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下集》——蕭乾先生作[1]
關燈
小
中
大
作的抄襲。
故事算不了什麼,重要在技巧,在解釋,在孕育,在彼此觀點的相異。
Euripides擋不住我們欣賞Racine。
而二者同樣擋不住第三者問世。
Racine在序裡一口承認他故事的來源,但是他相信他要是沒有一個更好的寫法,至少他有一個不同的寫法。
文學沒有絕緣體,即讓是一個創作的奇迹,也難免息息相通。
莫裡哀說他随手拾取他覺得可用的材料他并不因而有所愧赧,在故事裡面,還有比愛情更老更俗的?然而人人看不出她的皺紋,永久把她當做少艾。
但是,回到盧騷,或者蕭乾先生,因為我想說的是,所有《愛彌兒》抽象的理論,後者(或許從來不曉得這個理論,然而)具體地,畫幅一樣,不加解釋(即是解釋),呈在我們的眼前。
鄉村不得和城市碰在一起,兒童不得和成人碰在一起,萬一碰在一起,那良善的,強壯的,因為無辜而更引人同情的,不是城市,不是成人,卻是質樸和無識,兩顆可告無愧于天的赤懷。
但是受罪,受冤枉罪的,卻也正是這流放在人間的兩顆沒有光澤的黑玉。
一個十三歲的女兒,從粗野的父親,學會了“讨嫌的男人”。
改正她這種觀念的,不是知識,而是感情,不是父親,而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兒童。
環哥沒有荔子幸運,他随着無告無依的苦命母親,來到城裡,住在一個有禮教的家庭。
于是這光明壯實坦白的赤子,竟然“乖了。
他呆呆地倚着床沿,開始感到這次出遊的悲哀。
他意識着寂寞了。
熱戀了兩天的城市生活,這時他小心坎懂得了‘狹窄’‘陰沉’是它的特質”。
這離斫毀天真的路很近的。
作者不僅愛護兒童,同樣他憐恤類似兒童的成人。
後者不是弱者,他們有的是強壯的身體,強壯的性格,甚至于強壯的靈魂。
自然,這不是些飄萍似的婦女。
作者同樣寫出沒有社會地位的婦女——幾乎是所有東方婦女的命運,——例如《雨夕》裡面瘋了的童養媳,《放逐》裡面為饑寒而割舍親情的寡婦,或者《籬下》裡面軟弱無能的棄婦。
然而這裡屬于性格堅韌或者單純的男子單純,所以成為一種缺陷堅韌,所以飽經塵世的嘲弄。
缺陷做成他們的可愛,嘲弄做成他們的吞聲。
“秃劉什麼都不賴,就是有點兒‘牛脖子’。
”他不提防也不會提防有人暗算自己。
他忠實于工作,或者不如說,忠實于他執拗的脾氣。
他是一個賣馬的秦瓊,卻缺少傳奇的光輝。
所以他輸了那口氣,撕掉鋪保,退了那不作興的印子車,因為沒有一個人了解他,成全他的“面子”,甚至于心地厚道的要“面子的兄弟”。
小蔣不似他那樣絕望,然而一樣孤零,在人世尋不見友誼。
他和羊親近:羊有感情,沒有惡意,于是成功他的伴侶。
有時我想,偉大的性格,生平任憑如何得意,總是獨來獨往,好像深山的巨靈,四野就見他龐大的影子,投在他的腳邊,映照他寂寞的年月。
他輕易不開口,開口就是忿怒生活練出他的卓絕,痛苦形成他的緘默。
打不進紛繁的人世,他流落在安慰的門外。
老黃沒有他們“鄉下佬牛脖子”的脾氣,陷在一個同樣無底的深淵,他的身分高多了,當過衛兵,打過庫倫,如今派來早晚接送少爺上學回家。
老爺往年受過他的搭救。
但是臨到瘋狗咬了他一口,他依然得卷起鋪蓋,向風塵裡颠撲。
他不知道同人競争,他不清楚有功必須有賞。
這是兩個觀念,中間沒有一道相連的橋梁。
和鄧山東一樣,他們都是司馬遷沒有叙列的遊俠,“直爽,‘硬中軟’的心腸”,然而孤獨,連女人都不光顧的單性生活,也就是這種神秘而實際單純的心田把他們和兒童糾結在一起:一個神聖的火燃起另一個神聖的火…… 我始終沒有提到書裡兩篇傑作,但是一篇傑作,即使屬于短篇,也像一座神壇,為了虔心瞻拜,紅氈遠遠就得從門口鋪起,天下沒有“太晚”一類的懊悔,如若我起首沒有談起《蠶》和《道旁》,現在來談我覺得還是時辰。
但是,我們不必抛開我們已然抓住的線索,方才我們講,對于一個心地忠厚的匹夫,立功行賞是兩個無從連接的觀念。
他活着,上天賦他一份行善的機能,所以他必須行善,而行善就是服役,服役也就是他的酬勞。
他沒有虛榮,他也許驕傲,但是他很少妥協。
他的缺陷好像一個傷口的疤痕,正好擋住外腐的侵襲。
他有一副鋼筋鐵骨,然而生存是一個焙爐,進來不用再想出去,出去隻是一堆無名無姓的骷髅。
作者并不這樣悲觀,但是一切經不住尋根究底,不由自主,結論滑下我的筆尖。
作者并不像我說的這樣悲觀,他保持他的平衡,不偏不倚,把現象揭給我們觀看。
出乎他的意外,我們卻用這些現象來觀看他守如處女的貞操。
他的人生觀做成他表現的深刻,豐盈,或者美好。
《蠶》有所昭示。
這些蠶,不正象征着生性良善的人嗎?優勝劣敗的天擇是人類行動的根據,也是自相原宥的藉口。
桑葉剩下不多了,“健壯的,就盡力排擠他們的同食者”,即使“賭氣把葉全挪到瘦的身邊,但壯的一聳一聳地
故事算不了什麼,重要在技巧,在解釋,在孕育,在彼此觀點的相異。
Euripides擋不住我們欣賞Racine。
而二者同樣擋不住第三者問世。
Racine在序裡一口承認他故事的來源,但是他相信他要是沒有一個更好的寫法,至少他有一個不同的寫法。
文學沒有絕緣體,即讓是一個創作的奇迹,也難免息息相通。
莫裡哀說他随手拾取他覺得可用的材料他并不因而有所愧赧,在故事裡面,還有比愛情更老更俗的?然而人人看不出她的皺紋,永久把她當做少艾。
但是,回到盧騷,或者蕭乾先生,因為我想說的是,所有《愛彌兒》抽象的理論,後者(或許從來不曉得這個理論,然而)具體地,畫幅一樣,不加解釋(即是解釋),呈在我們的眼前。
鄉村不得和城市碰在一起,兒童不得和成人碰在一起,萬一碰在一起,那良善的,強壯的,因為無辜而更引人同情的,不是城市,不是成人,卻是質樸和無識,兩顆可告無愧于天的赤懷。
但是受罪,受冤枉罪的,卻也正是這流放在人間的兩顆沒有光澤的黑玉。
一個十三歲的女兒,從粗野的父親,學會了“讨嫌的男人”。
改正她這種觀念的,不是知識,而是感情,不是父親,而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兒童。
環哥沒有荔子幸運,他随着無告無依的苦命母親,來到城裡,住在一個有禮教的家庭。
于是這光明壯實坦白的赤子,竟然“乖了。
他呆呆地倚着床沿,開始感到這次出遊的悲哀。
他意識着寂寞了。
熱戀了兩天的城市生活,這時他小心坎懂得了‘狹窄’‘陰沉’是它的特質”。
這離斫毀天真的路很近的。
作者不僅愛護兒童,同樣他憐恤類似兒童的成人。
後者不是弱者,他們有的是強壯的身體,強壯的性格,甚至于強壯的靈魂。
自然,這不是些飄萍似的婦女。
作者同樣寫出沒有社會地位的婦女——幾乎是所有東方婦女的命運,——例如《雨夕》裡面瘋了的童養媳,《放逐》裡面為饑寒而割舍親情的寡婦,或者《籬下》裡面軟弱無能的棄婦。
然而這裡屬于性格堅韌或者單純的男子單純,所以成為一種缺陷堅韌,所以飽經塵世的嘲弄。
缺陷做成他們的可愛,嘲弄做成他們的吞聲。
“秃劉什麼都不賴,就是有點兒‘牛脖子’。
”他不提防也不會提防有人暗算自己。
他忠實于工作,或者不如說,忠實于他執拗的脾氣。
他是一個賣馬的秦瓊,卻缺少傳奇的光輝。
所以他輸了那口氣,撕掉鋪保,退了那不作興的印子車,因為沒有一個人了解他,成全他的“面子”,甚至于心地厚道的要“面子的兄弟”。
小蔣不似他那樣絕望,然而一樣孤零,在人世尋不見友誼。
他和羊親近:羊有感情,沒有惡意,于是成功他的伴侶。
有時我想,偉大的性格,生平任憑如何得意,總是獨來獨往,好像深山的巨靈,四野就見他龐大的影子,投在他的腳邊,映照他寂寞的年月。
他輕易不開口,開口就是忿怒生活練出他的卓絕,痛苦形成他的緘默。
打不進紛繁的人世,他流落在安慰的門外。
老黃沒有他們“鄉下佬牛脖子”的脾氣,陷在一個同樣無底的深淵,他的身分高多了,當過衛兵,打過庫倫,如今派來早晚接送少爺上學回家。
老爺往年受過他的搭救。
但是臨到瘋狗咬了他一口,他依然得卷起鋪蓋,向風塵裡颠撲。
他不知道同人競争,他不清楚有功必須有賞。
這是兩個觀念,中間沒有一道相連的橋梁。
和鄧山東一樣,他們都是司馬遷沒有叙列的遊俠,“直爽,‘硬中軟’的心腸”,然而孤獨,連女人都不光顧的單性生活,也就是這種神秘而實際單純的心田把他們和兒童糾結在一起:一個神聖的火燃起另一個神聖的火…… 我始終沒有提到書裡兩篇傑作,但是一篇傑作,即使屬于短篇,也像一座神壇,為了虔心瞻拜,紅氈遠遠就得從門口鋪起,天下沒有“太晚”一類的懊悔,如若我起首沒有談起《蠶》和《道旁》,現在來談我覺得還是時辰。
但是,我們不必抛開我們已然抓住的線索,方才我們講,對于一個心地忠厚的匹夫,立功行賞是兩個無從連接的觀念。
他活着,上天賦他一份行善的機能,所以他必須行善,而行善就是服役,服役也就是他的酬勞。
他沒有虛榮,他也許驕傲,但是他很少妥協。
他的缺陷好像一個傷口的疤痕,正好擋住外腐的侵襲。
他有一副鋼筋鐵骨,然而生存是一個焙爐,進來不用再想出去,出去隻是一堆無名無姓的骷髅。
作者并不這樣悲觀,但是一切經不住尋根究底,不由自主,結論滑下我的筆尖。
作者并不像我說的這樣悲觀,他保持他的平衡,不偏不倚,把現象揭給我們觀看。
出乎他的意外,我們卻用這些現象來觀看他守如處女的貞操。
他的人生觀做成他表現的深刻,豐盈,或者美好。
《蠶》有所昭示。
這些蠶,不正象征着生性良善的人嗎?優勝劣敗的天擇是人類行動的根據,也是自相原宥的藉口。
桑葉剩下不多了,“健壯的,就盡力排擠他們的同食者”,即使“賭氣把葉全挪到瘦的身邊,但壯的一聳一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