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宋摩尼依托道教

關燈
唐道流依托摩尼教,已于第七章言之。然《佛祖統紀》卷四八,于南宋嘉泰二年(西一二0二)餘杭白雲庵道民乞賜敕額一事,特著排斥摩尼之論,可知當時摩尼亦依附道教。今錄其文如左:

    嘗考《夷堅志》雲,吃菜事魔,三山尤熾。為首者紫帽寬,婦人黑冠白服,稱為明教會。所事佛衣白,引經中所謂“白佛言,世尊”。取《金剛經》“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以為第五佛。

    又名末尼,采《化胡經》“乘自然光明道氣,飛入西那王界蘇鄰國中,降誕王宮為太子,出家稱末摩尼”,以自表證。

    其經名二宗三際。二宗者,明與暗也。三際者,過去未來現在也。大中祥符興《道藏》,富人林世長賂主者,使編入《藏》,安于亳州明道宮。

    複假稱白樂天詩雲:“靜覽蘇鄰傳,摩尼道可驚。二宗陳寂默,五佛繼光明。日月為資敬,乾坤認所生。若論齋累志,釋子好齊名。”以此八句表于經首。其修持者,正午一食,裸屍以葬,以七時作禮,蓋黃巾之遺習也。(原注:嘗檢樂天《長慶集》,即無蘇鄰之詩。樂天知佛,豈應為此不典之詞?)

    右所引《夷堅志》,不見今《四庫》本及陸刊本《夷堅志》。其所引《化胡經》,則正與敦煌本《化胡經》合。當摩尼教盛時,道家依托摩尼以自重。當摩尼教衰後,摩尼反依托道家所僞作之《化胡經》以自存,想彼此皆始料不及也。然其所謂摩尼者,果為唐代摩尼嫡派所遺傳,抑仍系道家所依托之摩尼教,不可考矣。然因此可證南宋時摩尼之說猶盛,且遠播于閩越間。大中祥符中,以《二宗三際經》(摩尼經)路主者使編入《道藏》之富人,亦熱心摩尼教者也。今《道藏》是否尚有摩尼經,須細考。然據明白雲霁《道藏目錄詳注》,則明《道藏》已無摩尼教經之目,惟宋《道藏》則确有摩尼經,有張君房《雲笈七序》可據。《序》雲:真宗皇帝銳意至教,盡以秘閣道書出降于餘杭郡。除臣著作佐郎,俾專其事。臣于時盡得所降到道書,并續取到蘇州舊《道藏》經本千餘卷,越州、台州舊《道藏》經本亦各千餘卷,及朝廷續降到福建等州道書明使摩尼經等,與道士商較異同,铨次成《藏》,都四千五百六十五卷,題曰《大宋天宮寶藏》。天禧三年(西一O一九)春寫進之。

    宋《道藏》明有摩尼經,此其鐵證。《夷堅志》所謂“受富人林世長之賂者”,疑即指張君房也。

    二宗者,明與暗,三際者,初際中際後際也。其說見今藏法國摩尼教經殘卷,亦見王仁俊《敦煌石室真迹錄》中。其殘存第一行雲:“宿死屍,若有覆藏,還同破戒。”可知裸屍以葬,是摩尼法。今京師圖書館所藏摩尼教經殘卷,又有“但聖所制,日一受食,不以為難”之語,可知正午一食,亦摩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