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忏悔貴族
關燈
小
中
大
ot來斯戈、利沙、索尼雅、夏綠蒂——那樣的人物一樣,得作深一步的探讨。
《紅樓夢》的作者,在我很小時候,就和他接觸了。
我常常偷看我父親皮箱裡藏的《紅樓夢》。
我知道他和我同姓,我感到特别的親切。
等到我看了汪原放評點的本子,我就更喜愛他了。
我作了許多小詩,都是說到他。
這種感情與年日增,漸漸地,我覺到非看《紅樓夢》不行了。
也許我對《紅樓夢》的掌故并沒有别人那麼深,但我的深不在這裡,而在“一往情深”之深。
可有人曾聽見過和書發生過愛情的嗎?我就是這樣的。
我愛《紅樓夢》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曹雪芹的真情主義。
我曾作過一首詩,記到這個: 能哭黛玉哭到死, 荒唐誰解作者癡! 書未半卷身先殉, 流盡眼淚不成詩。
我喜歡他,因為他真情。
曹雪芹是從愛美出發的,而後來便達到了愛真的地步。
真正的美,必須是真的。
為了愛美,也就愛真,而終于殉了真理。
庸俗的議論家不能評定林黛玉和薛寶钗之間的“美”,以為賈寶玉之所以非林黛玉不可,是因為他倆從小耳鬓厮磨,有一片私情之故。
但賈寶玉不這樣看,賈寶玉能夠看出薛寶钗的體态眉目之間比林黛玉也許更美些。
但是最使他和林黛玉接近的,是林黛玉的“反市儈主義”,賈寶玉是和林黛玉在“反市儈主義”之下秘密地聯合着的。
這裡不隻是“美”的成分,而是關聯在“真”的成分。
他們三者中間的鬥争,不是愛情的鬥争,而是理論的鬥争。
從來都是薛寶钗想利用他們姐弟之間的愛情,來加以諷勸。
每次薛寶钗都不向賈寶玉直接地顯示以最大的愛情,而保留着,而以賈寶玉的政治認識為交換條件。
薛寶钗每次都暗示着你要能“好好讀書,聽父親話,将來好好作官,我就更愛你”!賈寶玉的感覺是很敏銳的,這種火藥氣味,他是聞得出的,所以他每次一看見寶姐姐,雖然被她晃得心神不屬,但是對于她的實利主義,總有幾分害怕。
這個政治觀點的不相容,使他終于認識到寶姐姐絕不是他的一夥,而是敵人的間諜。
為什麼整個的貴族社會都主張犧牲了林黛玉的生命而使薛寶钗和他結婚,這是封建貴族社會的政治進攻。
曹雪芹的真情主義在封建貴族社會裡,是一種可怕的異教。
賈家從大到小,從長到幼,都把愛情看作是一種肉體的遊戲,這一種遊戲在無害于封建社會的完整的時候,是被承認的,上至賈母,下至賈政,都可放任。
要是把愛情和封建社會秩序對立起來,甚至要唾棄尊榮、敝屣富貴,這個時候,他的愛情就要受到社會的制裁。
賈寶玉生性頑劣、不喜上進(就是升官發财的上進啰),那正是違反了這個貴族世家的基本要求,這個本質的沖突,引起他們的怕懼,他們對他是暗中捏一把汗的,這種恐懼因為賈家的家世越敗壞就越加大,他們希望着賈寶玉的挽救的心情也就越加大。
林黛玉是站在他這面的,不鼓勵他登科及第,薛寶钗是站在封建貴族社會那面的,永不放棄策動他向封建貴族社會投降。
這一點當然得到整個的封建貴族政治的擁護,所以薛寶钗勝利了,薛寶钗的勝利是伊所擔負着的政治使命的勝利。
大家都相信,上至賈母下至焦大,大家都以為把他交給薛寶钗的手裡,這位小爺受了軟玉溫香、蜜意柔情的教導,漸漸地自然會把個冷冷落落的林妹妹忘了,慢慢地自然會在薛寶钗的領導之下,共奔前程了,然後花團錦簇,峥嵘日上,把恢複大觀園的傳統的任務,很自然地擔負起來了。
基于這種政治分析,他們毫無考慮地把一個不負他們的政治使命的林妹妹處死,而把一個負有他們的政治使命的寶姐姐做了賈寶玉的新婦。
在這一個總動員的大規模的襲擊之下,林黛玉自然要失敗了。
一般的看法,都以為賈寶玉之所以非林黛玉不可,是因為他倆從小在一起,已經彼此暗中有意了。
是因為他倆的關系經過了賈母老大同意的,是受過欽定了的,所以不可分開。
又有人以為這兩人都是天生一片驕癡,一片下流胚子,所以自然應該聯合。
……其實在他們兩個中間,有着一個不可分離的因素,都還在于他們兩個的政治聯合。
這一點曹雪芹也不止一次地在書中指出。
賈寶玉每次看見薛寶钗的帶着使命的面孔,他就恐懼,使他不敢向她來親近,不敢向她的政治理想來親近。
薛寶钗向賈寶玉的愛情進攻,聰明如賈寶玉者,豈有不知的道理,隻是他每一想到她的附加的條件,那種受了整個封建貴族的政治委托的政治進攻,賈寶玉就隻有和寶姐姐相遠了。
薛寶钗是拿愛情做政治的交換,這一點賈寶玉感覺得分明,有一次薛寶钗又拿大道
《紅樓夢》的作者,在我很小時候,就和他接觸了。
我常常偷看我父親皮箱裡藏的《紅樓夢》。
我知道他和我同姓,我感到特别的親切。
等到我看了汪原放評點的本子,我就更喜愛他了。
我作了許多小詩,都是說到他。
這種感情與年日增,漸漸地,我覺到非看《紅樓夢》不行了。
也許我對《紅樓夢》的掌故并沒有别人那麼深,但我的深不在這裡,而在“一往情深”之深。
可有人曾聽見過和書發生過愛情的嗎?我就是這樣的。
我愛《紅樓夢》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曹雪芹的真情主義。
我曾作過一首詩,記到這個: 能哭黛玉哭到死, 荒唐誰解作者癡! 書未半卷身先殉, 流盡眼淚不成詩。
我喜歡他,因為他真情。
曹雪芹是從愛美出發的,而後來便達到了愛真的地步。
真正的美,必須是真的。
為了愛美,也就愛真,而終于殉了真理。
庸俗的議論家不能評定林黛玉和薛寶钗之間的“美”,以為賈寶玉之所以非林黛玉不可,是因為他倆從小耳鬓厮磨,有一片私情之故。
但賈寶玉不這樣看,賈寶玉能夠看出薛寶钗的體态眉目之間比林黛玉也許更美些。
但是最使他和林黛玉接近的,是林黛玉的“反市儈主義”,賈寶玉是和林黛玉在“反市儈主義”之下秘密地聯合着的。
這裡不隻是“美”的成分,而是關聯在“真”的成分。
他們三者中間的鬥争,不是愛情的鬥争,而是理論的鬥争。
從來都是薛寶钗想利用他們姐弟之間的愛情,來加以諷勸。
每次薛寶钗都不向賈寶玉直接地顯示以最大的愛情,而保留着,而以賈寶玉的政治認識為交換條件。
薛寶钗每次都暗示着你要能“好好讀書,聽父親話,将來好好作官,我就更愛你”!賈寶玉的感覺是很敏銳的,這種火藥氣味,他是聞得出的,所以他每次一看見寶姐姐,雖然被她晃得心神不屬,但是對于她的實利主義,總有幾分害怕。
這個政治觀點的不相容,使他終于認識到寶姐姐絕不是他的一夥,而是敵人的間諜。
為什麼整個的貴族社會都主張犧牲了林黛玉的生命而使薛寶钗和他結婚,這是封建貴族社會的政治進攻。
曹雪芹的真情主義在封建貴族社會裡,是一種可怕的異教。
賈家從大到小,從長到幼,都把愛情看作是一種肉體的遊戲,這一種遊戲在無害于封建社會的完整的時候,是被承認的,上至賈母,下至賈政,都可放任。
要是把愛情和封建社會秩序對立起來,甚至要唾棄尊榮、敝屣富貴,這個時候,他的愛情就要受到社會的制裁。
賈寶玉生性頑劣、不喜上進(就是升官發财的上進啰),那正是違反了這個貴族世家的基本要求,這個本質的沖突,引起他們的怕懼,他們對他是暗中捏一把汗的,這種恐懼因為賈家的家世越敗壞就越加大,他們希望着賈寶玉的挽救的心情也就越加大。
林黛玉是站在他這面的,不鼓勵他登科及第,薛寶钗是站在封建貴族社會那面的,永不放棄策動他向封建貴族社會投降。
這一點當然得到整個的封建貴族政治的擁護,所以薛寶钗勝利了,薛寶钗的勝利是伊所擔負着的政治使命的勝利。
大家都相信,上至賈母下至焦大,大家都以為把他交給薛寶钗的手裡,這位小爺受了軟玉溫香、蜜意柔情的教導,漸漸地自然會把個冷冷落落的林妹妹忘了,慢慢地自然會在薛寶钗的領導之下,共奔前程了,然後花團錦簇,峥嵘日上,把恢複大觀園的傳統的任務,很自然地擔負起來了。
基于這種政治分析,他們毫無考慮地把一個不負他們的政治使命的林妹妹處死,而把一個負有他們的政治使命的寶姐姐做了賈寶玉的新婦。
在這一個總動員的大規模的襲擊之下,林黛玉自然要失敗了。
一般的看法,都以為賈寶玉之所以非林黛玉不可,是因為他倆從小在一起,已經彼此暗中有意了。
是因為他倆的關系經過了賈母老大同意的,是受過欽定了的,所以不可分開。
又有人以為這兩人都是天生一片驕癡,一片下流胚子,所以自然應該聯合。
……其實在他們兩個中間,有着一個不可分離的因素,都還在于他們兩個的政治聯合。
這一點曹雪芹也不止一次地在書中指出。
賈寶玉每次看見薛寶钗的帶着使命的面孔,他就恐懼,使他不敢向她來親近,不敢向她的政治理想來親近。
薛寶钗向賈寶玉的愛情進攻,聰明如賈寶玉者,豈有不知的道理,隻是他每一想到她的附加的條件,那種受了整個封建貴族的政治委托的政治進攻,賈寶玉就隻有和寶姐姐相遠了。
薛寶钗是拿愛情做政治的交換,這一點賈寶玉感覺得分明,有一次薛寶钗又拿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