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律詩的起來

關燈
言,且更侵入當時流行的七言詩體範圍之内。

    七言詩開始流行于唐初,至沈、宋而更有所謂“七言律”。

    “七言律”的建立,對于後來的影響是極大的。

    沈、宋的最偉大的成功,便在于此。

    沈佺期的《古意呈補阙喬知之》: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頗為有聲。

    宋之問所作的七律,今傳者甚少,姑引《三陽宮侍宴應制得幽字》一首: 離宮秘苑勝瀛洲,别有仙人洞壑幽。

     岩邊樹色含風冷,石上泉聲帶雨秋。

     鳥向歌筵來度曲,雲依帳殿結為樓。

     微臣昔忝方明禦,今日還陪八駿遊。

     沈佺期《古意呈補阙喬知之》詩意圖 武後行從圖 在這一方面的成功,沈、宋二人似都應居于提倡者的地位。

    他們的倡始号召之功,似較他們的創作為更重要。

    《舊唐書·文苑傳》雲[2]:“中宗增置修文館學士,擇朝中文學之士,之問與薛稷、杜審言等首膺其選。

    當時榮之。

    及典舉,引拔後進,多知名者。

    ”《唐書·之問傳》亦叙其陪奉武後遊洛南龍門:“诏從後賦詩。

    左史東方虬詩先成,後賜錦袍。

    之問俄頃獻。

    後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

    ”宋尤袤《全唐詩話》雲:“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

    群臣應制百餘篇。

    帳殿前結彩樓,命昭容選一篇為新翻禦制曲。

    從臣悉集其下。

    須臾,紙落如飛。

    各認其名而懷之,既退,唯沈、宋二詩不下。

    移時,一紙飛墜。

    競取而觀之,乃沈詩也。

    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

    沈詩落句雲,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才,蓋詞氣已竭。

    宋詩雲,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猶陡健豪舉。

    ’沈乃伏,不敢複争。

    ”像這樣的從容遊宴,所賦詩篇,傳遍天下,又加以典貢舉,天下士自然的從風而靡的了。

    何況“滾石下山,不達底不止”,這風氣又是五百年來的自然的進展的結果呢。

    同時,“絕詩”的一體,也跟了“律詩”的發達而大盛。

    絕詩的起來,與律詩的産生有不可分離的關系。

    漢魏古詩、六朝樂府中,五言的短詩為最多,類皆像王台卿所作的《陌上桑》: 令月開和景,處處動春心, 挂筐須葉滿,息倦重枝陰。

     一般的以四句的五言成篇。

    “律詩”“約句準篇”,每篇句類有定,不适于寫作這一類短詩之用。

    于是律詩作者們同時便别創所謂“絕詩”的一體。

    這維持了短詩的運命,且成為我們詩體中常是最有精彩的一部分的傑作。

    宋洪邁至集唐人絕句至萬首之多,編為專書[3]。

    可見此體愛好者之多且笃了。

    胡應麟謂:“五七言絕句,蓋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變也。

    五言短古,雜見漢、魏詩中,不可勝數。

    唐人絕體,實所從來。

    七言短歌,始于垓下。

    梁、陳以降,作者坌然。

    第四句之中,二韻互葉,轉換既迫,音調未舒。

    至唐諸子,一變而律呂铿锵,句格穩順,語半于近體,而意味深長過之,節促于歌行,而詠歎悠永倍之,遂為百代不易之體。

    ”[4]胡氏的話,對于“絕句”,已盡贊頌之極緻。

    但他又頗以“截近體首尾或中二聯”以成絕句之說為非。

    此則,緣昧于詩體的自然演進的定律,故有異論耳。

    沈、宋之前,固有類乎“絕句”之物。

    唯“絕句”之成為一個新體之物,且有定格,則為創始于沈、宋時代。

    未可以偶然的“古已有之”的幾個篇章,便推翻了發展的定律。

     宋之問《渡漢江》詩意圖 沈、宋的五七言絕句,佳作甚多。

    宋之問貶後所作,尤富于真摯的情緒,凄楚的聲調。

    像《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即應制之作,也還不壞。

    像《苑中遇雪應制》: 紫禁仙輿诘旦來,青旗遙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沈佺期的五言絕句,今傳者甚鮮。

    其七言絕句像《邙山》: 北邙山上列墳茔,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是頗具着渺渺的餘思的。

    若僅以“典麗精工”[5]視沈、宋,似乎是太把他們估價得低了。

     三 為唐代文壇重鎮的一個新詩體,所謂“排律”的,也起于沈、宋之時。

    胡應麟謂:“排律,沈、宋二氏,藻贍精工。

    ”排律為較長的詩體,非運之以宏偉的才情,出之以精工的筆力不可。

    沈、宋創造了“律詩”,同時并打開了排律的一個新的局面。

    王世貞謂:“二君正是敵手。

    排律用韻穩妥,事不旁引,情無牽合,當為最勝。

    ”[6]沈、宋的排律,五言最多,也最好。

    如佺期的《釣竿》篇: 朝日斂紅煙,垂竿向綠川。

    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

     避楫時驚透,猜鈎每誤牽。

    湍危不理轄,潭靜欲留船。

     釣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賢。

    為看芳餌下,貪得會無筌。

     之問的《初至崖口》: 崖口衆山斷,嵚崟聳天壁。

    氣沖落日紅,影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