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關燈
小
中
大
捏捏的表情,她們隻會說“老女不嫁,蹋地喚天”“小時憐母大憐婿,何不早嫁論家計”的真情實話。
南北朝文學本是矯揉粉飾的時代,民間居然産生這種天真爛漫的文學,真是令人歡慰。
在文學史上負盛名的《木蘭辭》也是這時候産生的。
這是北方兒女英雄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
大約高小的學生都讀過這首詩的。
其全辭如下: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将。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個故事已經夠美了。
作者隻用三百多個字,來寫這一大篇故事,文字活潑如行雲流水,結構巧妙而自然,作風極雄壯而又含着溫柔的氣氛,描寫的技術可謂“神乎其技”。
雖初識字人亦知這是絕妙好詩,真是一首百讀不厭的傑作。
北朝自鮮卑種的拓跋氏統一北方以後,極力模拟中國古代的文化。
北方的英雄民族受了文明的洗禮,漸漸與中國同化,變成文質彬彬的君子。
從此虜家兒也作出溫柔敦厚的詩來,那種美妙自然的山野歌便沒落了。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 小說起源于古代的神話與傳說。
任何古民族都是有他們悠渺的神話和傳說的。
在古代的中國,則因為住在天然恩惠比較貧乏的黃河流域,他們須時時與自然界做生存鬥争,養成一種務為實際、追逐利用厚生、排斥空想的人生觀,缺乏高遠的想象幻覺力。
故沒有産生偉大結構的神話與傳說,隻有片段的神話傳說流傳于古代的社會。
這在先秦時代的古籍中可以發見許多的。
如《莊子》上所講的“鲲鵬故事”“蝸角上之争”“姑射仙人”;《列子》上所講的“愚公移山”“誇父追日”“龍伯國的大人”;《楚辭》中的《天問》;《韓非子》中的《說林》;《山海經》中所講的“昆侖山”和“西王母”等故事,都是神話與傳說的記載。
隻有儒家的孔丘,絕口不語“怪,力,亂,神”,故在他這一派學者的著述中,絕無神話可為引證。
到了儒教勢力最擴張的漢代,許多古代的神話與傳說多因受儒者的擯棄而失傳。
中國小說遂因此而不能得到早發展的機運。
(用鹽谷溫說) 漢代的小說,是政府采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成的。
據《漢書·藝文志》的著錄,列小說十五家(中有九家是彙集古代傳說的),共一千三百八十篇。
量數不可謂不多,然皆失傳。
今所傳的各種小說,如題為東方朔撰的《神異經》及《海内十洲記》,題為班固撰的《漢武故事》及《漢武内傳》,題為郭憲撰的《别國洞冥記》,題為伶玄撰的《飛燕外傳》,題為漢無名氏的《雜事秘辛》等作,皆屬後人僞托。
(多系六朝人手筆,《雜事秘辛》則人皆謂為明人楊慎作。
)故在事實上,中國之有小說,實始于兩晉南北朝。
兩晉南北朝的小說,就其描寫的内容來講,大體可以分為二類: 第一類是神怪小說兩晉南北朝本是老莊學術流行的放誕自由時代,不忌言神怪。
且自秦漢以來,迷信神仙之風盛行;至魏晉以後,小乘佛教又大暢行于江左南朝,許多佛學的經典皆翻譯成漢文;于是舊有的中國神話與傳說,乃與佛教的神話與傳說相混合,遂産生神怪一派的小說。
兩晉南北朝的小說以這一派為大宗。
可惜大部分的作品佚亡不存。
今所存者,除一部分散見于《太平廣記》《太平禦覽》及《法苑珠林》外,尚有下列諸種: 《拾遺記》十卷王嘉撰 《搜神記》二十卷幹寶撰 《搜神後記》十卷陶潛(?)撰 《異苑》十卷劉敬叔撰 《續齊諧記》一卷吳均撰 《述異記》二卷任昉(?)撰 《還冤志》一卷顔之推撰 以上所舉例的七種小說,其文筆最佳者當推《拾遺記》與《搜神記》二種。
今舉吳均《續齊諧記》中的《鵝籠記》為例,蓋受天竺故事的影響而成之小說也。
記雲: 陽羨許彥于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十七八,卧路側,雲腳痛,求寄鵝籠中。
彥以為戲言。
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亦不更小,宛然與雙鵝并坐,鵝亦不驚。
彥負籠而去,都不覺重。
前行息樹下,書生乃出籠,謂彥曰:“欲為君薄設。
”彥曰:“善。
”乃口中吐出一銅奁子,奁子中具諸肴馔。
……酒數行,謂彥曰:“向将一婦人自随,今欲暫邀之。
”彥曰:“善。
”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麗,容貌殊絕,共坐宴。
俄而書生醉卧,此女謂彥曰:“雖與書生結妻,而實懷怨。
向亦竊得一男子同行,書生既眠,暫喚之,君幸勿言。
”彥曰:“善。
”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穎悟可愛,乃與彥叙寒溫。
書生卧欲覺,女子口吐一錦行障,遮書生,書生乃留女子共卧。
男子謂彥曰:“此女子雖有心,情亦不甚,向複竊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暫見之,願君勿洩。
”彥曰:“善。
”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婦人,年可二十許,共酌,戲談甚久。
聞書生動聲,男子曰:“二人眠已覺。
”因取所吐女人,還内口中。
須臾,書生處女乃出,謂彥曰:“書生欲起。
”乃吞向男子,獨對彥坐。
然後書生起,謂彥曰:“暫眠遂久,君獨坐,當悒悒耶?日又晚,當與君别。
”遂吞其女子,諸器皿悉内口中。
留大銅盤,可二尺廣,與彥别曰:“無以藉君,與君相憶也。
”彥大元中為蘭台令史,以盤饷侍中張散。
散看其銘題,雲是永平三年作。
第二類是人事小說中國在先秦時代即已有記載人事的寓言,如《禮記·檀弓》中的“孔子過泰山側”,《孟子》中的“齊人有一妻一妾”,皆富有小說的意味。
至兩晉南北朝,則有一部分的小說,不複注重于寓意,純為客觀的人事記載。
這一類的小說,其描寫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寫宮闱豔事,如《漢武故事》《漢武内傳》《飛燕外傳》等作;一種是記逸語奇聞,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八卷)、無名氏的《西京雜記》(六卷)等作,皆以記載人事為主。
其中有些描寫是異常隽妙的,今舉二段為例: 《飛燕外傳》一則 後所通宮奴燕赤鳳者,雄捷能超觀閣,兼通昭儀。
赤鳳始出少嫔館,後适來幸。
時十月五日,宮中故事,上靈安廟,是日吹埙擊鼓,歌連臂踏地,歌《赤鳳來》曲。
後謂昭儀曰:“赤鳳為誰來?”昭儀曰:“赤鳳自為姊來,甯為他人乎?”後怒,以杯抵昭儀裙,曰:“鼠子能齧人乎?”昭儀曰:“穿其衣,見其私,足矣,安在齧人乎?”昭儀素卑事後,不虞見答之暴,熟視不複言。
樊嫕脫簪叩頭出血,扶昭儀為拜後。
昭儀拜且泣曰:“姊甯忘共被夜長苦寒不成寐,使合德擁姊背耶?今日垂得貴皆勝人,且無外搏,我姊弟其忍内相搏乎?”後亦泣持昭儀手,抽紫玉九雛钗為昭儀簪髻。
乃罷。
帝微聞其事,畏後不敢問,以問昭儀。
曰:“後妒我爾。
以漢家火德,故以帝為赤龍鳳。
”帝聞之,大悅。
《世說新語》一則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
王丞相與大将軍嘗共詣崇。
丞相素不能飲,辄自勉強,至于沈醉。
每至大将軍,固不飲以觀其變。
已斬三人,顔色如故,尚不肯飲。
丞相讓之,大将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小說的初幕。
在這個時期産生的作品,嚴格講起來,隻具有小說的雛形,隻有粗枝大葉的叙述,缺乏完善的結構和深刻的描寫,誠然不免幼稚。
但從這時候起,造成了作小說的風氣,引起唐宋小說的繼興,這當然不能不歸功于兩晉南北朝的小說為之先驅。
而且,有了兩晉南北朝的許多小說,供給後世文人無量數的作詩詞戲曲的材料和典故,其影響也是值得我們珍視的。
南北朝文學本是矯揉粉飾的時代,民間居然産生這種天真爛漫的文學,真是令人歡慰。
在文學史上負盛名的《木蘭辭》也是這時候産生的。
這是北方兒女英雄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
大約高小的學生都讀過這首詩的。
其全辭如下: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将。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個故事已經夠美了。
作者隻用三百多個字,來寫這一大篇故事,文字活潑如行雲流水,結構巧妙而自然,作風極雄壯而又含着溫柔的氣氛,描寫的技術可謂“神乎其技”。
雖初識字人亦知這是絕妙好詩,真是一首百讀不厭的傑作。
北朝自鮮卑種的拓跋氏統一北方以後,極力模拟中國古代的文化。
北方的英雄民族受了文明的洗禮,漸漸與中國同化,變成文質彬彬的君子。
從此虜家兒也作出溫柔敦厚的詩來,那種美妙自然的山野歌便沒落了。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 小說起源于古代的神話與傳說。
任何古民族都是有他們悠渺的神話和傳說的。
在古代的中國,則因為住在天然恩惠比較貧乏的黃河流域,他們須時時與自然界做生存鬥争,養成一種務為實際、追逐利用厚生、排斥空想的人生觀,缺乏高遠的想象幻覺力。
故沒有産生偉大結構的神話與傳說,隻有片段的神話傳說流傳于古代的社會。
這在先秦時代的古籍中可以發見許多的。
如《莊子》上所講的“鲲鵬故事”“蝸角上之争”“姑射仙人”;《列子》上所講的“愚公移山”“誇父追日”“龍伯國的大人”;《楚辭》中的《天問》;《韓非子》中的《說林》;《山海經》中所講的“昆侖山”和“西王母”等故事,都是神話與傳說的記載。
隻有儒家的孔丘,絕口不語“怪,力,亂,神”,故在他這一派學者的著述中,絕無神話可為引證。
到了儒教勢力最擴張的漢代,許多古代的神話與傳說多因受儒者的擯棄而失傳。
中國小說遂因此而不能得到早發展的機運。
(用鹽谷溫說) 漢代的小說,是政府采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成的。
據《漢書·藝文志》的著錄,列小說十五家(中有九家是彙集古代傳說的),共一千三百八十篇。
量數不可謂不多,然皆失傳。
今所傳的各種小說,如題為東方朔撰的《神異經》及《海内十洲記》,題為班固撰的《漢武故事》及《漢武内傳》,題為郭憲撰的《别國洞冥記》,題為伶玄撰的《飛燕外傳》,題為漢無名氏的《雜事秘辛》等作,皆屬後人僞托。
(多系六朝人手筆,《雜事秘辛》則人皆謂為明人楊慎作。
)故在事實上,中國之有小說,實始于兩晉南北朝。
兩晉南北朝的小說,就其描寫的内容來講,大體可以分為二類: 第一類是神怪小說兩晉南北朝本是老莊學術流行的放誕自由時代,不忌言神怪。
且自秦漢以來,迷信神仙之風盛行;至魏晉以後,小乘佛教又大暢行于江左南朝,許多佛學的經典皆翻譯成漢文;于是舊有的中國神話與傳說,乃與佛教的神話與傳說相混合,遂産生神怪一派的小說。
兩晉南北朝的小說以這一派為大宗。
可惜大部分的作品佚亡不存。
今所存者,除一部分散見于《太平廣記》《太平禦覽》及《法苑珠林》外,尚有下列諸種: 《拾遺記》十卷王嘉撰 《搜神記》二十卷幹寶撰 《搜神後記》十卷陶潛(?)撰 《異苑》十卷劉敬叔撰 《續齊諧記》一卷吳均撰 《述異記》二卷任昉(?)撰 《還冤志》一卷顔之推撰 以上所舉例的七種小說,其文筆最佳者當推《拾遺記》與《搜神記》二種。
今舉吳均《續齊諧記》中的《鵝籠記》為例,蓋受天竺故事的影響而成之小說也。
記雲: 陽羨許彥于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十七八,卧路側,雲腳痛,求寄鵝籠中。
彥以為戲言。
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亦不更小,宛然與雙鵝并坐,鵝亦不驚。
彥負籠而去,都不覺重。
前行息樹下,書生乃出籠,謂彥曰:“欲為君薄設。
”彥曰:“善。
”乃口中吐出一銅奁子,奁子中具諸肴馔。
……酒數行,謂彥曰:“向将一婦人自随,今欲暫邀之。
”彥曰:“善。
”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麗,容貌殊絕,共坐宴。
俄而書生醉卧,此女謂彥曰:“雖與書生結妻,而實懷怨。
向亦竊得一男子同行,書生既眠,暫喚之,君幸勿言。
”彥曰:“善。
”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穎悟可愛,乃與彥叙寒溫。
書生卧欲覺,女子口吐一錦行障,遮書生,書生乃留女子共卧。
男子謂彥曰:“此女子雖有心,情亦不甚,向複竊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暫見之,願君勿洩。
”彥曰:“善。
”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婦人,年可二十許,共酌,戲談甚久。
聞書生動聲,男子曰:“二人眠已覺。
”因取所吐女人,還内口中。
須臾,書生處女乃出,謂彥曰:“書生欲起。
”乃吞向男子,獨對彥坐。
然後書生起,謂彥曰:“暫眠遂久,君獨坐,當悒悒耶?日又晚,當與君别。
”遂吞其女子,諸器皿悉内口中。
留大銅盤,可二尺廣,與彥别曰:“無以藉君,與君相憶也。
”彥大元中為蘭台令史,以盤饷侍中張散。
散看其銘題,雲是永平三年作。
第二類是人事小說中國在先秦時代即已有記載人事的寓言,如《禮記·檀弓》中的“孔子過泰山側”,《孟子》中的“齊人有一妻一妾”,皆富有小說的意味。
至兩晉南北朝,則有一部分的小說,不複注重于寓意,純為客觀的人事記載。
這一類的小說,其描寫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寫宮闱豔事,如《漢武故事》《漢武内傳》《飛燕外傳》等作;一種是記逸語奇聞,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八卷)、無名氏的《西京雜記》(六卷)等作,皆以記載人事為主。
其中有些描寫是異常隽妙的,今舉二段為例: 《飛燕外傳》一則 後所通宮奴燕赤鳳者,雄捷能超觀閣,兼通昭儀。
赤鳳始出少嫔館,後适來幸。
時十月五日,宮中故事,上靈安廟,是日吹埙擊鼓,歌連臂踏地,歌《赤鳳來》曲。
後謂昭儀曰:“赤鳳為誰來?”昭儀曰:“赤鳳自為姊來,甯為他人乎?”後怒,以杯抵昭儀裙,曰:“鼠子能齧人乎?”昭儀曰:“穿其衣,見其私,足矣,安在齧人乎?”昭儀素卑事後,不虞見答之暴,熟視不複言。
樊嫕脫簪叩頭出血,扶昭儀為拜後。
昭儀拜且泣曰:“姊甯忘共被夜長苦寒不成寐,使合德擁姊背耶?今日垂得貴皆勝人,且無外搏,我姊弟其忍内相搏乎?”後亦泣持昭儀手,抽紫玉九雛钗為昭儀簪髻。
乃罷。
帝微聞其事,畏後不敢問,以問昭儀。
曰:“後妒我爾。
以漢家火德,故以帝為赤龍鳳。
”帝聞之,大悅。
《世說新語》一則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
王丞相與大将軍嘗共詣崇。
丞相素不能飲,辄自勉強,至于沈醉。
每至大将軍,固不飲以觀其變。
已斬三人,顔色如故,尚不肯飲。
丞相讓之,大将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小說的初幕。
在這個時期産生的作品,嚴格講起來,隻具有小說的雛形,隻有粗枝大葉的叙述,缺乏完善的結構和深刻的描寫,誠然不免幼稚。
但從這時候起,造成了作小說的風氣,引起唐宋小說的繼興,這當然不能不歸功于兩晉南北朝的小說為之先驅。
而且,有了兩晉南北朝的許多小說,供給後世文人無量數的作詩詞戲曲的材料和典故,其影響也是值得我們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