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大略

關燈
,按:上章之末雲是謂配天古之極,或說當作是謂配天之極,古字當屬此章之首,古下當有之字,此文當為古之用兵者有言其說是也。

    ) 此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證矣。

    而《韓非子·喻老》篇尤多征引古事,以說《老子》,則亦其明驗也。

    則謂老彭即老聃,亦頗近事實。

    然老子之述古,蓋深悉于古事之得失,而能創作新哲學者;故上下篇無稱述黃帝、堯、舜、禹、湯、文、武等名,均與諸子卓然獨異。

    而《莊子書》所引老子之言,則多掊擊黃帝、堯、舜之說。

    至流而為韓非,則且深惡痛絕于稱道先王矣。

    此學者所不可不知者也。

     然則老聃何以冠以“老”字?何以又稱“老子”乎?鄭康成以“老子”為壽考之稱;葛玄以為生而皓首,故号老子;清儒姚鼐據《莊子》載孔子、陽子居皆南之沛見老聃,沛為宋地,而宋有老氏,老子者宋人子姓,老其氏。

    胡适雲: 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氏。

    何以又稱老子呢?依我看來,那些“生而皓首,故稱老子”的話,固不足信;“以其年老,故号其書為老子”,也不足信。

    我以“老子”之稱,大概不出兩種解說:(一)“老”或是字。

    春秋時人往往把字用在名的前面,例如叔梁(字)纥(名)、孔父(字)嘉(名)、正(字)考父(名)、孟明(字)視(名)、孟施(字)舍(名)皆是。

    《左傳》文十一年、襄十年,《正義》都說:“古人連言名字者,皆先字後名。

    ”或者老子本名聃字耳一字老,古人名字同舉,先說字而後說名,故戰國時的書皆稱老聃。

    此與人稱叔梁纥、正考父,都不舉其姓氏,正同一例。

    又古人的“字”下可加“子”字、“父”字等字,例如孔子弟子冉求字有,可稱“有子”,故後人又稱“老子”。

    這是一種說法。

    (二)“老”或是姓。

    古代有氏、姓的區别。

    尋常的小百姓,各依所從來為姓,故稱“百姓”“萬姓”。

    貴族于姓之外,還有氏,如以國為氏、以官為氏之類。

    老子雖不曾做大官,或者源出大族,故姓老而氏李。

    後人不懂古代氏族制度,把氏、姓兩事混作一事,故說姓某氏,其實這三字是錯的。

    老子姓老,故人稱老聃,也稱老子。

    這也可備一說。

     以上諸說,康成之說,屬望文生訓;葛玄之說,近荒誕不經;姚氏之說,無以解于《史記》姓李之言;胡氏之說,為頗近之;然吾以謂李、老雙聲,老聃猶言李聃,老子猶言李子。

    李古或通裡,故李克古或作裡克(見《春秋·闵二年》《左傳》及《呂覽·先已篇注》,又《史記·魏世家》及《韓詩外傳》);理亦作李(見《管子·大匡》篇及《五行》篇),在古則為裡、為理,在後世則為李;方言音轉,則李、老雙聲,猶離、婁為雙聲也。

    故老聃亦有稱李聃者(見《六臣文選·景福殿賦》善注)然古來皆稱老子而獨無稱李子者,猶《論語》稱老彭而不稱老聃,方言習慣使之然也。

     然則老子之名字為何邪?此則《史記》雖有記載,當據王念孫《讀書雜志》訂正。

    王念孫雲: 《史記》原文本作“名耳,字聃,姓李氏”。

    今本姓李氏,在名耳之上,字聃作“字伯陽,谥曰聃”,此後人取神仙家書改竄之耳。

    《索隐》本書“名耳字聃姓李氏”七字,注雲:按許慎雲:聃,耳曼也;故名耳字聃。

    有本字伯陽,非正也。

    老子号伯陽父,此《傳》不稱也。

    據此則唐時本已有作伯陽者,而小司馬引《說文》以正之。

    又按:《經典釋文序錄》曰:老子者,姓李,名耳,字伯陽。

    《史記》雲:“字聃。

    ”《文選·征西官屬送于涉陽侯詩注》引《史記》曰:“老子,字聃。

    ”《遊天台山賦注》及《後漢書·桓帝紀注》并引《史記》曰:“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氏。

    ”則陸及二李所見本,蓋與小司馬本同。

    而今本雲雲,為後人所改竄,明矣。

    又按:《文選·反招隐詩注》引《史記》曰:“老子名耳,字聃。

    ”又引《列仙傳》曰:“李耳,字伯陽。

    ”然則“字伯陽”,乃《列仙傳》文,若史公以老子為周之伯陽父,則不當列于管仲之後矣。

     王校甚是。

    柱據此并頗疑,或說《史記》“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至“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一段,為後人妄加,非史公之本文,其言不為無見,唯無碻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