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則愈矣,是汗、下、吐三法齊行。
既汗、下、吐訖,腑髒空虛,宜以淡漿粥養腸胃二、三日,次服五苓散、益元散同煎,燈心湯調下。
如勢未盡,更宜服神助散,舊名葶苈散,可以流濕潤燥,分陰陽,利小便。
不利小便,非其法也。
既平之後,宜大将息。
忌魚、鹽、酒、肉、果木、房室等事,如此三年則可矣。
如或不然,決死而不救也。
痔漏腫痛十九 夫痔漏腫痛,《内經》曰:因而大飽,筋脈橫解,腸為痔。
痔而不愈,變而為漏,同治濕法而治之。
可先用導水丸、禹功散;瀉訖,次服枳殼丸、木香槟榔丸;更加以葵羹、菠菜、豬羊血等,通利腸胃。
大忌房室,雞、魚、酒、醋等物勿食之。
霍亂吐瀉二十 夫霍亂吐瀉不止者,可用五苓散、益元散各停,冰水調下五、七錢。
如無冰水,可用新汲水調下桂苓甘露散、玉露散、清涼飲子,調下五、七錢。
或香薷湯調下五、七錢亦可。
如無以上諸藥,可服地漿三、五盞亦可。
地漿者,可于淨地掘一井子,用新汲水一桶,并于井子攬令渾,候澄清。
連飲三、五盞立愈。
大忌白術湯、姜桂烏附,種種燥熱之藥。
若服之則必死矣。
巢氏雲:霍者,揮霍而成疾;亂者,陰陽亂也。
皆由陰陽清濁,二氣相幹故也。
大便澀滞二十一 夫老人久病,大便澀滞不通者,可服神功丸、麻仁丸、四生丸則愈矣。
時複服葵菜、菠菜、豬羊血,自然通利也。
《内經》雲:以滑養竅是也。
此病不愈,令人失明也。
五種淋瀝二十二 夫大人小兒病沙石淋,及五種淋瀝閉癃,并臍腹痛,益元散主之,以長流水調下。
八正散、石葦散,根據方服用。
此三藥皆可加減服之。
酒食不消散二十三 夫一切冷食不消,宿酒不散,亦同傷寒,身熱惡寒,戰栗,頭項痛,腰脊強,及兩手脈沉,不可用雙解,止可用導飲丸五、六十丸,量虛實加減,利五、七行。
所傷冷食宿酒,若推盡則頭痛等病自愈也。
次以五苓散、生姜、棗,長流水煎服,五、六服。
不可服酒症進食丸,此藥皆犯巴豆,有熱毒之故也。
酒食所傷二十四 夫膏粱之人,起居閑逸,奉養過度,酒食所傷,以緻中脘留飲脹悶,痞膈醋心,可服木香導飲丸以治之。
夫刍荛之人,飲食粗,衣服寒薄,勞役動作,一切酒食所傷,以緻心腹滿悶,時嘔酸水,可用進食丸治之。
沉積水氣二十五 夫一切沉積水氣,兩脅刺痛,中滿不能食,頭目眩者,可用茶調散,輕湧訖冷涎一、二升,次服七宣丸則愈矣。
木香槟榔丸、導飲丸亦妙。
不可用巴豆銀粉等藥。
諸積不化二十六 夫諸積不化,可服無憂散,每月瀉三、五次。
可用桂苓白術丸散,妙功丸。
大忌生硬粘滑動風發熱等物。
骨蒸熱勞二十七 夫男子婦人,骨蒸熱勞,皮膚枯幹,痰唾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幹煩躁,睡卧不甯,或時喘嗽,飲食少味,困弱無力,虛汗黃瘦等疾,《内經》曰:男子因精不足而成;女子因血不流而得也。
可先以茶調散輕湧訖;次以導水禹功散,輕瀉藥三、兩行;後服柴胡飲子、桂苓甘露散、搜風丸、白術調中湯、木香槟榔丸、人參犀角散之類,量虛實選而用之。
如咯血、吐血、便血,此乃亡血也,并不宜吐,吐之則神昏。
《内經》曰:血者,人之神也。
故亡血則不宜吐。
慎不可服峻熱姜附之藥。
若服之則飲食難進,肌肉消削,轉成危笃也。
五勞之病,乃今人不明發表攻裡之過也。
大忌暑月于手腕、足外踝上着灸。
手腕者,陽池穴也,此穴皆肌肉淺薄之處,灸瘡最難痊。
可及胸,次中脘、臍下、背俞、三裡等穴,或有灸數十者,及以燔針,終無一效,病患反受苦,可不思之?勞疾多饞,所思之物,但可食者,宜《食療本草》而與之。
菠菜、葵羹,冰水、涼物,慎不可禁,以圖水谷入胃,脈道乃行也。
若過忌慎,則胃口閉,胃口閉,則形必瘦,形瘦脈空,乃死之候也。
諸勞皆可仿此。
虛損二十八 夫病患多日虛損無力,補之以無比山藥丸則愈矣。
上喘中滿二十九 夫上喘中滿,醋心腹脹,時時作聲,痞氣上下,不能宣暢。
叔和雲:氣壅三焦不得昌是也。
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次用導水禹功,輕瀉藥三、五行;不愈,更以利膈丸瀉之,使上下宣通,不能壅滞;後服平胃散、五苓散、益元散、桂苓甘露散、三和散,分陰陽、利水道之藥則愈。
一切涎嗽三十 夫富貴之人,一切涎嗽,是飲食濃味,熱痰之緻然也。
先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服人參散、通聖散加半夏,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參半夏丸,以之化痰也。
大忌酸鹹油膩生硬熱物也。
咳嗽三十一 夫貧難之人咳嗽,内外感風冷寒濕之緻然也。
《内經》曰:秋傷于濕,冬生咳嗽。
可服甯神散甯肺散加白術之類則愈矣,忌法同前。
咳逆三十二 夫男子婦人咳逆,俗呼曰呃忒,乃陰陽不和也。
乃傷寒亦有咳逆者,并可用既
既汗、下、吐訖,腑髒空虛,宜以淡漿粥養腸胃二、三日,次服五苓散、益元散同煎,燈心湯調下。
如勢未盡,更宜服神助散,舊名葶苈散,可以流濕潤燥,分陰陽,利小便。
不利小便,非其法也。
既平之後,宜大将息。
忌魚、鹽、酒、肉、果木、房室等事,如此三年則可矣。
如或不然,決死而不救也。
痔漏腫痛十九 夫痔漏腫痛,《内經》曰:因而大飽,筋脈橫解,腸為痔。
痔而不愈,變而為漏,同治濕法而治之。
可先用導水丸、禹功散;瀉訖,次服枳殼丸、木香槟榔丸;更加以葵羹、菠菜、豬羊血等,通利腸胃。
大忌房室,雞、魚、酒、醋等物勿食之。
霍亂吐瀉二十 夫霍亂吐瀉不止者,可用五苓散、益元散各停,冰水調下五、七錢。
如無冰水,可用新汲水調下桂苓甘露散、玉露散、清涼飲子,調下五、七錢。
或香薷湯調下五、七錢亦可。
如無以上諸藥,可服地漿三、五盞亦可。
地漿者,可于淨地掘一井子,用新汲水一桶,并于井子攬令渾,候澄清。
連飲三、五盞立愈。
大忌白術湯、姜桂烏附,種種燥熱之藥。
若服之則必死矣。
巢氏雲:霍者,揮霍而成疾;亂者,陰陽亂也。
皆由陰陽清濁,二氣相幹故也。
大便澀滞二十一 夫老人久病,大便澀滞不通者,可服神功丸、麻仁丸、四生丸則愈矣。
時複服葵菜、菠菜、豬羊血,自然通利也。
《内經》雲:以滑養竅是也。
此病不愈,令人失明也。
五種淋瀝二十二 夫大人小兒病沙石淋,及五種淋瀝閉癃,并臍腹痛,益元散主之,以長流水調下。
八正散、石葦散,根據方服用。
此三藥皆可加減服之。
酒食不消散二十三 夫一切冷食不消,宿酒不散,亦同傷寒,身熱惡寒,戰栗,頭項痛,腰脊強,及兩手脈沉,不可用雙解,止可用導飲丸五、六十丸,量虛實加減,利五、七行。
所傷冷食宿酒,若推盡則頭痛等病自愈也。
次以五苓散、生姜、棗,長流水煎服,五、六服。
不可服酒症進食丸,此藥皆犯巴豆,有熱毒之故也。
酒食所傷二十四 夫膏粱之人,起居閑逸,奉養過度,酒食所傷,以緻中脘留飲脹悶,痞膈醋心,可服木香導飲丸以治之。
夫刍荛之人,飲食粗,衣服寒薄,勞役動作,一切酒食所傷,以緻心腹滿悶,時嘔酸水,可用進食丸治之。
沉積水氣二十五 夫一切沉積水氣,兩脅刺痛,中滿不能食,頭目眩者,可用茶調散,輕湧訖冷涎一、二升,次服七宣丸則愈矣。
木香槟榔丸、導飲丸亦妙。
不可用巴豆銀粉等藥。
諸積不化二十六 夫諸積不化,可服無憂散,每月瀉三、五次。
可用桂苓白術丸散,妙功丸。
大忌生硬粘滑動風發熱等物。
骨蒸熱勞二十七 夫男子婦人,骨蒸熱勞,皮膚枯幹,痰唾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幹煩躁,睡卧不甯,或時喘嗽,飲食少味,困弱無力,虛汗黃瘦等疾,《内經》曰:男子因精不足而成;女子因血不流而得也。
可先以茶調散輕湧訖;次以導水禹功散,輕瀉藥三、兩行;後服柴胡飲子、桂苓甘露散、搜風丸、白術調中湯、木香槟榔丸、人參犀角散之類,量虛實選而用之。
如咯血、吐血、便血,此乃亡血也,并不宜吐,吐之則神昏。
《内經》曰:血者,人之神也。
故亡血則不宜吐。
慎不可服峻熱姜附之藥。
若服之則飲食難進,肌肉消削,轉成危笃也。
五勞之病,乃今人不明發表攻裡之過也。
大忌暑月于手腕、足外踝上着灸。
手腕者,陽池穴也,此穴皆肌肉淺薄之處,灸瘡最難痊。
可及胸,次中脘、臍下、背俞、三裡等穴,或有灸數十者,及以燔針,終無一效,病患反受苦,可不思之?勞疾多饞,所思之物,但可食者,宜《食療本草》而與之。
菠菜、葵羹,冰水、涼物,慎不可禁,以圖水谷入胃,脈道乃行也。
若過忌慎,則胃口閉,胃口閉,則形必瘦,形瘦脈空,乃死之候也。
諸勞皆可仿此。
虛損二十八 夫病患多日虛損無力,補之以無比山藥丸則愈矣。
上喘中滿二十九 夫上喘中滿,醋心腹脹,時時作聲,痞氣上下,不能宣暢。
叔和雲:氣壅三焦不得昌是也。
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次用導水禹功,輕瀉藥三、五行;不愈,更以利膈丸瀉之,使上下宣通,不能壅滞;後服平胃散、五苓散、益元散、桂苓甘露散、三和散,分陰陽、利水道之藥則愈。
一切涎嗽三十 夫富貴之人,一切涎嗽,是飲食濃味,熱痰之緻然也。
先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服人參散、通聖散加半夏,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參半夏丸,以之化痰也。
大忌酸鹹油膩生硬熱物也。
咳嗽三十一 夫貧難之人咳嗽,内外感風冷寒濕之緻然也。
《内經》曰:秋傷于濕,冬生咳嗽。
可服甯神散甯肺散加白術之類則愈矣,忌法同前。
咳逆三十二 夫男子婦人咳逆,俗呼曰呃忒,乃陰陽不和也。
乃傷寒亦有咳逆者,并可用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