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佛教文學的輸入
關燈
小
中
大
約等無不是佛弟子。
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劉勰且成了和尚。
我們如讀着《弘明集》及《廣弘明集》便知這時候的佛教勢力是如何的巨大。
範缜的《神滅論》剛一發表,攻擊者便紛紛而至。
慧琳的《白黑論》方才宣布,宗炳、何尚之便極力的壓迫他,至诋之為“假服僧次,而毀其法”。
他們是持着如何的蔑視異端的狂熱的宗教徒的态度!為什麼佛教在這時會大行于世呢?一則是許多年來的暗地裡的培植,這時恰大收其果;二則亂華的諸胡,其本為佛教的信仰者甚多;三則喪亂的時代,無告的人民最容易受宗教的熏染,而遁入未來生活的信仰之中;四則中國本土的宗教,實在是原始,無組織,故受佛教的影響,而無能抵抗。
然許多佛教徒持着“殉教”的精神,在宣傳,在講道,在翻譯,卻也是最重要的一因。
梁武帝蕭衍像及同泰寺 從晉的南渡(公元318年)起,到隋的滅陳(公元589年)止,隻有二百七十多年,然據《開元釋教錄》所記載,南北二朝譯經者凡有九十六人,所譯經共凡一千零八十七部,三千四百三十七卷。
如果非宗教的熱忱在迫驅着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宏偉的成績可見呢。
在這九十幾個翻譯家裡,最重要者為鸠摩羅什、佛陀跋陀羅、法顯、昙無忏、拘那羅陀諸人。
阿難彩塑 鸠摩羅什是六朝翻譯界裡最重要的一位大師。
其父天竺人,母龜茲王之妹。
釋道安聞其名,勸苻堅迎之。
堅遣呂光滅龜茲,挾什歸。
未到而堅已亡。
鸠摩羅什遂依呂光于涼州,凡十八年。
故通曉中國語言文字。
至姚興滅後涼,始迎他入關,于弘始三年十二月(公元402年)到長安。
在姚秦弘始十一年(公元409年)卒。
他在長安凡八年,所譯的經凡三百餘卷,其中有《大品般若》、《小品金剛般若》、《十住》、《法華》、《維摩诘》、《首楞嚴》、《持世》等經,又有諸種律、論等。
鸠摩羅什通漢文,門下又多高明之士(有僧肇、僧睿、道生、道融,時号四聖,皆參譯事),故所譯遂暢達弘麗,于中國文學極有影響。
《金剛》、《維摩诘》、《法華》諸經,于六朝及唐文學上尤為輸入印度文學的風趣的最重要的媒介。
《維摩诘經》是一部絕妙的小說,叙述居士維摩诘有病,佛遣諸弟子去問病,自舍利弗、大目犍連以下,皆訴說維摩诘的本領,不敢前去。
後來隻有文殊師利肯去。
這部經,在中國文學上影響極大。
在唐代嘗被演成偉大的《維摩诘經變文》。
底下引羅什譯文一段: 佛告阿難:“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昔時,世尊身有小疾,當用牛乳。
我即持缽詣大婆羅門家門下立。
時維摩诘來謂我言:‘唯,阿難,何為晨朝持缽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有小疾,當用牛乳,故來至此。
’維摩诘言:‘止,止,阿難,莫作是語。
如來身者,金剛之體,諸惡已斷,衆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默住,阿難,勿謗如來。
莫使異人聞此粗言,無命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
阿難,轉輪聖王以少福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恥也。
外道梵志若聞此語,當作是念:何名為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可密速去。
勿使人聞。
當知,阿難。
諸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
佛為世尊,過于三界。
佛身無漏,諸漏已盡。
佛身無為,不墜諸數。
如此之身,當有何疾?’時我,世尊,實懷慚愧,得無近佛而謬聽耶?即聞空中聲曰:‘阿難,如居士言,但為佛出五濁惡世,現行斯法,度脫衆生。
行矣。
阿
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劉勰且成了和尚。
我們如讀着《弘明集》及《廣弘明集》便知這時候的佛教勢力是如何的巨大。
範缜的《神滅論》剛一發表,攻擊者便紛紛而至。
慧琳的《白黑論》方才宣布,宗炳、何尚之便極力的壓迫他,至诋之為“假服僧次,而毀其法”。
他們是持着如何的蔑視異端的狂熱的宗教徒的态度!為什麼佛教在這時會大行于世呢?一則是許多年來的暗地裡的培植,這時恰大收其果;二則亂華的諸胡,其本為佛教的信仰者甚多;三則喪亂的時代,無告的人民最容易受宗教的熏染,而遁入未來生活的信仰之中;四則中國本土的宗教,實在是原始,無組織,故受佛教的影響,而無能抵抗。
然許多佛教徒持着“殉教”的精神,在宣傳,在講道,在翻譯,卻也是最重要的一因。
梁武帝蕭衍像及同泰寺 從晉的南渡(公元318年)起,到隋的滅陳(公元589年)止,隻有二百七十多年,然據《開元釋教錄》所記載,南北二朝譯經者凡有九十六人,所譯經共凡一千零八十七部,三千四百三十七卷。
如果非宗教的熱忱在迫驅着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宏偉的成績可見呢。
在這九十幾個翻譯家裡,最重要者為鸠摩羅什、佛陀跋陀羅、法顯、昙無忏、拘那羅陀諸人。
阿難彩塑 鸠摩羅什是六朝翻譯界裡最重要的一位大師。
其父天竺人,母龜茲王之妹。
釋道安聞其名,勸苻堅迎之。
堅遣呂光滅龜茲,挾什歸。
未到而堅已亡。
鸠摩羅什遂依呂光于涼州,凡十八年。
故通曉中國語言文字。
至姚興滅後涼,始迎他入關,于弘始三年十二月(公元402年)到長安。
在姚秦弘始十一年(公元409年)卒。
他在長安凡八年,所譯的經凡三百餘卷,其中有《大品般若》、《小品金剛般若》、《十住》、《法華》、《維摩诘》、《首楞嚴》、《持世》等經,又有諸種律、論等。
鸠摩羅什通漢文,門下又多高明之士(有僧肇、僧睿、道生、道融,時号四聖,皆參譯事),故所譯遂暢達弘麗,于中國文學極有影響。
《金剛》、《維摩诘》、《法華》諸經,于六朝及唐文學上尤為輸入印度文學的風趣的最重要的媒介。
《維摩诘經》是一部絕妙的小說,叙述居士維摩诘有病,佛遣諸弟子去問病,自舍利弗、大目犍連以下,皆訴說維摩诘的本領,不敢前去。
後來隻有文殊師利肯去。
這部經,在中國文學上影響極大。
在唐代嘗被演成偉大的《維摩诘經變文》。
底下引羅什譯文一段: 佛告阿難:“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昔時,世尊身有小疾,當用牛乳。
我即持缽詣大婆羅門家門下立。
時維摩诘來謂我言:‘唯,阿難,何為晨朝持缽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有小疾,當用牛乳,故來至此。
’維摩诘言:‘止,止,阿難,莫作是語。
如來身者,金剛之體,諸惡已斷,衆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默住,阿難,勿謗如來。
莫使異人聞此粗言,無命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
阿難,轉輪聖王以少福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恥也。
外道梵志若聞此語,當作是念:何名為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可密速去。
勿使人聞。
當知,阿難。
諸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
佛為世尊,過于三界。
佛身無漏,諸漏已盡。
佛身無為,不墜諸數。
如此之身,當有何疾?’時我,世尊,實懷慚愧,得無近佛而謬聽耶?即聞空中聲曰:‘阿難,如居士言,但為佛出五濁惡世,現行斯法,度脫衆生。
行矣。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