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
關燈
小
中
大
趙雲等等,都是他常演之戲,而尤工于演花臉戲,按此并非武生應演之戲,但因他肩膀寬,身體壯,嗓音啞而夠寬宏,實宜于花臉,比方《晉陽宮》的李玄霸,《鐵龍山》的姜維,《豔陽樓》的高登,以及《金錢豹》等等,都是他的拿手戲。
潤仙演戲,特别認真,一絲不苟,所以對于配腳,也很檢擇,同他合演的人,首推趙錦榮,二人合作了多少年,如《四平山》,則趙扮裴元慶,《惜惺惺》,則趙扮壽等等。
二人的身體扮相,功夫把子,可以說是功力悉敵,故演出異常圓滿。
從趙錦榮死後,他總未演這些戲,蓋因從前不但演者認真,觀衆也極認真,配腳不夠水準,觀衆便不歡迎,不似近日光看正腳也。
黃月山 月山天津人,通稱黃胖兒。
據戲界老輩雲,從前武腳的身段,都講雍容大雅,因為昆腔之鑼鼓較慢也,皮簧的鑼鼓已經較快,身段已有改變。
黃月山之身段及手足,特别靈活脆快而美觀,鑫培雖比他長三幾歲,但手足的動作,有些地方是摹仿他。
搭玉成班最久,以演老頭的戲見長,如《劍峰山》之勝奎,《獨木關》之薛禮等等,都極為精彩,到目下演這些戲者,都還是宗法他的演法,唱的腔調,也非常悠揚動聽。
創排的新戲也很多,如《拿大蓮花》《定燕平》《百涼樓》《賀蘭山》《鳳凰山》《紅拂傳》等等都是。
《紅拂傳》乃他與田桂鳳合排,很精彩,與現在演者大不相同。
李吉瑞、薛鳳池、馬德成等人,都是學他的。
李春來 春來為北平二閘下邊高碑店的人,鄉下梆子科班出身,同治年間,才到北京,短打戲身段極邊飾美觀,《花蝴蝶》《溪皇莊》《四傑村》等戲,是其拿手,走邊的身段,極為本行人恭維,黃天霸的戲也都好。
不過他與俞菊笙、黃月山不同,他們二人都穿箭衣,春來則穿打衣褲襖,顯着特别利落。
聽說他後來在上海,也有時穿箭衣了。
戲界老輩常說,北平戲界,自同治年始,一直到光緒庚子以後,好的武生,隻有三人,亦分三派。
俞菊笙是長于靠背戲,尤擅長花臉戲(說已見前),短打戲不但非其所長,因其身體粗壯,扮相不會邊飾,所以就是短打的戲,如《黃天霸》等戲,他也要穿箭衣。
按天霸本是武官,穿箭衣并不出規矩。
黃月山因嗓音悠雅,故多演唱功戲,身段老到,所以演老頭兒的戲,特别優美。
第三派便是李春來,專以短打戲出名,北平後來的武生,演這路戲都是學他,但沒什麼出名的,學他的人,最出名者,大約要數蓋叫天了。
羅七十 七十乃羅小寶之父,武功很好,在同治光緒年間,搭三慶班時,僅亞于楊月樓,整本《三國演義》中,他去關平,表現也非常之好,極受歡迎,且能戲極多。
王八十兒 八十号槐卿,乃王蕙芳的父親,能戲極多,功夫亦足,紮靠及武生戲尤好,如《失街亭》之王平乃其拿手戲,《八蠟廟》之褚彪,亦極好。
常反串娘子軍,大受歡迎,因其雖唱武生,而貌很美也。
在光緒中葉以前,楊月樓年已稍長,他與月樓合演一戲,他常去正腳,如《惡虎村》,他去黃天霸,月樓去神彈子李五,即此足見他的藝術之高。
光緒初年,搭梅巧玲之四喜班很久,晚年便不恒登台了。
張長寶 長寶又名琪林,乃三慶科班的徒弟,與陳德林、陸杏林等都是同班,出科後,搭三慶班多年,後搭福壽班。
昆腔底子,打的極磁實。
以猴戲見長,《安天會》《火雲洞》《紅梅山》等戲,皆其拿手。
按《紅梅山》一戲,從前也是猴的正戲,自俞菊笙一演,把金錢豹加重,遂變成金錢豹的戲了,于是戲名也改為金錢豹了。
他初搭三慶班,後來代楊月樓掌三慶。
到民國後,三慶班班底,還屬張琪林所有,無論何人用三慶班的名義演戲,還得給張家班租。
光緒中葉以後,便不演正戲,偶與俞菊笙配戲,又常幫楊小樓之忙。
小樓的幾出昆腔戲,都是他教的,可惜小樓學昆腔戲時,已過中年,氣力巳稍差,所以《安天會》《夜奔》等戲中,有許多身段未作到。
按琪林這些戲都很好,小樓實遠不及。
戲界人都說,茹富蘭之《夜奔》,倒是得了張琪林的真傳,可惜我還未看過。
董鳳岩 鳳岩為四喜班名老生董文之子,幼入四喜班,又拜楊隆壽為師,戲劇的知識頗富,技術也很高超,搭同春班時,永排正戲,頗享盛名,晚年則常與俞菊笙合作,但總因技術好,富連成科班,請其當武生一門之教習,遂不恒登台了。
尚和玉 和玉京東人,鄉間久和成科班出身。
該班之教習,多為北平的好腳,所以出來的徒弟很多,和玉更是其中的優秀學生。
到北平後,即搭嵩祝成班,又從張玉貴學戲,後又拜俞菊笙為師,盡得俞之真傳,遂成了俞派嫡傳的武生,如《晉陽宮》《四平山》《惜惺惺》等戲,為俞之拿手,也可以說是創作,因俞以前這戲不是這樣演法也。
俞去世後,能演戲而真者,隻有和玉一人,一切動做身段,可以說是得其神似。
有許多人說,楊小樓得俞
潤仙演戲,特别認真,一絲不苟,所以對于配腳,也很檢擇,同他合演的人,首推趙錦榮,二人合作了多少年,如《四平山》,則趙扮裴元慶,《惜惺惺》,則趙扮壽等等。
二人的身體扮相,功夫把子,可以說是功力悉敵,故演出異常圓滿。
從趙錦榮死後,他總未演這些戲,蓋因從前不但演者認真,觀衆也極認真,配腳不夠水準,觀衆便不歡迎,不似近日光看正腳也。
黃月山 月山天津人,通稱黃胖兒。
據戲界老輩雲,從前武腳的身段,都講雍容大雅,因為昆腔之鑼鼓較慢也,皮簧的鑼鼓已經較快,身段已有改變。
黃月山之身段及手足,特别靈活脆快而美觀,鑫培雖比他長三幾歲,但手足的動作,有些地方是摹仿他。
搭玉成班最久,以演老頭的戲見長,如《劍峰山》之勝奎,《獨木關》之薛禮等等,都極為精彩,到目下演這些戲者,都還是宗法他的演法,唱的腔調,也非常悠揚動聽。
創排的新戲也很多,如《拿大蓮花》《定燕平》《百涼樓》《賀蘭山》《鳳凰山》《紅拂傳》等等都是。
《紅拂傳》乃他與田桂鳳合排,很精彩,與現在演者大不相同。
李吉瑞、薛鳳池、馬德成等人,都是學他的。
李春來 春來為北平二閘下邊高碑店的人,鄉下梆子科班出身,同治年間,才到北京,短打戲身段極邊飾美觀,《花蝴蝶》《溪皇莊》《四傑村》等戲,是其拿手,走邊的身段,極為本行人恭維,黃天霸的戲也都好。
不過他與俞菊笙、黃月山不同,他們二人都穿箭衣,春來則穿打衣褲襖,顯着特别利落。
聽說他後來在上海,也有時穿箭衣了。
戲界老輩常說,北平戲界,自同治年始,一直到光緒庚子以後,好的武生,隻有三人,亦分三派。
俞菊笙是長于靠背戲,尤擅長花臉戲(說已見前),短打戲不但非其所長,因其身體粗壯,扮相不會邊飾,所以就是短打的戲,如《黃天霸》等戲,他也要穿箭衣。
按天霸本是武官,穿箭衣并不出規矩。
黃月山因嗓音悠雅,故多演唱功戲,身段老到,所以演老頭兒的戲,特别優美。
第三派便是李春來,專以短打戲出名,北平後來的武生,演這路戲都是學他,但沒什麼出名的,學他的人,最出名者,大約要數蓋叫天了。
羅七十 七十乃羅小寶之父,武功很好,在同治光緒年間,搭三慶班時,僅亞于楊月樓,整本《三國演義》中,他去關平,表現也非常之好,極受歡迎,且能戲極多。
王八十兒 八十号槐卿,乃王蕙芳的父親,能戲極多,功夫亦足,紮靠及武生戲尤好,如《失街亭》之王平乃其拿手戲,《八蠟廟》之褚彪,亦極好。
常反串娘子軍,大受歡迎,因其雖唱武生,而貌很美也。
在光緒中葉以前,楊月樓年已稍長,他與月樓合演一戲,他常去正腳,如《惡虎村》,他去黃天霸,月樓去神彈子李五,即此足見他的藝術之高。
光緒初年,搭梅巧玲之四喜班很久,晚年便不恒登台了。
張長寶 長寶又名琪林,乃三慶科班的徒弟,與陳德林、陸杏林等都是同班,出科後,搭三慶班多年,後搭福壽班。
昆腔底子,打的極磁實。
以猴戲見長,《安天會》《火雲洞》《紅梅山》等戲,皆其拿手。
按《紅梅山》一戲,從前也是猴的正戲,自俞菊笙一演,把金錢豹加重,遂變成金錢豹的戲了,于是戲名也改為金錢豹了。
他初搭三慶班,後來代楊月樓掌三慶。
到民國後,三慶班班底,還屬張琪林所有,無論何人用三慶班的名義演戲,還得給張家班租。
光緒中葉以後,便不演正戲,偶與俞菊笙配戲,又常幫楊小樓之忙。
小樓的幾出昆腔戲,都是他教的,可惜小樓學昆腔戲時,已過中年,氣力巳稍差,所以《安天會》《夜奔》等戲中,有許多身段未作到。
按琪林這些戲都很好,小樓實遠不及。
戲界人都說,茹富蘭之《夜奔》,倒是得了張琪林的真傳,可惜我還未看過。
董鳳岩 鳳岩為四喜班名老生董文之子,幼入四喜班,又拜楊隆壽為師,戲劇的知識頗富,技術也很高超,搭同春班時,永排正戲,頗享盛名,晚年則常與俞菊笙合作,但總因技術好,富連成科班,請其當武生一門之教習,遂不恒登台了。
尚和玉 和玉京東人,鄉間久和成科班出身。
該班之教習,多為北平的好腳,所以出來的徒弟很多,和玉更是其中的優秀學生。
到北平後,即搭嵩祝成班,又從張玉貴學戲,後又拜俞菊笙為師,盡得俞之真傳,遂成了俞派嫡傳的武生,如《晉陽宮》《四平山》《惜惺惺》等戲,為俞之拿手,也可以說是創作,因俞以前這戲不是這樣演法也。
俞去世後,能演戲而真者,隻有和玉一人,一切動做身段,可以說是得其神似。
有許多人說,楊小樓得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