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灰

關燈
【題解】 “灰”是“平水韻”中上平聲的第十韻部。

     “灰”在《廣韻》中作“呼恢切”,平聲,灰韻。

     《笠翁對韻》“十灰”所用到的韻腳字有哀、才、開、萊、台、钗、來、哉、腮、雷、梅、赅(該)、猜、杯、苔、栽等16個,《聲律啟蒙》用到的有開、苔、台、魋、萊、災、雷、灰、隈、醅、梅、催、杯、荄、槐、哀等16個字。

    其中二書共同用到的韻腳字有哀、開、萊、台、雷、杯、苔等7個,《笠翁對韻》用到而《聲律啟蒙》沒有用到的是才、钗、來、哉、腮、梅、赅(該)、猜、栽等9個字,《聲律啟蒙》用到而《笠翁對韻》沒有用到的是魋、災、灰、隈、醅、梅、催、荄、槐等9個字。

    其中《笠翁對韻》用到的“钗”屬于“九佳”韻部。

     其一 春對夏,喜對哀①。

     大手對長才②。

     風清對月朗,地辟對天開③。

     遊阆苑,醉蓬萊④。

     七政對三台⑤。

     青龍壺老杖,白燕玉人钗⑥。

     香風十裡望仙閣,明月一天思子台⑦。

     玉橘冰桃,王母幾因求道降;蓮舟藜杖,真人原為讀書來⑧。

     【注釋】 ①春對夏,喜對哀:平仄上,“春”“哀”是平聲,“夏”“喜”是仄聲。

    語法上,“春”“夏”都是季節名詞,“喜”“哀”是表心理活動的動詞。

     ②大手對長才:大手,就是高手,指工于文辭的名家。

    長才,優異的才能。

    平仄上,“大手”是仄仄,“長才”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③風清對月朗,地辟對天開:地辟,“辟”古寫作“闢”,有動詞“打開”和形容詞“開闊”兩個意義,其動詞意義和“開”的意義、用法相同,故而古代“開”“辟”常常并說。

    此處“辟”當作動詞,與“開”相對。

    “地辟”“天開”還可以表述為“辟地”“開天”。

    “地辟”今本多作“地闊”,琅環閣藏本作“辟”,從詞義、詞性來看,“辟”更佳。

    平仄上,“風清”“天開”是平平,“月朗”“地辟”是仄仄。

    語法上,“風清”“月朗”“地辟”“天開”都是主謂結構,第一組皆由形容詞作謂語,第二組皆由動詞作謂語。

     ④遊阆苑,醉蓬萊:阆苑,阆風之苑,傳說中仙人的住處,《紅樓夢》中《枉凝眉》有“一個是阆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的話。

    蓬萊,蓬萊山,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也常泛指仙境,《史記&bull封禅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

    平仄上,“遊阆苑”是平仄仄,“醉蓬萊”是仄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⑤七政對三台:七政,古天文術語,或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或指天、地、人和四時,也有指北鬥七星的。

    三台,星名,《晉書&bull天文志上》“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

    平仄上,“七政”是仄仄,“三台”是平平。

    七,《廣韻》“親吉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⑥青龍壺老杖,白燕玉人钗:上聯的典故出自《後漢書&bull費長房傳》:“費長房者,汝南人也。

    曾為市掾。

    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辄跳入壺中。

    市人莫之見,唯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

    ’長房旦日複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

    ……長房辭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

    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

    ’又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

    ’長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去家适經旬日,而已十餘年矣。

    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

    家人謂其久死,不信之。

    長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

    ’乃發冢剖棺,杖猶存焉。

    ”講的是費長房學仙的故事,壺公送給他一根竹杖,可以騎着任意來去。

    把竹杖抛到山坡上,竹杖化為龍,故曰“青龍壺老杖”。

    下聯的典故出自《洞冥記》卷二:“神女留玉钗以贈帝,帝以賜趙婕妤。

    至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钗。

    黃欲之。

    明日示之,既發匣,有白燕飛升天。

    後宮人學作此钗,因名玉燕钗,言吉祥也。

    ”神女送給漢武帝一支玉钗,武帝賜予趙婕妤。

    到漢昭帝的時候,玉钗化作白燕飛走了。

    于是宮中人仿制這種玉钗,叫做玉燕钗。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白,《廣韻》“傍陌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屬于判斷句,因為青龍和白燕在典故裡就是由壺老之竹杖、神女之玉钗所化,所以這兩句的内部邏輯是“青龍,乃壺老之杖;白燕,是玉人之钗”。

     ⑦香風十裡望仙閣,明月一天思子台:上聯的典故出自《南史&bull張貴妃傳》:“張貴妃名麗華,兵家女也。

    父兄以織席為業。

    後主為太子,以選入宮。

    ……後主即位,拜為貴妃。

    性聰慧,甚被寵遇。

    ……至德二年,乃于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绮、望仙三閣。

    高數十丈,并數十間。

    其窗牖、壁帶、縣楣、欄檻之類,皆以沉檀香為之。

    又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

    内有寶床寶帳,其服玩之屬,瑰麗皆近古未有。

    每微風暫至,香聞數裡;朝日初照,光映後庭。

    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藥。

    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绮閣,龔、孔二貴嫔居望仙閣,并複道交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