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宋 學

關燈
漢代發展起來的經學,到唐時作了總結。

    欽定的《五經正義》就是。

    經學作總結了,宋學發展起來了。

     為什麼宋學會發展起來呢? 一是由于内亂。

    内亂需要“宋學”這樣的東西。

     唐玄宗時,政治腐敗到極點,于是發生了安史之亂。

    從東漢開始的士族門閥制度的殘餘,到唐代仍存在。

    士族(貴族)都不肯作武官,子弟作軍官是被人看不起的。

    因此,當軍官的都是外族人(西北的少數民族)。

    安祿山、史思明所以獲得軍權,就是由于這個緣故。

    安、史亂後,藩鎮割據的局面一直存在下去。

    黃巢起義,推翻了這個腐朽的王朝。

    但這時,沙陀人又進來了。

    他們帶來了許多“雜胡”。

    沙陀人與農民起義軍的叛徒——朱溫混戰,朱溫被沙陀人李存勗打敗了。

    沙陀人在北方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三國。

    這是最亂的時代。

    什麼醜事和笑話都出來了,兒皇帝、賣國賊等等,無奇不有,亂得不能再亂了。

     周世宗柴榮時,國家才有統一的傾向。

    柴榮,這是個不簡單的人。

    從安史之亂到趙匡胤得天下,共250年,亂得一塌糊塗。

    五代時,你搶我奪,弱肉強食,正像莊子所講的黃雀啄螳螂的故事一樣。

    有政治地位的人很緊張,什麼叫安全是不知道的,誰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安全。

    周世宗的身後事可以說是布置得很周到的,但是,柴榮一死,第二年就被趙匡胤奪去了帝位。

     趙匡胤看到了奪帝位的容易,他想了許多辦法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宋代對外是最屈辱的,但對内部的辦法則很多。

    拉攏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這是宋代維護自己統治的基本辦法。

    唐代進士及第的名額一榜最多隻有30名。

    五代時一榜隻有七八名。

    宋代大大放寬進士及第名額多到四五百名。

    做官的道路很多,不隻是科舉一途。

    唐代,士族和流外的官是分得很清楚的,士族不做流外官。

    宋代這種界限去掉了。

    唐代考進士,因為舊士族仍有特權,所以未放榜以前,即知道誰考取,誰沒有考取。

    宋代改用密封,士族與非士族同等對待,所以未放榜時,是不知道誰考取與否的。

    魏晉以來的士族制度,到宋代最後打破了。

    宋代的大官,不管犯什麼罪,都不殺頭,隻是充軍邊地。

    這些措施都是為了争取士的擁護。

     士與儒是分不開的。

    可以說,以韓愈的思想為代表的士人,擁護了趙宋政權。

    韓愈的政治運動是重整倫常。

    他一方面辟佛老,一方面整倫常。

    趙宋王朝很需要這個思想。

    倫常自安史之亂以來被破壞得不像樣子了。

    200多年的大亂,使趙匡胤懂得了應該用倫常來鞏固自己的統治。

     趙宋王朝有意識地來扶持“宋學”。

    宋學與古代的儒學根本不同了。

    古代儒學隻解經,而宋學則着重講倫常。

     二是由于與宗教的鬥争。

    佛、道的教義,特别是佛教的教義,與儒家的倫常思想是矛盾的。

    要提倡儒家的倫常思想,就必須改造佛家的一套。

     宗教迷信對統治者是需要的。

    董仲舒即想創立宗教,他把陰陽五行與巫術結合起來。

    儒家祭祀并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偶像——上帝。

    儒家祭祀的對象是那些對人們有功的人和物。

    例如,儒家祭貓,因為它能吃老鼠;祭老虎,因為它能吃野豬;如此等等。

    董仲舒想創造一個以孔子為教主的宗教。

    董仲舒的創造宗教的活動作得極其可笑。

    如果翻翻他的《春秋繁露》的《求雨》《止雨》兩篇,就知道其荒謬的程度。

    他說,把南門關閉,北門打開,就可以求雨;把北門關閉,把南門打開,就可以止雨。

    真是愚昧至極。

    要把儒家的思想當作宗教教義是很困難的,因為孔子不語鬼神,所以董仲舒沒有創造成。

    東漢時,統治階級還想創造宗教,他們企圖用“谶緯”的一套辦法,把孔子裝扮成教主。

    但是古文家反對“谶緯”,所以仍未創造成。

     兩漢都想把孔子變成儒教教主,但都未成功。

    西漢末年,佛教傳進來了。

    儒是反佛的,但由于佛教利用“因果報應”“求福免禍”等迷信辦法來欺騙人民,很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

     封建帝王利用“谶緯”來證明自己做皇帝是上應天命的。

    《符瑞志》就是為某人做皇帝而編造理由的書。

    雖然如此,仍有許多困難,因為别人不大相信,而且也相當麻煩。

    佛教的“因果報應”的理論,利用起來要方便得多。

    根據“因果報應”的理論,隻要誰作了皇帝,誰在上世一定作了天大的好事。

    佛之所以成佛,是因為他在幾億千萬年以來一直作了無限功德。

     東漢初年,佛教即發展起來。

    首先相信佛教的是貴族。

    光武的兒子楚王劉英首先“學為浮屠齋戒祭祀”。

    佛教是最會吹牛、最會說謊的。

    他們說佛的法力大得了不得,把道教的玉皇大帝說得一錢不值,說玉皇大帝對于佛來說,隻不過是給佛鳴鑼喝道的仆人而已。

     佛教來自印度。

    印度古代有四個種姓:婆羅門、刹地利、吠舍、首陀羅。

    婆羅門是最高貴的種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