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濟散治之。

    忌寒熱物,宜食溫淡物,以養胃氣耳。

     風痰三十三 夫風痰酒痰,或熱在膈上,頭目不清,涕唾稠粘,或咳嗽上喘,時發潮熱,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服搜風丸、涼膈散之類。

    《内經》曰:流濕潤燥是也。

     咯血衄血嗽血三十四 夫男子婦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膿血,可服三黃丸、黃連解毒湯、涼膈散,加桔梗、當歸,大煎劑料,時時呷之。

    《内經》曰:治心肺之病最近,藥劑不厭頻而少,時時呷之者是也。

     消渴三十五 夫三消渴,《内經》曰:三消渴者,肺消、膈消、風消也。

    上以缫絲煮繭湯,澄清,頓服之則愈;或取生藕汁,頓服之亦愈矣。

     雷頭三十六 夫雷頭懶于,乃俗之謬名也。

    此疾是胸中有寒痰,多沐之緻然也。

    可以茶調散吐之;吐訖冷痰三二升;次用神芎丸,下三、五行;然後服愈風餅子則愈矣。

    雷頭者,是頭上赤、腫核,或如生姜片、酸棗之狀,可用針刺而出血,永除根本也。

     頭痛不止三十七 夫頭痛不止,乃三陽之受病也。

    三陽者,各分部分:頭與項痛者,是足太陽膀胱之經也;攢竹痛,俗呼為眉楞痛者是也;額角上痛,俗呼為偏頭痛者,是少陽經也;如痛久不已,則令人喪目。

    以三陽受病,皆胸膈有宿痰之緻然也。

    先以茶調散吐之;後以香薷飲、白虎湯投之則愈。

    然頭痛不止,可将蔥白須、豆豉湯吐之;吐訖,可服川芎、薄荷,辛涼清上,搜風丸、香芎散之類。

    仲景曰:蔥根、豆豉,亦吐傷寒頭痛。

    叔和雲:寸脈急而頭痛是也。

     兩目暴赤三十八 夫兩目暴赤,發痛不止,可以長流水煎鹽湯吐之;次服神芎丸、四物湯之類。

    《内經》曰:暴病皆屬火也。

    又曰:治病有緩急,急則治其标,緩則治其本。

    标者,赤腫也;本者,火熱也。

    以草莖鼻中,出血最妙。

     目腫三十九 夫目暴赤腫痛,不能開者,以清金散鼻内搐之,鼻内出血更捷。

     病目經年四十 夫病赤目,經年不愈者,是頭風所加之,令人頭痛。

    可用獨聖散、八正散之類。

     赤目腫作,是足厥陰肝經有熱。

    利小便,能去肝經風熱也。

     風沖泣下四十一 夫風沖泣下者,俗呼風冷淚者是也。

    《内經》曰:太陽經不禁固也。

    又曰:熱則五液皆出。

    肝熱,故淚出。

    風沖于外,火發于内,風火相搏,由此而泣下也。

    治之以貝母一枚,白膩者,胡椒七粒,不犯銅鐵,研細,臨卧點之,愈。

     風蛀牙疼四十二 夫風蛀牙疼久不愈者,用針插巴豆一枚,于燈焰上燎,煙未盡急存性,于牙窩根盤上熏之則愈。

     口瘡四十三 夫大人小兒口瘡唇緊,用酸漿水洗去白痂,臨困點綠袍散。

    如或不愈,貼赴筵散。

    又不愈,貼鉛白霜散則愈。

     喉閉四十四 夫男子婦人,喉閉腫痛不能言,微刺兩手大拇指去爪甲如韭葉,是少商穴。

    少商是肺金之井穴也,以針刺,血出立愈。

    如不愈,以溫白湯口中含漱,是以熱導熱也。

     瘿四十五 夫瘿囊腫悶,稽叔夜《養生論》雲:頸如險而瘿,水土之使然也。

    可用人參化瘿丹,服之則消也。

    又以海帶、海藻、昆布三味,皆海中之物,但得三味,投之于水甕中,常食,亦可消矣。

     背疽四十六 夫背瘡初發,便可用藏用丸、玉燭散,大作劑料,下髒腑一、二十行;次以針于腫處亂刺血出,如此者三;後以陽起石散敷之。

    不可便服内托散,内犯官桂,更用酒煎。

    男子以背為陽,更以熱投熱,無乃太熱乎?如瘡少愈,或瘡口未合,瘡痂未斂,風癢時作,可服内托散,以辟風邪耳! 瘰四十七 夫人頭目,有瘡腫瘰,及胸臆脅之間,或有瘡痂腫核不消,及有膿水不止,可用滄鹽一、二兩炒過,以長流水一大碗煎,放溫,作三、五次,頓服訖;候不多時,于咽喉中探引,吐涎三、二升;後服和血通經之藥,如玉燭散、四物湯之類是也。

    《内經》曰:鹹味湧洩為陰。

    湧者,吐也;瀉者,洩也。

    《銅人》曰:少陽起于目銳,行耳後,下脅肋,過期門。

    瘰結核,馬刀挾瘿,是少陽膽經多氣少血之病也。

     便癰四十八 夫便癰者,乃男子之疝也,俗呼為便癰。

    言于大便處害一癰,故名便癰也。

    便癰者,謬名也,《難》《素》所不載也。

    然足厥陰肝之經絡,是氣血行流之道路也。

    沖、任、督脈,亦屬肝經之旁絡也。

    《難經》曰:男子有七疝是也。

    便癰者,血疝也。

    治之以導水丸、桃仁承氣湯,或抵當湯投之,同瘀血不散而治,大作劑料,峻瀉一、二十行;次以玉燭散,和氣血,通經絡之類則是也。

    世之多用大黃、牡蛎而已。

    間有不愈者,是不知和血通經之道也。

     惡瘡四十九 夫一切惡瘡久不愈者,以木香槟榔散貼之則愈。

     下疳五十 夫下疳久不愈者,俗呼曰臊疳是也。

    先以導水、禹功,先瀉肝經,外以木香散敷之,日上三、兩度,然後服淡粥,一、二日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