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
又古方:亦有用麻經不利,以蟲為使。
然則也、子也、花也,其三物乎?其葉與長潤。
皮青淋湯濯瘀血。
根煮汁冷服,主下血不止。
今用麻仁,極難去殼,醫家多以水浸,經三、兩日,令殼破,曝幹,新瓦上擂取白用。
農家種麻法:擇其子之有斑紋者,謂之雌麻,雲用此則結實繁,它子則不然。
葛洪:主消渴,以秋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飲汁不遇五升便瘥。
唐·韋宙《獨行方》:主折骨痛不可忍。
用大非時即煮幹麻汁服亦同。
亦主撾打瘀血,心腹滿,氣短,皆效。
《治骨髓風毒,疼痛不可運動者。
取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漉出曝幹,于銀器中旋旋炒,直須慢火,待香熟,調勻,即入木臼中,令三、兩人更互搗一極細如白粉即止,平分為十貼,每用一貼,取家釀無灰酒一大瓷湯碗,以砂盆、柳木棰子點酒,研麻粉,旋濾,取白酒直令麻粉盡,餘殼即去之,都合酒一處,煎取一半,待冷熱得所,空腹頓服,日服一貼,藥盡全瘥。
輕者隻于四、五貼則見效。
大抵甚者,不出十貼,必失所苦耳。
其效不可勝紀。
雜它物而用者,張仲景治脾約,大便秘,小便數。
麻子丸:麻子二升,芍藥半斤,濃樸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六物熬搗篩,蜜丸,大如梧桐子。
以漿水飲下十丸,食後服之,日三,不知益加之。
唐方:七宣麻仁丸,亦此類也。
唐本餘:主五勞。
麻子,寒。
肥健,人不老。
食療雲微寒。
治大小便不通,發落,破血,不饑,能寒。
取汁煮粥,去五髒風,潤肺,治關節不通,發落,通血脈,治氣。
青葉,甚長發。
麻子一升,白羊脂七兩,蠟五兩,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不饑。
《洞神經》又取大麻,日中服子末三升;東行茱萸根锉八升,漬之。
平旦服之二升,至夜蟲下。
要見鬼者,取生麻子、菖蒲、鬼臼等分,杵為丸,彈子大。
每朝向日服一丸,服滿百日即見鬼也。
聖惠方:治生眉毛。
用七月烏麻花,陰幹為末。
生烏麻油浸,每夜敷之。
又方:主妊娠心痛煩悶。
用麻子一合研,水一盞,煎取六分,去滓,非時溫服。
外台秘要:治瘰。
七月七日出時收麻花,五月五日收葉,二件作炷子,于上灸百壯。
又方:治虛勞,下焦虛熱,骨節煩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數少,吸吸口燥少氣,淋石熱。
大煮去半分,服四、五劑瘥。
又方:治嘔。
麻仁三兩杵熬,以水研取汁,着少鹽,吃立效。
李谏議嘗用,極妙。
千金方:治發落不生,令長。
麻子一升,熬黑壓油治風癫及百病。
麻仁四升,水六升,猛火煮令牙生去滓,煎取七升。
或多言語,勿怪之。
但人摩手足須定,凡進三劑愈。
又方:主産後血溫服一升,先食。
不瘥,夜再服一升,不吐不下和為粥食。
又方:麻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
一服血止,神驗。
又方:大渴,日飲數鬥,小便赤澀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
取汁飲之,無限日,過九升麻子愈。
又方:卒被毒箭。
麻仁數升,杵飲汁瘥。
食醫心鏡:治風水腹大,臍腰重痛,不可轉動。
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濾取煮作稀粥,着蔥、椒、姜、豉,空心食之。
又方:主五淋,小便赤少升,杵研濾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蔥、椒及熟煮,空心服之。
又方以水二升煮,取汁熱沸,分為三、四服。
新續十全方:令易産。
大麻根三莖,水一升,煎取半升,頓服立産。
衣不下服之亦下。
子母秘錄:産後穢污不盡,腹滿。
麻子三兩,酒五升,煮取二升。
分溫二服,當下惡物。
又方:治小兒赤重者。
麻子一合,炒令香熟,末服一錢匕,蜜漿水和服,立效。
又方:敷之,日六、七度。
周禮典職疏,麻也。
案《喪服傳》雲:牡麻者,《毛詩·九月》菽苴疏雲:謂采麻實以供羹食。
詩雲:桃之夭夭,有其實,即實也。
麻則知麻實也,非花也,麻亦花而後有實也。
龍魚河圖曰歲暮夕四更中,取二七豆子,二七麻子。
家人頭少許發,合麻子、豆着井中祝敕。
辟五溫鬼。
衍義曰:大麻子,海東來者最勝,大如蓮實,如毛羅島。
其次出上郡北地,大如豆,南地者子小。
去殼法:取麻子帛包之,沸湯中浸,湯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
次日日中曝幹取仁,粒粒皆完。
張仲景麻仁丸,是用此大麻子。
胡麻油 胡麻油 微寒,利大腸,胞衣不落,生者摩瘡腫,生秃發。
陶隐居雲:麻油生笮者,若蒸炒正可供作食及燃爾,不入藥用也。
藥性論雲:胡麻生油,塗頭生毛發。
陳藏器雲:胡麻油,大寒,主天行熱秘,腸内結熱。
服一合,取利為度。
食油損聲,令體重。
生油殺蟲,摩惡瘡。
圖經文具胡麻條下。
食療雲:主喑啞,塗之生毛發。
野人閑話杜天師升遐篇:以麻油敷兩足,缯帛裹之,可日行萬裡。
白油麻 大寒,無毒。
治虛勞,滑腸胃,行風氣,通血脈,去頭浮風,潤肌。
食後生啖一合,終身不辍。
與乳母食,其孩子永不病生。
若客熱,可作飲汁服之。
停久者,發霍亂。
又生嚼敷小兒頭上諸瘡
又古方:亦有用麻經不利,以蟲為使。
然則也、子也、花也,其三物乎?其葉與長潤。
皮青淋湯濯瘀血。
根煮汁冷服,主下血不止。
今用麻仁,極難去殼,醫家多以水浸,經三、兩日,令殼破,曝幹,新瓦上擂取白用。
農家種麻法:擇其子之有斑紋者,謂之雌麻,雲用此則結實繁,它子則不然。
葛洪:主消渴,以秋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飲汁不遇五升便瘥。
唐·韋宙《獨行方》:主折骨痛不可忍。
用大非時即煮幹麻汁服亦同。
亦主撾打瘀血,心腹滿,氣短,皆效。
《治骨髓風毒,疼痛不可運動者。
取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漉出曝幹,于銀器中旋旋炒,直須慢火,待香熟,調勻,即入木臼中,令三、兩人更互搗一極細如白粉即止,平分為十貼,每用一貼,取家釀無灰酒一大瓷湯碗,以砂盆、柳木棰子點酒,研麻粉,旋濾,取白酒直令麻粉盡,餘殼即去之,都合酒一處,煎取一半,待冷熱得所,空腹頓服,日服一貼,藥盡全瘥。
輕者隻于四、五貼則見效。
大抵甚者,不出十貼,必失所苦耳。
其效不可勝紀。
雜它物而用者,張仲景治脾約,大便秘,小便數。
麻子丸:麻子二升,芍藥半斤,濃樸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六物熬搗篩,蜜丸,大如梧桐子。
以漿水飲下十丸,食後服之,日三,不知益加之。
唐方:七宣麻仁丸,亦此類也。
唐本餘:主五勞。
麻子,寒。
肥健,人不老。
食療雲微寒。
治大小便不通,發落,破血,不饑,能寒。
取汁煮粥,去五髒風,潤肺,治關節不通,發落,通血脈,治氣。
青葉,甚長發。
麻子一升,白羊脂七兩,蠟五兩,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不饑。
《洞神經》又取大麻,日中服子末三升;東行茱萸根锉八升,漬之。
平旦服之二升,至夜蟲下。
要見鬼者,取生麻子、菖蒲、鬼臼等分,杵為丸,彈子大。
每朝向日服一丸,服滿百日即見鬼也。
聖惠方:治生眉毛。
用七月烏麻花,陰幹為末。
生烏麻油浸,每夜敷之。
又方:主妊娠心痛煩悶。
用麻子一合研,水一盞,煎取六分,去滓,非時溫服。
外台秘要:治瘰。
七月七日出時收麻花,五月五日收葉,二件作炷子,于上灸百壯。
又方:治虛勞,下焦虛熱,骨節煩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數少,吸吸口燥少氣,淋石熱。
大煮去半分,服四、五劑瘥。
又方:治嘔。
麻仁三兩杵熬,以水研取汁,着少鹽,吃立效。
李谏議嘗用,極妙。
千金方:治發落不生,令長。
麻子一升,熬黑壓油治風癫及百病。
麻仁四升,水六升,猛火煮令牙生去滓,煎取七升。
或多言語,勿怪之。
但人摩手足須定,凡進三劑愈。
又方:主産後血溫服一升,先食。
不瘥,夜再服一升,不吐不下和為粥食。
又方:麻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
一服血止,神驗。
又方:大渴,日飲數鬥,小便赤澀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
取汁飲之,無限日,過九升麻子愈。
又方:卒被毒箭。
麻仁數升,杵飲汁瘥。
食醫心鏡:治風水腹大,臍腰重痛,不可轉動。
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濾取煮作稀粥,着蔥、椒、姜、豉,空心食之。
又方:主五淋,小便赤少升,杵研濾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蔥、椒及熟煮,空心服之。
又方以水二升煮,取汁熱沸,分為三、四服。
新續十全方:令易産。
大麻根三莖,水一升,煎取半升,頓服立産。
衣不下服之亦下。
子母秘錄:産後穢污不盡,腹滿。
麻子三兩,酒五升,煮取二升。
分溫二服,當下惡物。
又方:治小兒赤重者。
麻子一合,炒令香熟,末服一錢匕,蜜漿水和服,立效。
又方:敷之,日六、七度。
周禮典職疏,麻也。
案《喪服傳》雲:牡麻者,《毛詩·九月》菽苴疏雲:謂采麻實以供羹食。
詩雲:桃之夭夭,有其實,即實也。
麻則知麻實也,非花也,麻亦花而後有實也。
龍魚河圖曰歲暮夕四更中,取二七豆子,二七麻子。
家人頭少許發,合麻子、豆着井中祝敕。
辟五溫鬼。
衍義曰:大麻子,海東來者最勝,大如蓮實,如毛羅島。
其次出上郡北地,大如豆,南地者子小。
去殼法:取麻子帛包之,沸湯中浸,湯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
次日日中曝幹取仁,粒粒皆完。
張仲景麻仁丸,是用此大麻子。
胡麻油 胡麻油 微寒,利大腸,胞衣不落,生者摩瘡腫,生秃發。
陶隐居雲:麻油生笮者,若蒸炒正可供作食及燃爾,不入藥用也。
藥性論雲:胡麻生油,塗頭生毛發。
陳藏器雲:胡麻油,大寒,主天行熱秘,腸内結熱。
服一合,取利為度。
食油損聲,令體重。
生油殺蟲,摩惡瘡。
圖經文具胡麻條下。
食療雲:主喑啞,塗之生毛發。
野人閑話杜天師升遐篇:以麻油敷兩足,缯帛裹之,可日行萬裡。
白油麻 大寒,無毒。
治虛勞,滑腸胃,行風氣,通血脈,去頭浮風,潤肌。
食後生啖一合,終身不辍。
與乳母食,其孩子永不病生。
若客熱,可作飲汁服之。
停久者,發霍亂。
又生嚼敷小兒頭上諸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