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陽

關燈
【題解】 “陽”是“平水韻”中下平聲的第七韻部。

     “陽”在《廣韻》中讀“與章切”,平聲,陽韻。

     《笠翁對韻》中所用到的韻腳字有塘、陽、娘、腸、漿、香、床、常、黃、長、樯、鄉、凰、觞、廊、強、妝、楊、羊、光、粱、牆、王、霜、堂、房、梁、涼等28個,《聲律啟蒙》用到的有長、香、王、塘、妝、堂、霜、陽、湯、唐、腸、黃、莊、楊、廊、鄉、螂、煌等18個字。

    其中兩書共用到的有12個字:長、香、王、塘、妝、堂、霜、陽、腸、楊、廊、鄉。

    僅《笠翁對韻》用到的有娘、漿、床、常、黃、樯、凰、觞、強、羊、光、粱、牆、房、梁、涼等16個字,僅《聲律啟蒙》用到的有湯、唐、黃、莊、螂、煌等6個字。

     其一 台對閣,沼對塘①。

     朝雨對夕陽②。

     遊人對隐士,謝女對秋娘③。

     三寸舌,九回腸④。

     玉液對瓊漿⑤。

     秦皇照膽鏡,徐肇返魂香⑥。

     青萍夜嘯芙蓉匣,黃卷時攤薜荔床⑦。

     元亨利貞,天地一機成化育;仁義禮智,聖賢千古立綱常⑧。

     【注釋】 ①台對閣,沼對塘:台,是一種高而上平的方形建築物,主要用于眺望和觀賞。

    閣,也是一種建築物的名稱,可以用來指樓閣,如《淮南子&bull主術訓》“高台層榭,接屋連閣,非不麗也”。

    沼、塘,皆指水池。

    平仄上,“台”“塘”是平聲,“閣”“沼”是仄聲。

    閣,《廣韻》“古落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名詞。

     ②朝雨對夕陽:朝雨,早晨的雨,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夕陽,傍晚的太陽,常與“朝雨”并舉,唐王昌齡《送歐陽會稽之任》“萬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陽”。

    一早一晚,一雨一晴,恰好相對。

    平仄上,“朝雨”是平仄,“夕陽”是仄平。

    夕,《廣韻》“祥易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③遊人對隐士,謝女對秋娘:遊人,一般指閑散的人、遊玩的人,唐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出來做官的人也叫宦遊人,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隐士,指隐居不出來做官的人。

    謝女,指晉女詩人謝道韫,唐李紳《登禹廟回降雪五言二十韻》“麻引詩人興,鹽牽謝女才”。

    《世說新語&bull言語》:“謝太傅(指謝安)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妻也。

    ”文中的才女就是謝道韫。

    秋娘,有兩個所指,一是泛指唐代歌妓女伶,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一是指唐時金陵女子杜秋娘,本為李锜妾,後锜叛變被誅,入宮有寵于憲宗。

    穆宗立,為皇子傅姆。

    皇子廢,秋娘賜歸故鄉,窮老而終。

    此當指後者,杜秋娘有才,曾作《金縷衣》(亦有人認為是無名氏所作)“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杜牧有《杜秋娘》一詩叙述她的故事。

    平仄上,“遊人”是平平,“隐士”是仄仄;“謝女”是仄仄,“秋娘”是平平。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指人的名詞,都是定中結構。

     ④三寸舌,九回腸:三寸舌,今有所謂“三寸不爛之舌”,出自《史記&bull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形容口齒伶俐,口才很好。

    九回腸,“九回”形容反複翻轉,比喻憂思郁結難解,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

    平仄上,“三寸舌”是平仄仄,“九回腸”是仄平平。

    舌,《廣韻》讀“食列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不甚相對,三寸舌指三寸之舌,其停頓是“三寸/舌”,定中結構;九回腸是狀中結構,其停頓當為“九/回腸”,多次回轉其腸,形容很痛苦。

     ⑤玉液對瓊漿:玉液,瓊樹花蕊的汁液,引申泛指甘美的漿汁,如南朝梁庾肩吾《答陶隐居赍術蒸啟》“味重金漿,芳逾玉液”,後來用于比喻美酒。

    瓊漿,本指仙人的飲料,也用來比喻美酒。

    “玉液”“瓊漿”經常相提并論,唐呂岩《贈劉方處士》“瑤琴寶瑟與君彈,瓊漿玉液勸我醉”。

    平仄上,“玉液”是仄仄,“瓊漿”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⑥秦皇照膽鏡,徐肇返魂香:上聯出自《西京雜記》:“高祖初入鹹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可稱言。

    ……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

    表裡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

    以手扪心而來,則見腸胃五髒,曆然無硋。

    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

    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

    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高祖悉封閉,以待項羽。

    羽并将以東,後不知所在。

    ”劉邦攻破鹹陽之時,在秦朝的府庫裡發現了一面鏡子,可以照見人的五髒六腑,且能照到疾病之所在,也能看出人是否有邪心。

    秦始皇常常用這個來照宮人之心,如有膽張大而心動搖者,就把他們殺掉。

    秦皇,指秦始皇。

    下聯是有關徐肇的典故,明《香乘》引宋洪刍《香譜》:“司天主簿徐肇,遇蘇氏子德哥者,自言善為返魂香,手持香爐,懷中以一帖如白檀香末,撮于爐中,煙氣袅袅直上,甚于龍腦。

    德哥微吟曰:‘東海徐肇,欲見先靈,願此香煙,用為引道。

    ’盡見其父母曾高。

    德哥曰:‘但死經八十年以上者,則不可返矣。

    ’”徐肇曾經遇到一個名叫蘇德哥的,善于制作返魂香,放在香爐裡點燃,能引導人見其親人亡靈,不過若是去世八十年以上,就不能返魂。

    徐肇,或作“徐兆”,誤。

    返魂香,漢東方朔《海内十洲記》較早記錄了返魂香的來曆,“聚窟洲……山多大樹,與楓木相類,而花葉香聞數百裡,名為返魂樹。

    ……死者在地,聞香氣乃卻活,不複亡也。

    以香熏死人,更加神驗”。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由兩個名詞組合而成,構成定中結構:“秦皇”“徐肇”是人名充當定語;中心語“照膽鏡”“返魂香”也是定中結構,由動賓結構“照膽”“返魂”充當定語。

     ⑦青萍夜嘯芙蓉匣,黃卷時攤薜荔床:青萍,亦作“青蓱”,古寶劍名,《文選&bull陳琳<答東阿王箋>》“君侯體高世之才,秉青蓱、幹将之器”,呂延濟注“青蓱、幹将,皆劍名也”。

    晉王嘉《拾遺記&bull颛顼》記載:“帝颛顼高陽氏,黃帝孫昌意之子。

    ……颛顼居位,奇祥衆祉,莫不總集。

    ……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克伐。

    未用之時,常于匣裡,如龍虎之吟。

    ”傳說颛顼擁有一把寶劍,如果四方有戰争,這把劍就會飛起來,指着哪個方向就能把那個地方的戰亂平息下去;不用的時候,它就在劍匣中作虎嘯龍吟之聲。

    古詩中常用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