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權 第五

關燈
動靜要和人身體一樣。

    如果将領猶豫不決而士兵離心離德,那麼計劃定了也,不會行動,行動起來也約束不住。

    衆說紛纭誇誇其談,将領沒有威嚴,士兵缺乏訓練,發動進攻必然失敗。

    這就是所說的将弱兵驕的軍隊,是不足以參加作戰的。

     将領就象意志,部下就象肢節。

    人的意志專誠,則肢節動作必然有力;意志如果猶疑,則肢節一定動作不靈。

    如果将領不能象意志那樣制導專誠,士兵就不能象肢節那樣行動有力,雖然勝利了,也是僥幸取勝,并不符合攻權原理。

     士兵沒有對敵我兩方面都畏懼的,畏懼自己的将領就會藐視敵人,畏懼敵人就會輕蔑自己的将領。

    被蔑視的就會失敗,樹立威風的就會勝利。

    凡是将領能掌握這些道理的,軍吏就畏懼自己的将領。

    軍吏畏懼将領,士兵就畏懼軍吏。

    士兵畏懼軍吏,敵人就畏懼這樣的士兵。

    所以懂得勝敗道理的人,必須首先知道畏懼和輕蔑二者的利害關系。

    士兵不愛悅将領,就會不聽使喚;不嚴畏将領,就會懶得辦事。

    愛悅表現在下級服從,威嚴在于上級自身樹立。

    士兵愛悅将領,就不會産生二心;将領有了威嚴,士兵就不會違抗命令。

    所以善于做将領的就在于得到士兵愛悅和自己樹立威嚴而已。

     打仗沒有必勝的把握,不可輕易提出打仗。

    進攻沒有必克的把握,不可輕易提出進攻。

    否則,雖用嚴刑重賞也不足以使部下信服。

    信用要在戰前樹立,準備事宜要預先做好。

    所以,部隊已經集中起來了,就不能白白遣散;軍隊已經出動了,就不能空空返回。

    尋敵求戰就象尋找丢失的孩子一樣心切,攻擊敵人就象搶救溺水的人一樣堅決果敢。

    部隊分兵守險就不會有戰鬥的決心,将領輕率挑戰就不會保全高昂的士氣,輕兵莽撞出擊是無法取勝的軍隊。

     凡是依仗正義而作戰的部隊,貴在于主動出擊。

    争奪私利而結下冤仇的戰争,應是不得已的。

    結下冤仇引起了戰争,貴在後發制人。

    所以作戰一定要選擇時機,戰後一定要有防備。

     用兵打仗,有的靠朝廷決策取勝,有的靠野戰取勝,有的靠攻城取勝。

    經過戰鬥取得了勝利,敵人降服而我卻損失嚴重,雖然僥幸沒有失敗,這是由于沒有料到敵人驚慌恐懼而勉強戰勝的。

    勉強取得勝利就不能算是全勝,非完全的勝利就沒有權謀的名聲。

    所以英明的統帥在發動進攻之日,整齊号令,協調戰鬥動作,不圖僥幸取勝而必然勝利。

     用兵有表面上解除戒備、偃旗息鼓而取得勝利的,這是因為有制度保證的緣故。

    有早就準備好了的武器裝備,應付敵人周全嚴密,統帥也極高明。

    所以,五人設一伍長,十人設一什長,百人設一卒長,千人設一帥,萬人設一将,組織周密達到了極點。

    軍吏中早晨死亡者早晨有人代理,晚上死亡者晚上有人代理。

    摸清楚敵情選好将領然後才出兵。

     凡是集結軍隊,千裡路程十天趕到,百裡路程一天趕到,必須集結到敵人邊境。

    部隊到齊、将領到職後,就深入敵人的縱深地帶,切斷敵人的交通要道,兵臨敵人城下,指揮部隊登城突擊。

    士兵們重重包圍,分别逼近險要地形而攻擊敵人的要塞。

    圍困一個城市而斷絕敵人的所有道路,從而猛攻敵人。

    敵人将領喪失威信,官兵不和,雖然施用刑罰也沒有人服從,那麼我們就可以打敗敵人了。

    敵人援兵未到,而一城已經投降了。

     渡口橋梁沒有拆毀,險要地點的堡壘沒有修建,城防沒有構築,障礙物沒有設置,雖然有城也等于無城可守。

    遠方堡壘沒有進駐,守邊的部隊還沒有回城,雖然有人也跟沒有人一樣。

    六畜還沒有征集,五谷還沒有征收,财物還沒有積聚,雖然有資财也等于沒有資财。

    對于敵城空虛而資财用盡的,我軍要趁其空虛而攻取它。

    兵法說:“如入無人之境,敵人還來不及交鋒就攻占它了。

    ”就是說的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