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氏遺書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受形
男女之合,二情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血開裹精,精入為骨,而男形成矣;陽精先入,陰血後參,精開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
陽氣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陰氣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
走獸溺死者,伏仰皆然。
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産女必羸;母壯父衰,生男必弱。
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補羸女先養血壯脾;補弱男則壯脾節色;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宜待壯而婚,此疾外所務之本,不可不察也。
本氣 天地之氣,周于一年,人身之氣,周于一日。
人身陽氣以子中自左足而上,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腦、橫過右腦、右肩、右臂手指、脅、足,則又子中矣;陰氣以午中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橫過左肩、左臂、左脅、左足外腎、右足、右脅,則又午中矣。
陽氣所曆,充滿周流,陰氣上不過腦,下遺指趾,二氣之行,晝夜不息,中外必偏,一為痰積壅塞,則痰疾生焉,疾證醫候,統紀浩繁,詳其本源。
痰積虛耳,或痰聚上,或積惡中,遏氣之流,艱于流轉,則上氣逆上,下氣郁下,髒腑失常,形骸受害。
暨乎!氣本衰弱,運轉難遲,或有不周,血亦偏滞,風濕寒暑乘間襲之,所生痰疾,與痰積同。
凡人之生,熱而汗,産而易,二便順利,則氣之通也。
陽虛不能運陰氣,無陰氣以清其陽,則易獨治,而為熱;陰虛不能運陽氣,無陽氣以和其陰,則陰獨治,而為厥。
脾以養氣,肺以通氣,腎以洩氣,心以役氣,凡髒有五,肝獨不與,在時為春,在常為仁,不養不通,不洩不役,而氣常生,心虛則氣入而為蕩,肺虛則氣入而為喘,肝虛則氣入而目昏,腎虛則氣入而腰疼。
四虛氣人,脾獨不與,受食不化,氣将日微,安能有餘以入其虛,烏乎?茲謂氣之名理與。
平脈 脈分兩手,手分三部,隔寸尺者,命之曰關,去肘度尺曰尺,關前一寸為寸,左手之寸極上,右手之尺極下,男子陽順,自下生上,故極下之地,右手之尺為受,命之根本。
如天地未分,元氣渾沌也。
既受命矣,萬物從土而出,惟脾為先,故尺上之關為脾,脾上生金,故關上之寸為肺,肺金生水,故自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為腎,腎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關為肝,肝木生火,故關上之寸為心。
女子陰逆自上生下,故極上之地,左手之寸為受命之根本,既受命矣,萬物從土而出,惟脾為先,故左手寸下之關之脾,脾土生金,故關下之尺為肺,肺金生水,故左手之尺越右手之寸為腎,腎水生木,故右手寸下之關為肝,肝木生火,故關下之尺為心。
男子右手尺脈常弱,初生微眇之氣也;女子尺脈常強,心大之位也,非男非女之身,感以婦人,則男脈應,動以男子則女脈順指,不察乎此,難與言醫。
同化五,故胃為脾府,而脈從脾;同氣通洩,故大腸為肺府,而脈從肺;同主精血,故膀胱為腎府,而脈從腎;同感交合,故小腸為心府,而脈從心;同以脈為竊,故膽為肝府,而脈從肝澄生當後世傳其言而已,爾初決其秘,發悟後人者,非至神乎。
體修長者脈疏,形侏儒者脈蹙,肥人如沉,而正沉者愈沉,瘦人如浮,而正浮者愈浮,未燭斯理,遏愈衆疾,表裡多名,呼吸定到,抑皆末也。
世俗并傳,茲得略雲爾。
津潤 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氣,而水氣蒸達,土潤膏滋,雲興雨降,而百物生化。
人肖天地,亦有水焉,在上為痰,伏皮為血,在下為精,從毛竅出為汗,從腹腸出為瀉,從瘡口出為水,痰盡死,精竟死,汗枯死,瀉極死。
水從瘡口出不止,幹即死,至于血充目則視明,充耳則聽聰,充四肢則舉動強,充肌膚則身色白,漬則黑,去則黃,外熱則赤,内熱則上蒸喉,或下蒸大腸,為小竅,喉有竅,則咳血,殺人,腸有竅則便血,殺人,便血猶可止,咳血不易醫,喉不停物,毫發必咳,血滲入喉,愈滲愈咳,愈咳愈滲,飲溲溺則百不一死,服寒涼則百不一生,血雖陰類,運之者,其和陽乎。
分體 耳目鼻口陰尻竅也,臂股指趾肢也,雙乳外腎關也,齒發爪甲餘也,枝脂旁趾附也,養耳力者常飽,養目力者常瞑,養臂指者常屈伸,養股趾者常步履。
夏髒宜冷,冬髒宜溫,背陰肢末雖夏宜溫,胸包心火雖冬難
陽氣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陰氣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
走獸溺死者,伏仰皆然。
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産女必羸;母壯父衰,生男必弱。
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補羸女先養血壯脾;補弱男則壯脾節色;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宜待壯而婚,此疾外所務之本,不可不察也。
本氣 天地之氣,周于一年,人身之氣,周于一日。
人身陽氣以子中自左足而上,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腦、橫過右腦、右肩、右臂手指、脅、足,則又子中矣;陰氣以午中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橫過左肩、左臂、左脅、左足外腎、右足、右脅,則又午中矣。
陽氣所曆,充滿周流,陰氣上不過腦,下遺指趾,二氣之行,晝夜不息,中外必偏,一為痰積壅塞,則痰疾生焉,疾證醫候,統紀浩繁,詳其本源。
痰積虛耳,或痰聚上,或積惡中,遏氣之流,艱于流轉,則上氣逆上,下氣郁下,髒腑失常,形骸受害。
暨乎!氣本衰弱,運轉難遲,或有不周,血亦偏滞,風濕寒暑乘間襲之,所生痰疾,與痰積同。
凡人之生,熱而汗,産而易,二便順利,則氣之通也。
陽虛不能運陰氣,無陰氣以清其陽,則易獨治,而為熱;陰虛不能運陽氣,無陽氣以和其陰,則陰獨治,而為厥。
脾以養氣,肺以通氣,腎以洩氣,心以役氣,凡髒有五,肝獨不與,在時為春,在常為仁,不養不通,不洩不役,而氣常生,心虛則氣入而為蕩,肺虛則氣入而為喘,肝虛則氣入而目昏,腎虛則氣入而腰疼。
四虛氣人,脾獨不與,受食不化,氣将日微,安能有餘以入其虛,烏乎?茲謂氣之名理與。
平脈 脈分兩手,手分三部,隔寸尺者,命之曰關,去肘度尺曰尺,關前一寸為寸,左手之寸極上,右手之尺極下,男子陽順,自下生上,故極下之地,右手之尺為受,命之根本。
如天地未分,元氣渾沌也。
既受命矣,萬物從土而出,惟脾為先,故尺上之關為脾,脾上生金,故關上之寸為肺,肺金生水,故自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為腎,腎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關為肝,肝木生火,故關上之寸為心。
女子陰逆自上生下,故極上之地,左手之寸為受命之根本,既受命矣,萬物從土而出,惟脾為先,故左手寸下之關之脾,脾土生金,故關下之尺為肺,肺金生水,故左手之尺越右手之寸為腎,腎水生木,故右手寸下之關為肝,肝木生火,故關下之尺為心。
男子右手尺脈常弱,初生微眇之氣也;女子尺脈常強,心大之位也,非男非女之身,感以婦人,則男脈應,動以男子則女脈順指,不察乎此,難與言醫。
同化五,故胃為脾府,而脈從脾;同氣通洩,故大腸為肺府,而脈從肺;同主精血,故膀胱為腎府,而脈從腎;同感交合,故小腸為心府,而脈從心;同以脈為竊,故膽為肝府,而脈從肝澄生當後世傳其言而已,爾初決其秘,發悟後人者,非至神乎。
體修長者脈疏,形侏儒者脈蹙,肥人如沉,而正沉者愈沉,瘦人如浮,而正浮者愈浮,未燭斯理,遏愈衆疾,表裡多名,呼吸定到,抑皆末也。
世俗并傳,茲得略雲爾。
津潤 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氣,而水氣蒸達,土潤膏滋,雲興雨降,而百物生化。
人肖天地,亦有水焉,在上為痰,伏皮為血,在下為精,從毛竅出為汗,從腹腸出為瀉,從瘡口出為水,痰盡死,精竟死,汗枯死,瀉極死。
水從瘡口出不止,幹即死,至于血充目則視明,充耳則聽聰,充四肢則舉動強,充肌膚則身色白,漬則黑,去則黃,外熱則赤,内熱則上蒸喉,或下蒸大腸,為小竅,喉有竅,則咳血,殺人,腸有竅則便血,殺人,便血猶可止,咳血不易醫,喉不停物,毫發必咳,血滲入喉,愈滲愈咳,愈咳愈滲,飲溲溺則百不一死,服寒涼則百不一生,血雖陰類,運之者,其和陽乎。
分體 耳目鼻口陰尻竅也,臂股指趾肢也,雙乳外腎關也,齒發爪甲餘也,枝脂旁趾附也,養耳力者常飽,養目力者常瞑,養臂指者常屈伸,養股趾者常步履。
夏髒宜冷,冬髒宜溫,背陰肢末雖夏宜溫,胸包心火雖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