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律詩的起來

關燈
坐事貶吉州司戶。

    武後時召還,授著作郎,為修文館直學士,卒。

    他病時,宋之問、武平一去看他。

    他道:“甚為造化小兒相苦。

    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

    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也。

    ”審言少與李峤、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

    在這幾個人中,審言自是以天才獨傲的[13]。

    舉其二詩為例: 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

     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

     水作琴中聽,山疑畫裡看。

     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

     ——《經行岚州》 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渡湘江》 崔融字安成,齊州全節人。

    長安中授著作佐郎,進鳳閣舍人。

    坐附張易之兄弟,貶袁州刺史。

    尋召拜國子司業(?~707年)。

    他的詩詠從軍者為多。

    像《西征軍行遇風》: 北風卷塵沙,左右不相識。

     飒飒吹萬裡,昏昏同一色。

     馬煩莫敢進,人急未遑食。

     草木春更悲,天景晝相匿。

    (下略) 頗具有異域的風趣,置在這個時代裡,總算是别調。

     上官婉兒像 女作家上官婉兒[14],是這時主持風雅的一位很重要的人物。

    律詩時代的成立,她是很有力于其間的。

    婉兒為儀之孫,武後時配入掖庭。

    善于文章。

    年十四,即為武後内掌诏命。

    中宗即位,大被寵愛,進拜昭容。

    當時文壇因她的努力而大為熱鬧。

    臨淄王兵起,她被殺。

    她的詩,今所存者僅二十餘篇,大都是應制之作,未能見出她的真實的情緒。

    像“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将李,相亂欲何如?”(《侍宴内殿出翦花彩應制》)正是律詩時代的“最格律矜嚴”之作。

     六 崔湜、崔液[15]兄弟所作,并皆可觀。

    而液詩似更在其兄上。

    湜字澄瀾,定州人。

    擢進士第。

    預修《三教珠英》。

    曾數度為相。

    明皇立,流嶺外,複追及荊州,賜死(公元668~713年)。

    液字潤甫,湜之弟。

    工五言詩,擢進士第一人。

    湜常呼他的小字道:“海子,我家龜龍也。

    ”官至殿中侍禦史。

    液所作,今傳者以閨情為多。

    像《上元夜》: 星移漢轉月将微,露灑煙飄燈漸稀。

     猶惜路旁歌舞處,躊蹰相顧不能歸。

     又像《拟古神女宛轉歌》(一作郎大家作): 日已暮,長檐鳥應度。

     此時望君君不來,此時思君君不顧。

     歌宛轉,宛轉那能異栖宿! 願為形與影,出入恒相逐。

     是很有《子夜》、《讀曲》的風趣的。

     劉希夷與喬知之所作,皆以歌行為多。

    知之[16],同州馮翊人。

    則天時,為右補阙。

    遷左司郎中。

    為武承嗣所害。

    相傳知之有婢窈娘,為承嗣所奪。

    他作《綠珠篇》密送與窈娘。

    她結詩衣帶,投井而死。

    承嗣以是諷酷吏羅織殺之。

    知之有《拟古贈陳子昂》一詩:“别離三河間,征戰二庭深。

    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雲雲,是頗似子昂的《感遇》的。

     希夷一名庭芝[17],颍川人。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進士,時年二十五。

    工篇詠,特善閨帷之作。

    詞情哀怨,多依古調體勢,與當時的風尚不合,遂不為所重。

    他美姿容,好談笑,善彈琵琶,飲酒至數鬥不醉。

    落魄不拘常檢。

    嘗作《白頭吟》,有“今年花落顔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語,自以為不祥。

    又吟一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遂歎道:“生死有命,豈由此虛言乎?”遂并存之。

    詩成未周歲,果為奸人所殺(公元651~680年?)。

    或謂:其舅宋之問,苦愛後一聯,知其未傳于人,懇求之。

    許而竟不與。

    之問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壓殺于别舍,時年未及三十[18]。

    這話未必可信。

    之問為一代宗匠,又何至奪甥之作!後孫翌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

    由是大為人所稱。

    《白頭吟》(一作《代悲白頭翁》)自是傑作,但像《春日行歌》: 山樹落梅花,飛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滿甕陽春酒。

     攜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醉罷卧明月,乘夢遊天台。

     其拓落疏豪的态度,已是李白的一個先驅了。

     七 陳子昂塑像 但在這一群詩人裡,還不得不推陳子昂為一個異軍突起者。

    子昂和劉希夷、喬知之皆非沈、宋所能牢籠,所能範圍者。

    而子昂尤為傑出。

    齊、梁風尚的轉變,在子昂的詩裡,已充分地透露出消息來。

    子昂[19]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開耀二年(公元682年)進士。

    初,年十八,未知書,以富家子,任俠尚氣,好弋博。

    後入鄉校,感悔。

    即于州東南金華山觀讀書,痛自修飾,精窮墳典。

    武後時,拜麟台正字,累遷拾遺。

    聖曆初,解官歸。

    為縣令段簡所誣詐,捕下獄,死。

    年四十三(公元656~698年)。

    相傳子昂初入京不為人知。

    有賣胡琴者,價百萬。

    豪貴傳視,無辨者。

    子昂突出,顧左右以千缗市之。

    衆驚問。

    答道:“餘善此樂。

    ”皆道:“可得聞乎?”子昂道:“明日可集宣陽裡。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