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摩尼教傳布廣遠

關燈
摩尼教之傳布,先由北而南,複由南而北。其傳布之途徑,遠近倒置,頗不可解。疑書阙有間,不能據現存之史料,而遽定其傳布之途徑果如是也。摩尼教之傳來,始自波斯。然波斯入唐之途,原有海陸二線。摩尼教之來,蓋由陸道而非海道,故其教先傳至京師。即其後由吐火羅、回鹘繼續傳來,亦均取途于陸,故其教先自北而南也。

    《僧史略》卷下:大曆六年(西七七一)正月,又敕荊、越、洪等州,各置大雲光明寺一所。(并見《通鑒》卷二三七胡注)

    《佛祖統紀》卷四一:大曆六年,回纥請于荊、揚、洪、越等州,置大雲光明寺,其徒白衣白冠。(并見卷五十四)

    前章言大曆三年京師始建寺,大曆六年即敕東南諸州同建寺。其傳播之廣而且速,可見矣。兩書同紀一事,而《佛祖統紀》多一揚州。洪為今江西南昌,越為今浙江紹興,當時洪越諸州,未必皆有回鹘人居住。可見摩尼傳教之廣遠,實較回鹘人之分布為盛也。

    《冊府元龜》卷九九九:元和二年(西八七)正月庚子,回鹘使者請于河南府、太原府置摩尼寺三所,許之。

    右紀事并見《舊唐書·憲宗紀》,及《唐會要》“摩尼寺”之條,惟省略“三所”二字,不如《冊府元龜》之明了,故獨采之。可異者,河南、太原去京師較近,而建寺乃後于荊、揚、洪、越等州三十餘年。由南而北,實耐人探讨。《會昌一品集》卷五,有《賜回鹘可汗書意》,言摩尼傳教始末,足資考證。其言曰:摩尼教天寶以前,中國禁斷。自累朝緣回鹘敬信,始許興行。江淮數鎮,皆令闡教。近各得本道申奏,緣自聞回鹘破亡,奉法者因茲懈息,蕃僧在彼,稍似無依。吳楚水鄉,人性器薄,信心既去,翕集至難。朕深念異國遠僧,欲其安堵,且令于兩都及太原信響處行教。其江淮諸寺權停,待回鹘本土安甯,即卻令如舊。當是會昌元年事。乘回鹘敗亡之際,取消其江淮傳教區域,李德裕之陰謀也。李德裕當國,深嫉外來諸教。時佛教之外,摩尼最盛,至是乃借口于奉法者懈息而撤消之,亦摩尼之不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