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頭痛煩渴少寐。

     薄荷淡竹葉杏仁連翹黃芩石膏赤芍木通 病幾一月。

    猶然耳聾。

    神識不慧。

    嗽甚痰粘。

    呼吸喉間有音。

    此非傷寒暴感。

    皆夏秋間暑濕熱氣内郁。

    新涼引動内伏之邪。

    當以輕劑清解三焦。

    奈何醫者不曉伏氣為病。

    但以發散消食寒涼清火為事。

    緻胃汁消亡。

    真陰盡爍。

    舌邊赤。

    齒闆燥裂血。

    邪留營中。

    有内閉螈厥逆之變。

    況右脈小數。

    左脈澀弱。

    熱固在裡。

    當此陰傷日久。

    下之再犯亡陰之戒。

    從來頭面。

    都是清竅。

    既為邪蒙。

    精華氣血不肯流行。

    諸竅失司聰明矣。

    此輕清清解。

    斷斷然也。

    議清上焦氣血之壅為先。

    不投重劑苦寒。

    正仿古人肥人之病。

    慮虛其陽耳。

     連翹心元參犀角郁金橘紅(蜜水炒)黑栀皮川貝鮮菖蒲根加竹瀝 昨進清上焦法。

    諸症雖然略減。

    而神識猶未清爽。

    總由病久陰液内耗。

    陽津外傷。

    聰明智慧之氣。

    俱被濁氣蒙蔽。

    所以子後午前稍清。

    他時皆不清明。

    以陽盛時。

    人身應之也。

    拟進局方至寶丹。

    藉其芳香。

    足以護陽逐邪。

    庶無内閉外脫之虞。

     至寶丹每服三分。

    燈心嫩竹葉湯送。

     脈右緩大。

    左弱。

    面垢色已減。

    痰嗽不爽。

    良由胃中津液。

    為辛散溫燥所傷。

    心營肺衛。

    悉受熱焰蒸迫。

    緻神呆喘急耳聾。

    清陽阻痹。

    九竅不利。

    首方宣解氣血。

    繼方芳香通竅。

    無形令其轉旋。

    三焦自有專司。

    豈與俗醫但曉邪滞攻擊而已。

    今已獲效。

    當與清養胃陰肺氣。

    體素豐盛。

    陽弱不耐沉寒。

    然深秋冬交。

    天氣降則上焦先受。

    試觀霜露下垂。

    草木皆改容色。

    人在氣交。

    法乎天地。

    兼參體質施治。

     枇杷葉炒黃川貝橘紅郁金茯苓苡仁 暑風熱氣入肺。

    上熱。

    痰喘嗽。

    (暑風傷肺) 石膏連翹竹葉杏仁桑皮苡仁橘紅生甘草 肺氣壅遏。

    身熱喘咳。

    溺少。

    葦莖合葶苈大棗湯。

     (二五)暑風外襲。

    肺衛氣阻。

    頭脹咳嗆。

    畏風微熱。

    防作肺瘧。

     絲瓜葉大杏仁香薷桔梗連翹六一散 舌灰黃。

    頭痛咳逆。

    左肢掣痛。

    此煩勞陽動。

    暑風乘虛襲入。

    最慮風動中厥。

     鮮荷葉(三錢)鮮蓮子(五錢)茯神(一錢半)益元散(三錢)川貝母(一錢半)橘紅(一錢) (女)暑熱穢濁。

    阻塞肺部。

    氣痹腹滿。

    宜以輕可去實。

     西瓜翠衣白通草活水蘆根生苡仁臨好。

    加入石膏末二錢。

     (二三)暑風熱。

    神呆。

     鮮荷葉苦丁茶滑石木通杏仁濃樸廣皮白蔻仁 (二六)暑熱。

    頭脹。

    咳喉痛。

     鮮荷葉杏仁射幹橘紅桑皮桔梗木通滑石 不饑不食不便。

    此屬胃病。

    乃暑熱傷氣所緻。

    味變酸濁。

    熱痰聚脘。

    苦辛自能洩降。

    非無據也。

    (暑熱阻氣中痞不運)半夏瀉心湯去甘草幹姜加杏仁枳實。

     身熱自汗。

    腹痛。

    大小便不利。

    脈虛。

    右大左小。

    暑熱内閉。

    拟和表裡法。

     薄荷枳實黃芩生白芍竹葉心黑山栀通草甘草 (四二)穢熱由清竅入。

    直犯募原。

    初頭痛肌脹。

    今不饑痞悶。

    以苦辛寒法。

     杏仁半夏濃樸橘紅竹葉黃芩滑石 脈虛。

    舌赤消渴。

    伏暑熱氣。

    過衛入營。

    治在手厥陰。

     竹葉犀角生地麥冬元參 (六一)舌黃。

    脘悶。

    頭脹。

    口渴。

    溺短。

    此吸受穢氣所緻。

     飛滑石(三錢)白蔻仁(七分)杏仁(三錢)濃樸(一錢半)通草(一錢半)廣皮白(一錢半) (三三)穢暑吸入。

    内結募原。

    脘悶腹痛。

    便洩不爽。

    法宜芳香逐穢。

    以疏中焦為主。

     藿香梗杏仁濃樸茯苓皮半夏曲廣皮香附麥芽 秋暑内爍。

    煩渴。

    喜得冷凍飲料。

    脈右小弱者。

    暑傷氣分。

    脈必芤虛也。

    此非結胸症。

    宜辛寒以徹裡邪。

     石膏知母濃樸杏仁半夏姜汁 (二三)脈小色白。

    氣分不足。

    兼之胃弱少食。

    聞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