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部義第七

關燈
義曰:十二部者,文該七部,義本三乘,窮理則出乎死生,入悟則登乎常樂,此其緻也。

    《正一經》雲:三乘所修,各十二部。

    《本際經》雲:總括法門,唯十二事,部類分别,随根不同。

     釋曰:十二部義,通于三乘。

    今依《本際經》釋,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訣,第四靈圖,第五譜錄,第六戒律,第七威儀,第八方法,第九衆術,第十記傳,第十一讚頌,第十二章表。

    第一本文者,三元八會之書,長行源起之例是也。

    《真诰》紫微夫人雲:三元八會之書,太極高真所用。

    本者,始也,根也,是經教之始,文字之根;又得理之無,萬法之本。

    文者,分也,能诠理也,既能分判二儀,又能分别法相,既能辯折萬事,又能表诠至理也。

    第二神符者,即龍章鳳篆之文,靈迹符書之字是也。

    神以不測為義,符以符契為名,謂此靈迹神用無方,利益衆生,信如符契。

    第三玉訣者,即河上公釋柱下之文,玉訣解金書之例是也。

    玉名無染,訣語不疑,謂決定了知,更無疑染。

    第四靈圖者,如舍景五帝之象,圖局三一之形,其例是也。

    圖,度也,謂度寫玄妙,傳流下世。

    第五譜錄者,如生神所述,三君本行之陳五帝,其例是也。

    譜,緒也,錄,記也,謂緒記聖人,以為教法,亦是緒其元起,使物錄持也。

    第六戒律者,如六情十惡之例是也。

    戒者,解也,界也,止也,能解衆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又能防止諸惡也。

    律者,率也,直也,慄也,率計罪愆,直而不枉,使懼慄也。

    第七威儀者,如齋法典式,請經軌儀之例是也。

    威是俨嶷可畏,儀是軌式所宜,亦是曲從物宜而為威制也。

    第八方法者,如存三守一,制魄拘魂之例是也。

    方是方所,法者節度,明修行治身有方所節度也。

    第九衆術者,如變丹鍊石化形,隐景之例是也。

    衆,多也。

    術,道也。

    修鍊多途,為入真初道也。

    第十記傳者,如道君本業,皇人往行之例是也。

    記,誌也。

    傳,傳也。

    謂記誌本業,傳示後人也。

    第十一讚頌者,如五真新頌,九天舊章之例是也。

    讚以表事,頌以歌德,故詩雲: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亦曰偈者,憩也,四字五字,為憩息之意耳。

    第十二章表者,如九齋啟願,三會谒請之例是也。

    章,明也。

    表,奏也。

    謂申明心事,上奏大道之。

    通言部者,以部類為義,亦以部别為名,謂别其義類,以相從也。

    又十二部由序者,按《靈寶真文》上卷雲:本文名空陣赤書,景皇真文,初應唯是一文之經,随五帝所掌,開為五篇。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名靈威仰,所掌真文名曰生神寶真洞玄章。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帝君,名赤熛弩,所掌真文名曰南雲通天寶衿。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帝君,名含樞紐,所掌真文名曰寶劫洞清九天書。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帝君,名曜魄寶,所掌真文名曰金真寶明洞微篇。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帝君,名葉光紀,所掌真文名曰元神生真寶明文。

    五老玉篇,皆空洞自然之文也。

    今汎論古今變文,凡有六種:一者天書。

    陰陽初分,有三元五德八會之義,以成飛天之書,後撰為八龍雲篆明光之章。

    陸先生解三才,謂之三元。

    三元既立,五行鹹具,以五行為位,三五相合,謂之八會,為衆書之元。

    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自然飛玄之義,結空成文,字方一丈,肇于未天之内,生立一切也。

    按《真诰》紫微夫人說:三元八會建文章之祖,八龍雲篆是其根宗所起,有書之始。

    而先生雲:八會,三才五行便是,既判之後。

    赤書又雲靈寶赤書五篇真文,出于元始之先。

    即此而論,三元應非三才,五篇應非五行也。

    正應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