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周至唐的古物與政治的關系

關燈
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顔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解之。

    ’顔率至齊,謂齊王曰:‘周賴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願獻九鼎,不識大國何塗之從,而緻之齊?’齊王曰:‘寡人将經于梁。

    ’顔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齊王曰:‘寡人将寄徑于楚。

    ’對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于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終何塗之從而緻之齊?’顔率曰:‘敝邑固竊為王患之。

    夫鼎者,非效壺醯醬瓿耳,可懷挾提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止于齊者。

    昔周之代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械器被具,所已備者稱此。

    今大王縱有其人,何塗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齊王曰:‘子之數來,猶無與耳。

    ’顔率曰:‘不敢欺大國。

    疾定所從出,敝邑遷鼎以待命。

    ’齊王乃止。

    ”《戰國策·東周策》。

     “東周與西周戰,韓救西周,□□為東周謂韓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國也,多名器重寶,按兵而勿出,可以練東周,西周之寶可盡矣。

    ’”《戰國策·東周策》。

     “東周與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韓,齊明謂東周君曰:‘臣恐西周之與楚韓寶,令之為己求地于東周也。

    不如謂楚韓曰,西周之欲入寶,持二端。

    今東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寶不入楚韓,楚韓欲得寶,即且趣我攻西周。

    西周寶出,是我為楚韓取寶以德之也。

    ’”《戰國策·東周策》。

     “司馬錯與張儀争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

    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

    ’”《戰國策·秦策》。

     “秦滅周,周之九鼎入于秦。

    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于泗水彭城下。

    ”《史記·封禅書》。

     “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

    ”《史記·秦始皇本紀》。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

    ’于是上使使治廟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

    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言氣神事皆詐也,下平吏治,誅夷新垣平。

    ”《史記·封禅書》。

     秦既滅周,齊未遷鼎,而周都在河南洛陽,彭城在江蘇銅山,周鼎何能沒在泗水彭城下?是周室誠無藏夏遷商商遷周的九鼎,周人故意神秘其事。

    周亡後九鼎無出,乃訛言宋社亡時沒于泗水,秦始皇齋戒彭城,漢文帝立廟汾陰,均上其當。

     三 漢唐之祥瑞 漢承周秦争古物之風,政府有大宗古物收藏,如梁孝王“有罍尊,值千金,戒後世善寶之,毋得以與人。

    任後聞而欲得之,李太後曰:‘先王有命,毋得以尊與人,他物雖百巨萬,猶自恣。

    ’任後絕欲得之,王襄直使人開府取尊賜任後”,他的古物最貴重的當為此尊,而價直千金合計為巨萬,他的收藏“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漢書·文二王傳》。

    政府的古物中有齊桓公器:“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于柏寝。

    ’已而按其刻,果齊桓公器。

    ”《史記·封禅書》。

     漢武帝以得鼎改元獻于宗廟: “元鼎元年五月……得鼎汾水上。

    ”注:“應劭曰:‘得寶鼎,故因是改元。

    ’”《漢書·武帝紀》。

     “元鼎四年……六月得鼎後土祠旁……做寶鼎之歌。

    ”《漢書·武帝紀》。

     “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後土營旁,見地如鈎狀,掊視得鼎,大異于衆鼎。

    文镂無款識,怪之,言吏,吏以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天子使使驗巫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至中山曣,有黃雲蓋焉,有麃過,上自射之,因以祭雲。

    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請尊寶鼎。

    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後土,祈為百姓育谷;今歲豐庑未報,鼎曷為出哉!’有司皆曰:‘聞昔泰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

    黃帝做寶鼎三,象天地人。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

    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頌雲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吳不骜,胡考之休。

    今鼎至甘泉,光潤龍變,承休無疆,合茲中山,有黃白雲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集獲壇下,報祠大享。

    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

    鼎宜見于祖祢,藏于帝廷,以合明應。

    ’制曰:‘可。

    ’”《史記·封禅書》。

     漢宣帝立古物祠,而美陽所得之鼎,從張敞谏未立于祖廟: “以方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