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資本論》是一部政治經濟學典範,也是一部階級學典範

關燈
由資本主義時代,而是壟斷資本主義時代,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并存的時代了。

    社會經濟狀态迅速在改變,為什麼反映百年前現實的《資本論》,還是無産階級鬥争的指導原則或聖經呢?在這種限度内,堅持這樣主張的馬克思主義者,似乎變成了反唯物史觀的人,而他們倒反而變成了唯物史觀論者。

    該是多麼有意思的颠倒啊! 馬克思主義者所肯定的《資本論》對于當前社會的現實性,是指着什麼呢?是說它的平均利潤理論,不用引伸補充,就可适用于壟斷利潤方面嗎?不是的。

    是說它的殖民地理論,不用發展充實,就可适用到帝國主義方面嗎?不是的。

    所有這些個别具體方面的經濟闡述,都是要受到時間、地點與條件的限制的;馬克思主義的創建者絕對沒有想要預先為他們的後繼者解決這種實際問題,他們的後繼者也絕不能這樣期望于他們的先輩。

    他們的後繼者應當向他們的先輩學習的,就我們這裡的問題說,我們能夠很好從《資本論》學習的,與其說是這些經濟理論(盡管這些理論目前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有它的妥當性的),甯不如說是作為這些理論基礎的,關于勞動價值——剩餘價值的基本理論,即前述關于規定階級組織、階級利益、階級對抗性質的基本理論。

    如果說這些理論在資産階級生産關系不存在的條件下,就要失去妥當性,那麼,建立所有這些理論所采取的立場觀點方法,特别如大家都熟知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就将是“放之四方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的普遍真理了。

    馬克思不但在撰寫《資本論》時應用這種觀點方法,而且還通過《資本論》的撰寫,把這種觀點方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現在我們要問:唯物主義的觀點與辯證方法,隻适用于資本主義前期,不能适用于當代嗎?在資本主義生産關系還存在的條件下,資本家的生産不是為利潤,利潤不是對于無産階級的剝削嗎?當前的壟斷資本家階級與廣大的工人階級已不是處在利害沖突的地位嗎?資産階級已不再想剝削無産階級,已不再運用資本權勢壓制無産階級嗎?這在每日每時都能找到千條萬條事實加以論證的問題,為什麼修正主義者、改良主義者之流就輕易不去思索一下呢?不錯,他們想到了,當前的資本主義與百年前的資本主義已不是完全一樣了。

    可是他們卻抹煞了,作為資本主義制度,從本質上,從階級鬥争上講,它在今天和在百年以前不僅沒有改變,而且階級鬥争是更加激烈了。

    修正主義者和改良主義者,一方面把體現在《資本論》中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各種基本理論全否定掉,僅承認某些便于他們歪曲地利用來為資本主義張目的經濟理論有一定的價值,另一方面又把那些為他們所承認的經濟理論,說成是“過時”了,隻有曆史的價值。

    這真是荒謬絕倫的邏輯!由此,我們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第一,《資本論》所以成為經濟科學典範,就因為它對社會各階級的地位,他們的命運,他們的不可調和的對抗的關系,有了非常嚴密的科學規定,使它具有階級學典範的特點。

     第二,修正主義者、改良主義者之流無視《資本論》的階級科學的特點,不把它看作階級鬥争的指南,就因為他們的出發點,不在于鼓勵無産階級向資産階級鬥争,而在于要求無産階級對資産階級屈服。

     第三,因此,是否正确看待《資本論》的問題,那首先是是否忠實于無産階級革命事業的考驗,同時也是是否忠實于科學理論工作的考驗。

     (四)尾  聲 如果說,我們在這裡還要有所補充的話,那就是,我們大可由此體會到:首先,我們學習馬克思的《資本論》,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的著作,學習毛澤東同志著作,究竟是要從其中注意些什麼,學得一些什麼,那是可以舉一反三地得到一些新的理解的。

    其次,在階級社會裡,一切有關社會意識形态的著作,不問是關于經濟的,政治法律的,倫理的或文學教育的,都是直接間接有關階級利害關系的反映,都不可能不把作者的階級傾向或隐或顯地表現出來。

    我們“讀其書,想見其為人”,不但可以大體了解他的階級立場,還可以通過他關于階級利害關系的說明或表達,而判斷其研究造詣的廣度與深度。

    最後,當前自稱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很多,其中有許多是魚目混珠的東西,怎樣鑒别真僞呢?列甯曾指示我們:關于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極其浩繁。

    ……基本上把作者分成三類:真正持馬克思觀點的馬克思主義者、根本敵視馬克思主義的資産階級作家、似乎承認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理而實際上用資産階級觀點代替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者。

    在列甯當時,這三種人中,根本敵視馬克思主義的資産階級作家,是比較容易辨識的;但到目前,他們也學修正主義者的手法,對馬克思主義,不是全盤否定,而是肯定一些比較不重要的論點,加以支解割裂。

    但不論他們的遮眼手法如何高明,隻要用階級的觀點,看他們是怎樣理解并怎樣評價《資本論》這一類經典著作,那是大體可以把他們的本來面目揭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