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嘉隆後的散曲作家們
關燈
小
中
大
和《海浮山堂詞稿》,皆附文集後[9]。
其南曲小令,雖多情語,而亦不是粉白黛綠的姿态,像《盹妓》: 〔鎖南枝〕打趣的客不起席,上眼皮欺負下眼皮。
強打精神紮掙不的,懷抱着琵琶打了個前拾,唱了一曲如同睡語,那裡有不散的筵席。
半夜三更,路兒又跷蹊,東倒西欹,顧不的行李。
昏昏沉沉,來到家中,睡裡夢裡,陪了個相識。
睡到了天明,才認的是你。
嘲笑之作,刻畫至此,自不是梁辰魚輩浮泛之作所能做到的。
夏言[10]字公謹,貴溪人。
正德丁醜進士,授行人。
累遷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入參機務。
後罷職,複起為吏部尚書,因河套事敗,棄市(1482~1548)。
有《桂洲集》及《鷗園新曲》[11]。
在《新曲》裡,不過寥寥十幾套,都是詠歌鷗園的景色和他的閑适的生活的。
像《端陽日白鷗園與客泛舟曲》裡的: 〔金錢花〕醉回月滿林塘林塘;籠燈列炬交光交光。
歸深院,過回廊,賓客散,漏聲長。
情不極,樂無央。
這一曲,已是他最好的成就了。
同時有夏旸者,字汝霖,亦貴溪人,作《葵軒詞》[12],後附散曲甚多,其情調也是屬于隐逸豪放一類的。
王世貞《藝苑卮言》嘗載嘉靖間的其他散曲作者們雲:“予所知者,李尚寶先芳,張職方重,劉侍禦時達,皆可觀……張有二句雲:‘石橋下,水粼粼,蘆花上,月紛紛。
’予頗賞之。
”又雲:“吾吳中以南曲名者,祝京兆希哲,唐解元伯虎,鄭山人若庸……陸教谕之裘散詞,有一二可觀。
吾嘗記其結語:‘遮不住愁人綠草,一夜滿關山。
’又‘本是個英雄漢,差排做窮秀才。
’語亦隽爽。
其他未稱是。
”今李、張、劉諸氏所作,已不可得見。
鄭若庸、陸之裘則尚有若幹流傳于世。
若庸以作《玉塊記》著名;《北宮詞紀·詞人姓氏》中有其名,卻未見其詞。
《南宮詞紀》及《吳騷集》所錄他的南詞也極寥寥。
《梧桐樹》套:“忘不了共攜纖手,忘不了西園秉燭遊,忘不了同心帶結鴛鴦扣。
”語亦平庸,無甚新警處。
陸之裘字箕仲,号南門,直隸太倉人。
其南詞也不多見。
《南詞韻選》有《江頭金桂》曲:“漫尋思幾遍,終難割斷這姻緣。
怎說得空惹旁人笑,若負恩時是負天。
”也不怎麼好。
《南詞韻選》所載諸家,尚有顧夢圭、秦時雍、吳嵚、曹大章、張鳳翼、殷都、張文台、周秋汀、陶陶區、劉龍田等,其時代皆在梁辰魚與沈璟間。
顧夢圭[13]字武祥,号雍裡,昆山人。
所作像《詠雪》的《念奴嬌序》也隻是鋪叙雪景,無甚深意。
秦時雍字堯化,号複庵,直隸亳州人,喜作诙諧語。
“新詞信口歌,好句同聲和。
問人生浮雲,富貴如何?莺花隊裡休嘲我,名利場中且讓他。
”(《玉芙蓉》)這便是他的生活态度罷。
吳嵚号昆麓,直隸武進人。
沈詞隐評其詞為上上。
像《寒夜》的《山坡羊》:“衷情萬疊,難對丫鬟道。
淚暗抛,金钗獨自敲,清清細數三更到。
”确是很好的情詞。
曹大章字一呈,号含齋,直隸金壇人。
他的《集賢賓》小令:“人在心頭歌在口,心中意,歌中人知否?春心暗透,到關情秋波欲溜。
”此種意境,尚少人道及。
張鳳翼的散曲,不似他的劇曲那麼堆砌麗語。
像《桂枝香》:“半天豐韻,前生緣;蓦然間冷語三分;窣地裡熱心一寸。
”《九回腸》:“一從他春絲牽挂……音書未托魚和雁,兇吉難憑鵲與鴉,成話靶!”都是很近坦率的一流;大約還是他少年之所作的罷。
殷都字無美,号鬥墟,直隸嘉定人。
他的《二犯桂枝香》:“隻落得眉兒上鎖,心兒裡窩,指兒上數,口兒裡哦,這段風流債,今生了得麼?”也很有輕茜的風趣。
張文台名恒純,周秋汀名瑞,虞竹西名臣,陶陶區名唐,皆直隸昆山人。
劉龍田不知其名(系書賈,嘗刻《西廂記》?),所作存者并寥寥,且也不很重要,殆和梁辰魚同為昆山腔的宣傳者。
王世貞他自己,名雖見于《北宮詞紀》的“詞人姓氏”及《南詞新譜》的“入譜詞曲傳劇總目”,然未收其隻字。
他對于散曲的批評,有時很中肯;所自作,一定也很可注意。
惜見于《四部稿》中者不過寥寥數套,未足表現其所得。
與世貞同以詩文雄于一代的汪道昆,他也曾作散曲,《北宮詞紀》嘗載其《歸隐》(南北合套):“早歸來遙授醉鄉侯,更無端病魔迤逗”,也隻是熟套腐調。
徐渭的《四聲猿》流傳最廣,得名最盛,然其散曲卻更不見一令一套的存在;這也許是我們很大的損失。
王伯良《曲令》雲:“吾鄉徐天池先生,生平諧谑小令極多。
如……《黃莺兒·嘲歪嘴妓》:‘一個海螺兒在腮邊不住吹,面前說話,倒與旁人對’等曲,大為士林傳誦,今未見其人也。
”按今所見《嘲妓》的《黃莺兒》,凡二本,一見《南宮詞紀》,題孫伯川作;一見《浮白山人雜著》(?)中,皆無伯良所引諸語,可見其必為拟曲,非文長作(此二本所錄《嘲妓》的《黃莺兒》,相同者頗多,似即同出一源),而文長作今反不傳。
三 燈前看繡青鸾譜 選自明刻本《吳騷集》 王稚登、張琦二人在萬曆甲寅(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所編的《吳騷集》,未錄沈甯庵所作隻字片語;後三年,張琦、王輝複編《吳騷二集》,甯庵之作,入選者也僅《惜春》的《集賢賓》“枝頭幽鳥”等二曲。
可見當時的詞人們和蘇州沈氏,原是很隔膜的,其作風也不甚同。
甯庵重本色,而百穀諸人則仍保守着梁辰魚《江東白苎》所留下的傳統的典雅的特質。
蓋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吳騷二集》惜未見)。
《吳騷集》的作者們,除已見于前的諸家外,複有李複初、陸包山、王雅宜、許然明、梅禹金、王百穀、張琦及二酉山人等;《吳騷二集》複有範夫人、吳載伯、錢鶴灘、淩初成、杜圻山、清河漁父、蔣瓊瓊、謝雙、張少谷、沈甯庵、漁長、陳海樵、吳無咎、周幼海、張孺彜、景翩翩、宛瑜子、張伯瑜、揭季通等。
惜餘所見《吳騷二集》缺其後半,故自謝雙以下,其詞無從得見。
淩初成在此已嶄然露頭角。
王輝、張琦皆武林人,故所選也獨詳浙人。
這些人大都皆未受沈璟的影響者,他的影響,要到了天啟、崇祯間方始大著。
李複初未詳其裡居。
《吳騷》錄其《漁父》:“恨隻恨難逢易别”一阕,是很露骨的情詞。
陸包山名治,他所作,《吳騷》及《二集》各錄一阕;像《畫眉序犯二郎神》:“煙暖杏花明,芳草東風燕子輕,羅袖上傷春數點啼痕”,是如何的逼肖《江東白苎》的作風。
王雅宜名寵[14],直隸蘇州人(1494~1533)。
《吳騷》兩集,錄其曲獨多。
像《香遍滿》:“一春長病,香肌近來偏瘦生。
簾外莺啼春又盡,薄情何處行”;《傍妝台》:“無睡數流螢,乳鴉啼散玉屏空。
舞衫清露涼金縷,層樓十二與誰同”;《步步嬌》套:“睡起嬌無力,窮愁莫可當。
聽玎冬風韻簾鈎響,清溜溜竹茶煙漾,碎紛紛日映晴絲蕩:混攪碎離人情況,總有良工,畫不出相思模樣”(《江兒水》);在典雅派的作家中,他的許多曲,确可算得是很鮮妍很新警的,故選家是那麼的喜愛她們。
許然明也未知其裡居,今見《步步嬌》“簾卷西風重門掩”一套,無甚可觀。
梅禹金以作錯彩縷金的《玉合》著;他的散曲自也不會離開典雅派的門戶的。
但像“傍人計,随他舌劍唇槍利,怎忍得耳畔心頭生是非。
”(《山坡羊》套内《好姐姐》)究竟和《玉合》之無句不俪、無語不典者有别。
大約散曲的作用,多半供用于妓院、歌宴之間,其辭句總不能十二分的太費解的。
王稚登[15]列名于《吳騷集》的編者們,而自作也登入不少。
實際上此集本或系張琦所編而借重其名的罷。
他所作也是典雅派的正統弟子的面目(1535~1612)。
像《醉扶歸》:“相思欲見渾難見,果然是别時容易見時難”;《步步嬌》套:“自别,逢時遇節,冷淡了風花雪月,奈愁腸萬結”;《月雲高》:“别情無限,新愁怎消遣!沒奈何分恩愛,忍教人輕拆散”等等,都是實際上的歌宴上的應用曲子罷。
張琦,武林人;所作僅見《八不就》一套:“海棠開,燕子初來。
都隻為一點春心,番成做兩下兩下愁懷”,并沒有什麼新鮮的情調。
二酉山人不知其名(或作馮二酉),其曲像《鬥寶蟾》:“兩字鴛鴦惹心頭,夢裡多少牽纏”;《普天樂》:“對西風愁清夜,燈兒影半壁明滅。
”也都是典雅派的作風。
《二集》裡的範夫人,為這時代女作家中的最重要者之一,和楊夫人殆是雙璧。
夫人為吳郡範長白妻,姓徐,名淑媛,著有《緯絡吟》[16]。
她的《寒夜書愁》(《仙呂·桂枝香》套):“聽檐鈴逗風,恍一似舊日笙歌雅調,更添我回腸萦繞。
轉眼總虛飄,池館人歸後,朱門氣寂寥……耽沉疴倩誰相告?着冷暖有誰相勞?空白旅魂銷,泣盡燈前淚,家園已棘蒿!”如泣如訴,殆是《吳騷》中最凄涼之一曲。
蔣瓊瓊亦為當時女流作家之一,所作《桂枝香》的《四時思》及《曉思》、《夜思》的六令,很有好句。
玩其辭意,當為一妓女;語多拘謹而本色,或為自抒本懷之作而非代筆的罷。
澄湖如鏡,濃桃如錦;心驚俗客相邀,故倚繡帏稱病。
一心心待君,一心心待君。
為君高韻,風流清俊。
得随君半日桃花下,強如過一生。
——《春思》 錢鶴灘名福,所作《春閨》的《步步嬌》:“萬裡關山音書斷,阻隔南來雁”,見于《吳騷》。
杜圻山,吳人。
吳載伯及清河漁父等皆未知其裡居。
載伯《冬思》(《普天樂》):“前生緣,今生契;遭磨折,成抛棄。
”[17]圻山的《春思》(《駐雲飛》):“減盡朱顔,無奈相思”,和清河漁父的《步香詞》二阕,其作風都顯然可看出是典雅派的。
淩初成(名濛初,吳興人),編《南音三籁》,将南詞分為三等而品第之,又崇尚本色,棄去浮辭,都是顯然地受有沈璟的《南詞韻選》的影響的。
其《夜窗對話》的《新水令》南北合套,曲寫情懷,頗非浮泛之作。
張琦謂:“餘于白下,始識初成,見其眉宇恬快,自負情多。
複出著輯種種,頗有谑浪人寰,吞吐一世之概。
”(《二集》)像“你為我把巧機關脫着身,你為我把親骨肉拚的離”雲雲,确有他所崇尚的《挂枝兒》、《山坡羊》等民曲的風趣。
《吳騷合編》插圖 選自明崇祯間刻本 張伯瑜、張少谷、吳無咎、周幼海、張孺彜、宛瑜子諸人所作,我們雖因《吳騷二集》的殘缺而未得見,然嗣刊之《彩筆情辭》、《吳騷合編》、《詞林逸響》、《太霞新奏》中亦皆選錄他們之作;殆皆從《吳騷》轉錄。
他們的作風也都是屬于典雅派的。
陳海樵的散曲,見于《南宮詞紀》者較多;《吳騷二集》(卷三)所載僅《夜思》“黃昏後,鼓一更”一套(見目錄)。
海樵,名隺(見徐渭《自訂畸譜》及王氏《曲律》),浙江人。
其作風,也是拘拘于典雅派的。
像《春怨》(《桂枝香》):“半庭殘雨,一簾飛絮,去年燕子重來,今日那人何處。
” 四 金陵陳所聞編的《北宮詞紀》刊行于萬曆甲辰(即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南宮詞紀》刊行于萬曆乙巳(即三十三年);較《吳騷集》的出現還早十年。
所聞在《南宮詞紀·凡例》上說道:“凡曲忌陳腐,尤忌深晦;忌率易,尤忌率澀。
下裡之歌,殊不馴雅。
文士争奇炫博,益非當行。
大都詞欲藻,意欲纖,用事欲典,豐腴綿密,流麗清圓;今歌者不噎于喉,聽者大快于耳,斯為上乘。
”這種見解便是典雅派的正式宣言!所謂“下裡之歌”,真不知被埋沒了多少!惟他所選,不僅
其南曲小令,雖多情語,而亦不是粉白黛綠的姿态,像《盹妓》: 〔鎖南枝〕打趣的客不起席,上眼皮欺負下眼皮。
強打精神紮掙不的,懷抱着琵琶打了個前拾,唱了一曲如同睡語,那裡有不散的筵席。
半夜三更,路兒又跷蹊,東倒西欹,顧不的行李。
昏昏沉沉,來到家中,睡裡夢裡,陪了個相識。
睡到了天明,才認的是你。
嘲笑之作,刻畫至此,自不是梁辰魚輩浮泛之作所能做到的。
夏言[10]字公謹,貴溪人。
正德丁醜進士,授行人。
累遷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入參機務。
後罷職,複起為吏部尚書,因河套事敗,棄市(1482~1548)。
有《桂洲集》及《鷗園新曲》[11]。
在《新曲》裡,不過寥寥十幾套,都是詠歌鷗園的景色和他的閑适的生活的。
像《端陽日白鷗園與客泛舟曲》裡的: 〔金錢花〕醉回月滿林塘林塘;籠燈列炬交光交光。
歸深院,過回廊,賓客散,漏聲長。
情不極,樂無央。
這一曲,已是他最好的成就了。
同時有夏旸者,字汝霖,亦貴溪人,作《葵軒詞》[12],後附散曲甚多,其情調也是屬于隐逸豪放一類的。
王世貞《藝苑卮言》嘗載嘉靖間的其他散曲作者們雲:“予所知者,李尚寶先芳,張職方重,劉侍禦時達,皆可觀……張有二句雲:‘石橋下,水粼粼,蘆花上,月紛紛。
’予頗賞之。
”又雲:“吾吳中以南曲名者,祝京兆希哲,唐解元伯虎,鄭山人若庸……陸教谕之裘散詞,有一二可觀。
吾嘗記其結語:‘遮不住愁人綠草,一夜滿關山。
’又‘本是個英雄漢,差排做窮秀才。
’語亦隽爽。
其他未稱是。
”今李、張、劉諸氏所作,已不可得見。
鄭若庸、陸之裘則尚有若幹流傳于世。
若庸以作《玉塊記》著名;《北宮詞紀·詞人姓氏》中有其名,卻未見其詞。
《南宮詞紀》及《吳騷集》所錄他的南詞也極寥寥。
《梧桐樹》套:“忘不了共攜纖手,忘不了西園秉燭遊,忘不了同心帶結鴛鴦扣。
”語亦平庸,無甚新警處。
陸之裘字箕仲,号南門,直隸太倉人。
其南詞也不多見。
《南詞韻選》有《江頭金桂》曲:“漫尋思幾遍,終難割斷這姻緣。
怎說得空惹旁人笑,若負恩時是負天。
”也不怎麼好。
《南詞韻選》所載諸家,尚有顧夢圭、秦時雍、吳嵚、曹大章、張鳳翼、殷都、張文台、周秋汀、陶陶區、劉龍田等,其時代皆在梁辰魚與沈璟間。
顧夢圭[13]字武祥,号雍裡,昆山人。
所作像《詠雪》的《念奴嬌序》也隻是鋪叙雪景,無甚深意。
秦時雍字堯化,号複庵,直隸亳州人,喜作诙諧語。
“新詞信口歌,好句同聲和。
問人生浮雲,富貴如何?莺花隊裡休嘲我,名利場中且讓他。
”(《玉芙蓉》)這便是他的生活态度罷。
吳嵚号昆麓,直隸武進人。
沈詞隐評其詞為上上。
像《寒夜》的《山坡羊》:“衷情萬疊,難對丫鬟道。
淚暗抛,金钗獨自敲,清清細數三更到。
”确是很好的情詞。
曹大章字一呈,号含齋,直隸金壇人。
他的《集賢賓》小令:“人在心頭歌在口,心中意,歌中人知否?春心暗透,到關情秋波欲溜。
”此種意境,尚少人道及。
張鳳翼的散曲,不似他的劇曲那麼堆砌麗語。
像《桂枝香》:“半天豐韻,前生緣;蓦然間冷語三分;窣地裡熱心一寸。
”《九回腸》:“一從他春絲牽挂……音書未托魚和雁,兇吉難憑鵲與鴉,成話靶!”都是很近坦率的一流;大約還是他少年之所作的罷。
殷都字無美,号鬥墟,直隸嘉定人。
他的《二犯桂枝香》:“隻落得眉兒上鎖,心兒裡窩,指兒上數,口兒裡哦,這段風流債,今生了得麼?”也很有輕茜的風趣。
張文台名恒純,周秋汀名瑞,虞竹西名臣,陶陶區名唐,皆直隸昆山人。
劉龍田不知其名(系書賈,嘗刻《西廂記》?),所作存者并寥寥,且也不很重要,殆和梁辰魚同為昆山腔的宣傳者。
王世貞他自己,名雖見于《北宮詞紀》的“詞人姓氏”及《南詞新譜》的“入譜詞曲傳劇總目”,然未收其隻字。
他對于散曲的批評,有時很中肯;所自作,一定也很可注意。
惜見于《四部稿》中者不過寥寥數套,未足表現其所得。
與世貞同以詩文雄于一代的汪道昆,他也曾作散曲,《北宮詞紀》嘗載其《歸隐》(南北合套):“早歸來遙授醉鄉侯,更無端病魔迤逗”,也隻是熟套腐調。
徐渭的《四聲猿》流傳最廣,得名最盛,然其散曲卻更不見一令一套的存在;這也許是我們很大的損失。
王伯良《曲令》雲:“吾鄉徐天池先生,生平諧谑小令極多。
如……《黃莺兒·嘲歪嘴妓》:‘一個海螺兒在腮邊不住吹,面前說話,倒與旁人對’等曲,大為士林傳誦,今未見其人也。
”按今所見《嘲妓》的《黃莺兒》,凡二本,一見《南宮詞紀》,題孫伯川作;一見《浮白山人雜著》(?)中,皆無伯良所引諸語,可見其必為拟曲,非文長作(此二本所錄《嘲妓》的《黃莺兒》,相同者頗多,似即同出一源),而文長作今反不傳。
三 燈前看繡青鸾譜 選自明刻本《吳騷集》 王稚登、張琦二人在萬曆甲寅(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所編的《吳騷集》,未錄沈甯庵所作隻字片語;後三年,張琦、王輝複編《吳騷二集》,甯庵之作,入選者也僅《惜春》的《集賢賓》“枝頭幽鳥”等二曲。
可見當時的詞人們和蘇州沈氏,原是很隔膜的,其作風也不甚同。
甯庵重本色,而百穀諸人則仍保守着梁辰魚《江東白苎》所留下的傳統的典雅的特質。
蓋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吳騷二集》惜未見)。
《吳騷集》的作者們,除已見于前的諸家外,複有李複初、陸包山、王雅宜、許然明、梅禹金、王百穀、張琦及二酉山人等;《吳騷二集》複有範夫人、吳載伯、錢鶴灘、淩初成、杜圻山、清河漁父、蔣瓊瓊、謝雙、張少谷、沈甯庵、漁長、陳海樵、吳無咎、周幼海、張孺彜、景翩翩、宛瑜子、張伯瑜、揭季通等。
惜餘所見《吳騷二集》缺其後半,故自謝雙以下,其詞無從得見。
淩初成在此已嶄然露頭角。
王輝、張琦皆武林人,故所選也獨詳浙人。
這些人大都皆未受沈璟的影響者,他的影響,要到了天啟、崇祯間方始大著。
李複初未詳其裡居。
《吳騷》錄其《漁父》:“恨隻恨難逢易别”一阕,是很露骨的情詞。
陸包山名治,他所作,《吳騷》及《二集》各錄一阕;像《畫眉序犯二郎神》:“煙暖杏花明,芳草東風燕子輕,羅袖上傷春數點啼痕”,是如何的逼肖《江東白苎》的作風。
王雅宜名寵[14],直隸蘇州人(1494~1533)。
《吳騷》兩集,錄其曲獨多。
像《香遍滿》:“一春長病,香肌近來偏瘦生。
簾外莺啼春又盡,薄情何處行”;《傍妝台》:“無睡數流螢,乳鴉啼散玉屏空。
舞衫清露涼金縷,層樓十二與誰同”;《步步嬌》套:“睡起嬌無力,窮愁莫可當。
聽玎冬風韻簾鈎響,清溜溜竹茶煙漾,碎紛紛日映晴絲蕩:混攪碎離人情況,總有良工,畫不出相思模樣”(《江兒水》);在典雅派的作家中,他的許多曲,确可算得是很鮮妍很新警的,故選家是那麼的喜愛她們。
許然明也未知其裡居,今見《步步嬌》“簾卷西風重門掩”一套,無甚可觀。
梅禹金以作錯彩縷金的《玉合》著;他的散曲自也不會離開典雅派的門戶的。
但像“傍人計,随他舌劍唇槍利,怎忍得耳畔心頭生是非。
”(《山坡羊》套内《好姐姐》)究竟和《玉合》之無句不俪、無語不典者有别。
大約散曲的作用,多半供用于妓院、歌宴之間,其辭句總不能十二分的太費解的。
王稚登[15]列名于《吳騷集》的編者們,而自作也登入不少。
實際上此集本或系張琦所編而借重其名的罷。
他所作也是典雅派的正統弟子的面目(1535~1612)。
像《醉扶歸》:“相思欲見渾難見,果然是别時容易見時難”;《步步嬌》套:“自别,逢時遇節,冷淡了風花雪月,奈愁腸萬結”;《月雲高》:“别情無限,新愁怎消遣!沒奈何分恩愛,忍教人輕拆散”等等,都是實際上的歌宴上的應用曲子罷。
張琦,武林人;所作僅見《八不就》一套:“海棠開,燕子初來。
都隻為一點春心,番成做兩下兩下愁懷”,并沒有什麼新鮮的情調。
二酉山人不知其名(或作馮二酉),其曲像《鬥寶蟾》:“兩字鴛鴦惹心頭,夢裡多少牽纏”;《普天樂》:“對西風愁清夜,燈兒影半壁明滅。
”也都是典雅派的作風。
《二集》裡的範夫人,為這時代女作家中的最重要者之一,和楊夫人殆是雙璧。
夫人為吳郡範長白妻,姓徐,名淑媛,著有《緯絡吟》[16]。
她的《寒夜書愁》(《仙呂·桂枝香》套):“聽檐鈴逗風,恍一似舊日笙歌雅調,更添我回腸萦繞。
轉眼總虛飄,池館人歸後,朱門氣寂寥……耽沉疴倩誰相告?着冷暖有誰相勞?空白旅魂銷,泣盡燈前淚,家園已棘蒿!”如泣如訴,殆是《吳騷》中最凄涼之一曲。
蔣瓊瓊亦為當時女流作家之一,所作《桂枝香》的《四時思》及《曉思》、《夜思》的六令,很有好句。
玩其辭意,當為一妓女;語多拘謹而本色,或為自抒本懷之作而非代筆的罷。
澄湖如鏡,濃桃如錦;心驚俗客相邀,故倚繡帏稱病。
一心心待君,一心心待君。
為君高韻,風流清俊。
得随君半日桃花下,強如過一生。
——《春思》 錢鶴灘名福,所作《春閨》的《步步嬌》:“萬裡關山音書斷,阻隔南來雁”,見于《吳騷》。
杜圻山,吳人。
吳載伯及清河漁父等皆未知其裡居。
載伯《冬思》(《普天樂》):“前生緣,今生契;遭磨折,成抛棄。
”[17]圻山的《春思》(《駐雲飛》):“減盡朱顔,無奈相思”,和清河漁父的《步香詞》二阕,其作風都顯然可看出是典雅派的。
淩初成(名濛初,吳興人),編《南音三籁》,将南詞分為三等而品第之,又崇尚本色,棄去浮辭,都是顯然地受有沈璟的《南詞韻選》的影響的。
其《夜窗對話》的《新水令》南北合套,曲寫情懷,頗非浮泛之作。
張琦謂:“餘于白下,始識初成,見其眉宇恬快,自負情多。
複出著輯種種,頗有谑浪人寰,吞吐一世之概。
”(《二集》)像“你為我把巧機關脫着身,你為我把親骨肉拚的離”雲雲,确有他所崇尚的《挂枝兒》、《山坡羊》等民曲的風趣。
《吳騷合編》插圖 選自明崇祯間刻本 張伯瑜、張少谷、吳無咎、周幼海、張孺彜、宛瑜子諸人所作,我們雖因《吳騷二集》的殘缺而未得見,然嗣刊之《彩筆情辭》、《吳騷合編》、《詞林逸響》、《太霞新奏》中亦皆選錄他們之作;殆皆從《吳騷》轉錄。
他們的作風也都是屬于典雅派的。
陳海樵的散曲,見于《南宮詞紀》者較多;《吳騷二集》(卷三)所載僅《夜思》“黃昏後,鼓一更”一套(見目錄)。
海樵,名隺(見徐渭《自訂畸譜》及王氏《曲律》),浙江人。
其作風,也是拘拘于典雅派的。
像《春怨》(《桂枝香》):“半庭殘雨,一簾飛絮,去年燕子重來,今日那人何處。
” 四 金陵陳所聞編的《北宮詞紀》刊行于萬曆甲辰(即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南宮詞紀》刊行于萬曆乙巳(即三十三年);較《吳騷集》的出現還早十年。
所聞在《南宮詞紀·凡例》上說道:“凡曲忌陳腐,尤忌深晦;忌率易,尤忌率澀。
下裡之歌,殊不馴雅。
文士争奇炫博,益非當行。
大都詞欲藻,意欲纖,用事欲典,豐腴綿密,流麗清圓;今歌者不噎于喉,聽者大快于耳,斯為上乘。
”這種見解便是典雅派的正式宣言!所謂“下裡之歌”,真不知被埋沒了多少!惟他所選,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