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業義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義曰:位業者,登仙學道,階業不同,證果成真,高卑有别,三乘七号,從此可明,十轉九宮,因玆用辯,此其緻也。
《本際經》雲:神官位序,真聖階梯。
《靈寶經》雲:位登仙王。
又雲:功業無巨細也。
釋曰:位是階序之名,業是德行之目,大論品次,釋者不同。
徐法師舉《洞神經》雲:神人、真人、仙人、道人、聖人、賢人,合共為道。
《太真科》雲:鬼中立功,進登鬼仙者,皆号靈人。
神者,神妙無方。
真者,堅純非假。
仙者,遷昇改化。
道者,虛通不壅。
聖者,正名制作。
此義多在果入因。
人言聖者正行居心也,賢者辯能才智,靈者識鑒通微。
前六,世人得道之名;後一,鬼神得道之稱。
又雲:名乃有七,位乃有三。
一者仙位,二者真位,三者聖位。
神道賢靈,更無别位,名号雖異,猶附三階。
今謂衆經顯名,豈唯有七,猶如至人、智人、上人、大人也。
陸先生雲:起自凡夫,積行成道,始化曰仙,仙化成真,真化成聖。
此即通舉界内九宮,界外太清,俱是仙品,就于真聖,合為三階也。
諸家解釋既殊,難可依據,今依《玄門論》中搖亮、玄靖二法師義旨。
凡有兩義,一論禀生之位,二論證仙之品。
禀生位者,界内有欲觀感生,凡三十二品,有欲善業,為三界四民之位。
界外是無欲觀感生,凡二十七品,為三清一乘之位。
證位品者,始自發心,終乎極道,大有五位,一者發心,二者伏道,三者知真,四者出離,五者無上道。
均此五心,總有四位:前之二心是十轉位,第三一心是九宮位,第四一心是三清位,第五一心是極果位。
前四是因,後一是果。
初之二心有十轉者,發心一位即為一轉。
伏道之中,凡有九轉,以一就九,合成十轉。
其初發心亦名遊散位,為一轉者,是破裂生死,迴向道場,從迷返悟,轉俗入道。
《大戒經》雲:善男子、善女人,能發自然道意,來入法門,受我十戒,則為大道清信弟子,皆與勇猛飛天齊功。
飛天,未得道者也。
是道十轉,弟子此入十轉之初也。
又雲:若在一轉而行精進心不懈退,即得飛天,于此而進,超淩三界,以此發心,即為一轉。
又雲:清信弟子,見在世上,度于衆苦,身有光明,形神澄正,制伏魔精,故是翻邪來入正道。
但尋此飛天,總是伏位,既未得真知之道,故雲未得道也。
言為諸天策駕,即是九宮真位,諸天策駕也。
伏道之中,有九轉者,凡三種解,解各三轉,合成九轉。
三種解者:一曰武解,二曰文解,三曰屍解。
《四極明科》及《真迹》并雲:武解者,地下鬼帥;文解者,記形改化。
仙經雲:先死後蛻,謂之屍解。
其武解三轉者,《四極明科》及《真迹》雲:武解,鬼帥二百年一轉,凡三等。
并雲:世行功德,度名東華,不預三官之府。
又雲:至忠至孝、至廉至真者,改化更生,得為鬼官也。
其文解三轉者,《明科》雲:文解,主者亦有三等,其一等散在外舍,閑停無事,俱在洞天,百四十年一進,給仙人驅使。
其二等便徑得遊行仙階,給仙人所使,百四十年進補管禁,如世散吏。
其三等便得入仙人之堂,遊行神州之鄉,入宴東束華也。
其屍解三等者,其下者或因刀兵,或因滅度,暫遊太陰,或太一守屍,三魂營骨也,魄衛肉胎,靈結氣,不久更生。
其次者蟬蛻,或假物代形,雖受殡埋,隐景而去,後開棺中,惟見杖舄。
其上者以劍杖代屍,俄爾昇化,儵然失所在,乃遊虛空。
尋此十轉,伏結所招,位存似空,未登真解,始在初門,并非乘位。
宋法師雲:報有十轉,其一轉九轉,但在世間八方,中央有士得富貴,
《本際經》雲:神官位序,真聖階梯。
《靈寶經》雲:位登仙王。
又雲:功業無巨細也。
釋曰:位是階序之名,業是德行之目,大論品次,釋者不同。
徐法師舉《洞神經》雲:神人、真人、仙人、道人、聖人、賢人,合共為道。
《太真科》雲:鬼中立功,進登鬼仙者,皆号靈人。
神者,神妙無方。
真者,堅純非假。
仙者,遷昇改化。
道者,虛通不壅。
聖者,正名制作。
此義多在果入因。
人言聖者正行居心也,賢者辯能才智,靈者識鑒通微。
前六,世人得道之名;後一,鬼神得道之稱。
又雲:名乃有七,位乃有三。
一者仙位,二者真位,三者聖位。
神道賢靈,更無别位,名号雖異,猶附三階。
今謂衆經顯名,豈唯有七,猶如至人、智人、上人、大人也。
陸先生雲:起自凡夫,積行成道,始化曰仙,仙化成真,真化成聖。
此即通舉界内九宮,界外太清,俱是仙品,就于真聖,合為三階也。
諸家解釋既殊,難可依據,今依《玄門論》中搖亮、玄靖二法師義旨。
凡有兩義,一論禀生之位,二論證仙之品。
禀生位者,界内有欲觀感生,凡三十二品,有欲善業,為三界四民之位。
界外是無欲觀感生,凡二十七品,為三清一乘之位。
證位品者,始自發心,終乎極道,大有五位,一者發心,二者伏道,三者知真,四者出離,五者無上道。
均此五心,總有四位:前之二心是十轉位,第三一心是九宮位,第四一心是三清位,第五一心是極果位。
前四是因,後一是果。
初之二心有十轉者,發心一位即為一轉。
伏道之中,凡有九轉,以一就九,合成十轉。
其初發心亦名遊散位,為一轉者,是破裂生死,迴向道場,從迷返悟,轉俗入道。
《大戒經》雲:善男子、善女人,能發自然道意,來入法門,受我十戒,則為大道清信弟子,皆與勇猛飛天齊功。
飛天,未得道者也。
是道十轉,弟子此入十轉之初也。
又雲:若在一轉而行精進心不懈退,即得飛天,于此而進,超淩三界,以此發心,即為一轉。
又雲:清信弟子,見在世上,度于衆苦,身有光明,形神澄正,制伏魔精,故是翻邪來入正道。
但尋此飛天,總是伏位,既未得真知之道,故雲未得道也。
言為諸天策駕,即是九宮真位,諸天策駕也。
伏道之中,有九轉者,凡三種解,解各三轉,合成九轉。
三種解者:一曰武解,二曰文解,三曰屍解。
《四極明科》及《真迹》并雲:武解者,地下鬼帥;文解者,記形改化。
仙經雲:先死後蛻,謂之屍解。
其武解三轉者,《四極明科》及《真迹》雲:武解,鬼帥二百年一轉,凡三等。
并雲:世行功德,度名東華,不預三官之府。
又雲:至忠至孝、至廉至真者,改化更生,得為鬼官也。
其文解三轉者,《明科》雲:文解,主者亦有三等,其一等散在外舍,閑停無事,俱在洞天,百四十年一進,給仙人驅使。
其二等便徑得遊行仙階,給仙人所使,百四十年進補管禁,如世散吏。
其三等便得入仙人之堂,遊行神州之鄉,入宴東束華也。
其屍解三等者,其下者或因刀兵,或因滅度,暫遊太陰,或太一守屍,三魂營骨也,魄衛肉胎,靈結氣,不久更生。
其次者蟬蛻,或假物代形,雖受殡埋,隐景而去,後開棺中,惟見杖舄。
其上者以劍杖代屍,俄爾昇化,儵然失所在,乃遊虛空。
尋此十轉,伏結所招,位存似空,未登真解,始在初門,并非乘位。
宋法師雲:報有十轉,其一轉九轉,但在世間八方,中央有士得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