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建安時代

關燈
居。

     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鳴衡轭,豺狼當路衢。

     蒼蠅間白黑,讒巧反親疏。

    欲還絕無蹊,攬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無終極。

     這些,已盡可見子建的悲憤的心懷了;持以較煮豆燃萁之作:“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則“同根生”之語,似猶未免過于淺薄顯露,不似子建的口吻。

    (按此詩本集不載,僅見《世說新語》,或不是子建所作。

    ) 建安之世,拟《古詩十九首》等作的風氣甚盛,類皆題着“雜詩”之名。

    植亦有這樣的《雜詩》數首,“去去莫複道,沉憂令人老”諸語,當系脫胎于“棄捐勿複道”諸詩的。

    植寫樂府,也有一部分是利用着或襲用着古代的題材與作風的,例如《美女篇》,便顯然是脫胎于《羅敷行》的。

    “頭上金爵钗”諸語,形容美女的裝飾,與“頭上倭堕髻”諸語之形容羅敷是無所異的,“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與“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也沒有什麼不同。

    唯後半篇主意略異耳。

    《七哀詩》作者不少,植亦作有一篇。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一開頭便是一篇絕妙好辭。

    全篇情調則大似拟古的《雜詩》中的一篇。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與《四坐且莫喧》的“從風入君懷”是顯然的同調。

     建安七子圖 三 建安時代之才士,集合于曹氏父子兄弟的左右者,有所謂“七子”的。

    七子者: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場德琏,東平劉桢公幹。

    這七人以外,更有:應璩、楊修、吳質、繁欽、路粹、丁儀,丁廙等,也俱是時之才人。

    曹氏父子既好士能文,又善于評骘高下。

    故人才号稱最多。

    吳、蜀之地,本為古代文人之鄉者,這時卻反寂寂無聞,僅能仰望光芒萬丈的邺都而興“才難”之歎耳。

    七子之稱,始于曹丕。

    丕在《典論》上說道: 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

    鹹以自騁骥于千裡,仰齊足而并馳。

    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

    王粲長于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

    然于他文未能稱是。

    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隽也。

    應場和而不壯,劉桢壯而不密。

    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

    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俦也。

     他的批評,頗稱得當。

    在七子之中,粲、幹皆以賦見長;琳、璃則以章表書記見多。

    孔融[7]為孔子之後,少有重名,舉高第,為侍禦史。

    嘗與曹操争議,為操所殺。

    融所作頗多,有集[8]十卷。

    今所存的五言詩,像“遠送新行客,歲暮乃來歸。

    入門望愛子,妻妾向人悲。

    ……孤墳在西北,常念君來遲。

    褰裳上墟丘,但見蒿與薇。

    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

    生時不識父,死後知我誰。

    ”(《雜詩》)其悲感發于真情,不能自已,故格外的深摯動人。

     王粲[9],山陽高平人。

    有異才。

    漢獻帝西遷,粲亦徙居長安。

    後之荊州依劉表。

    表卒,曹操辟為丞相掾。

    賜爵關内侯,拜侍中。

    建安二十二年卒。

    有集[10]。

    粲長于辭賦,《登樓賦》尤為人所稱。

    然四五言詩則不甚好,其歌功頌德的樂府不必說,即《贈蔡子笃詩》,《贈士孫文始》,以及《思親詩》、《公宴詩》諸作,也皆傷于平鋪直叙,缺乏情緻。

    唯《七哀詩》三首,為未遇時所作,頗多傷感的氣氛,大似他的《登樓賦》。

    “荊蠻非吾鄉,何為久滞淫”,他久已有赴中原之志了。

    天下喪亂,人不能顧其家。

    仲宣為了避難求遇之故,乃棄鄉南去。

    不料仍是不遇,且又遇亂,所以益生悲歎。

    “詩窮而後工”。

    仲宣這時方窮,故其詩也不複見淺率。

    陳琳,廣陵人,避難冀州。

    袁紹使典文章,曾為紹作讨曹操檄,天下傳誦。

    及袁氏敗,琳又投于操。

    操卻善待之,使他與阮瑀并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

    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

    徙門下督。

    有集十卷。

    琳不以善詩名,然所作卻很不弱,惜他的詩傳于今者太少耳。

    徐幹,北海人,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中郎将文學。

    幹的詩,善作情語;即《答劉公幹詩》也有:“所經未一旬,……其愁如三春。

    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之語。

    他的《情詩》:“君行殊不返,我飾為誰榮?爐薰阖不用,鏡匣上塵生。

    绮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

    嘉肴既忘禦,旨酒亦常停。

    顧瞻空寂寂,唯聞燕雀聲。

    憂思相連屬,中心如宿酲。

    ”寫得殊真率盡緻。

    《室思》六首,也都是同樣的戀歌的調子;第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