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樓夢》學習描寫人物
關燈
小
中
大
《紅樓夢》和我有血統關系,在古今中外的一切小說中,我最愛《紅樓夢》。
我喜歡《紅樓夢》裡描寫人物的生動手法。
還沒有說話,就聽見那個人的聲音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的出場入場,一颦一笑,來蹤去脈,口角眉梢,心頭話尾,舌尖牙縫,歌哭笑罵,正經,胡調,調皮,扯淡,拿三捏四,挑撥離間,栽跟頭,使絆子,拉皮條,吊膀子,訛詐子,挑眼子,裝腔賣甜,巴結拿勁兒,陰陽兩面,笑裡藏刀……沒有一處不是寫得活靈活現。
曹雪芹在寫《紅樓夢》的時候,他曾下過一番功夫,費了幾許時間來布局。
他自己說:“按榮府一宅中合算起來,人口雖不多,從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雖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亂麻一般,并沒有個頭緒可作綱領。
正尋思從那一件事那一個人寫起方妙……”後來他選定了從千裡之外,芥豆之微的一個劉姥姥眼中,來透露出大觀園裡的每個人物和每個角落。
劉姥姥這個老世故,是曾經滄海、慣解風情的老油滑。
在她眼中既可透露出榮、甯府中的峥嵘一世,也可透露出這一切的空虛和淫靡。
曹雪芹不惜使這老油滑三進榮國府,在這三次之中,把榮國府的頭、尾、中段都交待得一清二楚。
曹雪芹運用劉姥姥從她眼中來看大觀園,比曆來的作家,使用夾叙、旁白、演說、介紹等等的方法,都高明得多。
劉姥姥裝聾賣傻,假癡不癫,倚老賣老,有說有笑,推着闆兒道:“你爹在家怎麼教你的,打發咱們做什麼的,隻管吃果子嗎?……”無話引話,拿雞上架,哭窮靠幫,低三下四,舐唇咂嘴,聽音接氣,忖度側耳,扭扭捏捏……處處在這個老油滑的世故人情之中來顯出賈府的高貴、奢華、氣派、規矩、禮法……劉姥姥是大觀園中最理想的牽線,由她一來,死的也變活的了。
這就像做菜要調料一樣,湯一調好,滋味便全出來了。
寫人物要反襯,反襯得恰到好處,就透出顔色來了。
同時還要對照,對照就顯出人物性格來。
“《紅樓夢》的林黛玉和薛寶钗是運用對照的寫法,一個心胸狹窄,多疑多忌;一個寬大為懷,深沉狡猾。
寫林黛玉和賈寶玉也是對照的。
林黛玉心目中隻有賈寶玉,單愛一個男子,賈寶玉卻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差不多是見一個愛一個的。
又賈寶玉和賈琏、薛蟠是對照的,賈寶玉愛女人則注意精神方面,能替一個女人梳梳頭即已滿足,賈琏、薛蟠則不然,他們是溺于肉欲之樂的。
賈寶玉和他父親賈政也是對照的,兒子視做官為祿蠧,父親則異常看重科舉。
賈政和他的母親也是一個對照,賈政管賈寶玉很嚴,動不動就責罵,賈母則放縱賈寶玉,生怕管緊了會生毛病。
”(《文學手冊》116頁,艾蕪著)對照人物容易突出,宋江和李逵兩人站在一
我喜歡《紅樓夢》裡描寫人物的生動手法。
還沒有說話,就聽見那個人的聲音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的出場入場,一颦一笑,來蹤去脈,口角眉梢,心頭話尾,舌尖牙縫,歌哭笑罵,正經,胡調,調皮,扯淡,拿三捏四,挑撥離間,栽跟頭,使絆子,拉皮條,吊膀子,訛詐子,挑眼子,裝腔賣甜,巴結拿勁兒,陰陽兩面,笑裡藏刀……沒有一處不是寫得活靈活現。
曹雪芹在寫《紅樓夢》的時候,他曾下過一番功夫,費了幾許時間來布局。
他自己說:“按榮府一宅中合算起來,人口雖不多,從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雖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亂麻一般,并沒有個頭緒可作綱領。
正尋思從那一件事那一個人寫起方妙……”後來他選定了從千裡之外,芥豆之微的一個劉姥姥眼中,來透露出大觀園裡的每個人物和每個角落。
劉姥姥這個老世故,是曾經滄海、慣解風情的老油滑。
在她眼中既可透露出榮、甯府中的峥嵘一世,也可透露出這一切的空虛和淫靡。
曹雪芹不惜使這老油滑三進榮國府,在這三次之中,把榮國府的頭、尾、中段都交待得一清二楚。
曹雪芹運用劉姥姥從她眼中來看大觀園,比曆來的作家,使用夾叙、旁白、演說、介紹等等的方法,都高明得多。
劉姥姥裝聾賣傻,假癡不癫,倚老賣老,有說有笑,推着闆兒道:“你爹在家怎麼教你的,打發咱們做什麼的,隻管吃果子嗎?……”無話引話,拿雞上架,哭窮靠幫,低三下四,舐唇咂嘴,聽音接氣,忖度側耳,扭扭捏捏……處處在這個老油滑的世故人情之中來顯出賈府的高貴、奢華、氣派、規矩、禮法……劉姥姥是大觀園中最理想的牽線,由她一來,死的也變活的了。
這就像做菜要調料一樣,湯一調好,滋味便全出來了。
寫人物要反襯,反襯得恰到好處,就透出顔色來了。
同時還要對照,對照就顯出人物性格來。
“《紅樓夢》的林黛玉和薛寶钗是運用對照的寫法,一個心胸狹窄,多疑多忌;一個寬大為懷,深沉狡猾。
寫林黛玉和賈寶玉也是對照的。
林黛玉心目中隻有賈寶玉,單愛一個男子,賈寶玉卻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差不多是見一個愛一個的。
又賈寶玉和賈琏、薛蟠是對照的,賈寶玉愛女人則注意精神方面,能替一個女人梳梳頭即已滿足,賈琏、薛蟠則不然,他們是溺于肉欲之樂的。
賈寶玉和他父親賈政也是對照的,兒子視做官為祿蠧,父親則異常看重科舉。
賈政和他的母親也是一個對照,賈政管賈寶玉很嚴,動不動就責罵,賈母則放縱賈寶玉,生怕管緊了會生毛病。
”(《文學手冊》116頁,艾蕪著)對照人物容易突出,宋江和李逵兩人站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