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律詩的起來

關燈
潭碧。

     錦缋織苔藓,丹青畫松石。

    水禽泛容與,岩花飛的。

     微路從此深,我來限于役。

    怅惆情未已,群峰暗将夕。

     狀物陳形,已臻佳境。

    在排律中,氣度雖未若杜甫的闊大,波瀾雖未若杜甫的澎湃,然已是不易得的東西了。

     四 沈、宋并稱,而沈、宋的詩也往往相混雜,可見其風格的相近。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内黃人。

    及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進士第。

    由協律郎累除給事中考功。

    與張易之等烝昵寵甚。

    易之敗,遂長流州。

    後得召見,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

    尋曆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

    開元初卒(?~713年?)。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人。

    之問偉儀貌,雄于辯。

    甫冠,武後召與楊炯分直習藝館。

    累轉尚方監丞,左奉宸内供奉。

    與佺期、閻朝隐等,傾心媚附易之。

    易之所賦詩篇,盡之問、朝隐所為。

    及敗,貶隴州。

    之問逃歸洛陽,匿張仲之家。

    武三思複用事,仲之欲殺之。

    之問上變。

    由是擢鴻胪主簿。

    天下醜其行。

    中宗時,下遷越州長史,窮曆剡溪山,置酒賦詩,流布京師,人人傳諷。

    睿宗立,流之問欽州,複賜之死(公元660?~710年)。

     宋、沈以附張易之,聲名頗為狼藉,然其才名則不可掩。

    佺期嘗以詩贈張說。

    說道:“沈三兄詩清麗,須讓居第一也。

    ”徐堅論之問以為其文如良金美玉,無不可。

    之問友人武平一為纂集其詩,成十卷[7]。

    佺期亦有集傳于世[8]。

    沈、宋之詩,至流徙後而尤工。

    佺期在州諸作,像《三日獨坐州思憶遊》、《從州廨宅移住山間水亭》、《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答魑魅代書寄家人》諸篇,皆出之以五言排律,而于沉痛郁結之中,不失其流麗疏放之體。

    《答魑魅》一篇,長至十二韻以上,尤為當時罕有之作。

    “死生離骨肉,榮辱間朋遊。

    棄置一身在,平生萬事休”(《移住山間水亭》),其情誠可哀矜! 之問兩經流放,終至被殺,身世尤苦于佺期,故所作更多悲戚的聲韻。

    唯長篇較少,五律為多。

    像《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雲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又像“故園長在目,魂去不須招”(《早發韶州》),“誰言望鄉國,流涕失芳菲”(《早入清遠峽》),“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舂歸在客先”(《新年作》)諸語,莫不表示出遲暮投荒,徘徊欲泣的情緒來。

    沈、宋的詩,自當以這種遷谪後所作的最工。

    應制諸什,非不精妙,卻不盡是從肺腑中流出的,故有靈魂、有真情感者甚少。

     五 沈、宋同時的詩人極多。

    “初,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始于修文館置大學士四員,學士八員,直學士十二員,象四時八節十二月。

    于是李峤、宗楚客、趙彥昭、韋嗣立為大學士;李适、劉憲、崔湜、鄭愔、盧藏用、李義、岑羲、劉子元為學士;薛稷、馬懷素、宋之問、武平一、杜審言、沈佺期、閻朝隐等為直學士。

    又召徐堅、韋元旦、徐彥伯、劉允濟等滿員。

    ”[9]這裡殆已把沈、宋派詩人一網打盡了。

    但在其中的及未預其列的詩人們,若蘇味道、李峤、杜審言、崔融、喬知之、崔湜、崔液、陳子昂、劉希夷諸人尤稱大家。

    更有女作家上官婉兒在當時主持風雅,提倡文藝甚力,也當一叙及。

     蘇味道像 蘇、李是和沈、宋并稱的。

    蘇味道,趙州栾城人。

    弱冠擢進士。

    證聖元年,出為集州刺史。

    聖曆初,遷鳳閣侍郎,同鳳閣鸾台三品。

    居相位數載。

    神龍時坐張易之黨,貶眉州刺史。

    還為益州長史,卒(?~707年)。

    李峤[10]字巨山,與味道同裡。

    弱冠擢進士第。

    武後時,官鳳閣台人。

    每有大手筆,皆特命峤為之。

    累遷鸾台侍郎,知政事,封趙國公。

    睿宗立,出刺懷州。

    玄宗時貶為滁州别駕,改廬州。

    峤初與王、楊接踵,中與崔、蘇齊名,晚諸人沒,獨為文章宿老。

    但峤與味道所作,今存者類多應制之詩,未能窺其真性情。

    姑舉峤的《酬杜五弟晴朝獨坐見贈》為例: 平明坐虛館,曠望幾悠哉。

     宿霧分空盡,朝光度隙來。

     影低藤架密,香動藥欄開。

     未展山陽會,空留池上杯。

     這已是他們的很高的成就了。

    風格同于沈、宋,而才情卻顯然有些差别。

    相傳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樓,使樓前善水調者奏歌。

    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隻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帝慘怆移時,顧侍者曰:“誰為此?”對曰:“故宰相李峤之詞也。

    ”帝曰:“真才子!”不待終曲而去[11]。

     杜審言像 杜審言[12]字必簡,京兆人。

    鹹亨元年(公元670年)進士。

    為隰城尉。

    恃高才傲世,見疾。

    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道:“味道必死!”人驚問何故。

    道:“彼見吾判且羞死。

    ”又道:“我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

    ”其矜誕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