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魏與西晉的詩人

關燈
因得以疾終于家。

    當時諸王争權,日尋兵戈,陸、潘諸賢,皆不得免,唯思見機,得以善終。

    有集[21]五卷。

    鐘嵘《詩品》列思于上品。

    他說:“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谕之緻。

    雖野于陸機,而深于潘嶽。

    謝康樂嘗言:左太沖詩,潘安仁詩,古今難比。

    ”沈德潛頗不以他此言為然,以為:“鐘嵘評左詩,謂野于陸機而深于潘嶽,此不知太沖者也。

    太沖胸次高曠,而筆力又複雄邁。

    陶冶漢、魏,自制偉詞,故是一代作手。

    豈潘、陸輩所能比埒。

    ”德潛之推尊太沖,并非無故。

    太康之詩,大都辭有餘而意不足,文深而情淺,乏勁蒼之力,而多藻飾之功。

    即陸機、潘嶽也都不免此譏。

    獨思之作,辭意并茂,肉骨皆隽,情固高曠不群,力亦健俊莫追。

    太康之際,實罕其俦。

    “一代作手”之稱,誠當舍潘、陸、張、傅而推思。

    思之所作存者不多,卻沒有一首不是很隽好的。

    他的《悼離贈妹詩》凡二首,雖運以四言,而深情轉鬯:“以蘭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

    至情至念,唯父唯兄。

    悲其生離,泣下交頸。

    ”“将離将别,置酒中堂。

    銜杯不飲,涕洟縱橫。

    會日何短,隔日何長!仰瞻曜靈,愛此寸光。

    ”(第二)太沖與妹素友愛,妹亦有文采,乃被招入宮,生離亦同死别。

    “此其悼離”之情,所以更與尋常之别不同。

    他更具豪邁不群之氣概,高曠難及的意緒。

    我們一讀他的《詠史》、《雜詩》、《招隐》諸作,未有不為其傲倔之風格所動的。

    此種風格,在五言詩裡,曹操以外,唯太沖具之耳。

     弱冠弄柔翰,卓荦觀群書。

    著論準過秦,作賦拟子虛。

     邊城苦鳴镝,羽檄飛京都。

    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

     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左眄澄江湘,右眄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詠史》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裡,飛字若雲浮。

     峨峨高門内,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歘來遊。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裡流。

     ——《詠史》 他的《詠史詩》并非專詠一人一事者,隻是借曆史上的人物以抒己懷而已。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裡流”,其雄氣是足吞數十百輩小詩人于胸中,曾不芥蒂的。

     思妹名芬,即被征入宮者。

    少好學,善綴文。

    武帝聞而納之。

    泰始八年,拜修儀,後為貴嫔。

    姿陋無寵,唯以才德見禮。

    她的詩存者僅二首,其中一首《感離詩》,即答思《悼離贈妹》之作者。

    雖文藻非甚麗,卻也是至情流露之作。

     三 太康詩人,還不止三張、兩傅、二陸、一左、兩潘十人而已。

    荀勖[22]字公曾,颍川人。

    初辟曹爽掾,晉武帝受禅,領著作秘書監,封濟北郡公。

    太康中遷尚書令。

    成公綏[23]字子安,東郡白馬人。

    少有俊才,詞賦甚麗。

    張華雅重綏,薦為太常博士,遷中書郎,泰始九年卒。

    嵇喜字公穆,谯國铚人,嵇康之兄。

    入晉拜揚州刺史,遷太仆宗正。

    嵇康子紹[24],字延祖,亦能詩,甫十歲而康死,事母孝謹。

    仕至散騎常侍。

    晉惠帝敗于蕩陰,百官左右皆奔,唯紹不去,以身衛帝,遂以見害。

    嵇含字君首,紹從子。

    以家于鞏縣毫丘,自号毫丘子。

    舉秀才,除郎中。

    惠帝時,官至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

    程曉字季明,為昱之孫。

    嘉平中為黃門侍郎,遷汝南太守,有集二卷。

    曉常與傅玄贈答,其《嘲熱客》一作,卻多俚語俗言,與時流之競為典雅艱深之語者有殊。

    可算是古代诙諧之作中很重要的一個篇什: 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

    閉門避暑卧,出入不相過。

     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

    主人聞客來,颦感奈此何! 謂當起行去,安坐正咨嗟。

    所說無一急,啥一何多! 疲倦向之久,甫問君極那。

    搖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

     莫謂為小事,亦是一大瑕。

    傳戒諸高明,熱行宜見呵。

     張翰像 棗據[25]字道彥,颍川長社人,善文辭。

    賈充伐吳,請為從事中郎。

    軍還,徙黃門侍郎,太子中庶子,卒。

    摯虞[26]字仲治,京兆長安人。

    才學通博。

    舉賢良。

    官至光祿勳太常卿。

    世亂年荒,虞竟以餒卒。

    虞所著述甚富,有《三輔決錄注》七卷,《文章流别志論》二卷集十卷。

    束皙字廣微,陽平元城人,博學多聞。

    性沉退,不慕榮利。

    張華諸人辟之,為尚書郎。

    趙王倫欲請為記室,皙辭疾罷歸。

    皙以著《補亡詩》六首有名。

    司馬彪字紹統,晉之宗室。

    少薄行,為父所責,不得嗣爵。

    由是專精學習,博覽群籍。

    泰始中為秘書郎。

    後拜散騎侍郎。

    惠帝末卒。

    何劭字敬祖,陳國陽夏人,曾子。

    晉武帝踐阼,以他為散騎常侍;趙王倫篡位,以他為太宰。

    永甯元年卒。

    谥曰康。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

    有清才,縱任不拘。

    時人稱為江東步兵。

    齊王同辟為東曹掾。

    在洛,見秋風起,思吳中菰飯、莼羹、鲈魚脍,歎曰:“人生貴得适意爾,何能羁官數千裡,以要名爵!”因作《思吳江歌》,命駕而返。

    夏侯湛字孝若,谯國人。

    幼有盛才,文章宏富。

    泰始中舉賢良,拜郎中。

    惠帝即位,湛為散騎常侍,元康初卒。

    王贊字正長,義陽人。

    博學有俊才。

    辟司空掾,曆散騎侍郎卒。

    孫楚[27]字子荊,太原中都人。

    少負才氣,多所陵傲。

    初為石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