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冬

關燈
【題解】 “冬”是“平水韻”中上平聲的第二韻部。

     在宋本《廣韻》中“冬”作“都宗切”,平聲,冬韻。

     《笠翁對韻》這一部分所用到的冬韻字有21個:冬、舂、松、翁、龍、珑、鐘、風、濃、封、蓉、鋒、饔、峰、重、慵、宗、茸、蜂、兇、窮。

    《聲律啟蒙》所用的冬韻字有18個:冬、鐘、松、龍、蛩、蜂、雍、峰、濃、庸、舂、茸、恭、镛、農、蓉、宗、慵。

    其中《笠翁對韻》有而《聲律啟蒙》無的有翁、珑、風、封、鋒、饔、重、兇、窮等9個,後者有而前者無的有蛩、雍、庸、恭、镛、農等6個。

    《笠翁對韻》這部分韻腳字中的翁、珑、風、窮則本屬于“一東”韻。

     其一 晨對午,夏對冬①。

     下饷對高舂②。

     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③。

     垂釣客,荷鋤翁④。

     仙鶴對神龍⑤。

     鳳冠珠閃爍,螭帶玉玲珑⑥。

     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鐘⑦。

     花萼樓間,仙李盤根調國脈;沉香亭畔,嬌楊擅寵起邊風⑧。

     【注釋】 ①晨對午,夏對冬:平仄上,“晨”是平聲,“午”是仄聲;“夏”是仄聲,“冬”是平聲。

    語法上,都是時間名詞相對。

     ②下饷對高舂:下饷,《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收工吃飯”,如唐戴叔倫《女耕田行》“日正南岡下饷歸,可憐朝雉擾驚飛”。

    有的版本作“下晌”,下午的意思,誤。

    高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日影西斜近黃昏時”,《淮南子&bull天文訓》“(日)至于淵虞,是謂高舂;至于連石,是謂下舂”。

    平仄上,“下饷”和“高舂”是仄仄與平平,剛好相對。

    語法上,二者結構上皆為動賓結構,“高”這裡用作使動;二者在這裡都用于表時間。

     ③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青春,指春天,《楚辭&bull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隻”,王逸注“青,東方春位,其色青也”。

    白晝,白日的意思,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正以“白日”對“青春”。

    蒼松,琅環閣藏本作“喬松”。

    皆可。

    平仄上,“青春”和“白晝”是平平和仄仄,“古柏”和“蒼松”是仄仄和平平。

    白,《廣韻》“傍陌切”,入聲。

    語法上,“青春”“白晝”皆為時間名詞;“古柏”“蒼松”皆為表樹木的名詞,也都是我們傳統文化中耐久耐寒、長壽吉祥的象征。

     ④垂釣客,荷(hè)鋤翁:垂釣,垂竿釣魚。

    荷鋤,扛着鋤頭,晉陶淵明《歸園田居》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句子。

    語義上,“垂釣客”和“荷鋤翁”,一為漁夫,一為農夫,皆為庶民,傳統文化中常用來表示歸隐的意思。

    平仄上,“垂釣客”是平仄仄,“荷鋤翁”是仄平平。

    語法上,“垂釣客”“荷鋤翁”都是定中結構,都是指人的名詞;其定語“垂釣”“荷鋤”都是動賓結構。

     ⑤仙鶴對神龍:“仙鶴”與“神龍”都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

    平仄上,“仙鶴”是平仄,“神龍”是平平。

    語法上,“仙鶴”與“神龍”都是定中結構。

     ⑥鳳冠珠閃爍,螭(chī)帶玉玲珑: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帽,上有金玉制成的鳳凰作為裝飾。

    閃爍,形容鳳冠上珍珠的光芒。

    螭帶,上面雕刻着螭龍花紋的玉帶;螭,傳說中一種無角的龍。

    玲珑,形容玉器之精巧,唐蘇鹗《杜陽雜編》卷中“輕金冠以金絲結之,為鸾鶴之狀,仍飾以五彩細珠,玲珑相續,可高一尺,秤之無三二錢”。

    平仄上,“鳳冠珠閃爍”是仄平平仄仄,“螭帶玉玲珑”是平仄仄平平。

    冠,此處是名詞,帽子的總稱,故讀平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珠閃爍”“玉玲珑”兩個主謂結構作謂語,陳述主語“鳳冠”和“螭帶”的狀态。

     ⑦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鐘:三元,古代的“三元”有很多含義,其中一種是指科舉的鄉試、會試、殿試,其第一名分别是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科舉中選叫及第,如果失敗了叫落第。

    千頃,一頃相當于一百畝,千頃是極言其廣其大。

    一品,自三國魏以後,官分九品,最高者為一品。

    當朝,指在朝為官。

    萬鐘,指優厚的俸祿,“鐘”是古代計量單位,比如《孟子&bull告子上》有“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及,《廣韻》“其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