世。
叙張生君瑞因紅娘的引線,與崔莺莺發生戀愛,其後崔委身他人,張亦另娶,終身不複相見矣。
《飛煙傳》,皇甫枚作。
枚字遵美,安定人。
曾著《三水小牍》,此傳即書中的一篇。
叙步飛煙與鄰居少年趙象戀愛,為夫所覺,橫被笞死。
象亦改名變服,遠竄江南。
《章台柳傳》(亦名《柳氏傳》),許堯佐作。
堯佐生平不詳。
此篇系叙詩人韓翃的愛妾柳氏為蕃将沙吒利所劫,俠士許俊以智力為之奪回的故事。
《楊倡傳》,房千裡作。
千裡字鹄舉,河南人,官至高州刺史。
此傳叙倡女楊氏為嶺南某帥所寵,蓄之别室。
後為帥妻所覺,被遣北還。
不久帥以氣憤死,楊倡亦以身殉。
《長恨歌傳》,陳鴻作。
鴻字大亮,貞元中為主客郎中。
因白居易作《長恨歌》,鴻乃為之作傳,記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戀愛故事。
此外,值得舉例的豔情小說還不少,但藝術價值之最高者,當推上面所叙錄的《霍小玉傳》《李娃傳》與《會真記》數篇。
(三)神怪小說唐人多信佛好奇,加以深受兩晉六朝志異書的影響,故唐之小說,亦多言神怪。
《秦夢記》,沈亞之作。
亞之字下賢,吳興人。
登元和進士第,終郢州掾。
有文集。
今存傳奇有《湘中怨》《異夢錄》及《秦夢記》三篇。
《秦夢記》系自叙道經長安旅次,夢為秦官有功,時弄玉新寡,因尚公主,禮遇甚隆。
後公主卒,秦穆公不欲再見亞之,乃遣之歸。
《枕中記》與《任氏傳》,皆沈既濟作。
既濟為蘇州吳人,官至禮部員外郎。
《枕中記》(或題張泌作)叙道士呂翁行邯鄲道中,見旅舍少年盧生自歎窮困,乃以枕授之,謂枕此當榮适如意。
生即夢娶清河崔氏,累官至宰相,子孫滿堂,年八十餘而死。
生至此乃醒,時旅舍主人蒸黃粱猶未熟也。
生為之怃然而去。
《任氏傳》系叙一狐女任氏與鄭六同居,能恪守節操,創立家業,後為犬逐斃。
《柳毅傳》,李朝威作。
朝威為隴西人,生平不詳。
此傳系叙柳毅為拯救一被舅姑夫婿虐待的洞庭龍君少女,前往龍宮傳信。
龍女得救後,與柳毅結婚,終于成仙。
《南柯記》(一名《南柯太守傳》),為《謝小娥傳》的作者李公佐所撰。
内容是說淳于棼在槐樹下晝寝,夢為槐安國王的女婿,統治南柯郡三十年,後兵敗,公主又死,因罷官被送回故鄉。
淳于乃醒,尋在槐樹下發現一蟻穴,蓋即所謂槐安國也。
《離魂記》,陳元祐作。
元祐生平亦不詳。
此作記述張镒初将幼女倩娘許外甥王宙,後又訂婚于他氏,王宙含恨而别。
夜半,倩娘追至,乃相偕赴蜀。
居久之,倩娘思家,乃偕歸,至則倩娘方卧病家中,二女相見,合為一體,方知追随王宙者蓋倩娘之魂也。
此外唐人神怪小說尚多,如《白猿記》《周秦行紀》《杜子春傳》《蔣子文傳》《李衛公别傳》《杜林甫外傳》《人虎記》《獵狐記》《靈異傳》等。
彙集成書者則有牛僧孺的《玄怪錄》十卷、李複言的《續玄怪錄》五卷、薛漁思的《河東記》三卷、張讀的《宜室志》十卷,是可見唐代神怪小說之盛矣。
唐代小說,大都出于文人的遊戲筆墨,即偶有寓意,亦不外訓誨人心,固說不上“表現作者生命”的要義。
隻因所作多出才人,事皆離奇,文複華美,故為後世所重視。
特别是元以後的戲曲傳奇,多取材于唐人的小說:如《西廂記》之本于《會真記》,《長生殿》之本于《長恨歌傳》,《繡襦記》之本于《李娃傳》,《倩女離魂》之本于《離魂記》,皆為最著者。
其他以唐小說為資料的戲曲,尚不勝舉例。
由此即可見唐代小說之影響于後世文壇了。
最早認定《菩薩蠻》《憶秦娥》為李白作品的,始于南宋人黃昇編的《花庵詞選》。
《花庵詞選》本是一部不甚辨真僞的書,自不可信。
上面所說的都是很強的證據,證明這兩首詞并不是李白的作品,實在說,當時不但李白不曾作詞,大曆以前的作者并沒有一個作詞的。
他們隻有整齊的五七言歌詞,沒有長短句的歌詞。
相傳王昌齡、高适、王之渙的詩,為伶工、妓女所争唱,全是五七言的絕句;王維的詩亦為梨園所盛唱,而所傳唱的歌詞如“紅豆生南國”“秋風明月共相思”,一系五言,一系七言。
其他如杜甫、孟浩然輩,則未嘗著名于樂部教坊,歌詞極少。
直到大曆長慶間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起來以後,才有長短句的歌詞。
韋應物的歌詞不多見,惟《三台》與《轉應曲》(一名《調笑》)流傳。
今舉他的一首《轉應曲》為例: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白居易的歌詞則相傳甚多,形式是長短句的,有《憶江南》《如夢令》《長相思》《花非花》《一七令》等調。
但這些詞多不載于《白氏長慶集》者,我們隻好存疑。
可以确定是白居易的作品的有《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劉禹錫曾依此詞的曲拍為句,填《春去也》詞,傳唱一時: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颦。
據《草堂箋》所載,劉禹錫尚有《斑竹枝》詞;《古今詞話》載戴叔倫有《轉應曲》;《太平廣記》載韓翃有《章台柳》。
此外,長慶間尚有一位不甚著名的作家張志和,有一首很好的《漁父詞》: 西塞山前白鹭飛, 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有了大曆、長慶間許多名詩家來寫長短句的歌詞,詞體便确立了。
到了晚唐便産生了大詞人溫庭筠。
溫庭筠(約801—866)是最初一個詞的專家,他是遲白居易不到四十年的作者。
原名歧,字飛卿,太原人,寄家江東。
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号“溫八叉”。
為人不修邊幅,終身放蕩潦倒,官止國子助教。
《舊唐書》稱其“能逐弦吹之音,為恻豔之詞”。
他雖也能詩,但他的詩遠不如其詞造詣之高。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稱他“工于造語,極為绮靡”,黃昇《花庵詞選》也說“飛卿詞極流麗,宜為《花間集》之冠”。
其詞如: 憶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晖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鬓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詞最長于抒寫豔情,他創調極多,在詞史上要算是一位開山大師。
五代的詞人受他的影響極大。
溫庭筠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可以說是站在詩詞盛衰的歧點。
在他以前,還是詩歌的最盛時代,詩人不過偶爾填詞。
自溫氏專力于詞以後,詞的發展的趨勢逐漸造成,入于五代,便是詞的時代了。
唐代的小說 中國小說雖濫觞于兩晉六朝,然至唐代的文人始自覺地創作有結構的小說,短篇小說的體制至此始行确立。
胡應麟《筆叢》說: 變異之談,盛于六朝。
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
唐代文人也許還是抱着看不起小說的觀念,可是他們能夠“作意好奇”去作小說,則小說在文人的創作中已成為一科,小說在文學的領域中已占着一個小小的地位,以徐圖未來的發展。
至言小說的作風,亦至唐代而一變。
唐人小說,所抒寫的皆系可歌可泣的豔情和可驚可歎的仙俠故事,取材盡屬新奇,情節亦複凄惋,故論者皆稱唐代小說為“傳奇”。
加以當時小說作家,多是著名才人,文辭華麗凄豔,韻味無窮,實遠勝于兩晉六朝的初期作物。
故洪邁說: 唐人小說不可不熟。
小小情事,凄惋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
唐代本是文學的燦爛時期,徒以詩歌特著聲譽,其他文學之名遂為所掩。
實則唐之小說在文學史上自有其特殊位置的。
唐代小說之流傳者,今皆存載于《唐人說荟》(一名《唐代叢書》)與《太平廣記》二書,别其性質,略分三類: (一)豪俠類—— 《紅線傳》《劉無雙傳》《謝小娥傳》《虬髯客傳》《昆侖奴傳》《聶隐娘傳》 (二)豔情類—— 《遊仙窟》《霍小玉傳》《李娃傳》《會真記》《飛煙傳》《章台柳傳》《楊倡傳》《長恨歌傳》 (三)神怪類—— 《秦夢記》《枕中記》《任氏傳》《柳毅傳》《南柯記》《離魂記》 這個分類系就大體而言,細辨之,如豪俠類中的《謝小娥傳》亦涉神怪;豔情類中的《章台柳傳》亦言豪俠,《霍小玉傳》兼志怪異;神怪類中的《任氏傳》及《離魂記》亦屬豔情。
固不可以嚴格分類也。
此外如題為韓偓作的《海山記》《迷樓記》與《開河記》,題作曹邺作的《梅妃傳》,皆屬宋人僞作,《太真外傳》亦宋人樂史撰,故皆不叙錄于此。
今略将上列作品及其作者叙述如下。
(一)豪俠小說記載豪俠故事始于司馬遷《史記》中的《刺客列傳》《遊俠列傳》;然幻設為小說,則始自唐之中葉。
唐自安祿山作亂以後,藩鎮強橫,擁兵恣肆,私蓄死士刺客,以圖仇殺異己,因是豪客俠士橫行一時,而豪俠小說因之以起。
《紅線傳》,袁郊作(舊題楊巨源作)。
郊字之儀,郎山人。
昭宗時為翰林學士,嘗官虢州刺史,著述甚富。
《紅線傳》載于他的《甘澤謠》中,叙一女子紅線為潞州節度使薛嵩的青衣,時田承嗣想吞并潞州,薛嵩懼,紅線乃夜往盜取承嗣床頭的金合,嵩使人送還,承嗣驚駭,乃重修舊好。
事後,紅線飄然别去,不知所往。
《劉無雙傳》,薛調作。
調乃河中寶鼎人,為翰林承旨學士。
此傳叙一宦家女劉無雙幼許配表兄王仙客,因兵亂散失,無雙被召入後宮,派往守陵園。
仙客悲痛之餘,往訪義士古押衙求助,古生感其意氣許之。
然一去半年,全無消息。
忽傳陵園有宮女被殺,是夜,古生抱宮女屍至,乃無雙也。
灌以藥,得複活。
古生乃盡殺此案關系人,并自刎以滅口。
而仙客與無雙則終成眷屬矣。
《謝小娥傳》,李公佐作。
公佐字颛蒙,隴西人。
嘗舉進士,為江淮從事。
所作小說今傳四篇。
此傳叙謝小娥的父與夫為盜匪所殺,小娥獨遇救。
後夢其父與夫告以仇人姓名,小娥乃變男子服為傭保,輾轉江湖間,果遇二盜于浔陽,刺殺之,并擒其餘黨。
小娥報仇後,剪發披褐,修道于牛頭山以終。
《虬髯客傳》,杜光庭作(舊題張說作)。
光庭字賓聖,括蒼人。
在天台山為道士,後事蜀之王衍為戶部侍郎。
有文集。
此篇為豪俠小說中之最有名者,叙李靖去谒見楊素,素旁一執紅拂妓識靖為英雄,夜亡奔靖,相偕遁去。
途遇虬髯客,意氣甚豪,相與甚歡。
後客将其資産全數贈與李靖,使佐李世民興唐,彼則率海賊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為王。
《昆侖奴》與《聶隐娘》,并為裴铏作(又見于段成式《酉陽雜俎》的《劍俠傳》中)。
铏著有《傳奇》行世,此二篇最有名。
《昆侖奴》系叙一黑奴名磨勒者,負崔生逾十重垣,與某大臣家妓相見,又負他倆飛度峻垣而出,終成情侶的故事;《聶隐娘》系叙一劍俠女聶隐娘幫助陳許節度使劉昌裔,與魏師田氏派來的刺客精精兒與妙手空空兒鬥法的故事。
這種作品實為後世劍俠演義小說的先驅。
(二)豔情小說抒寫豔情之作,亦至唐代始發達。
唐人小說以這一類為最優秀。
作者類能以隽妙的鋪叙,寫凄惋的豔情,其事多悲劇,其文多哀豔動人,不像後世的大團圓小說,結局皆無意味。
今為分述如下: 《遊仙窟》,張鷟作。
鷟字文成,深州陸渾人,登進士第,官至司門員外郎。
他為文浮豔,流行一時。
所作《遊仙窟》為豔情小說之涉于淫者。
自叙奉使河源,道中夜投大宅,逢二女曰十娘五娘,宴飲調笑,止宿而去。
文詞甚亵。
《霍小玉傳》,蔣防作。
防字子徽,義興人。
曆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
此篇叙大曆間詩人李益與名妓霍小玉戀愛,後益母為訂婚于盧氏,遂與小玉斷絕音問。
小玉念益成疾,而益終不複來。
有黃衫客者強邀益至小玉處,小玉數其負心,悲恸而絕。
《李娃傳》,白行簡作。
行簡字知退,下邽人,白居易之弟,官至郎中。
本篇叙李娃為長安名妓,有某貴公子因迷戀她而緻堕落,流為乞丐。
終得李娃之救,讀書成名,結為美滿婚姻。
《會真記》(亦名《莺莺傳》),元稹作。
稹是當代的名詩人,此記文章秾麗,極有名于世。
叙張生君瑞因紅娘的引線,與崔莺莺發生戀愛,其後崔委身他人,張亦另娶,終身不複相見矣。
《飛煙傳》,皇甫枚作。
枚字遵美,安定人。
曾著《三水小牍》,此傳即書中的一篇。
叙步飛煙與鄰居少年趙象戀愛,為夫所覺,橫被笞死。
象亦改名變服,遠竄江南。
《章台柳傳》(亦名《柳氏傳》),許堯佐作。
堯佐生平不詳。
此篇系叙詩人韓翃的愛妾柳氏為蕃将沙吒利所劫,俠士許俊以智力為之奪回的故事。
《楊倡傳》,房千裡作。
千裡字鹄舉,河南人,官至高州刺史。
此傳叙倡女楊氏為嶺南某帥所寵,蓄之别室。
後為帥妻所覺,被遣北還。
不久帥以氣憤死,楊倡亦以身殉。
《長恨歌傳》,陳鴻作。
鴻字大亮,貞元中為主客郎中。
因白居易作《長恨歌》,鴻乃為之作傳,記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戀愛故事。
此外,值得舉例的豔情小說還不少,但藝術價值之最高者,當推上面所叙錄的《霍小玉傳》《李娃傳》與《會真記》數篇。
(三)神怪小說唐人多信佛好奇,加以深受兩晉六朝志異書的影響,故唐之小說,亦多言神怪。
《秦夢記》,沈亞之作。
亞之字下賢,吳興人。
登元和進士第,終郢州掾。
有文集。
今存傳奇有《湘中怨》《異夢錄》及《秦夢記》三篇。
《秦夢記》系自叙道經長安旅次,夢為秦官有功,時弄玉新寡,因尚公主,禮遇甚隆。
後公主卒,秦穆公不欲再見亞之,乃遣之歸。
《枕中記》與《任氏傳》,皆沈既濟作。
既濟為蘇州吳人,官至禮部員外郎。
《枕中記》(或題張泌作)叙道士呂翁行邯鄲道中,見旅舍少年盧生自歎窮困,乃以枕授之,謂枕此當榮适如意。
生即夢娶清河崔氏,累官至宰相,子孫滿堂,年八十餘而死。
生至此乃醒,時旅舍主人蒸黃粱猶未熟也。
生為之怃然而去。
《任氏傳》系叙一狐女任氏與鄭六同居,能恪守節操,創立家業,後為犬逐斃。
《柳毅傳》,李朝威作。
朝威為隴西人,生平不詳。
此傳系叙柳毅為拯救一被舅姑夫婿虐待的洞庭龍君少女,前往龍宮傳信。
龍女得救後,與柳毅結婚,終于成仙。
《南柯記》(一名《南柯太守傳》),為《謝小娥傳》的作者李公佐所撰。
内容是說淳于棼在槐樹下晝寝,夢為槐安國王的女婿,統治南柯郡三十年,後兵敗,公主又死,因罷官被送回故鄉。
淳于乃醒,尋在槐樹下發現一蟻穴,蓋即所謂槐安國也。
《離魂記》,陳元祐作。
元祐生平亦不詳。
此作記述張镒初将幼女倩娘許外甥王宙,後又訂婚于他氏,王宙含恨而别。
夜半,倩娘追至,乃相偕赴蜀。
居久之,倩娘思家,乃偕歸,至則倩娘方卧病家中,二女相見,合為一體,方知追随王宙者蓋倩娘之魂也。
此外唐人神怪小說尚多,如《白猿記》《周秦行紀》《杜子春傳》《蔣子文傳》《李衛公别傳》《杜林甫外傳》《人虎記》《獵狐記》《靈異傳》等。
彙集成書者則有牛僧孺的《玄怪錄》十卷、李複言的《續玄怪錄》五卷、薛漁思的《河東記》三卷、張讀的《宜室志》十卷,是可見唐代神怪小說之盛矣。
唐代小說,大都出于文人的遊戲筆墨,即偶有寓意,亦不外訓誨人心,固說不上“表現作者生命”的要義。
隻因所作多出才人,事皆離奇,文複華美,故為後世所重視。
特别是元以後的戲曲傳奇,多取材于唐人的小說:如《西廂記》之本于《會真記》,《長生殿》之本于《長恨歌傳》,《繡襦記》之本于《李娃傳》,《倩女離魂》之本于《離魂記》,皆為最著者。
其他以唐小說為資料的戲曲,尚不勝舉例。
由此即可見唐代小說之影響于後世文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