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魚
關燈
小
中
大
化成;洛書與河圖,是兩本有關五行相生相克的圖書。
其三 欹對正,密對疏①。
囊橐對苞苴②。
羅浮對壺峤,水曲對山纡③。
骖鶴駕,侍鸾輿④。
桀溺對長沮⑤。
搏虎卞莊子,當熊馮婕妤⑥。
南陽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賦子虛⑦。
三徑風光,白石黃花供杖履;五湖煙景,青山綠水任樵漁⑧。
【注釋】 ①欹(qī)對正,密對疏:欹,歪斜、傾斜的意思,與“正”意思相反,《荀子&bull宥坐》有“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平仄上,“欹”和“疏”是平聲,“正”和“密”是仄聲。
語法上,“欹”“正”與“密”“疏”是兩組反義形容詞。
②囊橐(tuó)對苞苴(jū):囊橐,泛指袋子,《詩經&bull大雅&bull公劉》“迺裹糇糧,于橐于囊”,毛亨傳“小曰橐,大曰囊”,鄭玄箋“乃裹糧食于囊橐之中”。
苞苴,“苞”通“包”,二者都有包裹的意思;也可指蒲包,用葦或茅編織成的包裹魚肉之類食品的用具,《禮記&bull少儀》“笏、書、修、苞苴……其執之,皆尚左手”,鄭玄注“謂編束萑葦以裹魚肉也”。
平仄上,“囊橐”是平仄,“苞苴”是平平。
橐,《廣韻》“他各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名詞,其内部都是并列結構。
③羅浮對壺峤,水曲對山纡(yū):羅浮,山名,在廣東,是羅山與浮山相合而成,《後漢書》南朝梁劉昭代注“有浮山,自會稽浮來,傅于羅山,故置傅羅縣”;晉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宋蘇轼《食荔枝》有“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的詩句。
壺峤,據《漢語大詞典》,傳說中仙山方壺、員峤的并稱,清趙翼《題吳并山中翰青崖放鹿圖》詩有“從此相随戲壺峤,君騎白鹿我青牛”;峤,讀jiào或qiáo,按《廣韻》“峤”作“渠廟切”,去聲。
曲、纡,都是屈曲、曲折的意思。
平仄上,“羅浮”是平平,“壺峤”是平仄;“水曲”是仄仄,“山纡”是平平。
曲,《廣韻》“丘玉切”,入聲。
語法上,“羅浮”與“壺峤”都是名詞,都是山名并列而成;“水曲”“山纡”都是主謂結構。
④骖(cān)鶴駕,侍鸾輿:骖,此處是乘、駕馭的意思,《楚辭&bull九章&bull涉江》“駕青虬兮骖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
鶴駕,典出《列仙傳&bull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
好吹笙,作鳳凰鳴。
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
’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
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
”王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喜歡吹笙,能吹出鳳凰的鳴叫聲。
道士浮丘公把他接到嵩高山上,後來王子喬見到桓良,讓他轉告家裡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上相見。
到了七月七日,王子喬果然乘着白鶴在山頭停留,家人隻能遠望,不能觸及。
王子喬過了幾天才離去。
後人因稱太子的車駕為鶴駕。
侍鸾輿,今本多作“待鸾輿”,當因形近而誤。
侍,侍奉的意思。
鸾輿,天子所乘坐的法駕,漢班固《西都賦》“于是乘鸾輿,備法駕,帥群臣,披飛廉,入苑門”。
“鶴駕”“鸾輿/鸾車”經常并提,如唐呂岩《贈劉方處士》有“鸾車鶴駕逐雲飛,迢迢瑤池應易到”等。
平仄上,“骖鶴駕”是平仄仄,“侍鸾輿”是仄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⑤桀(jié)溺對長沮:桀溺、長沮,《論語&bull微子》中提到的兩位隐士之名:“長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平仄上,“桀溺”是仄仄,“長沮”是平平;“桀”《廣韻》作“渠列切”,入聲。
語法上,都是指人的專有名詞。
⑥搏虎卞莊子,當熊馮婕妤:上聯是有關卞莊刺虎的典故,《史記&bull張儀列傳》載:“亦嘗有以夫卞莊子刺虎聞于王者乎?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
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
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卞莊子,春秋時魯國的大夫,著名勇士,食邑于卞,谥“莊”,“子”是對男子的美稱。
他想要去殺老虎,館豎子跟他說:“兩隻老虎正在吃牛,它們一定會為了争食打起來,必然大的受傷,小的被咬死,到時候再趁機下手去殺受傷的老虎,不就可以一舉而得了嗎?”卞莊子聽從了他的意見,
其三 欹對正,密對疏①。
囊橐對苞苴②。
羅浮對壺峤,水曲對山纡③。
骖鶴駕,侍鸾輿④。
桀溺對長沮⑤。
搏虎卞莊子,當熊馮婕妤⑥。
南陽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賦子虛⑦。
三徑風光,白石黃花供杖履;五湖煙景,青山綠水任樵漁⑧。
【注釋】 ①欹(qī)對正,密對疏:欹,歪斜、傾斜的意思,與“正”意思相反,《荀子&bull宥坐》有“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平仄上,“欹”和“疏”是平聲,“正”和“密”是仄聲。
語法上,“欹”“正”與“密”“疏”是兩組反義形容詞。
②囊橐(tuó)對苞苴(jū):囊橐,泛指袋子,《詩經&bull大雅&bull公劉》“迺裹糇糧,于橐于囊”,毛亨傳“小曰橐,大曰囊”,鄭玄箋“乃裹糧食于囊橐之中”。
苞苴,“苞”通“包”,二者都有包裹的意思;也可指蒲包,用葦或茅編織成的包裹魚肉之類食品的用具,《禮記&bull少儀》“笏、書、修、苞苴……其執之,皆尚左手”,鄭玄注“謂編束萑葦以裹魚肉也”。
平仄上,“囊橐”是平仄,“苞苴”是平平。
橐,《廣韻》“他各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名詞,其内部都是并列結構。
③羅浮對壺峤,水曲對山纡(yū):羅浮,山名,在廣東,是羅山與浮山相合而成,《後漢書》南朝梁劉昭代注“有浮山,自會稽浮來,傅于羅山,故置傅羅縣”;晉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宋蘇轼《食荔枝》有“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的詩句。
壺峤,據《漢語大詞典》,傳說中仙山方壺、員峤的并稱,清趙翼《題吳并山中翰青崖放鹿圖》詩有“從此相随戲壺峤,君騎白鹿我青牛”;峤,讀jiào或qiáo,按《廣韻》“峤”作“渠廟切”,去聲。
曲、纡,都是屈曲、曲折的意思。
平仄上,“羅浮”是平平,“壺峤”是平仄;“水曲”是仄仄,“山纡”是平平。
曲,《廣韻》“丘玉切”,入聲。
語法上,“羅浮”與“壺峤”都是名詞,都是山名并列而成;“水曲”“山纡”都是主謂結構。
④骖(cān)鶴駕,侍鸾輿:骖,此處是乘、駕馭的意思,《楚辭&bull九章&bull涉江》“駕青虬兮骖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
鶴駕,典出《列仙傳&bull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
好吹笙,作鳳凰鳴。
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
’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
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
”王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喜歡吹笙,能吹出鳳凰的鳴叫聲。
道士浮丘公把他接到嵩高山上,後來王子喬見到桓良,讓他轉告家裡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上相見。
到了七月七日,王子喬果然乘着白鶴在山頭停留,家人隻能遠望,不能觸及。
王子喬過了幾天才離去。
後人因稱太子的車駕為鶴駕。
侍鸾輿,今本多作“待鸾輿”,當因形近而誤。
侍,侍奉的意思。
鸾輿,天子所乘坐的法駕,漢班固《西都賦》“于是乘鸾輿,備法駕,帥群臣,披飛廉,入苑門”。
“鶴駕”“鸾輿/鸾車”經常并提,如唐呂岩《贈劉方處士》有“鸾車鶴駕逐雲飛,迢迢瑤池應易到”等。
平仄上,“骖鶴駕”是平仄仄,“侍鸾輿”是仄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⑤桀(jié)溺對長沮:桀溺、長沮,《論語&bull微子》中提到的兩位隐士之名:“長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平仄上,“桀溺”是仄仄,“長沮”是平平;“桀”《廣韻》作“渠列切”,入聲。
語法上,都是指人的專有名詞。
⑥搏虎卞莊子,當熊馮婕妤:上聯是有關卞莊刺虎的典故,《史記&bull張儀列傳》載:“亦嘗有以夫卞莊子刺虎聞于王者乎?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
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
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卞莊子,春秋時魯國的大夫,著名勇士,食邑于卞,谥“莊”,“子”是對男子的美稱。
他想要去殺老虎,館豎子跟他說:“兩隻老虎正在吃牛,它們一定會為了争食打起來,必然大的受傷,小的被咬死,到時候再趁機下手去殺受傷的老虎,不就可以一舉而得了嗎?”卞莊子聽從了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