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韓兩家老學之比較

關燈
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決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亂,而湯、武征伐。

    今有構木、鑽燧于夏後氏之世者,必為鲧、禹笑矣;有決渎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

    然則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此韓非之非先王,蓋以時代日進,古道不适于今者也。

    然則莊子之非古,而欲再反于古,是退化之說也;韓非之非古,乃務欲以适于今,是進化之說也。

    韓非蓋以過去之法皆為已陳之刍狗,而不知今日之進化,亦由過去之閱曆使然也;莊子則獨知黃帝、堯、舜為已陳之刍狗,而不知太古之渾沌,亦已陳之刍狗也。

    此莊、韓極端之異也。

    雖然,亦有其同者焉。

    《莊子·秋水》篇雲: 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哙讓而奪;湯、武争而王,白公争而滅。

    由此觀之,争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常也。

     《韓非子·五蠹》篇雲: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裡,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裡,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

    是仁義用于古,不用于今也。

    故 曰:“世異則事異。

    ” 此其以時勢不同,故先王之道不能行于今,其見解一也。

    然韓非于此,視之甚真,持之甚堅,故于上文繼之雲: 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争于氣力。

     此韓非學說,以适應潮流為主義者也。

    莊子則不然,嘗于《山木》篇述其理想國曰: 市南宜僚見魯侯,魯侯有憂色。

    市南子曰:“君有憂色,何也?”魯侯曰:“吾學先王之道,修先君之業;吾敬鬼尊賢,親而行之,無須臾離居。

    然不免于患,吾是以憂。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術淺矣。

    夫豐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饑渴隐約,猶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然且不免于罔羅機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為之災也。

    今魯國獨非君之皮邪?吾願君剝形去皮,灑心去欲,而遊于無人之野。

    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

    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不知義之所适,不知禮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樂,其死可葬。

    吾願君去國捐俗,相輔而行。

    ”君曰:“彼其道遠而險,又有江山,我無舟車,奈何?”市南子曰:“君無形倨,無留居,以為君車。

    ”君曰:“彼其道幽遠而無人,吾誰與為鄰?吾無糧,我無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費,寡君之欲,雖無糧而乃足。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見崖,愈往而不知其窮。

    送君者皆自崖而返,君自此遠矣。

    ” 此所謂建德之國,乃莊子之理想國,蓋形容太古混芒之狀者也。

    然則莊子學說,乃以逆當時之潮流為主義者矣。

    蓋莊子以為仁義已不适于今,若再逐流而往,其禍将不知伊于胡底。

    故《庚桑楚》篇引庚桑子雲: 吾語女:“大亂之本,必生于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 莊子蓋知夫道德之失,必繼之以智謀;智謀之後,必繼之以氣力,其敝有不可勝窮者。

    故曰“千世之後,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由此觀之,則莊、韓之本同末異,可以明矣。

    質而論之,老子之言多兩端,而莊、韓各執其一。

    如老子雲: 又雲: 此莊、韓兩家對于老說各執一端之大略也。

    是故同是掊擊仁義也,莊子則唯欲達其無為,韓非則唯欲達其無不為;同是絕聖棄智也,韓非則唯欲求其大巧大辯,莊子則唯欲求拙與讷。

    此求之莊、韓兩家之書,皆顯而易見者矣。

     兩家老學之異,既如此。

    而其《老子》傳本亦各有不同。

    老子第三十八章雲: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王弼本) 據韓非《解老》篇則為: 故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乎?(原作也據上句改“乎”) 清儒盧文弨校《韓非子》雲: 凡而後下俱不當有“失”字。

     此據今本《老子》以改《韓非子》者也。

    劉師培校《老子》雲: 據《韓非》則今本脫四“失”字。

    《老子》之旨,蓋言道失而德從而失,德失而仁從而失,仁失而義從而失,義失而禮從而失也。

     此又欲據《韓非》以增《老子》原文者也。

    吾以謂《韓非》所引此數句,均有失字,不應誤增如此。

    而《莊子·知北遊》則雲: 故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

    ” 莊子所謂“失道”數句,與今本《老子》同而與韓異。

    則可知莊、韓所傳《老子》本,其文字亦不無歧異。

    考據家據此改彼,均未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