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關燈
小
中
大
柱自去年秋,為諸生講《老子》,爰著《老子集訓》,略采諸家之說,參以己見,意欲使之粗明訓诂,稍通玄恉也。既課畢,爰複授此八篇,以與《集訓》為一經一緯之用焉。既畢業,乃為之序,曰:
嗚呼!老子之學,蓋一極端自由平等之學也!知此者,其唯清之嚴又陵乎?其言曰:“黃老之道,民主之國之所用也,故能長而不宰,無為而無不為。君主之國,未有能用黃老者。漢之黃老,貌襲而取之耳。”嗚呼!吾讀其說。不禁重為老子悲也!夫以酷愛自由平等之學說,不為天下後世之學者所知,而為少數狡詐者貌襲,轉以其所以欺天下愚後世者,歸功于老子。夫老子豈敢受其功哉?
蓋嘗試論之:老子唯欲求夫平等自由,故對于古來君主,欲以恩德市民,聰明耀衆,以遂其奴隸億兆、鞭笞天下之願者,不得不深惡痛絕之。故為說以告之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又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蓋一有仁之心存焉,則望報之念斯起,而所謂仁者已立成市道,異夫天地所以生萬物之心矣。夫存于心者曰仁,見于行事者曰為。愛人當本不仁之心,則為政當為無為之政。故雖有政府,愛民治國,不足以言功,不足以言德。夫然:則一時之為政者,不足以勞吾民之愛戴,而封建世襲之根據,乃于是乎無所托足矣。此老子之所以為民主之治也。
知此者,唯莊周最賢,故掊擊政府亦最力,以至智為大盜積,至聖為大盜守。大盜者何,則政府是已。故曰:“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然其言之也益肆,而複古之情,亦未免太過。在老子之意,不過緬想上古無政府之時,其人民之自由平等,遠非封建階級生成以後所能夢想,而莊子則欲一切反之容成、大庭之世矣;在老子不過欲為于無為,學如不學,以滅階級之競争,而莊子則專務夫所謂絕聖棄知者矣。此莊周學老之失,而後世之複古派,所藉以遊心于太古者也。
韓非則不然,以老子不仁之恉、無為之說,盡納之于法術之中,以謂能守乎此,乃能無為而無不為矣。于是大反自由之說,力崇幹涉之談,以自然為不足貴,而唯人為之是争。故明古不如今,而今無法古之必要。蓋将老子刍狗百姓之說,因而刍狗聖人、刍狗先王矣。及秦用之,果以翦滅諸侯之國,而封建之制度遂于是消滅。然為之太過,專用己智,乃因而焚書坑儒,二世而亡,為天下之僇笑。此韓非學老之失,又後世複古派所藉以為口實者也。
自是以後,有國者或以老子為守成之具,用兵者或視老子為權謀之家,而一切學者又或以清談為宗,或以隐逸為主,或以導引為事,皆世主所提倡,而欲率天下于無事,以固其子孫帝王萬世之業者也。是豈非與老子之初意大相剌謬者邪?嗟夫!莊生有言:“為之仁義以矯之,則并與仁義而竊之。”豈知其并老子之說而亦竊之哉?此吾所以重為老子悲也!
豈非學者不能講明之咎與?向使昔之學者,能本韓子不法古之卓識,力行莊生掊擊大盜之說,則吾國自秦以後之政體,必有大異乎今日之所聞者,而今日政體革命之事,又必非今日之所雲雲而已矣。吾特表而出之,以見學說關系世變之巨有如是者!
十六年三月十五日
北流陳柱柱尊父序于上海大夏大學
嗚呼!老子之學,蓋一極端自由平等之學也!知此者,其唯清之嚴又陵乎?其言曰:“黃老之道,民主之國之所用也,故能長而不宰,無為而無不為。君主之國,未有能用黃老者。漢之黃老,貌襲而取之耳。”嗚呼!吾讀其說。不禁重為老子悲也!夫以酷愛自由平等之學說,不為天下後世之學者所知,而為少數狡詐者貌襲,轉以其所以欺天下愚後世者,歸功于老子。夫老子豈敢受其功哉?
蓋嘗試論之:老子唯欲求夫平等自由,故對于古來君主,欲以恩德市民,聰明耀衆,以遂其奴隸億兆、鞭笞天下之願者,不得不深惡痛絕之。故為說以告之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又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蓋一有仁之心存焉,則望報之念斯起,而所謂仁者已立成市道,異夫天地所以生萬物之心矣。夫存于心者曰仁,見于行事者曰為。愛人當本不仁之心,則為政當為無為之政。故雖有政府,愛民治國,不足以言功,不足以言德。夫然:則一時之為政者,不足以勞吾民之愛戴,而封建世襲之根據,乃于是乎無所托足矣。此老子之所以為民主之治也。
知此者,唯莊周最賢,故掊擊政府亦最力,以至智為大盜積,至聖為大盜守。大盜者何,則政府是已。故曰:“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然其言之也益肆,而複古之情,亦未免太過。在老子之意,不過緬想上古無政府之時,其人民之自由平等,遠非封建階級生成以後所能夢想,而莊子則欲一切反之容成、大庭之世矣;在老子不過欲為于無為,學如不學,以滅階級之競争,而莊子則專務夫所謂絕聖棄知者矣。此莊周學老之失,而後世之複古派,所藉以遊心于太古者也。
韓非則不然,以老子不仁之恉、無為之說,盡納之于法術之中,以謂能守乎此,乃能無為而無不為矣。于是大反自由之說,力崇幹涉之談,以自然為不足貴,而唯人為之是争。故明古不如今,而今無法古之必要。蓋将老子刍狗百姓之說,因而刍狗聖人、刍狗先王矣。及秦用之,果以翦滅諸侯之國,而封建之制度遂于是消滅。然為之太過,專用己智,乃因而焚書坑儒,二世而亡,為天下之僇笑。此韓非學老之失,又後世複古派所藉以為口實者也。
自是以後,有國者或以老子為守成之具,用兵者或視老子為權謀之家,而一切學者又或以清談為宗,或以隐逸為主,或以導引為事,皆世主所提倡,而欲率天下于無事,以固其子孫帝王萬世之業者也。是豈非與老子之初意大相剌謬者邪?嗟夫!莊生有言:“為之仁義以矯之,則并與仁義而竊之。”豈知其并老子之說而亦竊之哉?此吾所以重為老子悲也!
豈非學者不能講明之咎與?向使昔之學者,能本韓子不法古之卓識,力行莊生掊擊大盜之說,則吾國自秦以後之政體,必有大異乎今日之所聞者,而今日政體革命之事,又必非今日之所雲雲而已矣。吾特表而出之,以見學說關系世變之巨有如是者!
十六年三月十五日
北流陳柱柱尊父序于上海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