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宋摩尼依托道教
關燈
小
中
大
至蘇鄰詩,雖不見于《白氏長慶集》,然長慶為摩尼正盛時代,士大夫與之酬唱往還,亦非奇事;不得以《長慶集》不載,遂遽斷此為非白氏之詩。蓋集外詩之流傳者衆矣。然無論為真白氏詩與否,總有借以為重之意。既依托于道,複依托于佛(指第五佛說),又依托于詩人,其護教之心,亦良苦哉。黃震《黃氏日鈔》卷八六有《崇壽宮記》。崇壽宮本摩尼道院,紹興元年(西一一三一)始敕賜今名。摩尼教之變為道教,此《記》言之甚悉。《記》曰:
四明固山水奇絕處也。慈溪之西逾二十裡,有峰特起,為五磊山。其中沃野曼衍,人生其間,往往多秀特。而崇壽宮又适居其水脈之會,亦多聞人。如往歲吾叔祖黃仲清以詩聞,今住持之祖張安國以草聖聞,皆嘗名動一時。然其雲屋疏疏,垂三百年莫之整,以僻故也。
安國之法嗣曰張希聲,慨然以興起為已任。餘與别二十年,一日書來,述其居已大備,屬餘記之。且曰:吾非求以記吾勤也,記吾居之所自始也。吾之居日廣,而吾居之所自始日泯,非所以笃既往昭方來也。吾師老子之入西域也,嘗化為摩尼佛。其法于戒行尤嚴,日惟一食,齋居不出戶,不但如今世清淨之雲。吾所居初名道院,正以奉摩尼香火,以其本老子也。紹興元年十一月,沖素太師陳立正始請今敕賜額。嘉定四年九月,住持道士張悟真始建今三清殿。獨念新之增者舊之忘,身之舒者心之肆,摩尼之法之嚴,雖久已莫能行,而其法尚存,庶幾記之以自警,且以警後之人也。
餘讀之曰:嘻!吾儒與佛老固冰炭,佛與老又自冰炭,今謂老為佛,而又屬記于學儒者,将何辭以合之,且何據耶?因書诘之。則報曰:《老子化胡經》明言我乘自然光明道氣,飛入西那王界,降為太子,舍家入道,号末摩尼,說戒律定惠等法。則道經之據如此。
釋氏《古法華經》卷之八九,正與《化胡經》所載合,而限于町畦者始或秘之不以出。白樂天晚年酷嗜内典,至其題摩尼經,亦有“五佛繼光明”之句,是必有得于貫通之素者矣。則釋氏之據如此。
唐憲宗元和元年十一月,回鹘入貢;始以摩尼偕來,置寺處之。其事載幹溫公之《通鑒》,述于晦翁之《綱目》。則儒書之據又如此。
餘既審之果然。希聲夏緘示所謂《衡鑒集》,載我宋大中祥符九年,天禧三年,兩嘗敕福州,政和七年及宣和二年兩嘗自禮部牒溫州:皆宣取摩尼經頒入《道藏》。其文尤悉。餘始複書謂之曰:信矣,是可記也。因錄其征複之詳如此。景定五年五月記。
黃仲清名得一,号壺先生。《黃氏日鈔》卷九五有《祭叔祖機察壺隐先生墓》文,稱仲清“初學老子,複歸于儒,笃教猶子,彬彬儒雅。始餘周,公賜之詩,匪徒言賀,以遠大期。既而稍長,受書吾父,俾繼先志,必稱叔祖”雲雲。是黃震之學出于黃仲清,而仲清則摩尼院道士也。宋代摩尼與道教之關系,又多一證。
四明固山水奇絕處也。慈溪之西逾二十裡,有峰特起,為五磊山。其中沃野曼衍,人生其間,往往多秀特。而崇壽宮又适居其水脈之會,亦多聞人。如往歲吾叔祖黃仲清以詩聞,今住持之祖張安國以草聖聞,皆嘗名動一時。然其雲屋疏疏,垂三百年莫之整,以僻故也。
安國之法嗣曰張希聲,慨然以興起為已任。餘與别二十年,一日書來,述其居已大備,屬餘記之。且曰:吾非求以記吾勤也,記吾居之所自始也。吾之居日廣,而吾居之所自始日泯,非所以笃既往昭方來也。吾師老子之入西域也,嘗化為摩尼佛。其法于戒行尤嚴,日惟一食,齋居不出戶,不但如今世清淨之雲。吾所居初名道院,正以奉摩尼香火,以其本老子也。紹興元年十一月,沖素太師陳立正始請今敕賜額。嘉定四年九月,住持道士張悟真始建今三清殿。獨念新之增者舊之忘,身之舒者心之肆,摩尼之法之嚴,雖久已莫能行,而其法尚存,庶幾記之以自警,且以警後之人也。
餘讀之曰:嘻!吾儒與佛老固冰炭,佛與老又自冰炭,今謂老為佛,而又屬記于學儒者,将何辭以合之,且何據耶?因書诘之。則報曰:《老子化胡經》明言我乘自然光明道氣,飛入西那王界,降為太子,舍家入道,号末摩尼,說戒律定惠等法。則道經之據如此。
釋氏《古法華經》卷之八九,正與《化胡經》所載合,而限于町畦者始或秘之不以出。白樂天晚年酷嗜内典,至其題摩尼經,亦有“五佛繼光明”之句,是必有得于貫通之素者矣。則釋氏之據如此。
唐憲宗元和元年十一月,回鹘入貢;始以摩尼偕來,置寺處之。其事載幹溫公之《通鑒》,述于晦翁之《綱目》。則儒書之據又如此。
餘既審之果然。希聲夏緘示所謂《衡鑒集》,載我宋大中祥符九年,天禧三年,兩嘗敕福州,政和七年及宣和二年兩嘗自禮部牒溫州:皆宣取摩尼經頒入《道藏》。其文尤悉。餘始複書謂之曰:信矣,是可記也。因錄其征複之詳如此。景定五年五月記。
黃仲清名得一,号壺先生。《黃氏日鈔》卷九五有《祭叔祖機察壺隐先生墓》文,稱仲清“初學老子,複歸于儒,笃教猶子,彬彬儒雅。始餘周,公賜之詩,匪徒言賀,以遠大期。既而稍長,受書吾父,俾繼先志,必稱叔祖”雲雲。是黃震之學出于黃仲清,而仲清則摩尼院道士也。宋代摩尼與道教之關系,又多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