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南宋摩尼複盛
關燈
小
中
大
漆。
萬一竊發,可為寒心。
漢之張角,晉之孫恩,近歲之方臘,皆是類也。
欲乞朝廷戒敕監司守臣,常切覺察,有犯于有司者,必正典刑。
毋得以“習不根經教”之文,例行闊略。
仍多張曉示,見今傳習者,限一月聽赍經像衣帽,赴官自首,與原其罪。
限滿重立賞,許人告捕。
其經文印版,令州縣根尋,日下焚毀。
仍立法:凡為人圖畫妖像,及傳寫刊印明教等妖妄經文者,并從徒一年論罪。
庶可陰消異時竊發之患。
陸遊應诏條對,系孝宗初年事(西一一六三)。
其所指摩尼教,較王居正所言之吃菜事魔,更為明确。
二桧子當即二宗,《九姓回鹘可汗碑》所謂“闡揚二祀”是也。
四果系白雲宗,非摩尼教,見《釋門正統》。
牟尼教即摩尼教。
明教亦摩尼教。
《佛祖統紀》所謂明教會,《通鑒》胡三省注所謂明教僧,均見前章。
明使為摩尼教神名,見今京師圖書館摩尼教經。
凡此所稱,皆南宋摩尼鼎盛之證。
至其刻經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等為校勘,益可證宋摩尼依托道教之事實也。
又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十雲:閩中有習左道者,謂之明教,亦有明教經,甚多刻闆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銜贅其後。
燒必乳香,食必紅蕈,故二物皆翔貴。
至有士人宗子輩,衆中自言今日赴明教齋。
予嘗诘之:此魔也,奈何與之遊?則對曰:不然,男女無别者為魔,男女不親授者為明教。
明教遇婦人所作食則不食。
然嘗得所謂明教經觀之,誕謾無可取,直俚俗習妖妄者所為耳。
又或指名族士大夫家曰:此亦明教也。
不知信否。
偶讀徐常侍《稽神錄》雲:有善魔法者,名曰明教。
則明教亦久矣。
唐以來中國人之信摩尼者為何等人,無可考見。
今陸遊謂至有士人宗子輩于衆中倡言赴明教齋,又或指名族士大夫家曰此亦明教也,則南宋摩尼教信者固多智識階級之人也。
然謂明教經“誕謾無可取,直俚俗習妖妄者所為”,則韓愈毀佛故智耳。
明季天主教入中國,信之者多一時名士。
然清《四庫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二)批評天主教著述,辄謂其誕謾支離,莫可究诘。
陸遊之論明教,抑何與紀昀等之論天主教同也?此中國儒者習氣也。
王居正、陸遊皆以方臘拟摩尼。
方臘之亂,在宣和二年(西一一二)。
方臘亂後,禁摩尼愈嚴,故紹興四年有王居正請毋騷擾之疏。
自是而後,禁綱又寬,故孝宗初年又有陸遊請防隐患之對。
慶元元年(西一一九五)沈繼祖劾朱熹,謂其剽竊張載、程頤之餘論,寓以吃菜事魔之妖術,則宋儒理欲二元之說,實與摩尼教旨有關。
嘉定《赤城志》卷三七,有李守謙《戒事魔》十詩。
嘉熙初(西一二三七)宗鑒撰《釋門正統》,鹹淳初(西一二六五)志磐撰《佛祖統紀》,對于摩尼,糾斥不遺餘力。
則終宋之世,摩尼實未嘗少息,可由種種觀察而得之也。
然此特南宋史料耳。
同時北朝遼、金、夏關于摩尼之史料,當亦不少,因摩尼固嘗盛行北地。
此節且待他時之發見。
萬一竊發,可為寒心。
漢之張角,晉之孫恩,近歲之方臘,皆是類也。
欲乞朝廷戒敕監司守臣,常切覺察,有犯于有司者,必正典刑。
毋得以“習不根經教”之文,例行闊略。
仍多張曉示,見今傳習者,限一月聽赍經像衣帽,赴官自首,與原其罪。
限滿重立賞,許人告捕。
其經文印版,令州縣根尋,日下焚毀。
仍立法:凡為人圖畫妖像,及傳寫刊印明教等妖妄經文者,并從徒一年論罪。
庶可陰消異時竊發之患。
陸遊應诏條對,系孝宗初年事(西一一六三)。
其所指摩尼教,較王居正所言之吃菜事魔,更為明确。
二桧子當即二宗,《九姓回鹘可汗碑》所謂“闡揚二祀”是也。
四果系白雲宗,非摩尼教,見《釋門正統》。
牟尼教即摩尼教。
明教亦摩尼教。
《佛祖統紀》所謂明教會,《通鑒》胡三省注所謂明教僧,均見前章。
明使為摩尼教神名,見今京師圖書館摩尼教經。
凡此所稱,皆南宋摩尼鼎盛之證。
至其刻經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等為校勘,益可證宋摩尼依托道教之事實也。
又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十雲:閩中有習左道者,謂之明教,亦有明教經,甚多刻闆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銜贅其後。
燒必乳香,食必紅蕈,故二物皆翔貴。
至有士人宗子輩,衆中自言今日赴明教齋。
予嘗诘之:此魔也,奈何與之遊?則對曰:不然,男女無别者為魔,男女不親授者為明教。
明教遇婦人所作食則不食。
然嘗得所謂明教經觀之,誕謾無可取,直俚俗習妖妄者所為耳。
又或指名族士大夫家曰:此亦明教也。
不知信否。
偶讀徐常侍《稽神錄》雲:有善魔法者,名曰明教。
則明教亦久矣。
唐以來中國人之信摩尼者為何等人,無可考見。
今陸遊謂至有士人宗子輩于衆中倡言赴明教齋,又或指名族士大夫家曰此亦明教也,則南宋摩尼教信者固多智識階級之人也。
然謂明教經“誕謾無可取,直俚俗習妖妄者所為”,則韓愈毀佛故智耳。
明季天主教入中國,信之者多一時名士。
然清《四庫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二)批評天主教著述,辄謂其誕謾支離,莫可究诘。
陸遊之論明教,抑何與紀昀等之論天主教同也?此中國儒者習氣也。
王居正、陸遊皆以方臘拟摩尼。
方臘之亂,在宣和二年(西一一二)。
方臘亂後,禁摩尼愈嚴,故紹興四年有王居正請毋騷擾之疏。
自是而後,禁綱又寬,故孝宗初年又有陸遊請防隐患之對。
慶元元年(西一一九五)沈繼祖劾朱熹,謂其剽竊張載、程頤之餘論,寓以吃菜事魔之妖術,則宋儒理欲二元之說,實與摩尼教旨有關。
嘉定《赤城志》卷三七,有李守謙《戒事魔》十詩。
嘉熙初(西一二三七)宗鑒撰《釋門正統》,鹹淳初(西一二六五)志磐撰《佛祖統紀》,對于摩尼,糾斥不遺餘力。
則終宋之世,摩尼實未嘗少息,可由種種觀察而得之也。
然此特南宋史料耳。
同時北朝遼、金、夏關于摩尼之史料,當亦不少,因摩尼固嘗盛行北地。
此節且待他時之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