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食品絮談

關燈
1986年6月,在松花江畔參加第二屆國際《紅樓夢》學術讨論會,閉幕時,日本紅學家伊藤漱平先生,因為要到大連圖書館去查考新發現的有關曹雪芹家世的檔案資料,所以要先兩天離開。我在賓館樓下遇到他,與他握手話别時,他取出一個小紙盒送給我說:“這是《源氏物語》1……”因為車已開來,無暇細說,便送他上車了。

    回到屋中打開一看,卻是一盒食品。這食品是谷物粉面用模具壓制而成,比骨牌略大一點的長方塊兒,在長約四寸、寬約三寸的紙盒内整齊地擺着,上面壓有《源氏物語》中的畫面,像兩排小本書,别有一番情趣。這大概就是日本以《源氏物語》命名的一種食品吧。當時,立即使我聯想起在北京曾經品嘗過“紅樓菜肴”和“紅樓糕點”的事兒來了。

    目前,正在屏幕上展現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中,已表現幾處宴會的場面。為此,《中國食品》約我寫一點兒有關《紅樓夢》食品方面的文章,借這個機會,便略談一下:

    《紅樓夢》中有吃鹿肉的場面,不難看出,大觀園中的宴席說它是滿漢大會串,也不為過,而鋪排最考究的“滿漢全席”,也正在乾隆鼎盛時代。《紅樓夢》中,寶玉過生日,擺出四十隻盤子,據鄧雲鄉說,不是葷菜,都是果盤,現就“果子”順便來談談。

    過去,北京都把點心盒子叫“果匣子”,茶食店叫“果局子”,端方(這位又是大收藏家又是大官僚的人物)還在前門一帶開設過“果局子”呢!

    大觀園裡的“果子”,當然是十分考究的。據吳正格編寫的《滿漢全席》中,有三十二圍碟,即:四京果——酥核桃、奶提子、杏脯肉、荔枝幹;四生果——鮮柳橙、潮州柑、沙田柚、甜黃皮;四糖果——糖冬瓜、糖椰角、糖蓮子、糖桔皮;四水果——水蓮藕、水百合、水馬蹄、水菱角;四蜜碗——蜜餞金桔、蜜餞枇杷、蜜餞桃脯、蜜餞柚皮;四酸菜——酸青梅、酸沙梨、酸子姜、酸荞頭;四冷素——酥甘面根、鹵冷白菌、申江筍豆、蚝油紮蹄;四看果——象生時果及雀鹿蜂猴百子壽桃一座。“象生時果”,花樣繁多,款數不拘,也是顯露大師傅技藝的好機會。“雀鹿蜂猴百子壽桃”,是“爵祿封侯”的諧音,不單單是為祝壽而上的。再加上四道點心、四樣面食,那以為怡紅公子慶生日的四十果盤,便都有了落腳處。這裡記錄的雖是清朝末年,流傳在廣州一帶的滿漢全席菜單中的果品類,但卻都是乾隆時代流傳下來的,也正是《紅樓夢》成書之時。當然,這都不能坐實,也無需如此,我隻是提供一點有蹤迹可尋的線索罷了。

    寫到這裡,不由使我想到北京早有的“仿膳”食品來,可說已經譽滿全球(恕我借用這家喻戶曉的廣告語)。如果,再有一座“仿紅”飯莊出現,比起“肉末燒餅”、“栗子面窩窩頭”、“豌豆黃”等等,我想,也不會遜色吧?

    《紅樓夢》小說中,隻是為了鋪陳大觀園中人物錦衣玉食的生活,才寫他們飲食中的特色,書中不能給我們提供全部食品和做法來。如果有人對“仿紅”肴馔發生興趣,不妨參考曹雪芹同時代的著作,如《儒林外史》、《歧路燈》,以及當時的筆記、轶聞所涉及的美食,彙列出更豐盛的食譜來;再加上姑蘇肴馔、江山艇菜和東北至今還流傳、保存的滿漢菜肴;還有以蕨菜、松雞、鳇魚、雞腿蘑等為原料的遼菜,“仿紅”食譜就可做到洋洋大觀了。不過,這裡不妨提醒一句,要處之以精,戒之在濫。精不等于苛細,且莫要擺出王熙鳳的架勢來吓唬劉姥姥(一笑!),要使“仿紅”成為多檔次的食品,豐富人民的生活,同時又為我國烹饪藝術添加一朵奇葩,豈不是好。

    1987年6月于西壩河

    (原載《中國食品》,1987年10月)

    [1]《源氏物語》:成書在11世紀初,為日本女作家紫式部所作,書中主要描寫皇子光源氏和他周圍許多女性的愛情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