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燈
小
中
大
我自幼就愛看戲,此層在餘回憶錄中,已略談之,彼時在家鄉,常常聽到由北京回家的人說道北京的事情,談戲的時候更多,都是說北京戲怎麼好,某腳唱的怎麼好,某腳做的怎樣好,聽了這些話,就非常的向往。後來到了北平,認識了許多戲界人員,就常常的問他們,所問的大約總是梨園的掌故,各腳的技術,問了來也有時把他紀錄出來,未經紀錄的也不少,大約曾經紀錄者有一百多人。到了清末民初,認識的人越多談的話也越多,感覺到國劇的組織及表演法,很有特别的方式,悠久的來源,于是改變了主意,專門研究國劇表演的規矩,把梨園的掌故,劇本的優劣,腳色的藝術等等,都認為于國劇的根本問題,都不是重要之點,遂把這些工作,完全擱置起來。以後雖也與老輩不斷談到這些事情,但多半未曾紀錄,如此擱置了三十多年,未再理會,隻有在民國十幾年的時候,與各報寫過關于這些事情的文字若幹條,後來把他整理起來,由國劇學會,于民國二十四年五月出了版,暫名曰《京劇之變遷》。兩月前偶與友人談及此事,他說這種事情,于國劇關系也很大,如某戲為某人所改,某腔為某人所創,某種身段為某人所安插等等,其功都不可埋沒,這也都可算是先哲,寫出他來,使後輩知道而景仰,于國劇之發展光大,也很有益處,不是隻談故事消遣已也。我想他這話很有道理,于是立意要寫出他來,不過因二三十年以來,已把此事放冷,且從前的紀錄,亦未能帶出來,若全憑記憶來寫,實不容易,幸而二十四年出版的《京劇之變遷》一書,此地還能借到,其中有許多條可以利用。又有友人周志輔君出版的《京戲近百年瑣記》一書,亦有許多地方,可作參考,再加以記憶所及,才能勉強寫成,共得二百一十人,遺漏的當然很多,就隻以寫出來的若幹位來說,也不過是簡單的介紹,然已有七萬多字,若每人寫一詳細的傳記,那恐怕非幾十萬字不可,固然不容易寫,寫出來也不見得有人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