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随記
關燈
小
中
大
聽了,才接了鬥篷披上。
這種描寫,都似蜻蜓點水,不着痕迹。
但是,它傳達了多少消息: 寶玉和黛玉,已經達到不分彼此的份兒,在衆人面前,也顯得不拘行迹。
回到屋裡,寶玉、黛玉同看寶玉新寫的“绛雲軒”三個字。
按理說,這“绛雲軒”三字,對黛玉是更為合适的,這都是曹雪芹苦心孤詣的所在。
黛玉要寶玉明兒也與她寫一個匾,也是一種試探。
寶玉嘻嘻地笑道:“又哄我呢!”可見寶玉隻是受寵若驚,并不解黛玉真意所在。
這時的寶玉,本來早已完全歸屬于黛玉了。
而這“绛雲軒”三個字,實際上已為他倆所共有的了。
黛玉說為她再寫一個,寶玉如果說,就把這三字送給妹妹,該多好!但寶玉隻是嘻嘻地笑道:“又哄我呢!”寶玉每遇到黛玉這類話頭,都高興得不知所措,但又怕冒犯了林妹妹了不得。
因而隻好露出他的呆氣,不了了之。
為黛玉另題一匾,本來也是不需要的事兒,這是永世也不能實現的。
因為從小同吃同住,将來如能同居,便可共有一匾,如果不能同居,那就會天崩地陷,還說得上什麼匾嗎?曹雪芹故意寫這一種永世不能實現的事兒,也就襯托出黛玉多少次的癡情,每次遇到寶玉的呆氣,也就會被迫含而不露了…… ………… 從曹雪芹的藝術手法中,來體會他“微露”、“半含”的描寫,再來理解《紅樓夢》中人物的“露”與“含”的刻畫,供我來學習不盡。
本來,探讨這條路,是永遠也走不完的。
表露和内含 寫得淋漓盡緻和惜墨如金,是由曹雪芹的内向和外向的兩個方面來決定的。
在這兩種藝術手法上,都是我要學而學不到的。
比如,黛玉從南方由賈琏伴送北返,寶玉隻盼和她早些見面。
這期間,林如海入葬,賈元妃晉封,秦鐘夭折……諸般大事,寶玉都當成耳旁風,“隻問得黛玉‘平安’二字,餘者皆不問了。
”“寶玉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的超逸了。
”想的不是她的寒暖起居,而是她的出落超逸。
好容易寶玉盼得黛玉回來,寶玉又将北靜王所贈鹡鸰香串,珍重取出來,轉贈給黛玉。
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遂擲而不取…… 有批注人在夾批中寫道:“略一點黛玉情性,趕及收住,正留為後文地步。
” 這位批書人是有眼光的。
在這兒,寶玉和黛玉兩人内在的力量,聯接在一起,任什麼外力也拆它不開。
由此,寶玉表露的“何如知己解溫存”,黛玉所追求的甯取“貧賤溪頭自浣紗”,而不羨慕宮廷生活。
這些都是用内含的手法寫出。
如果作者借此大發議論,或者旁生枝節,那就反而損害感染人的效果了。
與此同時,在賈琏由南方歸來,王鳳姐接待賈琏時,從“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說起,一直到“沒有見過世面,誰叫大爺錯委她的”說了一大串話。
這些話語中極盡躲閃騰挪諸般能事。
咬派别人,擡高自己,捉住賈珍,挾持賈琏,面面俱到,字字滑脫……既為自己今日留了地步,又為自己他日作了開脫…… 曹雪芹凡是寫王熙鳳以及襲人等人,在表達自己的願望的時候,都很得體,說到真個的。
在寫寶玉和黛玉兩人表達自己心意時,兩人都做得既不得體,又不能說明真意。
寶玉在這方面隻能取得一個“呆”字的評語,而心比比幹多一竅的黛玉,在這方面也沒有做出成績來,直使紫鵑都為她着急,甚至要出頭替她吐露心曲呢! 因為,寶玉和黛玉在内心深處,有着唯獨兩人共同,和旁人不同的一股真情。
這股真情,既有相互引力,又有排他力。
這種幽微靈秀的情感,處在無可奈何的境遇中,才更會發出感人肺腑的力量來。
另外,寶玉和黛玉平時的對話,都是十分簡練的,都是短的,出口就說,真心真話。
而王熙鳳對賈琏說的一片話,說得淋漓盡緻,滴水不漏,句句在理,雖不是假的,但,不真!…… 夜深了,思潮越發上漲起來。
思潮和水潮一樣,人的思潮也會随着夜潮高漲起來。
但是,有誰能把海水喝幹呢?那麼,又有誰能把自己的思潮都記錄下來呢? 先寫到這兒吧,明天還要起早呢…… 1980年8月18日夜 (原載《端木蕻良近作》,花城出版社,1983年1月)
這種描寫,都似蜻蜓點水,不着痕迹。
但是,它傳達了多少消息: 寶玉和黛玉,已經達到不分彼此的份兒,在衆人面前,也顯得不拘行迹。
回到屋裡,寶玉、黛玉同看寶玉新寫的“绛雲軒”三個字。
按理說,這“绛雲軒”三字,對黛玉是更為合适的,這都是曹雪芹苦心孤詣的所在。
黛玉要寶玉明兒也與她寫一個匾,也是一種試探。
寶玉嘻嘻地笑道:“又哄我呢!”可見寶玉隻是受寵若驚,并不解黛玉真意所在。
這時的寶玉,本來早已完全歸屬于黛玉了。
而這“绛雲軒”三個字,實際上已為他倆所共有的了。
黛玉說為她再寫一個,寶玉如果說,就把這三字送給妹妹,該多好!但寶玉隻是嘻嘻地笑道:“又哄我呢!”寶玉每遇到黛玉這類話頭,都高興得不知所措,但又怕冒犯了林妹妹了不得。
因而隻好露出他的呆氣,不了了之。
為黛玉另題一匾,本來也是不需要的事兒,這是永世也不能實現的。
因為從小同吃同住,将來如能同居,便可共有一匾,如果不能同居,那就會天崩地陷,還說得上什麼匾嗎?曹雪芹故意寫這一種永世不能實現的事兒,也就襯托出黛玉多少次的癡情,每次遇到寶玉的呆氣,也就會被迫含而不露了…… ………… 從曹雪芹的藝術手法中,來體會他“微露”、“半含”的描寫,再來理解《紅樓夢》中人物的“露”與“含”的刻畫,供我來學習不盡。
本來,探讨這條路,是永遠也走不完的。
表露和内含 寫得淋漓盡緻和惜墨如金,是由曹雪芹的内向和外向的兩個方面來決定的。
在這兩種藝術手法上,都是我要學而學不到的。
比如,黛玉從南方由賈琏伴送北返,寶玉隻盼和她早些見面。
這期間,林如海入葬,賈元妃晉封,秦鐘夭折……諸般大事,寶玉都當成耳旁風,“隻問得黛玉‘平安’二字,餘者皆不問了。
”“寶玉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的超逸了。
”想的不是她的寒暖起居,而是她的出落超逸。
好容易寶玉盼得黛玉回來,寶玉又将北靜王所贈鹡鸰香串,珍重取出來,轉贈給黛玉。
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遂擲而不取…… 有批注人在夾批中寫道:“略一點黛玉情性,趕及收住,正留為後文地步。
” 這位批書人是有眼光的。
在這兒,寶玉和黛玉兩人内在的力量,聯接在一起,任什麼外力也拆它不開。
由此,寶玉表露的“何如知己解溫存”,黛玉所追求的甯取“貧賤溪頭自浣紗”,而不羨慕宮廷生活。
這些都是用内含的手法寫出。
如果作者借此大發議論,或者旁生枝節,那就反而損害感染人的效果了。
與此同時,在賈琏由南方歸來,王鳳姐接待賈琏時,從“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說起,一直到“沒有見過世面,誰叫大爺錯委她的”說了一大串話。
這些話語中極盡躲閃騰挪諸般能事。
咬派别人,擡高自己,捉住賈珍,挾持賈琏,面面俱到,字字滑脫……既為自己今日留了地步,又為自己他日作了開脫…… 曹雪芹凡是寫王熙鳳以及襲人等人,在表達自己的願望的時候,都很得體,說到真個的。
在寫寶玉和黛玉兩人表達自己心意時,兩人都做得既不得體,又不能說明真意。
寶玉在這方面隻能取得一個“呆”字的評語,而心比比幹多一竅的黛玉,在這方面也沒有做出成績來,直使紫鵑都為她着急,甚至要出頭替她吐露心曲呢! 因為,寶玉和黛玉在内心深處,有着唯獨兩人共同,和旁人不同的一股真情。
這股真情,既有相互引力,又有排他力。
這種幽微靈秀的情感,處在無可奈何的境遇中,才更會發出感人肺腑的力量來。
另外,寶玉和黛玉平時的對話,都是十分簡練的,都是短的,出口就說,真心真話。
而王熙鳳對賈琏說的一片話,說得淋漓盡緻,滴水不漏,句句在理,雖不是假的,但,不真!…… 夜深了,思潮越發上漲起來。
思潮和水潮一樣,人的思潮也會随着夜潮高漲起來。
但是,有誰能把海水喝幹呢?那麼,又有誰能把自己的思潮都記錄下來呢? 先寫到這兒吧,明天還要起早呢…… 1980年8月18日夜 (原載《端木蕻良近作》,花城出版社,198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