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之乎!及煎成,使稍熱咽之,從少至多,累至三日。
天且晚,髒腑下洩四、五行,約半盆。
以燈視之,皆燥糞燥痹塊及瘀血雜髒,穢不可近。
須臾痛減九分,昏睡,鼻息調如常人。
睡至明日将夕,始覺,饑而索粥,溫涼與之。
又困睡一、二日,其痛盡去。
次令飲食調養,日服導飲丸、甘露散,滑利便溺之藥,四十餘日乃複。
嗚呼!再傳三十六虎書,三十六黃經,及小兒三十六吊,誰為之耶?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古人以醫為師,故醫之道行;今之人以醫辟奴,故醫之道廢。
有志之士,恥而不學,病者亦不擇精粗,一概待之。
常見官醫迎送長吏,馬前唱諾,真可羞也。
由是通今博古者少,而師傳遂絕。
《靈樞經》謂:刺與汗雖久,猶可拔而雪;結與閉雖久,猶可解而決。
去腰脊胯痛者,足太陽膀胱經也。
胯痛,足少陽膽經之所過也。
《難經》曰:諸痛為實。
《内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注曰:心寂則痛微,心躁則痛甚。
人見巫觋僧道禁師至,則病稍去者,心寂也。
然去其後來者,終不去其本也。
古之稱痛随利減,不利則痛何由去?病者既痊,乃壽八十歲。
故凡燥證,皆三陽病也。
寒形 因寒腰強不能屈伸九十四 北人衛德新,因之析津,冬月飲寒則冷,病腰常直,不能屈伸,兩足沉重,難于行步。
途中以床舁遞,程程問醫,皆雲腎虛,以苁蓉、巴戟、附子、鹿茸皆用之,大便反秘,潮熱上周,将經歲矣。
乃乞拯于戴人。
戴人曰:此疾十日之效耳!衛曰:一月亦非遲。
戴人曰:足太陽經血多,病則腰似折,如結,如裂。
太陽所至為屈伸不利。
況腰者。
腎之府也,身中之大關節,今既強直而不利,宜鹹以軟之,頓服則和柔矣。
《難經》曰:強力入房則腎傷而髓枯,枯則高骨乃壞而不用,與此用同。
今君之證,太陽為寒所遏,血墜下滞腰間也,必有積血,非腎也。
節次以藥,可下數百行,約去血一、二鬥;次以九曲玲珑竈蒸之,汗出三、五次而愈,初蒸時至五日,問曰:腹中鳴否?未也。
至六日覺鳴,七日而起,以能揖人。
戴人曰:病有熱者勿蒸,蒸則損人目也。
寒形 寒疝亦名水疝九十五 律科王敏之,病寒疝,臍下結聚如黃瓜,每發繞腰急痛不能忍。
戴人以舟車丸、豬腎散,下四、五行,覺藥繞病三、五次而下,其瀉皆水也。
豬腎、甘遂皆苦寒。
經言:以寒治寒,萬舉萬全。
但下後忌飲冷水及寒物,宜食幹物,以寒疝本是水故也。
即日病減八分,食進一倍。
又數日,以舟車丸百餘粒,通經散四、五錢,服之利下。
候三、四日,又服舟車丸七、八十粒,豬腎散三錢,乃健步如常矣。
一僧病疝,發作冷氣上貫齒,下貫腎,緊若繩挽兩睾,時腫而冷。
戴人診兩手,脈細而弱。
斷之曰:秋脈也。
此因金氣在上,下伐肝木,木畏金抑而不伸,故病如是。
肝氣磅因礴,不能下榮于睾丸,故其寒,實非寒也。
木受金制,傳之胃土,胃為陽明,故上貫齒,病非齒之病。
肝木者,心火之母也,母既不伸,子亦屈伏,故下冷而水化乘之。
經曰:木郁則達之,土郁則洩之。
令湧洩四次,果覺氣和,睾丸癢而暖。
戴人曰:氣已入睾中矣。
以茴香、木茂之藥,使常服之,首尾一月而愈。
寒形 感風寒九十六 戴人之常溪也,雪中冒寒,入浴重感風寒,遂病不起。
但使煎通聖散單服之,一、二日不食,惟渴飲水,亦不多飲,時時使人捶其股,按其腹,凡三、四日不食,日飲水一、二十度,至六日,有谵語妄見。
以調胃承氣湯下之,汗出而愈。
戴人常謂人曰:傷寒勿妄用藥,惟飲水最為妙藥,但不可使之傷,常令揉散,乃大佳耳!至六、七日,見有下證,方可下之,有變異哉?奈何醫者禁人飲水,至有渴死者。
病患若不渴,強與飲水,亦不肯飲耳!戴人初病時,鼻塞聲重頭痛,小便如灰淋汁,及服調胃承氣一兩半,覺欲嘔狀,探而出之,汗出然,須臾下五、六行,大汗一日乃瘳。
當日飲冰水時,水下則痰出,約一、二碗,痰即是病也,痰去則病去也。
戴人時年六十一。
寒形 凍瘡九十七 戴人女僮,足有寒瘍,俗雲凍瘡。
戴人令服舟車丸、浚川散,大下之,其瘡遂愈。
人或疑之。
戴人曰:心火降則寒消,何疑之有? 寒形 寒痰九十八 一婦人,心下臍上結硬如鬥,按之如石。
人皆作病胎,針灸毒藥,禱祈無數,如捕風然。
一日,戴人見之曰:此寒痰。
診其兩手,寸脈皆沉,非寒痰而何?以瓜蒂散吐之,連吐六、七升,其塊立消過半。
俟數日後再吐之,其涎沫類雞黃,腥臭特殊,約二、三升。
天且晚,髒腑下洩四、五行,約半盆。
以燈視之,皆燥糞燥痹塊及瘀血雜髒,穢不可近。
須臾痛減九分,昏睡,鼻息調如常人。
睡至明日将夕,始覺,饑而索粥,溫涼與之。
又困睡一、二日,其痛盡去。
次令飲食調養,日服導飲丸、甘露散,滑利便溺之藥,四十餘日乃複。
嗚呼!再傳三十六虎書,三十六黃經,及小兒三十六吊,誰為之耶?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古人以醫為師,故醫之道行;今之人以醫辟奴,故醫之道廢。
有志之士,恥而不學,病者亦不擇精粗,一概待之。
常見官醫迎送長吏,馬前唱諾,真可羞也。
由是通今博古者少,而師傳遂絕。
《靈樞經》謂:刺與汗雖久,猶可拔而雪;結與閉雖久,猶可解而決。
去腰脊胯痛者,足太陽膀胱經也。
胯痛,足少陽膽經之所過也。
《難經》曰:諸痛為實。
《内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注曰:心寂則痛微,心躁則痛甚。
人見巫觋僧道禁師至,則病稍去者,心寂也。
然去其後來者,終不去其本也。
古之稱痛随利減,不利則痛何由去?病者既痊,乃壽八十歲。
故凡燥證,皆三陽病也。
寒形 因寒腰強不能屈伸九十四 北人衛德新,因之析津,冬月飲寒則冷,病腰常直,不能屈伸,兩足沉重,難于行步。
途中以床舁遞,程程問醫,皆雲腎虛,以苁蓉、巴戟、附子、鹿茸皆用之,大便反秘,潮熱上周,将經歲矣。
乃乞拯于戴人。
戴人曰:此疾十日之效耳!衛曰:一月亦非遲。
戴人曰:足太陽經血多,病則腰似折,如結,如裂。
太陽所至為屈伸不利。
況腰者。
腎之府也,身中之大關節,今既強直而不利,宜鹹以軟之,頓服則和柔矣。
《難經》曰:強力入房則腎傷而髓枯,枯則高骨乃壞而不用,與此用同。
今君之證,太陽為寒所遏,血墜下滞腰間也,必有積血,非腎也。
節次以藥,可下數百行,約去血一、二鬥;次以九曲玲珑竈蒸之,汗出三、五次而愈,初蒸時至五日,問曰:腹中鳴否?未也。
至六日覺鳴,七日而起,以能揖人。
戴人曰:病有熱者勿蒸,蒸則損人目也。
寒形 寒疝亦名水疝九十五 律科王敏之,病寒疝,臍下結聚如黃瓜,每發繞腰急痛不能忍。
戴人以舟車丸、豬腎散,下四、五行,覺藥繞病三、五次而下,其瀉皆水也。
豬腎、甘遂皆苦寒。
經言:以寒治寒,萬舉萬全。
但下後忌飲冷水及寒物,宜食幹物,以寒疝本是水故也。
即日病減八分,食進一倍。
又數日,以舟車丸百餘粒,通經散四、五錢,服之利下。
候三、四日,又服舟車丸七、八十粒,豬腎散三錢,乃健步如常矣。
一僧病疝,發作冷氣上貫齒,下貫腎,緊若繩挽兩睾,時腫而冷。
戴人診兩手,脈細而弱。
斷之曰:秋脈也。
此因金氣在上,下伐肝木,木畏金抑而不伸,故病如是。
肝氣磅因礴,不能下榮于睾丸,故其寒,實非寒也。
木受金制,傳之胃土,胃為陽明,故上貫齒,病非齒之病。
肝木者,心火之母也,母既不伸,子亦屈伏,故下冷而水化乘之。
經曰:木郁則達之,土郁則洩之。
令湧洩四次,果覺氣和,睾丸癢而暖。
戴人曰:氣已入睾中矣。
以茴香、木茂之藥,使常服之,首尾一月而愈。
寒形 感風寒九十六 戴人之常溪也,雪中冒寒,入浴重感風寒,遂病不起。
但使煎通聖散單服之,一、二日不食,惟渴飲水,亦不多飲,時時使人捶其股,按其腹,凡三、四日不食,日飲水一、二十度,至六日,有谵語妄見。
以調胃承氣湯下之,汗出而愈。
戴人常謂人曰:傷寒勿妄用藥,惟飲水最為妙藥,但不可使之傷,常令揉散,乃大佳耳!至六、七日,見有下證,方可下之,有變異哉?奈何醫者禁人飲水,至有渴死者。
病患若不渴,強與飲水,亦不肯飲耳!戴人初病時,鼻塞聲重頭痛,小便如灰淋汁,及服調胃承氣一兩半,覺欲嘔狀,探而出之,汗出然,須臾下五、六行,大汗一日乃瘳。
當日飲冰水時,水下則痰出,約一、二碗,痰即是病也,痰去則病去也。
戴人時年六十一。
寒形 凍瘡九十七 戴人女僮,足有寒瘍,俗雲凍瘡。
戴人令服舟車丸、浚川散,大下之,其瘡遂愈。
人或疑之。
戴人曰:心火降則寒消,何疑之有? 寒形 寒痰九十八 一婦人,心下臍上結硬如鬥,按之如石。
人皆作病胎,針灸毒藥,禱祈無數,如捕風然。
一日,戴人見之曰:此寒痰。
診其兩手,寸脈皆沉,非寒痰而何?以瓜蒂散吐之,連吐六、七升,其塊立消過半。
俟數日後再吐之,其涎沫類雞黃,腥臭特殊,約二、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