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教上 第二十一

關燈
[說明]本篇具體講述部隊步兵訓練的方法、步驟和訓練中的獎懲制度等。指出訓練的目的在于“開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

    兵之教令①,分營居陳。有非令而進退者,加犯教之罪。前行者前行教之,後行者後行教之,左行者左行教之,右行者右行教之。教舉五人,其甲首有賞②。弗教,如犯教之罪。羅地者自揭其伍③,伍内互揭之,免其罪。

    凡伍臨陳,若一人有不進死于敵,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凡什保什,若亡一人而九人不盡死于敵,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自什以上至于裨将④,有不若法者,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凡明刑罰,正勸賞,必在乎兵教之法。

    将異其旗,卒異其章。左軍章左肩,右軍章右肩,中軍章胸前,書其章曰某甲某士。前後章各五行,尊章置首上⑤,其次差降之。伍長教其四人,以闆為鼓,以瓦為金,以竿為旗。擊鼓而進,低旗則趨,擊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擊而坐。伍長教成,合之什長。什長教成,合之卒長⑥。卒長教成,合之伯長。伯長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裨将教成,合之大将。大将教之,陳于中野,置大表三⑦,百步而一。既陳,去表百步而決④,百步而趨,百步而骛,習戰以成其節。乃為之賞法,自尉吏而下,盡有旗。戰勝得旗者,各視其所得之爵,以明賞勸之心。戰勝在乎立威,立威在乎戮力,戮力在乎正罰。正罰者,所以明賞也。

    令民背國門之限,決死生之分,教之死而不疑者,有以也④。令守者必固,戰者必鬥;奸謀不作,奸民不語;令行無變,兵行無猜;輕者若霆,奮敵若驚;舉功别德⑩,明如白黑,令民從上令,如四肢應心也。前軍絕行亂陳,破堅如潰者,有以也。

    此之謂兵教,所以開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

    注釋

    ①教令——訓練條令。

    ②甲首——指伍長。

    ③羅地者——列坐于地上的人,這裡指因故離開崗位不行訓練的人。

    ④裨(pí脾)将——副将。

    ⑤尊——為首的,這裡指第一個伍行。

    ⑥卒長——這裡指二十五人之長。

    ⑦大表——旗杆,标柱。

    ⑧決—一指射箭等戰鬥動作。

    ⑨以——原因。

    ⑩别——甄别,選拔。

    ?武德——指軍事目的。

    譯文

    士兵的訓練條令,按編制擺陣進行訓練。有不聽命令而進退的,就以違犯訓練條令論罪。前行士兵由前行之長負責教練,後行士兵由後行之長負責訓練,左行之士兵由左行之長負責訓練,右行士兵由右行之長負責訓練。教練好了一行五個人,其伍長有賞;不進行教練,就按違犯訓練條令論罪。離開崗位不參加訓練的人,自己在伍内說明原因,同伍的人也為他作證,這樣就可以免罪。

    一伍的士兵上了戰場,如有一人不拚死殺敵,那麼教練的就和犯法的士兵同罪。一什的人互相連保,如果陣亡一人而其餘九人不拚死殺敵,那麼教練的就與犯法的九人同罪。從什長以上直到副将,如有人不依照法令辦事,那麼教練的人就和犯法的人同罪。凡是能做到嚴明刑罰,公平獎賞的,全在于平時教練得法。

    将領各有不同的旗号,士兵各有不同的徽章。左軍的徽章戴在左肩,右軍的徽章戴在右肩,中軍的徽章戴在胸前,徽章上寫明菜單位某人。前前後後戴徽章的士兵各成五行,最前面五行的徽章戴在頭上,其他後面的各五行依次下降。伍長教其所屬的四人時,以木闆為鼓,以瓦為金,以竿為旗。擊鼓就前進,旗向下就急速前進。鳴金就撤退,旗指向左就向左,旗指向右就向右,金鼓齊鳴就跪坐。伍長教練好之後,合起來由什長教練。什長教練好之後,合起來由卒長教練。卒長教練好之後,合起來由伯長教練。伯長教練好之後,合起來由兵尉教練。兵尉教練好之後,合起來由副将教練。副将教練好之後,合起來由大将教練。大将教練時,在曠野擺陣,設置大旗杆三個,每隔百步立一個。布陣完畢,距旗杆百步之内演習射箭等戰鬥動作,第二個百步之内演習快步前進,第三個百步之内演習跑步前進,通過演習以熟悉各種戰鬥動作。于是規定獎賞的辦法,自兵尉以下,都以旗子為準,戰勝得到旗子的,按他們得旗子的多少給予爵位,以彰明賞勸之心。戰勝敵人在于樹立軍威,樹立軍威在于将士同心協力,同心協力在于嚴正刑罰。刑罰嚴正了,也就可以彰明獎賞了。

    動員戰土離鄉别井,在生死關頭作出決擇,教他們至死而不動搖,是有原因的(賞罰嚴明)。叫防守者一定守牢固,進攻者拚殺敵,奸謀詭計無從發生,壞人不敢胡言亂語,執行命令不走榉,部隊行動不猶豫,輕兵襲擊敵人象雷霆一樣迅猛,奮勇殺敵有驚天動地的氣勢,  獎勵有功選拔賢能象黑白一樣鮮明;叫士兵服從上級命令就象四肢受心意支配一樣,前鋒部隊沖垮敵人行伍打亂敵人的陣勢、攻破敵人堅固陣地如洪水決堤一樣不可阻擋,這是有原因的(訓練有素)。

    以上這些就是所說的部隊訓練,為的是開拓疆土,守衛國家,消除禍患,達到軍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