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鲧、禹的來源在何處
關燈
小
中
大
鲧、禹的傳說雖然遍布于周代的全天下,但是那時的中國民族并不止一種,凡特殊的神話是都有民族種姓做它的背景的,雜處的各民族所共戴的偉人,往往是由一個民族的神話人物所放大。
那麼鲧、禹的傳說是以哪種民族做它的背景的呢?據我們最近的探究,鲧、禹的傳說大概是起于西方的戎族。
原來當春秋的時候,現在河南省的嵩山以西有一種戎族居住着,他們叫做“九州之戎”。
這個“九州”并不是遍布全中國的“九州”,乃是中國西北部的一個大地名。
它的區域大抵西從今陝、甘二省交界處起,北由隴山,南抵秦嶺,出潼關,北暨殽、函,南及熊耳之東,東到今河南中部的嵩山為止。
這個區域地勢險峻,自古為戎族和諸夏的雜居地。
(關于這個結論,欲知其詳,請參看颉剛近著《九州之戎與戎禹》。
又《州與嶽的演變》,燕京大學《史學年報》第一卷第五期。
) 九州之戎放大起來,實可以說是西方戎族的總名。
西方戎族中以姜戎一族為最盛。
姜戎姓姜,他們自稱是四嶽之後。
在他們之中,有已經華化的,有仍停滞在戎的原始狀态中的。
華化的姜戎,便是齊、許、申、呂等國,其中尤以呂國為姜姓的大宗。
《國語·周語下》說:祚四嶽國……賜姓曰“姜”,氏曰“有呂”……申、呂雖衰,齊、許猶在。
四嶽的氏是“有呂”,這便是召為姜姓民族大宗的證據。
呂國在西周時頗是強盛,銅器中有“呂王鬲”,足證他是稱過王的。
《國語·鄭語》也說:申、呂方強。
現在的《周書》中的《呂刑》便是呂國的遺書(從傅孟真先生說)。
這是一篇極重要的文獻。
它裡面說:王(呂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鸱義奸宄,奪攘矯虔。
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越茲麗刑并制,罔差有辭。
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詛盟。
虐威庶戮,方告無辜于上,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德,刑發聞惟腥。
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
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
皇帝清問下民,鳏寡有辭于苗:“群後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無蓋(上三語移此,從《墨子》。
)。
德威惟畏(威),德明惟明。
”乃命三後,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農殖嘉谷。
三後成功,惟殷于民。
這篇呂王的演說詞大意是說:太古的時候,有個叫蚩尤的開始作亂,引得平民(他的部下)個個做了盜賊。
他們不怕上帝的威靈,制造刑法,殺戮無辜。
被殺無辜的人到上帝面前去訴苦,上帝大怒,降下了威嚴來,把苗民(蚩尤和他的部下)絕了種。
又派個叫重黎(“重黎”當是一人,非二人,另有辨。
)的隔絕了天地的通路,使神人不得往來。
一面上帝又垂詢下民的痛苦,鳏寡們報告了苗民的罪惡,并請上帝簡派宣揚威德的群後。
上帝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就派三後下凡來體恤下民:伯夷降下刑典,禹平定水土,稷播種嘉谷,使下民得到正當的管理,有住的地方,有吃的東西,所以三後成功,對于下民是很殷厚的!在這段苗民作亂的故事裡,最可注意的是苗民和庶戮的對立:苗民是統治階級,庶戮是被壓迫階級。
結果上帝老官幫了庶戮,打倒苗民。
這似是一個民族鬥争的神話。
大約所謂“庶戮”“下民”就是姜姓民族的祖先,他們不堪統治階級苗民的壓迫,起來反抗,得到勝利,于是産生了上帝“遏絕苗民”的神話。
(三苗的疆域據錢賓四先生的考定,略與古九州的東部相當,這正是姜戎的區域。
春秋時陸渾蠻氏的“蠻”即是“苗”,蠻也與姜戎雜處。
又周武王伐殷,所率西戎八國中有羌和髳,“羌”即“姜”,“髳”即“苗”,也是證姜、苗二族的
那麼鲧、禹的傳說是以哪種民族做它的背景的呢?據我們最近的探究,鲧、禹的傳說大概是起于西方的戎族。
原來當春秋的時候,現在河南省的嵩山以西有一種戎族居住着,他們叫做“九州之戎”。
這個“九州”并不是遍布全中國的“九州”,乃是中國西北部的一個大地名。
它的區域大抵西從今陝、甘二省交界處起,北由隴山,南抵秦嶺,出潼關,北暨殽、函,南及熊耳之東,東到今河南中部的嵩山為止。
這個區域地勢險峻,自古為戎族和諸夏的雜居地。
(關于這個結論,欲知其詳,請參看颉剛近著《九州之戎與戎禹》。
又《州與嶽的演變》,燕京大學《史學年報》第一卷第五期。
) 九州之戎放大起來,實可以說是西方戎族的總名。
西方戎族中以姜戎一族為最盛。
姜戎姓姜,他們自稱是四嶽之後。
在他們之中,有已經華化的,有仍停滞在戎的原始狀态中的。
華化的姜戎,便是齊、許、申、呂等國,其中尤以呂國為姜姓的大宗。
《國語·周語下》說:祚四嶽國……賜姓曰“姜”,氏曰“有呂”……申、呂雖衰,齊、許猶在。
四嶽的氏是“有呂”,這便是召為姜姓民族大宗的證據。
呂國在西周時頗是強盛,銅器中有“呂王鬲”,足證他是稱過王的。
《國語·鄭語》也說:申、呂方強。
現在的《周書》中的《呂刑》便是呂國的遺書(從傅孟真先生說)。
這是一篇極重要的文獻。
它裡面說:王(呂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鸱義奸宄,奪攘矯虔。
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越茲麗刑并制,罔差有辭。
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詛盟。
虐威庶戮,方告無辜于上,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德,刑發聞惟腥。
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
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
皇帝清問下民,鳏寡有辭于苗:“群後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無蓋(上三語移此,從《墨子》。
)。
德威惟畏(威),德明惟明。
”乃命三後,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農殖嘉谷。
三後成功,惟殷于民。
這篇呂王的演說詞大意是說:太古的時候,有個叫蚩尤的開始作亂,引得平民(他的部下)個個做了盜賊。
他們不怕上帝的威靈,制造刑法,殺戮無辜。
被殺無辜的人到上帝面前去訴苦,上帝大怒,降下了威嚴來,把苗民(蚩尤和他的部下)絕了種。
又派個叫重黎(“重黎”當是一人,非二人,另有辨。
)的隔絕了天地的通路,使神人不得往來。
一面上帝又垂詢下民的痛苦,鳏寡們報告了苗民的罪惡,并請上帝簡派宣揚威德的群後。
上帝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就派三後下凡來體恤下民:伯夷降下刑典,禹平定水土,稷播種嘉谷,使下民得到正當的管理,有住的地方,有吃的東西,所以三後成功,對于下民是很殷厚的!在這段苗民作亂的故事裡,最可注意的是苗民和庶戮的對立:苗民是統治階級,庶戮是被壓迫階級。
結果上帝老官幫了庶戮,打倒苗民。
這似是一個民族鬥争的神話。
大約所謂“庶戮”“下民”就是姜姓民族的祖先,他們不堪統治階級苗民的壓迫,起來反抗,得到勝利,于是産生了上帝“遏絕苗民”的神話。
(三苗的疆域據錢賓四先生的考定,略與古九州的東部相當,這正是姜戎的區域。
春秋時陸渾蠻氏的“蠻”即是“苗”,蠻也與姜戎雜處。
又周武王伐殷,所率西戎八國中有羌和髳,“羌”即“姜”,“髳”即“苗”,也是證姜、苗二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