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硬欲結膿,令消。
取鹿角于右上磨取白汁,塗幹又塗,不得手近,并以人嗍卻黃水,一日許即散。
深師方:療五瘿。
取鹿厭以家酒漬,炙幹,納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味盡更易,十具愈。
又方:治馬鞍瘡。
鹿角灰酢和塗之。
子母秘錄:療煩悶,腹痛,血不盡。
鹿角燒末,豉汁服方寸匕。
日二服,漸加至三錢匕。
楊氏産乳療腰痛。
鹿角屑熬令納酒一大升中浸之,冷又燒赤又浸,如此數過,細研,空心酒調鹿角末方寸匕服。
姚和衆治小兒烈,多别良草,恒食名物,諸草不食,處必山崗。
産婦下澤,飨神用其肉者,以其性别清淨故也。
凡餌藥之人,久食鹿肉,服藥必不得力。
所以鹿恒食解毒草,能制諸藥耳。
名草者,葛花菜、鹿蔥、白藥苗、白蒿、水芹、甘草、齊頭蒿、山蒼耳、荠。
又五月勿食鹿,傷神。
衍義曰:鹿茸,他獸肉多屬十二辰及八卦。
昔黃帝立子、醜等為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名獸,配十二辰屬。
故獐鹿肉為肉中第一者,避十二辰也。
味亦勝他肉。
三祀皆以鹿臘,其義如此。
茸最難得,不破及不出卻血者,蓋其力盡在血中,獵時多有損傷故也。
茸上毛先薄,以酥塗勻,于烈焰中急灼之。
若不先以酥塗,恐火焰傷茸。
俟毛淨,微炙入藥。
今人亦能将麻茸僞為之,不可不察也。
頭亦可釀酒,然須作漿時,稍益蔥椒。
角為膠,别有法。
按《月令》冬至一陽生,麋角解;夏至一陰生,鹿角解;各逐陰陽分合,如此解落。
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種,殆疏矣。
凡麋、鹿角自生至堅完,無兩月之久,大者二十餘斤,其堅如石,計一晝夜須生數兩。
凡骨之類,成長無速于此;雖草木至易生,亦無能及之,豈可與凡骨血為比。
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
凡用茸,無須太嫩,唯長四、五寸,茸端如馬瑙紅者最佳。
須佐以他藥,則有功。
牛角 下閉血,瘀血疼痛,女人帶下血。
燔之。
味苦,無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沙牛角,味苦,溫,無毒。
主下閉瘀血,女子帶下下血。
燒以為灰赤白帶下,止冷痢瀉血。
水牛角 療時氣,寒熱頭痛。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雲:水牛角,平。
藥決雲:水牛角,味苦,冷,無毒。
髓 補中,填骨髓。
久服增年。
髓,味甘,溫,無毒。
主安五髒,平三焦,溫骨髓,補中,續絕益氣,止洩痢,消渴。
以酒服之。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黑牛髓和地黃汁、白蜜等分作煎服,治瘦病。
膽 可丸藥。
膽,味苦,大寒。
除心腹熱渴,利口焦燥,益目精。
陶隐居雲:此朱書牛角、髓、其膽,《本經》附出牛黃條中,此以類相從耳,非上品之藥,今拔出随例在此,不關件數,猶是黑書别品之限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青牛膽,君,無毒。
主消渴,利大小腸。
臘月牯牛膽,中盛黑豆一百粒,後一百日開取,食後、夜間吞二七枚,鎮肝明目。
黑豆盛浸不計多少。
心 主虛忘。
肝 主明目。
腎 主補腎氣,益精。
齒 主小兒牛痫。
肉 味甘,平,無毒。
主消渴,止洩,安中益氣,養脾胃,自死者不良。
屎 寒。
主水腫,惡氣。
用塗門戶,着壁者。
燔之,主鼠,惡瘡。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烏牛糞為上。
又小兒夜啼,取幹牛糞如手大,安卧席下,勿令母知,子、母俱吉。
黃犍牛、烏牯牛溺 主水腫,腹脹腳滿,利小便。
陶隐居雲:此牛,亦牛為勝,青牛最良,水牛為可充食爾。
自死謂疫死,肉多毒。
青牛腸不可共犬肉、犬血食之,令人成病也。
唐本注雲:《别錄》雲,牛鼻中木卷,療小兒痫。
草卷燒之為屑,主小兒鼻下瘡。
耳中垢,主蛇傷,惡毒。
臍中毛,主小兒久不行。
白牛懸蹄,主婦人崩中,漏赤白。
屎,主霍亂。
屎中大豆,主小兒痫,婦人産難。
特牛莖,主婦人漏下赤白,無子。
烏牛膽,主明目及疳濕,以釀槐子服之彌佳。
腦,主消渴,風眩。
齒,主小兒驚痫。
尿,主消渴,黃膽,水腫,腳氣,小理不通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牛肉,平。
消水腫,除濕氣,補虛,令人強筋骨,壯健。
鼻和石燕煮汁服,主消渴。
肝和腹内百葉,作生姜、醋食之,主熱氣,水氣,丹毒,壓丹石發熱,解酒勞。
五髒,主人五髒。
黃牛肉,小溫。
補益腰腳。
獨肝者有大毒,食之,痢血至死。
北人牛瘦,多以蛇從鼻灌之,則為獨肝也。
水牛則無之。
以前二色牛肉,自死者發痼疾癖,令人成疰病。
落崖死者良。
黃牛乳,生服利人,下熱氣,冷補,潤肌,止渴。
和蒜煎三、五沸食之,主冷氣癖,羸瘦。
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熱食則壅。
不欲頓服,欲得漸消。
與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結症。
凡以乳及溺、屎去病者,黑牛強于黃牛。
酥堪合諸膏,摩風腫跌,血瘀。
醍醐更佳,性滑,以物盛之皆透,唯雞子殼及葫蘆盛之不出。
屎熱灰敷炙瘡不瘥者。
水牛、黃牛角及在糞土中爛白者,燒為黑灰末服,主赤白痢。
口中涎,主反胃。
又取老牛涎沫如棗核大,置水中服之,終身不噎。
口中(醜之反)草,絞取汁服,止哕。
《本經》不言黃牛、烏牛、水牛,但言牛。
牛有數種,南人以水牛為牛,北人以黃牛、烏牛為牛。
牛種既殊,入用亦别也。
臣禹錫等謹按大腹水腫通用藥雲:黃牛溺,寒。
蜀本雲:黃犍牛溺,味苦、辛,微溫,無毒。
孟诜雲:牛者,稼穑之資,不多屠殺,自死者,血脈已絕,骨髓已竭,不堪食。
黃牛發藥動病,黑牛尤不可食。
黑牛尿及屎隻入藥。
又頭、蹄,下熱風,患冷人不可食。
其肝,醋煮食之治瘦。
日華子雲:水牛肉,冷,微毒。
角,煎治熱毒風并壯熱。
角,燒焦治腸風瀉血痢,崩中帶下,水瀉。
涎,止反胃嘔吐。
治噎,要取即以水洗口後,鹽塗之,則重吐出。
黃牛肉,溫,微毒。
益腰腳。
大都食之發藥毒動病,不如水牛也。
唯酥乳佳。
骨髓,溫,無毒。
治吐血,鼻洪,崩中帶下,腸風瀉血并水瀉。
燒灰用。
圖經文具第十六卷中牛黃條下。
食療雲:肚,主消渴,風眩,補五髒,以醋煮食之。
肝,治痢。
腎,主補腎。
髓,安五髒,平三焦,溫中。
久服增年。
以酒送之。
和地黃汁、白蜜作煎,服之治瘦病。
恐是牛脂也。
糞,主霍亂,煮飲之。
又,婦人無乳汁,取牛鼻作羹,空心食之。
不過三、兩日,有汁下無限。
若中年壯盛者,食之良。
又,宰之尚不堪食,非論自死者。
其牛肉取三斤,爛切,将啖解槽咬人惡馬,隻兩啖後,頗甚馴良。
若三、五頓後,其馬獰豚不堪騎。
十二月勿食,傷神。
外台秘要大病後不足,病虛勞,補虛。
取七歲以下,五歲以上黃牛乳一升,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饑,稍稍飲,不得多,十日服不住,佳。
又方:必效治上吐下利者,為濕霍亂。
黃牛屎半升,水一升,煮三、兩沸,和牛屎濾過取汁,服半升則止。
牛子屎亦得,又方:治久患氣脹。
烏牛尿,空心溫服一升,日一服,氣散則止。
千金方:鼻中生瘡,黑牛耳垢敷之良。
又方:治痔。
臘月牛脾一具,熟食之盡,瘥。
勿與鹽、醬,未瘥再作。
又方:主喉痹。
燒牛角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五色丹名油腫,若犯多緻死,不可輕之。
以屎敷之,幹即易。
千金翼主症癖及主鼓脹滿。
黑牛尿一升,微火煎如稠糖。
空心飲服一大棗許,當轉病出,隔日更服之。
又方:治甘蟲蝕鼻生瘡。
取烏牛耳中垢敷之,良。
肘後方:治傷寒時氣,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牛肉裹腫處止。
《外台秘要》同。
又方:風毒腳氣,若經已滿,撚之沒指。
但勤飲烏牛溺二取牛耳中垢封之,愈。
又方:治鼠腫核痛,若已有瘡口膿血出者,以熱屎敷之。
日三。
經驗方:痔漏張用方:犍牛兒膽、膽各一個,用膩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将膽汁、膩粉、麝香和是驗,瘡口漸合,生面蓋瘡内一遍,出惡物。
經驗後方:治冷痢。
沙角燒灰,粥飲調下兩錢。
梅師方:治卒陰腎痛。
燒牛屎末,和酒敷之,幹即易。
又方:治霍亂,吐痢不止,心煩,四肢逆冷,黃牛屎一升,以水二升,煎取一升,以綿濾過,去滓頓服。
又方:治水腫,小便澀。
黃牛以雞子白和敷之,幹即易。
食醫心鏡主水浮氣腫,腹肚脹滿,小便澀少。
水牛蹄一隻,湯洗去毛如食法,隔夜煮令爛熟取汁作羹。
蹄切,空心飽食。
又主水氣,大腹浮腫,小便澀少。
水牛尾滌洗,去毛細切,作KT極熟吃之。
煮食亦佳。
又,牛肉一斤熟蒸,以姜、醋,空心食。
水牛皮爛煮熟蒸切于豉汁中食之。
又烏犍牛尿半升,空心飲之利小便。
又牛盛熱時卒死,其腦食之生腸癰。
集驗方:治淋。
取牛耳中毛,燒取半錢,水服瘥。
孫用和方:治赤白帶下。
牛角燒令煙斷,附子以鹽水浸泡七度去皮,右件等分,搗羅為末。
每空心酒下二錢匕。
兵部手集治水病初得危急。
烏牛尿,每服一合,瘥。
塞上方:主鼠奶痔。
牛角燒作灰末,空心酒服方寸匕。
姚氏方:卒得淋。
取牛尾燒灰,水服半錢,瘥。
又方:湯火燒灼瘡,單敷濕屎,立痛止,常日用良。
又方:治毒蛇螫人,牛耳垢敷之佳。
子母秘錄:治血氣逆,心煩悶滿,心痛。
燒水牛角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小兒白秃瘡,頭上瘡團團白色。
以牛屎敷之。
産書主難産。
牛糞中大豆一枚,擘作兩片,一片書父,一片書子,卻合,以少水吞之,立産。
耳珠先生固牙齒法良。
殺牛齒三十枚,固濟瓶中,令通赤,取細研為末。
水一盞,末二錢匕,煎令熱,含浸牙齒,冷即吐卻,永堅牢。
或有損動者,末揩之。
禮記牛夜鳴則,不可食。
丹房鏡源雲:牛屎,抽銅暈。
衍義曰:牛角,此則黃牛角。
用尖燒為黑灰,微存性,治婦人血崩,大便血及冷痢。
又白水牛鼻,幹、濕皆可用,治偏風口斜,以火炙熱,于不患處一邊熨之,漸正。
羊角 羊角 味鹹、苦,溫、微寒,無毒。
主青盲,明目,殺疥蟲,止寒洩,辟惡鬼、虎野狼,止驚悸,療百節中結氣,風頭痛及蠱毒,吐血,婦人産後餘痛。
燒之殺鬼魅,辟虎野狼。
久服安心益氣輕身。
生河西川谷。
取無時,勿使中濕,濕即有毒。
菟絲為之使。
唐本注雲:此羊角,以青羝為佳,餘不入藥用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羚羊角,使。
治産後惡血煩悶,燒灰酒服之。
又主輕身,治小兒驚痫。
又曰青羊角,亦大寒。
日華子雲:牯羊角,退熱,治山瘴,溪毒,燒之去蛇。
羊髓 味甘,溫,無毒。
主男女傷中,陰氣不足,利血脈,益經氣。
以酒服之。
青羊膽 主青盲,明目。
唐本注雲:羊膽,療疳濕,時行熱瘡,和醋服之良。
臣禹錫等謹按目翳通用藥雲:青羊膽,平。
藥性論雲:青羊肝,服之明目。
膽點眼中,主赤障,白膜,風淚,主解蠱毒。
羊肺 補肺,主咳嗽。
唐本注雲:羊肺療渴,止小便數。
并小豆葉煮食之,良。
羊心 止憂恚,膈氣。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心有孔者殺人。
羊腎 補腎氣,益精髓。
唐本注雲:羊腎合脂為羹,療勞痢甚效。
蒜齑食之一升,療症瘕。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腎,補虛,耳聾,陰弱,壯陽,益胃,止小便,治虛損盜汗。
羊齒 主小兒羊痫寒熱。
三月三日取。
羊肉 味甘,大熱,無毒。
主緩中,字乳餘疾,及頭腦大風汗出,虛勞寒冷,補中益氣,安心止驚。
唐本注雲:羊肉,熱病瘥後食之,發熱殺人。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羊肉,溫。
主風眩,瘦病,小兒驚痫,丈夫五勞七傷,髒氣虛寒。
河西羊最佳,河東羊亦好。
縱驅至南方,筋力自勞損,安能補益人。
肚,主補胃,小便數,以肥肚作羹,食三、五度瘥。
又雲羊肉,患天行及瘧人食,發熱困重緻死。
日華子雲:羊肉治腦風并大風,開胃,肥健。
頭,涼。
治骨蒸,腦熱頭眩,明目,小兒驚痫。
脂,治遊風并黑。
羊骨 熱。
主虛勞,寒中,羸瘦。
羊屎 燔之,主小兒洩痢,腸鳴,驚痫。
陶隐居雲:羊角,方藥不甚用,其餘皆入湯煎。
羊有三、四種:最以青色者為勝;次則烏羊;其羊及虜中無角羊,正可啖食之。
為藥不及都下者。
其乳、髓則肥好也。
羊肝,不可合豬肉及梅子、小豆食之,傷人心、大病患。
唐本注雲:羊屎,煮湯下灌,療大人、小兒腹中諸疾,疳濕,大小便不通。
燒之熏鼻,主中惡,心腹刺痛,熏瘡,療諸瘡,中毒,痔等。
骨蒸彌良。
羊肝,性冷。
療肝風虛熱,目赤暗無所見,生食子肝七枚,神效。
羊頭,療風眩,瘦疾,小兒驚痫。
骨療同。
羊血,主女人中風,血虛悶,産後血暈悶絕者,生飲一升,即活。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羊乳,補虛,與小兒含之,主口瘡,不堪充藥,為其膻故。
羊五髒,補人五髒。
肝,主明目,薄切,曬幹為末,和決明子、蓼子并炒香,搗篩為丸。
每日服之,去盲暗。
皮作,食之去風。
屎燒灰沐發長黑,和雁肪塗頭生發。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羊毛,醋煮裹腳,治轉筋。
角灰,主鬼氣,下血。
日華子雲:牯羊糞燒灰,理耳并刺。
圖經曰:羊角,出河西川谷,今河東、陝西及近都州郡皆有之。
此青羝羊也。
餘羊則不堪,取無時。
勿使中濕,濕則有毒。
羊齒、骨及五髒皆溫、平而主疾,唯肉性大熱,時疾初愈,百日内不可食,食之當複發及令人骨蒸也。
羊屎,方:書多用。
近人取以納鲫魚腹中,瓦缶固濟燒灰,以塗髭發,令易生而黑,甚效。
乳,療蜘蛛咬,遍身生絲者,生飲之即愈。
劉禹錫《傳信方》載其效雲:貞元十一年,餘至奚吏部宅坐客,有崔員外因話及此。
崔雲:目擊有人為蜘蛛咬,腹大如有妊,遍身生絲,其家棄之,乞食于道,有僧教吃羊乳,未幾而疾平。
胃,主虛羸,張文仲有主久病瘦羸,不生肌肉,水氣在脅下,不能飲食,四肢煩熱者。
羊胃湯方:羊胃一枚,術一升,并切,以水二鬥,煮取九升,一服一升,日三,三日盡,更作兩劑,乃瘥。
肉多入湯劑。
胡洽羊肉湯,療寒勞不足,産後及身腹中有激痛方:當歸四兩,生姜五兩,羊肉一斤,三味以水一鬥二升,煮肉取七升,去肉,納諸藥煮取三升。
一服七合,日三夜一。
又有大羊肉湯,療婦人産後大虛,心腹絞痛,厥逆,氣息乏少,皆今醫家通用者。
又有青羊脂丸。
主疰病相易者,皆大方也。
羊之種類亦多,而羊亦有褐色、黑白色者
取鹿角于右上磨取白汁,塗幹又塗,不得手近,并以人嗍卻黃水,一日許即散。
深師方:療五瘿。
取鹿厭以家酒漬,炙幹,納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味盡更易,十具愈。
又方:治馬鞍瘡。
鹿角灰酢和塗之。
子母秘錄:療煩悶,腹痛,血不盡。
鹿角燒末,豉汁服方寸匕。
日二服,漸加至三錢匕。
楊氏産乳療腰痛。
鹿角屑熬令納酒一大升中浸之,冷又燒赤又浸,如此數過,細研,空心酒調鹿角末方寸匕服。
姚和衆治小兒烈,多别良草,恒食名物,諸草不食,處必山崗。
産婦下澤,飨神用其肉者,以其性别清淨故也。
凡餌藥之人,久食鹿肉,服藥必不得力。
所以鹿恒食解毒草,能制諸藥耳。
名草者,葛花菜、鹿蔥、白藥苗、白蒿、水芹、甘草、齊頭蒿、山蒼耳、荠。
又五月勿食鹿,傷神。
衍義曰:鹿茸,他獸肉多屬十二辰及八卦。
昔黃帝立子、醜等為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名獸,配十二辰屬。
故獐鹿肉為肉中第一者,避十二辰也。
味亦勝他肉。
三祀皆以鹿臘,其義如此。
茸最難得,不破及不出卻血者,蓋其力盡在血中,獵時多有損傷故也。
茸上毛先薄,以酥塗勻,于烈焰中急灼之。
若不先以酥塗,恐火焰傷茸。
俟毛淨,微炙入藥。
今人亦能将麻茸僞為之,不可不察也。
頭亦可釀酒,然須作漿時,稍益蔥椒。
角為膠,别有法。
按《月令》冬至一陽生,麋角解;夏至一陰生,鹿角解;各逐陰陽分合,如此解落。
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種,殆疏矣。
凡麋、鹿角自生至堅完,無兩月之久,大者二十餘斤,其堅如石,計一晝夜須生數兩。
凡骨之類,成長無速于此;雖草木至易生,亦無能及之,豈可與凡骨血為比。
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
凡用茸,無須太嫩,唯長四、五寸,茸端如馬瑙紅者最佳。
須佐以他藥,則有功。
牛角 下閉血,瘀血疼痛,女人帶下血。
燔之。
味苦,無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沙牛角,味苦,溫,無毒。
主下閉瘀血,女子帶下下血。
燒以為灰赤白帶下,止冷痢瀉血。
水牛角 療時氣,寒熱頭痛。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雲:水牛角,平。
藥決雲:水牛角,味苦,冷,無毒。
髓 補中,填骨髓。
久服增年。
髓,味甘,溫,無毒。
主安五髒,平三焦,溫骨髓,補中,續絕益氣,止洩痢,消渴。
以酒服之。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黑牛髓和地黃汁、白蜜等分作煎服,治瘦病。
膽 可丸藥。
膽,味苦,大寒。
除心腹熱渴,利口焦燥,益目精。
陶隐居雲:此朱書牛角、髓、其膽,《本經》附出牛黃條中,此以類相從耳,非上品之藥,今拔出随例在此,不關件數,猶是黑書别品之限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青牛膽,君,無毒。
主消渴,利大小腸。
臘月牯牛膽,中盛黑豆一百粒,後一百日開取,食後、夜間吞二七枚,鎮肝明目。
黑豆盛浸不計多少。
心 主虛忘。
肝 主明目。
腎 主補腎氣,益精。
齒 主小兒牛痫。
肉 味甘,平,無毒。
主消渴,止洩,安中益氣,養脾胃,自死者不良。
屎 寒。
主水腫,惡氣。
用塗門戶,着壁者。
燔之,主鼠,惡瘡。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烏牛糞為上。
又小兒夜啼,取幹牛糞如手大,安卧席下,勿令母知,子、母俱吉。
黃犍牛、烏牯牛溺 主水腫,腹脹腳滿,利小便。
陶隐居雲:此牛,亦牛為勝,青牛最良,水牛為可充食爾。
自死謂疫死,肉多毒。
青牛腸不可共犬肉、犬血食之,令人成病也。
唐本注雲:《别錄》雲,牛鼻中木卷,療小兒痫。
草卷燒之為屑,主小兒鼻下瘡。
耳中垢,主蛇傷,惡毒。
臍中毛,主小兒久不行。
白牛懸蹄,主婦人崩中,漏赤白。
屎,主霍亂。
屎中大豆,主小兒痫,婦人産難。
特牛莖,主婦人漏下赤白,無子。
烏牛膽,主明目及疳濕,以釀槐子服之彌佳。
腦,主消渴,風眩。
齒,主小兒驚痫。
尿,主消渴,黃膽,水腫,腳氣,小理不通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牛肉,平。
消水腫,除濕氣,補虛,令人強筋骨,壯健。
鼻和石燕煮汁服,主消渴。
肝和腹内百葉,作生姜、醋食之,主熱氣,水氣,丹毒,壓丹石發熱,解酒勞。
五髒,主人五髒。
黃牛肉,小溫。
補益腰腳。
獨肝者有大毒,食之,痢血至死。
北人牛瘦,多以蛇從鼻灌之,則為獨肝也。
水牛則無之。
以前二色牛肉,自死者發痼疾癖,令人成疰病。
落崖死者良。
黃牛乳,生服利人,下熱氣,冷補,潤肌,止渴。
和蒜煎三、五沸食之,主冷氣癖,羸瘦。
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熱食則壅。
不欲頓服,欲得漸消。
與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結症。
凡以乳及溺、屎去病者,黑牛強于黃牛。
酥堪合諸膏,摩風腫跌,血瘀。
醍醐更佳,性滑,以物盛之皆透,唯雞子殼及葫蘆盛之不出。
屎熱灰敷炙瘡不瘥者。
水牛、黃牛角及在糞土中爛白者,燒為黑灰末服,主赤白痢。
口中涎,主反胃。
又取老牛涎沫如棗核大,置水中服之,終身不噎。
口中(醜之反)草,絞取汁服,止哕。
《本經》不言黃牛、烏牛、水牛,但言牛。
牛有數種,南人以水牛為牛,北人以黃牛、烏牛為牛。
牛種既殊,入用亦别也。
臣禹錫等謹按大腹水腫通用藥雲:黃牛溺,寒。
蜀本雲:黃犍牛溺,味苦、辛,微溫,無毒。
孟诜雲:牛者,稼穑之資,不多屠殺,自死者,血脈已絕,骨髓已竭,不堪食。
黃牛發藥動病,黑牛尤不可食。
黑牛尿及屎隻入藥。
又頭、蹄,下熱風,患冷人不可食。
其肝,醋煮食之治瘦。
日華子雲:水牛肉,冷,微毒。
角,煎治熱毒風并壯熱。
角,燒焦治腸風瀉血痢,崩中帶下,水瀉。
涎,止反胃嘔吐。
治噎,要取即以水洗口後,鹽塗之,則重吐出。
黃牛肉,溫,微毒。
益腰腳。
大都食之發藥毒動病,不如水牛也。
唯酥乳佳。
骨髓,溫,無毒。
治吐血,鼻洪,崩中帶下,腸風瀉血并水瀉。
燒灰用。
圖經文具第十六卷中牛黃條下。
食療雲:肚,主消渴,風眩,補五髒,以醋煮食之。
肝,治痢。
腎,主補腎。
髓,安五髒,平三焦,溫中。
久服增年。
以酒送之。
和地黃汁、白蜜作煎,服之治瘦病。
恐是牛脂也。
糞,主霍亂,煮飲之。
又,婦人無乳汁,取牛鼻作羹,空心食之。
不過三、兩日,有汁下無限。
若中年壯盛者,食之良。
又,宰之尚不堪食,非論自死者。
其牛肉取三斤,爛切,将啖解槽咬人惡馬,隻兩啖後,頗甚馴良。
若三、五頓後,其馬獰豚不堪騎。
十二月勿食,傷神。
外台秘要大病後不足,病虛勞,補虛。
取七歲以下,五歲以上黃牛乳一升,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饑,稍稍飲,不得多,十日服不住,佳。
又方:必效治上吐下利者,為濕霍亂。
黃牛屎半升,水一升,煮三、兩沸,和牛屎濾過取汁,服半升則止。
牛子屎亦得,又方:治久患氣脹。
烏牛尿,空心溫服一升,日一服,氣散則止。
千金方:鼻中生瘡,黑牛耳垢敷之良。
又方:治痔。
臘月牛脾一具,熟食之盡,瘥。
勿與鹽、醬,未瘥再作。
又方:主喉痹。
燒牛角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五色丹名油腫,若犯多緻死,不可輕之。
以屎敷之,幹即易。
千金翼主症癖及主鼓脹滿。
黑牛尿一升,微火煎如稠糖。
空心飲服一大棗許,當轉病出,隔日更服之。
又方:治甘蟲蝕鼻生瘡。
取烏牛耳中垢敷之,良。
肘後方:治傷寒時氣,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牛肉裹腫處止。
《外台秘要》同。
又方:風毒腳氣,若經已滿,撚之沒指。
但勤飲烏牛溺二取牛耳中垢封之,愈。
又方:治鼠腫核痛,若已有瘡口膿血出者,以熱屎敷之。
日三。
經驗方:痔漏張用方:犍牛兒膽、膽各一個,用膩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将膽汁、膩粉、麝香和是驗,瘡口漸合,生面蓋瘡内一遍,出惡物。
經驗後方:治冷痢。
沙角燒灰,粥飲調下兩錢。
梅師方:治卒陰腎痛。
燒牛屎末,和酒敷之,幹即易。
又方:治霍亂,吐痢不止,心煩,四肢逆冷,黃牛屎一升,以水二升,煎取一升,以綿濾過,去滓頓服。
又方:治水腫,小便澀。
黃牛以雞子白和敷之,幹即易。
食醫心鏡主水浮氣腫,腹肚脹滿,小便澀少。
水牛蹄一隻,湯洗去毛如食法,隔夜煮令爛熟取汁作羹。
蹄切,空心飽食。
又主水氣,大腹浮腫,小便澀少。
水牛尾滌洗,去毛細切,作KT極熟吃之。
煮食亦佳。
又,牛肉一斤熟蒸,以姜、醋,空心食。
水牛皮爛煮熟蒸切于豉汁中食之。
又烏犍牛尿半升,空心飲之利小便。
又牛盛熱時卒死,其腦食之生腸癰。
集驗方:治淋。
取牛耳中毛,燒取半錢,水服瘥。
孫用和方:治赤白帶下。
牛角燒令煙斷,附子以鹽水浸泡七度去皮,右件等分,搗羅為末。
每空心酒下二錢匕。
兵部手集治水病初得危急。
烏牛尿,每服一合,瘥。
塞上方:主鼠奶痔。
牛角燒作灰末,空心酒服方寸匕。
姚氏方:卒得淋。
取牛尾燒灰,水服半錢,瘥。
又方:湯火燒灼瘡,單敷濕屎,立痛止,常日用良。
又方:治毒蛇螫人,牛耳垢敷之佳。
子母秘錄:治血氣逆,心煩悶滿,心痛。
燒水牛角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小兒白秃瘡,頭上瘡團團白色。
以牛屎敷之。
産書主難産。
牛糞中大豆一枚,擘作兩片,一片書父,一片書子,卻合,以少水吞之,立産。
耳珠先生固牙齒法良。
殺牛齒三十枚,固濟瓶中,令通赤,取細研為末。
水一盞,末二錢匕,煎令熱,含浸牙齒,冷即吐卻,永堅牢。
或有損動者,末揩之。
禮記牛夜鳴則,不可食。
丹房鏡源雲:牛屎,抽銅暈。
衍義曰:牛角,此則黃牛角。
用尖燒為黑灰,微存性,治婦人血崩,大便血及冷痢。
又白水牛鼻,幹、濕皆可用,治偏風口斜,以火炙熱,于不患處一邊熨之,漸正。
羊角 羊角 味鹹、苦,溫、微寒,無毒。
主青盲,明目,殺疥蟲,止寒洩,辟惡鬼、虎野狼,止驚悸,療百節中結氣,風頭痛及蠱毒,吐血,婦人産後餘痛。
燒之殺鬼魅,辟虎野狼。
久服安心益氣輕身。
生河西川谷。
取無時,勿使中濕,濕即有毒。
菟絲為之使。
唐本注雲:此羊角,以青羝為佳,餘不入藥用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羚羊角,使。
治産後惡血煩悶,燒灰酒服之。
又主輕身,治小兒驚痫。
又曰青羊角,亦大寒。
日華子雲:牯羊角,退熱,治山瘴,溪毒,燒之去蛇。
羊髓 味甘,溫,無毒。
主男女傷中,陰氣不足,利血脈,益經氣。
以酒服之。
青羊膽 主青盲,明目。
唐本注雲:羊膽,療疳濕,時行熱瘡,和醋服之良。
臣禹錫等謹按目翳通用藥雲:青羊膽,平。
藥性論雲:青羊肝,服之明目。
膽點眼中,主赤障,白膜,風淚,主解蠱毒。
羊肺 補肺,主咳嗽。
唐本注雲:羊肺療渴,止小便數。
并小豆葉煮食之,良。
羊心 止憂恚,膈氣。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心有孔者殺人。
羊腎 補腎氣,益精髓。
唐本注雲:羊腎合脂為羹,療勞痢甚效。
蒜齑食之一升,療症瘕。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腎,補虛,耳聾,陰弱,壯陽,益胃,止小便,治虛損盜汗。
羊齒 主小兒羊痫寒熱。
三月三日取。
羊肉 味甘,大熱,無毒。
主緩中,字乳餘疾,及頭腦大風汗出,虛勞寒冷,補中益氣,安心止驚。
唐本注雲:羊肉,熱病瘥後食之,發熱殺人。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羊肉,溫。
主風眩,瘦病,小兒驚痫,丈夫五勞七傷,髒氣虛寒。
河西羊最佳,河東羊亦好。
縱驅至南方,筋力自勞損,安能補益人。
肚,主補胃,小便數,以肥肚作羹,食三、五度瘥。
又雲羊肉,患天行及瘧人食,發熱困重緻死。
日華子雲:羊肉治腦風并大風,開胃,肥健。
頭,涼。
治骨蒸,腦熱頭眩,明目,小兒驚痫。
脂,治遊風并黑。
羊骨 熱。
主虛勞,寒中,羸瘦。
羊屎 燔之,主小兒洩痢,腸鳴,驚痫。
陶隐居雲:羊角,方藥不甚用,其餘皆入湯煎。
羊有三、四種:最以青色者為勝;次則烏羊;其羊及虜中無角羊,正可啖食之。
為藥不及都下者。
其乳、髓則肥好也。
羊肝,不可合豬肉及梅子、小豆食之,傷人心、大病患。
唐本注雲:羊屎,煮湯下灌,療大人、小兒腹中諸疾,疳濕,大小便不通。
燒之熏鼻,主中惡,心腹刺痛,熏瘡,療諸瘡,中毒,痔等。
骨蒸彌良。
羊肝,性冷。
療肝風虛熱,目赤暗無所見,生食子肝七枚,神效。
羊頭,療風眩,瘦疾,小兒驚痫。
骨療同。
羊血,主女人中風,血虛悶,産後血暈悶絕者,生飲一升,即活。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羊乳,補虛,與小兒含之,主口瘡,不堪充藥,為其膻故。
羊五髒,補人五髒。
肝,主明目,薄切,曬幹為末,和決明子、蓼子并炒香,搗篩為丸。
每日服之,去盲暗。
皮作,食之去風。
屎燒灰沐發長黑,和雁肪塗頭生發。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羊毛,醋煮裹腳,治轉筋。
角灰,主鬼氣,下血。
日華子雲:牯羊糞燒灰,理耳并刺。
圖經曰:羊角,出河西川谷,今河東、陝西及近都州郡皆有之。
此青羝羊也。
餘羊則不堪,取無時。
勿使中濕,濕則有毒。
羊齒、骨及五髒皆溫、平而主疾,唯肉性大熱,時疾初愈,百日内不可食,食之當複發及令人骨蒸也。
羊屎,方:書多用。
近人取以納鲫魚腹中,瓦缶固濟燒灰,以塗髭發,令易生而黑,甚效。
乳,療蜘蛛咬,遍身生絲者,生飲之即愈。
劉禹錫《傳信方》載其效雲:貞元十一年,餘至奚吏部宅坐客,有崔員外因話及此。
崔雲:目擊有人為蜘蛛咬,腹大如有妊,遍身生絲,其家棄之,乞食于道,有僧教吃羊乳,未幾而疾平。
胃,主虛羸,張文仲有主久病瘦羸,不生肌肉,水氣在脅下,不能飲食,四肢煩熱者。
羊胃湯方:羊胃一枚,術一升,并切,以水二鬥,煮取九升,一服一升,日三,三日盡,更作兩劑,乃瘥。
肉多入湯劑。
胡洽羊肉湯,療寒勞不足,産後及身腹中有激痛方:當歸四兩,生姜五兩,羊肉一斤,三味以水一鬥二升,煮肉取七升,去肉,納諸藥煮取三升。
一服七合,日三夜一。
又有大羊肉湯,療婦人産後大虛,心腹絞痛,厥逆,氣息乏少,皆今醫家通用者。
又有青羊脂丸。
主疰病相易者,皆大方也。
羊之種類亦多,而羊亦有褐色、黑白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