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各論
關燈
小
中
大
一 詩歌
詩歌為最初的文學,且發生于有文字之先,已見前述。
它原以誦與詠為主,所以班固說:“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
”但最初的詩歌僅為謠諺,《擊壤歌》(這是一首現存的最古的詩)、《南風歌》、《卿雲歌》一類的古歌,和後代所稱詩歌,全然異緻。
《詩經》中的《國風》,為集古歌謠的大成,所以它的作風,亦與後代詩歌不盡相同。
總之,詩歌的起源為謠諺,但詩歌的正式成立,卻自所謂古體詩始。
凡稱為詩歌,必須備具四個重要條件:一為句數有定限;二為一句的字數整齊;三為句中各字平仄調和;四為句尾押韻。
具有這四個條件的,始于古體詩,而完成于近體詩。
古體詩又有古詩、樂府之分;近體詩亦有律詩、絕句之别。
漢、魏、六朝的詩歌均為古體詩。
自唐代近體詩興,自後作者,往往各體都能寫作。
漢、魏、六朝時,盛行五言古詩與樂府詩。
古詩與樂府的分别:僅在前者不曾入樂,作于文人;後者嘗付之弦管,多來自民間。
漢代作家,首推蘇武、李陵,所作均為五言詩。
漢武帝與群臣唱和,作《柏梁台詩》,不獨為七言詩所始,又為聯句之祖。
樂府始于漢初唐山夫人作《房中樂》;迨武帝立樂府,廣收各地的民歌,命李延年譜為新聲,于是樂府大盛。
又有《古詩十九首》,亦為最佳、最早的五古詩,但作者姓名都佚亡。
其中有若幹首,或指為枚乘、傅毅所作;或雲,全為建安時曹王所制。
漢末的著名詩人,當推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
曹氏父子為操與丕、植。
操詩以慷慨勝,為三人之最。
“建安七子”為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及劉祯,都是為曹氏吸引于邺下的名士。
西晉詩人,有“竹林七賢”,為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鹹、王戎、山濤,以阮籍、嵇康為中心。
又有所謂“二陸三張二潘一左”:二陸為陸機與陸雲;三張為張華、張載與張協;二潘為潘嶽與潘尼;一左為左思。
相傳潘嶽美于容貌,每乘車出門,婦女圍繞以果投之,滿載而歸;左思貌陋,每出常為婦女擲石于其車。
東晉著名詩人,有劉琨與郭璞。
琨作忼慷悲壯,璞作自然超逸。
王羲之、獻之父子的詩,以風流蘊籍見重。
等到陶淵明出來,東晉詩壇,頓時光茫萬丈了。
他不但做了許多思想高超、感情豐富的古詩,而且也有飄逸高超的賦辭與散文。
他的《桃花源記》與《五柳先生傳》,被推為後代短篇小說之祖。
南北朝詩,日趨于雕琢形式,逐漸格律化。
自沈約創四聲、八病之說以後,詩體尤其加速的由古詩轉變為近體詩了。
宋詩人有謝靈運、顔延年及鮑照,人稱為“謝顔鮑”,所作都是山水的清音。
齊詩人除沈約外,有謝朓,好作古詩,李白曾為之傾倒。
梁代蕭衍父子,都愛作樂府,臣下有江淹、何遜。
陳時大詩人,首推徐陵,庾信與王褒。
後主好作豔曲,尤以樂府為多。
唐代為詩歌的黃金時代,空前絕後的大詩人杜甫、李白都生在這個時代。
據《全唐詩》所錄,作者共有二千二百餘人,詩近五萬首。
律詩、絕句,均定體于此時。
而唐詩的佳者,各體皆備,但總以近體詩為最。
唐詩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時期。
自高祖武德初,至玄宗開元初一百年間為初唐。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号稱“四傑”。
蘇味道、李峤、崔融、杜審言,時稱“文章四友”。
張九齡、陳子昂以古雅見稱。
沈佺期、宋之問号稱“沈宋”,律詩到他們始全告成功。
盛唐為由開元初至代宗大曆初,凡五十餘年,杜甫與李白均在此時馳騁一時,各展所長,時稱“李杜”。
甫詩沈郁頓挫,政治及社會的描寫都極悲壯微妙;白詩飄渺神逸,而浪漫色彩很濃厚。
王維、李颀、高适、岑參,時稱“四子”。
維、适、參又與孟浩然并稱“王孟、高岑”。
又崔颢、王灣、常建、賈至、儲光羲、王之渙、王昌齡,均擅名在這個時代。
中唐為由大曆初,至文宗太和九年,凡七十餘年。
盧綸、吉中甫、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時稱“大曆十才子”。
元稹與白居易,時稱“元白”,号他們的詩體為“元白體”。
他們二人詩的特點,一是文字的通俗,二是内容的真實。
韋應物與劉長卿号稱“韋劉”。
柳宗元與韓愈以古文家而兼有詩名,号稱“韓柳”。
孟郊與賈島詩被稱為“郊寒島瘦”。
李賀詩被稱為有“鬼才”。
又有李如珪、劉義、盧仝、皇甫冉、戴叔倫、李益、劉禹錫、張籍、王建,都是這時期的重要作家。
晚唐為文宗開成初至昭宣帝天祐三年,凡八十餘年。
這時的詩,已傾向于香豔绮麗。
著名的作家有李商隐,杜牧、溫庭筠,時稱“溫李杜”;商隐與牧,亦稱“李杜”。
皮日體與陸龜蒙并稱“皮陸”。
其他有韓渥、羅隐、許渾、馬戴、趙嘏、朱慶餘、司空圖、方幹等。
宋詩雖不及唐,但不模仿唐人,故亦稱特出。
宋初楊億、劉筠、錢惟演等學李商隐詩格,号為“西昆體”。
林逋、魏野、潘阆等學杜牧詩,号為“晚唐體”。
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則學韓愈詩。
蘇轼詩才氣縱橫,與陸遊詩并稱“蘇陸體”。
又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庭堅詩後為江西詩派所宗,他與秦觀、晁補之、張耒,号為“蘇門四傑”;又與同時陳後山并稱“黃陳”。
四傑與陳後山、李廌又稱“蘇門六君子”。
陸遊詩悲壯沉厚,多至萬餘首。
與楊萬裡、範成大并稱“南宋三大家”。
或增尤袤,稱為“四大家”。
其後有永嘉人徐靈晖、徐靈淵、翁靈舒、趙靈秀,号為“四靈詩派”,作風以平易勝。
金詩人可以元遺山為代表;元詩人有虞集、楊載、範梈、揭傒斯,号為“四大家”。
但不如楊維祯之以樂府擅名。
明詩人特多,但多互相标榜。
真配稱為詩人的,初有高啟及袁凱,中有唐寅與徐祯卿,末僅有陳子龍罷了。
清初詩人,當推吳偉業與錢謙益,他們與龔鼎孳号稱“江左三家”。
施閏章與宋琬,号稱“南施北宋”。
其後有王士祯倡“神韻”之說,與兄士祿、士祜号“三王”。
與士祯齊名的有朱彜尊。
與“神韻說”反對的,有袁枚的“性靈說”,沈德潛的“格律說”,翁方綱的“肌理說”。
袁枚主張詩是詩人性情的表現,與蔣士铨、趙翼,亦稱“江左三大家”。
又有舒位、王昙、孫源湘,号稱“三君”。
同治、光緒間,範當世、陳三立等競學宋詩,号為“同光派”。
唐詩可稱為平民的文學,因作者大部為平民。
宋、元、明、清四朝詩人,無一不是達官,沒有一個平民,故被稱為貴族文學。
因為宋時的平民詩人都在作詞,元、明的平民詩人都在作曲,清時平民詩人都在作彈詞、山歌和小曲。
他們在向另一方面發展,都在從事于時代的文學,所以任那舊體詩壇為貴族文學家所獨占了。
〔問題〕 (1)何謂詩歌? (2)最初的詩歌是什麼? (3)正式的詩歌起于何體? (4)詩歌的主要條件是什麼? (5)詩歌的分類怎樣? (6)五言詩始于何時? (7)七言詩始于何人? (8)樂府始于何時? (9)《古詩十九首》的作者為誰? (10)漢末著名詩人有哪幾人? (11)“建安七子”為誰? (12)“竹林七賢”為誰? (13)“二陸三張二潘一左”為誰? (14)東晉著名詩人有哪幾人? (15)陶潛詩文的作風若何? (16)南北朝時詩體的轉變情形怎樣? (17)“謝顔鮑”為誰? (18)齊、梁、陳的著名詩人為誰? (19)唐代何以稱為詩歌的黃金時代? (20)唐詩可分為哪幾個時期? (21)“唐初四傑”為誰? (22)“文章四友”為誰? (23)“沈宋”為誰?他們的作風怎樣? (24)張九齡、陳子昂詩的作風怎樣? (25)李杜詩有什麼不同? (26)“四子”為誰? (27)“王孟、高岑”為誰? (28)盛唐除李杜、四子等外,尚有哪幾個著名詩人? (29)“大曆十才子”為誰? (30)“元白詩”的特點何在? (31)“韋劉”為誰? (32)“韓柳”為誰? (33)孟郊與賈島詩的作風怎樣? (34)李賀詩被稱為什麼? (35)晚唐的著名詩人為誰? (36)宋詩的性質怎樣? (37)“西昆體”的作者為誰? (38)學晚唐體的作者為誰? (39)宋詩人學韓愈的作者有哪幾位? (40)“蘇黃”與“蘇陸”為誰? (41)“蘇門四傑”為誰? (42)“蘇門六君子”為誰? (43)“南宋三大家”為誰? (44)“四大家”為誰? (45)“四靈詩派”的作者為
它原以誦與詠為主,所以班固說:“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
”但最初的詩歌僅為謠諺,《擊壤歌》(這是一首現存的最古的詩)、《南風歌》、《卿雲歌》一類的古歌,和後代所稱詩歌,全然異緻。
《詩經》中的《國風》,為集古歌謠的大成,所以它的作風,亦與後代詩歌不盡相同。
總之,詩歌的起源為謠諺,但詩歌的正式成立,卻自所謂古體詩始。
凡稱為詩歌,必須備具四個重要條件:一為句數有定限;二為一句的字數整齊;三為句中各字平仄調和;四為句尾押韻。
具有這四個條件的,始于古體詩,而完成于近體詩。
古體詩又有古詩、樂府之分;近體詩亦有律詩、絕句之别。
漢、魏、六朝的詩歌均為古體詩。
自唐代近體詩興,自後作者,往往各體都能寫作。
漢、魏、六朝時,盛行五言古詩與樂府詩。
古詩與樂府的分别:僅在前者不曾入樂,作于文人;後者嘗付之弦管,多來自民間。
漢代作家,首推蘇武、李陵,所作均為五言詩。
漢武帝與群臣唱和,作《柏梁台詩》,不獨為七言詩所始,又為聯句之祖。
樂府始于漢初唐山夫人作《房中樂》;迨武帝立樂府,廣收各地的民歌,命李延年譜為新聲,于是樂府大盛。
又有《古詩十九首》,亦為最佳、最早的五古詩,但作者姓名都佚亡。
其中有若幹首,或指為枚乘、傅毅所作;或雲,全為建安時曹王所制。
漢末的著名詩人,當推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
曹氏父子為操與丕、植。
操詩以慷慨勝,為三人之最。
“建安七子”為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及劉祯,都是為曹氏吸引于邺下的名士。
西晉詩人,有“竹林七賢”,為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鹹、王戎、山濤,以阮籍、嵇康為中心。
又有所謂“二陸三張二潘一左”:二陸為陸機與陸雲;三張為張華、張載與張協;二潘為潘嶽與潘尼;一左為左思。
相傳潘嶽美于容貌,每乘車出門,婦女圍繞以果投之,滿載而歸;左思貌陋,每出常為婦女擲石于其車。
東晉著名詩人,有劉琨與郭璞。
琨作忼慷悲壯,璞作自然超逸。
王羲之、獻之父子的詩,以風流蘊籍見重。
等到陶淵明出來,東晉詩壇,頓時光茫萬丈了。
他不但做了許多思想高超、感情豐富的古詩,而且也有飄逸高超的賦辭與散文。
他的《桃花源記》與《五柳先生傳》,被推為後代短篇小說之祖。
南北朝詩,日趨于雕琢形式,逐漸格律化。
自沈約創四聲、八病之說以後,詩體尤其加速的由古詩轉變為近體詩了。
宋詩人有謝靈運、顔延年及鮑照,人稱為“謝顔鮑”,所作都是山水的清音。
齊詩人除沈約外,有謝朓,好作古詩,李白曾為之傾倒。
梁代蕭衍父子,都愛作樂府,臣下有江淹、何遜。
陳時大詩人,首推徐陵,庾信與王褒。
後主好作豔曲,尤以樂府為多。
唐代為詩歌的黃金時代,空前絕後的大詩人杜甫、李白都生在這個時代。
據《全唐詩》所錄,作者共有二千二百餘人,詩近五萬首。
律詩、絕句,均定體于此時。
而唐詩的佳者,各體皆備,但總以近體詩為最。
唐詩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時期。
自高祖武德初,至玄宗開元初一百年間為初唐。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号稱“四傑”。
蘇味道、李峤、崔融、杜審言,時稱“文章四友”。
張九齡、陳子昂以古雅見稱。
沈佺期、宋之問号稱“沈宋”,律詩到他們始全告成功。
盛唐為由開元初至代宗大曆初,凡五十餘年,杜甫與李白均在此時馳騁一時,各展所長,時稱“李杜”。
甫詩沈郁頓挫,政治及社會的描寫都極悲壯微妙;白詩飄渺神逸,而浪漫色彩很濃厚。
王維、李颀、高适、岑參,時稱“四子”。
維、适、參又與孟浩然并稱“王孟、高岑”。
又崔颢、王灣、常建、賈至、儲光羲、王之渙、王昌齡,均擅名在這個時代。
中唐為由大曆初,至文宗太和九年,凡七十餘年。
盧綸、吉中甫、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時稱“大曆十才子”。
元稹與白居易,時稱“元白”,号他們的詩體為“元白體”。
他們二人詩的特點,一是文字的通俗,二是内容的真實。
韋應物與劉長卿号稱“韋劉”。
柳宗元與韓愈以古文家而兼有詩名,号稱“韓柳”。
孟郊與賈島詩被稱為“郊寒島瘦”。
李賀詩被稱為有“鬼才”。
又有李如珪、劉義、盧仝、皇甫冉、戴叔倫、李益、劉禹錫、張籍、王建,都是這時期的重要作家。
晚唐為文宗開成初至昭宣帝天祐三年,凡八十餘年。
這時的詩,已傾向于香豔绮麗。
著名的作家有李商隐,杜牧、溫庭筠,時稱“溫李杜”;商隐與牧,亦稱“李杜”。
皮日體與陸龜蒙并稱“皮陸”。
其他有韓渥、羅隐、許渾、馬戴、趙嘏、朱慶餘、司空圖、方幹等。
宋詩雖不及唐,但不模仿唐人,故亦稱特出。
宋初楊億、劉筠、錢惟演等學李商隐詩格,号為“西昆體”。
林逋、魏野、潘阆等學杜牧詩,号為“晚唐體”。
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則學韓愈詩。
蘇轼詩才氣縱橫,與陸遊詩并稱“蘇陸體”。
又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庭堅詩後為江西詩派所宗,他與秦觀、晁補之、張耒,号為“蘇門四傑”;又與同時陳後山并稱“黃陳”。
四傑與陳後山、李廌又稱“蘇門六君子”。
陸遊詩悲壯沉厚,多至萬餘首。
與楊萬裡、範成大并稱“南宋三大家”。
或增尤袤,稱為“四大家”。
其後有永嘉人徐靈晖、徐靈淵、翁靈舒、趙靈秀,号為“四靈詩派”,作風以平易勝。
金詩人可以元遺山為代表;元詩人有虞集、楊載、範梈、揭傒斯,号為“四大家”。
但不如楊維祯之以樂府擅名。
明詩人特多,但多互相标榜。
真配稱為詩人的,初有高啟及袁凱,中有唐寅與徐祯卿,末僅有陳子龍罷了。
清初詩人,當推吳偉業與錢謙益,他們與龔鼎孳号稱“江左三家”。
施閏章與宋琬,号稱“南施北宋”。
其後有王士祯倡“神韻”之說,與兄士祿、士祜号“三王”。
與士祯齊名的有朱彜尊。
與“神韻說”反對的,有袁枚的“性靈說”,沈德潛的“格律說”,翁方綱的“肌理說”。
袁枚主張詩是詩人性情的表現,與蔣士铨、趙翼,亦稱“江左三大家”。
又有舒位、王昙、孫源湘,号稱“三君”。
同治、光緒間,範當世、陳三立等競學宋詩,号為“同光派”。
唐詩可稱為平民的文學,因作者大部為平民。
宋、元、明、清四朝詩人,無一不是達官,沒有一個平民,故被稱為貴族文學。
因為宋時的平民詩人都在作詞,元、明的平民詩人都在作曲,清時平民詩人都在作彈詞、山歌和小曲。
他們在向另一方面發展,都在從事于時代的文學,所以任那舊體詩壇為貴族文學家所獨占了。
〔問題〕 (1)何謂詩歌? (2)最初的詩歌是什麼? (3)正式的詩歌起于何體? (4)詩歌的主要條件是什麼? (5)詩歌的分類怎樣? (6)五言詩始于何時? (7)七言詩始于何人? (8)樂府始于何時? (9)《古詩十九首》的作者為誰? (10)漢末著名詩人有哪幾人? (11)“建安七子”為誰? (12)“竹林七賢”為誰? (13)“二陸三張二潘一左”為誰? (14)東晉著名詩人有哪幾人? (15)陶潛詩文的作風若何? (16)南北朝時詩體的轉變情形怎樣? (17)“謝顔鮑”為誰? (18)齊、梁、陳的著名詩人為誰? (19)唐代何以稱為詩歌的黃金時代? (20)唐詩可分為哪幾個時期? (21)“唐初四傑”為誰? (22)“文章四友”為誰? (23)“沈宋”為誰?他們的作風怎樣? (24)張九齡、陳子昂詩的作風怎樣? (25)李杜詩有什麼不同? (26)“四子”為誰? (27)“王孟、高岑”為誰? (28)盛唐除李杜、四子等外,尚有哪幾個著名詩人? (29)“大曆十才子”為誰? (30)“元白詩”的特點何在? (31)“韋劉”為誰? (32)“韓柳”為誰? (33)孟郊與賈島詩的作風怎樣? (34)李賀詩被稱為什麼? (35)晚唐的著名詩人為誰? (36)宋詩的性質怎樣? (37)“西昆體”的作者為誰? (38)學晚唐體的作者為誰? (39)宋詩人學韓愈的作者有哪幾位? (40)“蘇黃”與“蘇陸”為誰? (41)“蘇門四傑”為誰? (42)“蘇門六君子”為誰? (43)“南宋三大家”為誰? (44)“四大家”為誰? (45)“四靈詩派”的作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