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杜 甫
關燈
小
中
大
迪為友,故深受他們的影響。
像:“山色不厭遠,我行随處深”(《遊辋川》);“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淨”(《題準上人蘭若》)等,皆是。
惟像“鳥道挂疏雨,人家殘夕陽”,“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高仲武所特舉者)等語,未免雕斲的斧痕太顯露。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天寶中擢進士第。
曆右拾遺,出為郢州刺史。
他的詩,流暢多趣,似當在錢起之上。
像《送張南史》: 雨餘深巷靜,獨酌送殘春。
車馬雖嫌僻,莺花不棄貧。
蟲絲粘戶網,鼠迹印床塵。
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錢起像 盧綸字允言,河中蒲人。
建中初為昭應令。
貞元中卒。
韓翃字君平,南陽人,侯希逸表佐淄青幕府,終中書舍人。
《本事詩》有“章台柳”的一段故事,即為關于翃者。
明人曾以此故事,編作為雜劇及傳奇。
他長于絕句,像《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等詩,皆頗傳誦人口。
李益[10]為盧綸的妹婿。
他字君虞,姑臧人,大曆四年進士。
長于歌詩[11]。
每一篇成,樂工争以賂求取之,被聲歌供奉天子。
又有寫《征人歌》、《早行詩》為圖畫者。
但益有心病,不見用。
淪落久之,後乃為禮部尚書,緻仕卒。
唐人蔣防有《霍小玉傳》,即叙益少年事。
明湯顯祖也為作《紫箫》、《紫钗》二記。
王世貞道:“絕句李益為勝,韓翃次之。
” 李端字正己,趙郡人,大曆中進士。
官杭州司馬卒。
他短詩佳者甚多。
明暢如話,時有奇趣,像《蕪城懷古》: 風吹城上樹,草沒邊城路。
城裡月明時,精靈自來去。
皇甫曾字孝常,丹陽人,天寶中登進士第。
其兄冉[12],字茂政,大曆初官至右補阙。
二人并有詩名,時人比之張氏景陽、孟陽。
冉詩,高仲武最所稱賞,謂其:“可以雄視潘、張,平揖沈、謝。
” 吉中孚,鄱陽人,官戶部侍郎。
司空曙字文初,廣平人,從韋臯于劍南,終虞部郎中。
苗發終都官員外郎。
崔峒終右補阙。
耿沛終右拾遺。
夏侯審終侍禦史。
韓翃《寒食》詩意圖 六 “十才子”外,更有戴叔倫、戎昱、張繼及包何、包佶等,也誕生于大曆之際,負一時詩人之望。
戴叔倫字幼公,潤州金壇人,為撫州刺史,遷容管經略使,綏徕蠻落,威名遠聞。
戎昱,荊南人,建中中為辰、虔二州刺史。
他的《苦哉行》(共五首),叙寫唐人利用蕃兵攻戰,結果是妻孥被擄,民間擾苦無已: 彼鼠侵我廚,縱狸授粱肉。
鼠雖為君卻,狸食自須足。
冀雪大國恥,翻是大國辱。
膻腥逼绮羅,磚瓦雜珠玉。
登樓非騁望,目笑是心哭。
何意天樂中,至今奏胡曲! 這是杜甫所不及知,所不曾寫的;别的詩人們卻又是不敢放筆去寫。
唐中葉利用蕃軍的成績,于他的此等詩中已沉痛的寫出。
這是最好的史料,别的地方所不能得見的。
張繼字懿孫,襄州人,登天寶進士第,大曆末,檢祠部員外郎。
高仲武謂其“秀發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
像《歸山》: 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
似頗可以證實仲武的評骘之的當。
包何及其弟估,為融子,皆能詩,世稱二包。
何登天寶進士第,大曆中為起居舍人。
他的詩像“雨痕連地綠,日色出林斑”(《秋苔》)是狀物工緻的。
估字幼正,也登天寶進士第。
後為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改秘書監,封丹陽郡公,為大曆諸詩人中最顯達者。
其詩像《對酒贈故人》: 扶起離披菊,霜輕喜重開。
醉中驚老去,笑裡覺愁來。
月送人無盡,風吹浪不回。
感時将有寄,詩思澀難裁。
轉折周旋,新意層疊,是大曆詩中罕遇的佳什。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選自明刊本《唐詩畫譜》(西谛藏) 參考書目 一、《全唐詩》有原刊本,石印本。
二、《全唐詩話》宋尤袤著,清《曆代詩話》本。
三、《唐詩紀事》宋計有功撰,有清刊本,石印本。
四、《唐才子傳》元辛文房著,有日本《佚存叢書》本。
五、《唐百名家詩》席氏刊本。
六、《五十唐人小集》仁和江氏仿宋刊本。
*** [1]杜甫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文苑下》,《新唐書》卷二百一《文藝上·杜審言傳》。
[2]《集千家注杜詩》二十卷,元高楚芳編,明許自昌刊本,清刊本;《杜詩評注》二十五卷。
清仇兆鳌注,康熙刊本,通行本;《杜詩鏡铨》二十卷,楊倫注,通行本,鉛印本;《四部叢刊》影印宋本。
[3]鄭虔見《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中》。
[4]《韋蘇州集》十卷,有汲古閣刊本,席氏刊本,項翻刻宋本,《四部叢刊》本。
[5]《劉随州集》十卷,有明活字版本、席氏刊本、《四部叢刊》本。
[6]顧況見《舊唐書》卷一百三十。
[7]顧況《華陽集》二卷,有明姚士達輯本,席氏刊本五卷。
[8]《杼山集》有汲古閣刊本。
[9]《錢考功集》十卷,有明活字本,席氏刊本,《四部叢刊》本。
[10]李益見《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七。
[11]《李君虞集》二卷,有席氏刊本。
[12]皇甫冉見《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中》。
像:“山色不厭遠,我行随處深”(《遊辋川》);“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淨”(《題準上人蘭若》)等,皆是。
惟像“鳥道挂疏雨,人家殘夕陽”,“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高仲武所特舉者)等語,未免雕斲的斧痕太顯露。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天寶中擢進士第。
曆右拾遺,出為郢州刺史。
他的詩,流暢多趣,似當在錢起之上。
像《送張南史》: 雨餘深巷靜,獨酌送殘春。
車馬雖嫌僻,莺花不棄貧。
蟲絲粘戶網,鼠迹印床塵。
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錢起像 盧綸字允言,河中蒲人。
建中初為昭應令。
貞元中卒。
韓翃字君平,南陽人,侯希逸表佐淄青幕府,終中書舍人。
《本事詩》有“章台柳”的一段故事,即為關于翃者。
明人曾以此故事,編作為雜劇及傳奇。
他長于絕句,像《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等詩,皆頗傳誦人口。
李益[10]為盧綸的妹婿。
他字君虞,姑臧人,大曆四年進士。
長于歌詩[11]。
每一篇成,樂工争以賂求取之,被聲歌供奉天子。
又有寫《征人歌》、《早行詩》為圖畫者。
但益有心病,不見用。
淪落久之,後乃為禮部尚書,緻仕卒。
唐人蔣防有《霍小玉傳》,即叙益少年事。
明湯顯祖也為作《紫箫》、《紫钗》二記。
王世貞道:“絕句李益為勝,韓翃次之。
” 李端字正己,趙郡人,大曆中進士。
官杭州司馬卒。
他短詩佳者甚多。
明暢如話,時有奇趣,像《蕪城懷古》: 風吹城上樹,草沒邊城路。
城裡月明時,精靈自來去。
皇甫曾字孝常,丹陽人,天寶中登進士第。
其兄冉[12],字茂政,大曆初官至右補阙。
二人并有詩名,時人比之張氏景陽、孟陽。
冉詩,高仲武最所稱賞,謂其:“可以雄視潘、張,平揖沈、謝。
” 吉中孚,鄱陽人,官戶部侍郎。
司空曙字文初,廣平人,從韋臯于劍南,終虞部郎中。
苗發終都官員外郎。
崔峒終右補阙。
耿沛終右拾遺。
夏侯審終侍禦史。
韓翃《寒食》詩意圖 六 “十才子”外,更有戴叔倫、戎昱、張繼及包何、包佶等,也誕生于大曆之際,負一時詩人之望。
戴叔倫字幼公,潤州金壇人,為撫州刺史,遷容管經略使,綏徕蠻落,威名遠聞。
戎昱,荊南人,建中中為辰、虔二州刺史。
他的《苦哉行》(共五首),叙寫唐人利用蕃兵攻戰,結果是妻孥被擄,民間擾苦無已: 彼鼠侵我廚,縱狸授粱肉。
鼠雖為君卻,狸食自須足。
冀雪大國恥,翻是大國辱。
膻腥逼绮羅,磚瓦雜珠玉。
登樓非騁望,目笑是心哭。
何意天樂中,至今奏胡曲! 這是杜甫所不及知,所不曾寫的;别的詩人們卻又是不敢放筆去寫。
唐中葉利用蕃軍的成績,于他的此等詩中已沉痛的寫出。
這是最好的史料,别的地方所不能得見的。
張繼字懿孫,襄州人,登天寶進士第,大曆末,檢祠部員外郎。
高仲武謂其“秀發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
像《歸山》: 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
似頗可以證實仲武的評骘之的當。
包何及其弟估,為融子,皆能詩,世稱二包。
何登天寶進士第,大曆中為起居舍人。
他的詩像“雨痕連地綠,日色出林斑”(《秋苔》)是狀物工緻的。
估字幼正,也登天寶進士第。
後為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改秘書監,封丹陽郡公,為大曆諸詩人中最顯達者。
其詩像《對酒贈故人》: 扶起離披菊,霜輕喜重開。
醉中驚老去,笑裡覺愁來。
月送人無盡,風吹浪不回。
感時将有寄,詩思澀難裁。
轉折周旋,新意層疊,是大曆詩中罕遇的佳什。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選自明刊本《唐詩畫譜》(西谛藏) 參考書目 一、《全唐詩》有原刊本,石印本。
二、《全唐詩話》宋尤袤著,清《曆代詩話》本。
三、《唐詩紀事》宋計有功撰,有清刊本,石印本。
四、《唐才子傳》元辛文房著,有日本《佚存叢書》本。
五、《唐百名家詩》席氏刊本。
六、《五十唐人小集》仁和江氏仿宋刊本。
*** [1]杜甫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文苑下》,《新唐書》卷二百一《文藝上·杜審言傳》。
[2]《集千家注杜詩》二十卷,元高楚芳編,明許自昌刊本,清刊本;《杜詩評注》二十五卷。
清仇兆鳌注,康熙刊本,通行本;《杜詩鏡铨》二十卷,楊倫注,通行本,鉛印本;《四部叢刊》影印宋本。
[3]鄭虔見《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中》。
[4]《韋蘇州集》十卷,有汲古閣刊本,席氏刊本,項翻刻宋本,《四部叢刊》本。
[5]《劉随州集》十卷,有明活字版本、席氏刊本、《四部叢刊》本。
[6]顧況見《舊唐書》卷一百三十。
[7]顧況《華陽集》二卷,有明姚士達輯本,席氏刊本五卷。
[8]《杼山集》有汲古閣刊本。
[9]《錢考功集》十卷,有明活字本,席氏刊本,《四部叢刊》本。
[10]李益見《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七。
[11]《李君虞集》二卷,有席氏刊本。
[12]皇甫冉見《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