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如此九度。
以湯脫去皮,簸令淨,炒令香,杵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每溫酒化下一丸,忌毒魚、生菜等。
丹房鏡源雲:巨勝煮丹砂。
梁簡文帝勸醫文:胡麻止救頭痛。
今人雲:灰滌菜者,恐未是,蓋今之藜也。
又韓保雲:灰滌菜愈謬矣。
神仙傳魯支生篇:魯女生服胡麻餌術壯,一日行三百裡,走及獐鹿。
本事詩雲: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君不歸。
俗傳雲:胡麻,夫婦同種即生而茂熟,故詩句不取他物,唯以胡麻為興也。
續齊諧剡縣有劉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藥,迷失道路,忽逢一溪,過之、過遇二女,以劉、阮姓名呼之,如舊識耳。
曰:郎等來何晚耶?遂邀之過家,設胡麻飯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衍義曰:胡麻,諸家之說參差不一,隻是今脂麻,更無他義。
蓋其種出于大宛,故言胡麻。
今胡地所出者。
皆肥大,其紋鵲,其色紫黑,故如此區别,取油亦多。
故詩雲:松下飯胡麻,白油麻為一等,如川大黃、川當歸、川升麻、上黨人參、齊州半夏之類,不可與他土者更為二物。
蓋特以其地之所宜立名也。
是知胡麻與白油麻為一物,嘗官于順安軍,雄、霸州之間,備見之。
又二條皆言無毒,治療大同。
今之用白油麻、也不可一日缺也。
然亦不至于大寒,宜兩審之。
青(音箱) 味甘,寒,無毒。
主五髒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補腦髓,堅筋骨。
久服耳目聰明,不饑,不老,增壽。
巨勝苗也。
生中原川谷。
陶隐居雲:胡麻葉也。
甚肥滑,亦可以沐頭,但不知雲何服之。
仙方:并無用此法,正當陰幹,搗為丸散爾。
既服其實,故不複假苗。
五符巨勝丸方:亦雲:葉名青。
本生大宛,度來《本經》在草部上品中,既堪啖,今從胡麻條下。
圖經文具胡麻條下。
食療:生杵汁,沐頭發良。
牛傷熱亦灌之,立愈。
衍義曰:青(音箱),即油麻葉也。
陶隐居《注》亦曰:胡麻葉也。
胡地脂麻鵲色,子頗大日華子雲:葉作湯沐,潤毛發,乃是今人所取胡麻葉。
以湯浸之,良久涎出,湯遂稠黃色,婦人用之梳發。
由是言之,胡麻與白油麻,今之所謂脂麻者是矣。
青即其葉無疑。
麻(音墳) 麻(音墳) 味辛,平,有毒。
主五勞七傷,利五髒,下血寒氣,破積,止痹,散膿,多食令見鬼狂走。
久服通神明,輕身。
一名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
七月七日采,良。
麻子 味甘,平,無毒。
主補中益氣,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複血脈,乳婦産後餘疾,長發,可為沐藥。
久服肥健不老,神仙。
九月采,入土者損人。
生太山川谷。
(畏牡蛎、白薇,惡茯苓。
) 陶隐居雲:麻即牡麻,牡麻則無實,今人作布及履用之。
麻勃,方:藥亦少用,術家合人參服,令逆知未來事。
其子中仁,合丸藥并釀酒,大善,然而其性滑利。
麻根汁及煮飲之,亦,即麻實,非花也。
《爾雅》雲:,實。
《禮》雲:苴,麻之有者。
注雲:有子之麻為苴。
皆謂子爾。
陶以一名麻勃,謂勃勃然如花者,即以為花,重出子條,誤矣。
既以麻為米之上品,今用花為之,花豈為堪食乎?根主産難衣不出,破血壅脹,帶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效。
漚麻汁,主消渴。
搗葉水絞取汁,服五合,主蛔蟲,搗敷蠍毒,效。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麻子,下氣,利小便,去風痹皮頑。
炒令香,搗碎,小便浸取汁服。
婦人倒産,吞二七枚即正。
麻子去風,令人心歡,壓為油,可以油而有毒;晚春種為秋麻,子入藥佳。
臣禹錫等謹按爾雅雲:,實。
釋曰:,麻也;,麻子也。
《儀禮》注:苴,麻之有者。
又《禹貢》青州厥貢岱曰:苴,麻之盛子者也。
一名荸,一名麻母。
藥性論雲:麻花,白毒。
方:用能治一百二十種惡風,黑色遍身苦癢,逐諸風惡血。
主女人經候不通,蟲為使。
又葉沐發,長潤。
青麻湯淋瘀血,主又下血不止。
麻青根一十七枚取三升,冷,分六服。
又雲:大麻仁,使。
治大腸風熱結澀及熱淋。
又麻子二升,大豆一升,熬令香,搗末,蜜丸,日二服,令不饑,耐老益氣。
子五升研,同滓,沐發,令白發不生,補下焦,主治渴。
又子一升,水三升,煮四、五沸,去滓,冷服半升,日二服,瘥。
陳士良雲:大麻仁,主肺髒,潤五髒,利大小便,疏風氣。
不宜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氣,婦人多食發帶疾。
日華子雲:大麻,補虛勞,逐一切風氣,長肌肉,益毛發,去皮膚頑痹,下水氣及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橫逆産。
圖經曰:麻、麻子,生泰山川谷,今處處有。
皆田圃所莳,績其皮以為布者,麻一名麻勃,麻上花勃勃者,七月七日采,麻子九月采,入土者不用。
陶隐居以麻為牡麻,牡麻則無花也。
又引《爾雅》,實。
及《禮》雲:苴,麻之有者,皆謂為子也。
謂陶重出子條為誤。
按《本經》麻,主七傷,利五髒,多食令人狂走。
觀古今方:書,用麻子所治亦爾。
又麻花,非所食之物。
如蘇之論似當矣。
然朱字雲:麻味辛,麻子味甘,此又似二物。
疑本草與《爾雅》、《禮記》有稱謂不同者耳
以湯脫去皮,簸令淨,炒令香,杵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每溫酒化下一丸,忌毒魚、生菜等。
丹房鏡源雲:巨勝煮丹砂。
梁簡文帝勸醫文:胡麻止救頭痛。
今人雲:灰滌菜者,恐未是,蓋今之藜也。
又韓保雲:灰滌菜愈謬矣。
神仙傳魯支生篇:魯女生服胡麻餌術壯,一日行三百裡,走及獐鹿。
本事詩雲: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君不歸。
俗傳雲:胡麻,夫婦同種即生而茂熟,故詩句不取他物,唯以胡麻為興也。
續齊諧剡縣有劉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藥,迷失道路,忽逢一溪,過之、過遇二女,以劉、阮姓名呼之,如舊識耳。
曰:郎等來何晚耶?遂邀之過家,設胡麻飯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衍義曰:胡麻,諸家之說參差不一,隻是今脂麻,更無他義。
蓋其種出于大宛,故言胡麻。
今胡地所出者。
皆肥大,其紋鵲,其色紫黑,故如此區别,取油亦多。
故詩雲:松下飯胡麻,白油麻為一等,如川大黃、川當歸、川升麻、上黨人參、齊州半夏之類,不可與他土者更為二物。
蓋特以其地之所宜立名也。
是知胡麻與白油麻為一物,嘗官于順安軍,雄、霸州之間,備見之。
又二條皆言無毒,治療大同。
今之用白油麻、也不可一日缺也。
然亦不至于大寒,宜兩審之。
青(音箱) 味甘,寒,無毒。
主五髒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補腦髓,堅筋骨。
久服耳目聰明,不饑,不老,增壽。
巨勝苗也。
生中原川谷。
陶隐居雲:胡麻葉也。
甚肥滑,亦可以沐頭,但不知雲何服之。
仙方:并無用此法,正當陰幹,搗為丸散爾。
既服其實,故不複假苗。
五符巨勝丸方:亦雲:葉名青。
本生大宛,度來《本經》在草部上品中,既堪啖,今從胡麻條下。
圖經文具胡麻條下。
食療:生杵汁,沐頭發良。
牛傷熱亦灌之,立愈。
衍義曰:青(音箱),即油麻葉也。
陶隐居《注》亦曰:胡麻葉也。
胡地脂麻鵲色,子頗大日華子雲:葉作湯沐,潤毛發,乃是今人所取胡麻葉。
以湯浸之,良久涎出,湯遂稠黃色,婦人用之梳發。
由是言之,胡麻與白油麻,今之所謂脂麻者是矣。
青即其葉無疑。
麻(音墳) 麻(音墳) 味辛,平,有毒。
主五勞七傷,利五髒,下血寒氣,破積,止痹,散膿,多食令見鬼狂走。
久服通神明,輕身。
一名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
七月七日采,良。
麻子 味甘,平,無毒。
主補中益氣,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複血脈,乳婦産後餘疾,長發,可為沐藥。
久服肥健不老,神仙。
九月采,入土者損人。
生太山川谷。
(畏牡蛎、白薇,惡茯苓。
) 陶隐居雲:麻即牡麻,牡麻則無實,今人作布及履用之。
麻勃,方:藥亦少用,術家合人參服,令逆知未來事。
其子中仁,合丸藥并釀酒,大善,然而其性滑利。
麻根汁及煮飲之,亦,即麻實,非花也。
《爾雅》雲:,實。
《禮》雲:苴,麻之有者。
注雲:有子之麻為苴。
皆謂子爾。
陶以一名麻勃,謂勃勃然如花者,即以為花,重出子條,誤矣。
既以麻為米之上品,今用花為之,花豈為堪食乎?根主産難衣不出,破血壅脹,帶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效。
漚麻汁,主消渴。
搗葉水絞取汁,服五合,主蛔蟲,搗敷蠍毒,效。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麻子,下氣,利小便,去風痹皮頑。
炒令香,搗碎,小便浸取汁服。
婦人倒産,吞二七枚即正。
麻子去風,令人心歡,壓為油,可以油而有毒;晚春種為秋麻,子入藥佳。
臣禹錫等謹按爾雅雲:,實。
釋曰:,麻也;,麻子也。
《儀禮》注:苴,麻之有者。
又《禹貢》青州厥貢岱曰:苴,麻之盛子者也。
一名荸,一名麻母。
藥性論雲:麻花,白毒。
方:用能治一百二十種惡風,黑色遍身苦癢,逐諸風惡血。
主女人經候不通,蟲為使。
又葉沐發,長潤。
青麻湯淋瘀血,主又下血不止。
麻青根一十七枚取三升,冷,分六服。
又雲:大麻仁,使。
治大腸風熱結澀及熱淋。
又麻子二升,大豆一升,熬令香,搗末,蜜丸,日二服,令不饑,耐老益氣。
子五升研,同滓,沐發,令白發不生,補下焦,主治渴。
又子一升,水三升,煮四、五沸,去滓,冷服半升,日二服,瘥。
陳士良雲:大麻仁,主肺髒,潤五髒,利大小便,疏風氣。
不宜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氣,婦人多食發帶疾。
日華子雲:大麻,補虛勞,逐一切風氣,長肌肉,益毛發,去皮膚頑痹,下水氣及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橫逆産。
圖經曰:麻、麻子,生泰山川谷,今處處有。
皆田圃所莳,績其皮以為布者,麻一名麻勃,麻上花勃勃者,七月七日采,麻子九月采,入土者不用。
陶隐居以麻為牡麻,牡麻則無花也。
又引《爾雅》,實。
及《禮》雲:苴,麻之有者,皆謂為子也。
謂陶重出子條為誤。
按《本經》麻,主七傷,利五髒,多食令人狂走。
觀古今方:書,用麻子所治亦爾。
又麻花,非所食之物。
如蘇之論似當矣。
然朱字雲:麻味辛,麻子味甘,此又似二物。
疑本草與《爾雅》、《禮記》有稱謂不同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