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餘論:考古的厄運
關燈
小
中
大
南鑄。
”《宣爐彙釋》。
“明末國初間,有周文富、湯子祥二家……亦稱好手。
”秦東田《宣爐說》。
清代于乾嘉後,僞造者日多: “自乾隆後……蘇州僞造起,花樣翻新,多無所本……繼打磨廠者,更有東大市俱在北平……”《宣爐彙釋》。
時有黃仲則、巴慰祖,善造翁覃溪字迹。
而同光時陳簠齋收養精于僞造者如胥芰泉、田雨、王西泉及何昆玉、何瑗玉兄弟于其門,毛公鼎即出其手。
又如山東濰縣僞造能手甚多。
近日作僞的,山東濰縣有範壽軒、屏書堂、趙允中、王荩臣、李玉彬、李玉堂、胡延貞、潘承霖、王海、李懋修,濟南有胡麻子、胡世昌,陝西有蘇億年、蘇兆年及鳳眼張,蘇州有顧湘舟等。
見商承祚《古代彜器僞字研究》——《金陵學報》三卷二期。
近南京經古舍古玩店主張熙園,竟敢僞造“謂山窯”碑,呈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得獎金六十元,後被人在報端揭發其僞,遂于四月六日令公安局第三局将張熙園捕獲,送于法院,江甯地方法院于四月八日開庭審理,以古物保管委員會亦失于檢點,乃宣告張熙園無罪。
古物既然僞造,而不古之物也有僞造者,太平天國起于廣西,廣西省政府于前年搜集太平天國史料,杭州古玩商人乘此僞造大批太平天國銅錢以售。
考古的大厄運有二,為毀壞與僞造,上文已言之。
尚有小厄運二:一為考古團體不能将考古材料及時公開;二為考古的書籍售價太貴。
不過時賢尚在,希望過而能改,故存而不論。
考古的幸運有二:一為新材料時出;一為考古機關與博物館之設立。
三 新材料時出 新材料時出,茲依時代列下: 《古物保存法》将古生物包括在内,我國注意古生物,在宋代已有,如《朱子語錄》雲“嘗見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即舊日之土,螺即水中之物,下者卻變而為高,柔者卻變而為剛”。
清末以來外人在中國境内采集化石不少,民國三年北平地質調查所成立,中國地質學家始有采集及研究之機,但當時對于發現的古生物多運至美國請外人鑒定。
至民國十二年始出版《中國古生物雜志》,分為四種,甲種為植物化石,乙種為無脊椎動物化石,丙種為脊椎動物化石,丁種為人類遺迹,今已出版數十冊。
其物先存于北平,現陳列于南京。
純屬于人類考古學的如下: 一 始石器 始石器時代即猿人的采拾經濟時代,世界發現最古為爪哇猿人,而中國于民國十一年在北平房山縣周口店發現“中國猿人”(SinanthropusPekinensis),所用的石器系一部打尖的始石器,有橢圓形、菱形、腎形、長刀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并有鹿角的骨錐,獸骨上有用石刀刮削的痕迹,有木炭及被燒過的骨,可知其時人類已會用火。
并有犀牛、靈貓等化石,距今約四十萬年,有《中國猿人化石之發見》等書。
二 舊石器 天津博物館館長桑志華神父(PereLicent)與巴黎自然曆史博物館德日進神父(PereTeilharddeChardin)于民國十二年黃河河套、鄂爾多斯附近以及甘肅慶陽并甯夏榆林一帶發現全打置的舊石器,并有火燒過的獸骨堆積在一處。
三 新石器 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甚多: (甲)仰韶 河南渑池縣仰韶村及其附近,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甚廣,地質調查所于民國十年前往發掘,得有石斧、石锛、石鑿、石刀、石镞、骨錐、骨針、骨镞、貝镞,彩陶有紅底的黑花、白花、深紅花,粗陶有鼎、鬲之類。
出版書有《中華遠古之文化》及《河南石器時代之着色陶器》。
(乙)沙鍋屯 遼甯錦西縣沙鍋屯山溝洞穴中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地質調查所于民國十年發掘,得有石斧、石镞、石環、骨針、骨錐、骨镞,彩陶亦有,粗陶有鬲、碗、盆、罐等,并有人骨及獸骨。
出版書有《奉天錦西縣沙鍋屯洞穴層》。
(丙)西陰村 山西夏縣西陰村,清華大學研究院于民國十五年發掘,得有石斧、石刀、石镞、石紡織輪、骨镞、骨針、骨錐、骨簪,彩陶有紅、白二種,粗陶有陶紡織輪等,并有蠶繭發現。
出版書有《西陰村史前遺存》。
(丁)荊村 山西萬泉縣荊村附近,沿澗溝兩岸,南北長約二十餘裡,東西寬約五裡,均有遺址,北平師範大學研究院與山西圖書館合作,于民國二十年四月發掘,餘為師大代表,得有石斧、石刀、石、石锛、石鑿、石鏟、石镞、石環、石球、骨錐、骨針、骨簪、骨镞、貝镞,彩陶有黑、白、紅三種,粗陶有鼎、鬲、甗、尊、燈、杯、洗、甕、紡織輪等。
(戊)甘肅 甘肅貴德縣、導河縣、甯定縣、鎮番縣及青海的沿岸,均有新石器遺址,地質調查所于民國十二年至十三年,因仰韶彩陶花紋,有與亞諾(Anau)、脫裡波留(Tripolje)花紋相同。
欲求其交通之路,故往甘肅調查及試掘,所得石器不多,而彩陶繪為螺旋紋,有犬、羊、人、鳥、龍像形的花紋。
出版書有《甘肅考古紀》。
(己)江浙 南京古物保存所于民國十九年在栖霞山附近發掘三國至六朝墓,時餘主古物保存所事,在墓前遇到新石器時代遺址,得有石斧數件,幾何形花紋數十塊。
二十四年在常州的奄城,金山的戚家墩,發現同樣的幾何形花紋陶器,又在蘇州平湖、紹興均有發現。
石器有杭州的古蕩,湖州的錢山漾以及杭縣第二區,均有大批石器發現,種類有石斧、石锛、石钺、石戈、石刀、石矛、石镞等,出版書有《奄城金山訪古紀》,及吳越史地研究會與西湖博物館合編的《杭州古蕩新石器時代遺址之試探報告》。
四 殷墟 殷人尚迷信,求蔔于龜甲獸骨,蔔後而棄,武王伐纣,殷都廢為荒墟,甲骨埋藏其中,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附近,清光緒二十四年土人以為龍骨出售,王懿榮得之,王死歸劉鹗。
鹗号鐵雲,于光緒二十八年有《鐵雲藏龜》出版,羅振玉等因之有《殷墟書契前編》、《後編》、《續編》,以及《殷契佚存》等十餘種,于是有孫诒讓王靜安、羅振玉、葉玉森、郭沫若、商承祚、董作賓、金祖同等之研究。
中央研究院自民國十七年多行發掘,至今為止,得有石器、銅器、陶器甚多,而甲骨近得有堆積成邱的,由破片之甲可拼合成整的不下百餘。
出版有《安陽發掘報告》四冊。
五 周漢至唐宋 (甲)城子崖 山東曆城縣城子崖有春秋時譚國遺址,中央研究院于民國十九年至二十年發掘,得有陶豆、陶鬲,一陶片内有刻字,文為“齊人獲六魚一小龜”并有銅镞等。
譚城之下有新石器末期之遺址,得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骨錐、骨針、骨簪,彩陶不多而黑陶甚廣。
出版書有《城子崖》。
(乙)燕都 河北易縣練台村為戰國時燕下都地,民國十九年燕下都考古團去發掘,得有銅刀及貨币的安陽布,鐵斤、鐵叉,陶器有尊、豆、罐,豆有文字,而房屋上的扁瓦、筒瓦均甚大
”《宣爐彙釋》。
“明末國初間,有周文富、湯子祥二家……亦稱好手。
”秦東田《宣爐說》。
清代于乾嘉後,僞造者日多: “自乾隆後……蘇州僞造起,花樣翻新,多無所本……繼打磨廠者,更有東大市俱在北平……”《宣爐彙釋》。
時有黃仲則、巴慰祖,善造翁覃溪字迹。
而同光時陳簠齋收養精于僞造者如胥芰泉、田雨、王西泉及何昆玉、何瑗玉兄弟于其門,毛公鼎即出其手。
又如山東濰縣僞造能手甚多。
近日作僞的,山東濰縣有範壽軒、屏書堂、趙允中、王荩臣、李玉彬、李玉堂、胡延貞、潘承霖、王海、李懋修,濟南有胡麻子、胡世昌,陝西有蘇億年、蘇兆年及鳳眼張,蘇州有顧湘舟等。
見商承祚《古代彜器僞字研究》——《金陵學報》三卷二期。
近南京經古舍古玩店主張熙園,竟敢僞造“謂山窯”碑,呈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得獎金六十元,後被人在報端揭發其僞,遂于四月六日令公安局第三局将張熙園捕獲,送于法院,江甯地方法院于四月八日開庭審理,以古物保管委員會亦失于檢點,乃宣告張熙園無罪。
古物既然僞造,而不古之物也有僞造者,太平天國起于廣西,廣西省政府于前年搜集太平天國史料,杭州古玩商人乘此僞造大批太平天國銅錢以售。
考古的大厄運有二,為毀壞與僞造,上文已言之。
尚有小厄運二:一為考古團體不能将考古材料及時公開;二為考古的書籍售價太貴。
不過時賢尚在,希望過而能改,故存而不論。
考古的幸運有二:一為新材料時出;一為考古機關與博物館之設立。
三 新材料時出 新材料時出,茲依時代列下: 《古物保存法》将古生物包括在内,我國注意古生物,在宋代已有,如《朱子語錄》雲“嘗見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即舊日之土,螺即水中之物,下者卻變而為高,柔者卻變而為剛”。
清末以來外人在中國境内采集化石不少,民國三年北平地質調查所成立,中國地質學家始有采集及研究之機,但當時對于發現的古生物多運至美國請外人鑒定。
至民國十二年始出版《中國古生物雜志》,分為四種,甲種為植物化石,乙種為無脊椎動物化石,丙種為脊椎動物化石,丁種為人類遺迹,今已出版數十冊。
其物先存于北平,現陳列于南京。
純屬于人類考古學的如下: 一 始石器 始石器時代即猿人的采拾經濟時代,世界發現最古為爪哇猿人,而中國于民國十一年在北平房山縣周口店發現“中國猿人”(SinanthropusPekinensis),所用的石器系一部打尖的始石器,有橢圓形、菱形、腎形、長刀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并有鹿角的骨錐,獸骨上有用石刀刮削的痕迹,有木炭及被燒過的骨,可知其時人類已會用火。
并有犀牛、靈貓等化石,距今約四十萬年,有《中國猿人化石之發見》等書。
二 舊石器 天津博物館館長桑志華神父(PereLicent)與巴黎自然曆史博物館德日進神父(PereTeilharddeChardin)于民國十二年黃河河套、鄂爾多斯附近以及甘肅慶陽并甯夏榆林一帶發現全打置的舊石器,并有火燒過的獸骨堆積在一處。
三 新石器 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甚多: (甲)仰韶 河南渑池縣仰韶村及其附近,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甚廣,地質調查所于民國十年前往發掘,得有石斧、石锛、石鑿、石刀、石镞、骨錐、骨針、骨镞、貝镞,彩陶有紅底的黑花、白花、深紅花,粗陶有鼎、鬲之類。
出版書有《中華遠古之文化》及《河南石器時代之着色陶器》。
(乙)沙鍋屯 遼甯錦西縣沙鍋屯山溝洞穴中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地質調查所于民國十年發掘,得有石斧、石镞、石環、骨針、骨錐、骨镞,彩陶亦有,粗陶有鬲、碗、盆、罐等,并有人骨及獸骨。
出版書有《奉天錦西縣沙鍋屯洞穴層》。
(丙)西陰村 山西夏縣西陰村,清華大學研究院于民國十五年發掘,得有石斧、石刀、石镞、石紡織輪、骨镞、骨針、骨錐、骨簪,彩陶有紅、白二種,粗陶有陶紡織輪等,并有蠶繭發現。
出版書有《西陰村史前遺存》。
(丁)荊村 山西萬泉縣荊村附近,沿澗溝兩岸,南北長約二十餘裡,東西寬約五裡,均有遺址,北平師範大學研究院與山西圖書館合作,于民國二十年四月發掘,餘為師大代表,得有石斧、石刀、石、石锛、石鑿、石鏟、石镞、石環、石球、骨錐、骨針、骨簪、骨镞、貝镞,彩陶有黑、白、紅三種,粗陶有鼎、鬲、甗、尊、燈、杯、洗、甕、紡織輪等。
(戊)甘肅 甘肅貴德縣、導河縣、甯定縣、鎮番縣及青海的沿岸,均有新石器遺址,地質調查所于民國十二年至十三年,因仰韶彩陶花紋,有與亞諾(Anau)、脫裡波留(Tripolje)花紋相同。
欲求其交通之路,故往甘肅調查及試掘,所得石器不多,而彩陶繪為螺旋紋,有犬、羊、人、鳥、龍像形的花紋。
出版書有《甘肅考古紀》。
(己)江浙 南京古物保存所于民國十九年在栖霞山附近發掘三國至六朝墓,時餘主古物保存所事,在墓前遇到新石器時代遺址,得有石斧數件,幾何形花紋數十塊。
二十四年在常州的奄城,金山的戚家墩,發現同樣的幾何形花紋陶器,又在蘇州平湖、紹興均有發現。
石器有杭州的古蕩,湖州的錢山漾以及杭縣第二區,均有大批石器發現,種類有石斧、石锛、石钺、石戈、石刀、石矛、石镞等,出版書有《奄城金山訪古紀》,及吳越史地研究會與西湖博物館合編的《杭州古蕩新石器時代遺址之試探報告》。
四 殷墟 殷人尚迷信,求蔔于龜甲獸骨,蔔後而棄,武王伐纣,殷都廢為荒墟,甲骨埋藏其中,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附近,清光緒二十四年土人以為龍骨出售,王懿榮得之,王死歸劉鹗。
鹗号鐵雲,于光緒二十八年有《鐵雲藏龜》出版,羅振玉等因之有《殷墟書契前編》、《後編》、《續編》,以及《殷契佚存》等十餘種,于是有孫诒讓王靜安、羅振玉、葉玉森、郭沫若、商承祚、董作賓、金祖同等之研究。
中央研究院自民國十七年多行發掘,至今為止,得有石器、銅器、陶器甚多,而甲骨近得有堆積成邱的,由破片之甲可拼合成整的不下百餘。
出版有《安陽發掘報告》四冊。
五 周漢至唐宋 (甲)城子崖 山東曆城縣城子崖有春秋時譚國遺址,中央研究院于民國十九年至二十年發掘,得有陶豆、陶鬲,一陶片内有刻字,文為“齊人獲六魚一小龜”并有銅镞等。
譚城之下有新石器末期之遺址,得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骨錐、骨針、骨簪,彩陶不多而黑陶甚廣。
出版書有《城子崖》。
(乙)燕都 河北易縣練台村為戰國時燕下都地,民國十九年燕下都考古團去發掘,得有銅刀及貨币的安陽布,鐵斤、鐵叉,陶器有尊、豆、罐,豆有文字,而房屋上的扁瓦、筒瓦均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