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巴金先生的自白[1]

關燈
等到作家一自白,任何高明的批評家也該不戰自潰。

    對着一件藝術的制作,誰的意見最可聽信,如若不是作者自己?比較來看,也隻有他自己的叙述差可切近他制作的經驗。

    假使他不誇張,不鋪排,不謙虛,不隐晦假使他有質直的心地,忠實的記憶,坦白的态度一件作品最真實的記錄,任憑外人推敲,揣測,信口雌黃,到頭依然隻有作者值得推心置腹。

    關于作品第一等的材料,對于一個第三者,繞來繞去,還須求諸它的創造者。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通常那樣歡迎作家任何種的“自白”,同時卻也格外加了小心去接受。

    他把他的秘密告訴我們,而且甚于秘密,把一個靈魂冒險的曆程披露出來。

    唯其經過孕育的苦難,他最知道兒女的性格和淵源。

    唯其具有母性的情感,我們也得提防他過分的姑息。

     無論如何,在歡迎和小心之外,我們必須有以感謝。

    他省去我們讀者的心力和困惑。

    所以,巴金先生,對于你的“自白”,或者抗議,我站在讀者的地位,第一個情緒便是感謝。

    我絕不懊悔。

    還有更能讓一個批評者喜悅的,如若用他不三不四的是非,他能從作家的沉默引出切膚的真理?巴金先生的《愛情三部曲》會永生下去,而我,一個無足輕重的“旁觀者”,雖說坐着“一部流線型的汽車”,終有遊山玩水興盡的一天。

    等我揚起來的塵土息了,人們的詛咒住了,我的汽車朽了,而道旁偉大的藝術還站在那裡,動也不動,留給未來鑒賞。

     謝天謝地,我菲薄我的批評,我卻還不敢過分污渎批評的本身。

    批評不像我們通常想象的那樣簡單,更不是老闆出錢收買的那類書評。

    它有它的尊嚴。

    猶如任何種藝術具有尊嚴正因為批評不是别的,也隻是一種獨立的藝術,有它自己的宇宙,有它自己深厚的人性做根據。

    一個真正的批評家,猶如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需要外在的提示,甚至于離不開實際的影響。

    但是最後決定一切的,卻不是某部傑作或者某種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存在,一種完整無缺的精神作用,猶如任何創作者,由他更深的人性提煉他的精華,成為一件可以單獨生存的藝術品。

    他有他不可動搖的立論的觀點,他有他一以貫之的精神。

    如若他不能代表一般的見解,至少他可以征象他一己的存在。

    我們敬重他和他的批評,因為他個人具有人類最高努力的品德。

    一切藝術品,唯其攫有不苟且不雷同的個性,才能活在無數“旁觀者”的心目中,與日月以共榮。

     這樣一個有自尊心的批評者,不把批評當做一種世俗的職業,把批評當做一種自我表現的工具,藉以完成他來在人間所向往的更高的企止。

    有一本書在他面前打開了。

    他重新經驗作者的經驗。

    和作者的經驗相合無間,他便快樂和作者的經驗有所參差,他便痛苦。

    快樂,他分析自己的感受,更因自己的感受,體會到書的成就,于是他不由自己地贊美起來。

    痛苦,他分析自己的感受,更因自己的感受體會到書的窳敗,于是他不得不加以褒貶。

    他有自己做證明。

    所有批評家的掙紮,猶如任何創造者,使自己的印象由朦胧而明顯,由紛零而堅固。

    任何人對于一本書都有印象,然而任何人不見其全是批評家,猶如人人全有靈感,然而人人不見其全是詩人。

    同是藝術,全注重表現,全用力尋找表現的技巧。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批評家不是一部書的絕對的權威。

    他估價,然而一部傑作并不因為他一時的估價而有所損益。

    便是一本尋常的小說,也很少因為批評者的褒貶減少銷路。

    正相反,越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