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如牙硝,光淨者良。
驢馬藥亦用。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砂,主婦人、丈夫羸瘦積病,血氣不調,腸鳴,食飲不消,腰腳疼,癖痰飲,喉中結氣,反胃吐水。
令人能食,肥健。
一飛為酸砂,二飛為伏翼,三飛為定精,色如鵝兒黃,和諸補藥為丸,服之有暴熱。
飛煉有法,亦能變鐵。
又按别本注雲:胡人謂為濃沙,其性大熱,今雲溫,恐有誤也。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砂,有大毒。
畏漿水,忌羊血。
味酸、鹹。
能銷五金八石,腐壞人腸胃。
生食之,化人心為血。
中者,研生綠豆汁,飲一、二升解之。
道門中有伏煉法。
能除冷病,大益陽事。
蕭炳雲:砂,使。
生不宜多服。
光淨者良,今生北庭為上。
日華子雲:北庭砂,味辛、酸,暖,無毒。
畏一切酸。
補水髒,暖子宮,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氣塊癖,及血崩帶下,惡瘡息肉。
食肉飽脹,夜多小便,女人血氣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
凡修制,用黃丹、鍛石作櫃,赤使用,并無毒。
世人自疑爛肉,如人被刀刃所傷,以北庭敷定,當時生痂。
亦名狄鹽者。
圖經曰:砂,出西戎,今西涼夏國及河東、陝西近邊州郡亦有之。
然西戎來者,顆塊光明,大者有如拳,重三、五兩,小者如指面,入藥最緊。
邊界出者,雜碎如麻豆粒,又夾砂石,用之須飛澄去土石訖,亦無力,彼人謂之氣砂。
此藥近出唐世,而方書着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硝輩合餌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
此本攻積聚之物,熱而有毒,多食腐壞人腸胃,生用又能化人心為血,固非平居可餌者。
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當鹽食之,無害,蓋積習之久,若魏武啖野葛不毒之義也。
又名北庭砂,又名狄鹽。
《本經》雲:柔金銀,可為焊藥。
今人作焊藥,乃用硼砂,硼砂出于南海。
性溫,平。
今醫家治咽喉最為要切。
其狀甚光瑩,亦有極大塊者,諸方亦稀用。
陳藏器雲:有暴熱,損發。
聖惠方治懸癰卒腫。
用砂半錢,綿裹含,咽津,即瘥。
外台秘要:救急治魚骨哽在喉中。
以少許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
經驗方:砂丸方:砂不計多少,用罐子内着砂,上面更坐罐子一個,用紙筋、白土和上下俱了。
窨幹後,從辰初時便用蒼耳自在落下葉,将來搗羅為末,藥上鋪頭蓋底,上面罐子内用水坐着,水旋添,火燒從罐子外五寸以來圍繞,欲盡更添火,移向前罐子周回,火盡更旋燒促向前,計一伏時為度,更不移火,卻閑雜人及婦人不得見,一伏時住。
取來搗羅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逐日十丸至十五丸,溫酒或米飲下,并無忌,若燒吃三、二斤,進食無病。
陳巽:治元髒虛冷,氣攻臍腹疼痛。
砂一兩,川烏頭生去皮臍,杵為末取二兩,砂生研,用纖霞草末二兩,與砂同研勻,用一小砂罐子,不固濟,慢火燒通赤熱,将拌了者砂入罐子内,不蓋口加頂火一秤,候火盡爐寒取出研,與烏頭末同研勻,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丸,熱木香湯、醋湯任下。
青霞子《寶藏論》:砂,若草伏住火不碎,可轉制得諸石藥,并引諸藥,可治婦人久冷。
砂為五金賊也,若石藥并灰霜伏得者,不堪用也。
太清服煉靈砂法雲:北庭砂所禀陰石之氣,性含陽毒之精,功能消敗去穢益陽,其功甚着。
丹房鏡源雲:砂性有大毒,或沉冷之疾可服則愈,久服有癰腫。
出北庭白黃者,訣曰為五金賊,能制合群藥。
藥中之使,自制雄、雌黃。
衍義曰:砂,金銀有僞,投熔窩中,其僞物盡消散。
矧人腹中有久積,故可潰腐也。
合他藥治目中翳,用之須水飛過,入瓷器中,于重湯中煮其器,使自幹,殺其毒及去其塵穢。
鉛丹 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驚痫癫疾,除熱下氣,止小便利,除毒熱臍攣,金瘡溢血。
煉化還成九光,久服通神明。
一名鉛華,生于鉛。
生蜀郡平澤。
陶隐居雲:即今熬鉛所作黃丹也。
畫用者,俗方亦稀用,唯《仙經》塗丹釜所須,雲化成九光者,當謂九光丹以為釜爾,無别變煉法。
唐本注雲:丹、白二粉,俱炒錫作,今《經》稱鉛丹,陶雲熬鉛,俱誤矣。
今注:此即今黃丹也,與粉錫二物,俱是化鉛為之。
按李含光《音義》雲:黃丹,胡粉皆化鉛,未聞用錫者,故參同契雲:若胡粉投炭中,色壞為鉛。
《抱樸子·内篇》雲: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是化鉛所作,今唐注以三物俱炒錫,大誤矣。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鉛丹,君。
主治驚悸狂走,嘔逆,消渴。
煎膏用,止痛生肌。
蕭炳雲:臣,不入湯。
日華子雲:黃丹,涼,無毒。
鎮心安神,療反胃,止吐血及嗽,敷金瘡長肉,及湯火瘡,染須發。
可煎膏。
圖經文具鉛、錫條下。
外台秘要:《集驗》療逆産方:真丹刀圭,塗兒跖下。
肘後方:客忤,中惡之類,多于道間得之,令人心腹疼痛,脹滿,氣沖心胸,不即治亦害人。
救之方:真丹方寸匕,蜜三合和服之,口噤者折齒灌之。
又方:治傷寒及時氣,溫病頭痛壯熱,脈盛。
真丹塗行身令遍,向火坐令汗出。
又方:蠍螫人,黃丹醋調塗之。
經驗方:碧霞丹:治吐逆立效。
北來黃丹四兩篩過,用好米醋半升,同藥入铫内煎令幹,卻用炭火三秤,就铫内透紅,冷,取研細為末,用粟米飯丸如桐子大。
煎酵湯下七丸,不嚼,隻一服。
王氏博濟:治風痫驅風散:鉛丹二兩,白礬二兩,為末。
用磚一口,以紙鋪磚上,先以丹鋪紙上,次以礬鋪丹上,然後用紙捅,卻将十斤柳木柴燒過為度,取出細研。
每服一錢,溫酒下。
劉氏:治小兒瘧方:黃丹兩錢匕,以蜜水和與服,冷即以酒和,令服之良。
子母秘錄:治小兒重舌方:黃丹如豆大,内管中,以安舌下。
治瘧百草霜:黃丹等分細研。
每服二錢匕,于發日空心米飲調服,不過兩服愈。
衍義曰:鉛丹,本謂之黃丹,化鉛而成。
别有法,《唐本》注:炒錫作。
然《經》稱鉛丹,則炒錫之說誤矣。
亦不為難辨,蓋錫則以黯暗,鉛則明白,以此為異。
治瘧及久積皆用。
鉛 鉛 味甘,無毒。
鎮心安神,治傷寒毒瓦斯,反胃嘔哕,蛇蜴所咬,炙熨之。
(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曰:鉛,生蜀郡平澤。
錫,生桂陽山谷。
今有銀坑處皆有之。
而臨賀出錫尤盛,亦謂之白錯。
鉛丹,黃丹也。
粉錫,胡粉也。
二物并是化鉛所作,胡附于鉛。
鏡雖銅而皆用錫雜之,乃能明白,故鏡鼻附于錫。
謹按《字書》:為錫,為,鉛為青金,雖相似而入用殊别也。
又有鉛霜,亦出于鉛。
其法以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經久成霜,亦謂之鉛白霜。
性極冷,人治風痰及嬰孺驚滞藥。
今醫家用之尤多。
凡鑄銅之物,多和以錫。
《考工記》:攻金之工,金有六齊是也。
凡藥用銅弩牙、古文錢之類,皆以有錫,故其用亦近之。
又鉛灰治瘰。
劉禹錫着其法雲:取鉛三兩,鐵器中熬之,久當有腳如黑灰和脂塗子上,仍以舊帛貼之,數數去帛,拭惡汁又貼,如此半月許,亦不痛、不破、不作瘡,但内消之為水,瘥。
雖流過項亦瘥。
陳藏器雲:錫、鉛及琅、銅鏡鼻銅,陶雲琅殺錫毒,按錫有黑有白、黑錫,寒,小毒。
主瘿瘤,鬼氣疰忤,錯為末,和青木香,敷風瘡腫惡毒。
《本經》雖有條,皆以成丹及粉,非專為鉛、錫生文也。
錫為粉,化鉛為丹。
《本經》雲鉛丹,錫粉是也。
蘇雲鉛為丹,錫為粉,深誤。
經驗方治發背及諸般癰毒瘡。
黑鉛一斤,甘草三兩,微炙锉,用酒一鬥,着空瓶在旁,先以甘草置在酒瓶内,然後熔鉛投在酒瓶中,卻出酒,在空瓶内取出鉛,根據前熔後投,如此者九度,并甘草去之,隻留酒,令病者飲,醉寝即愈。
勝金方:烏髭鬓,明目,牢齒牙。
黑鉛半斤,大鉛内熔成汁,旋入桑條灰,柳木攪令成沙,上以熟絹羅為末。
每日早晨如常揩齒牙後,用溫水漱在盂子内,取用其水洗眼,治諸般眼疾。
髭黃白者,用之皆變黑也。
又方治金石藥毒。
用黑鉛一斤,以坩埚中熔成汁,投酒一升,如此十數回,候酒至半升,去鉛,頓服之瘥。
青霞子《寶藏論》雲:黑鉛草伏得成寶,可點銅為銀,并鑄作鼎,養朱砂住得火,養水銀住火,斷粉霜住火。
太清服煉靈砂法:錫、鉛俱禀北方壬癸陰極之精也,性濡滑,服之而多陰毒,傷人心胃。
丹房鏡源雲:鉛,鹹。
鉛者不出銀,熟鉛是也。
嘉州隴利州出鉛精之葉,深有變形之狀,文曰紫背鉛,鉛能碎金鋼砧。
草節鉛出嘉州,打着碎,如燒之有硫黃臭煙者。
信州鉛、盧氏鉛,此粗惡,用時直須濾過。
陰平鉛出劍州,是鐵之苗,鉛黃花投汞中,以文武火養,自浮面上,掠刮取炒作黃丹色。
釣腳鉛出雅州山洞溪砂中,形如皂子,又如蝌蚪子,黑色。
炒鉛丹法:鉛一斤,土硫黃一兩,硝石一兩。
上先熔鉛成汁,下醋點之,滾沸時下土硫黃一小塊,并續更下硝石少許,沸定再點醋,根據前下少許硝、黃,已硝,沸盡黃亦盡,炒為末成丹。
粉錫 粉錫 味辛,寒,無毒。
主伏屍毒螫,殺三蟲,去鼈瘕,療惡瘡,堕胎,止小便利。
一名解錫。
陶隐居雲:即今化鉛所作胡粉也。
其有金色者,療屍蟲彌良,而謂之粉錫,事與經乖。
唐本注雲:鉛丹、胡粉,實用錫造。
陶今言化鉛作之,《經》雲粉錫,亦為誤矣。
今注按《本經》呼為粉錫,然其實鉛粉也。
故英公序雲:鉛、錫莫辨者,蓋謂此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胡粉,使,又名定粉。
味甘、辛,無毒。
能治積聚不消,焦炒,止小兒疳痢。
陳藏器雲:胡粉,本功外,主久痢成疳。
和水及雞子白服,以糞黑為度,為其殺蟲而止痢也。
日華子雲:光粉,涼,無毒。
治癰腫爛,嘔逆,療症瘕,小兒疳氣。
圖經文具鉛條下。
外台秘要:誤吞錢并金銀物。
以胡粉一兩,搗調之,分再服食水銀金如泥,吞金銀物在腹中,服之令消洋出之。
千金方:治瘡中水。
胡粉、炭灰白等分,脂和塗孔上,水即止。
又方:治諸腋臭。
胡粉三合,以牛脂和,煎令可丸,塗之。
肘後方:治笃病新起早勞,食飲多緻複欲死方:水服胡粉少許。
《傷寒類要》同。
又方:治卒從高落下,瘀血搶心,面青短氣欲死方:胡粉一錢匕,和水服之,即瘥。
孫真人食忌:治火燒瘡,以胡粉、羊髓和塗上,封之。
食醫心鏡:治小兒舌上瘡。
取胡粉末并豬骨中髓敷之,日三度。
張文仲:治幹濕癬等及陰下常濕且臭,或作瘡。
但以胡粉一物粉之,除即瘥止,常用大驗。
《肘後方》同。
又方:治寸白蟲。
熬胡粉令速燥,平旦作肉,以藥方寸匕納中,服之有大效。
又方:小兒疳瘡。
胡粉熬八分,豬脂和塗之,瘥為度,油亦得。
子母秘錄:小兒夜啼。
胡粉服水調三豆大,日三服。
又方:小兒腹脹。
胡粉鹽熬色變,以摩腹上,兼治腹皮青。
若不理,須臾死。
又方:治小兒無辜痢赤白兼成疳。
胡粉熟蒸,熬令色變,以飲服之。
又方:治小兒耳後月蝕瘡,胡粉和土塗上。
丹房鏡源雲:胡粉可制硫黃,亦可用外櫃。
衍義曰:粉錫,胡粉也,又名定粉。
止洩痢,積聚及久痢。
東壁土 主下部瘡,脫肛。
陶隐居雲:此屋之東壁上土爾,當取東壁之東邊,謂常先見日光,刮取用之。
亦療小兒風臍,又可除油污衣,勝鍛石、滑石。
唐本注雲:此土摩幹、濕二癬,極有效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東壁土,亦或單用。
性平。
刮末細篩,點目中去翳。
又東壁土一蚬殼細末,敷豌豆瘡及主溫瘧。
日華子雲:東壁土,溫,無毒。
陳藏器雲:好土,味甘,平,無毒。
主洩痢,冷熱赤白,腹内熱毒絞結痛,下血。
取入地幹土,以水煮三、五沸,絞去滓,适稀稠,及暖服二升。
又解諸藥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并解之。
取東壁土用之,功亦小同。
止洩痢,霍亂煩悶為要。
取其向陽壁久幹也。
張司空雲:土三尺以上曰糞,三尺以下曰土。
服之當去上惡物,勿令入客水。
又食牛馬肉及肝中毒者,先锉頭發,令寸長,拌好土,作溏泥二升,合和飲之,須臾發皆貫所食肝出。
牛馬獨肝者有大毒,不可食。
漢武雲:文成食馬肝死。
又人卒患心痛,畫地作五字,以撮取中央土,水和一升絞,服之良也。
又雲土消,大寒,無毒。
主傷寒時氣,黃膽病,煩熱,湯淋取汁頓服之。
《莊子》雲:蜣轉丸是也。
藏在土中,掘地得之,正圓如人撚作,彌久者佳。
又雲土槟榔,主惡瘡,諸蟲咬及瘰,疥等,細研油塗之,狀如槟榔,于土穴中及階除間得之。
新者猶軟,雲蟾蜍屎也。
蟾食百蟲,故特主惡瘡。
圖經文具鍛石條下。
外台秘要:治肛門凸出,故東壁土一升研,皂莢三挺長一尺二寸,壁土挹粉肛門。
其頭出處,取皂莢炙暖更遞熨之,瘥。
肘後方:服藥過劑及中毒,煩悶欲死。
刮東壁土以水一、二升,調飲之。
經驗方:治背癰疖。
以多年煙熏壁土并黃柏二件等搗羅末,用生姜汁拌成膏,攤貼之,更以茅香湯調下一錢匕,服,妙也。
子母秘錄治小兒臍風瘡,曆年不瘥方:東壁土敷之。
衍義東壁土文具伏龍肝條下。
赤銅屑 以醋和如麥飯,袋盛,先刺腋下脈,去血,封之,攻腋臭神效。
又熬使極熱,投酒中,服五合,日三,主賊風反折。
又燒赤銅五斤,内酒二鬥中百遍,服同煎,主賊風其驗今按陳藏器本草雲:赤銅屑,主折傷,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損者。
取細研酒中溫服之,直入處,六畜死後,取骨視之,猶有焊痕。
赤銅為佳,熟銅不堪。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銅屑,味苦,平,微毒。
明目,治風眼,接骨焊齒,療女人血氣及心痛。
又雲銅器,平。
治霍亂轉筋,腎堂及臍下疰痛,并衣被襯後,貯火熨之。
外台秘要:治狐臭。
崔氏方:先用清水淨洗,又用清酢漿淨洗訖,微揩使破,取銅屑和酢熟揩。
又方:赤銅屑,以酢和銀器中,炒極熱,以布裹,熨腋下,冷複易,瘥止,甚驗。
太清服煉靈砂法雲:銅禀東方乙陰之氣,結而成魄。
性利,服之傷腎。
朝野佥載雲:定州人崔務,墜馬折足。
醫者令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痊平,及亡後十餘年改葬,視其胫骨折處,有銅束之。
丹房鏡源雲:武昌銅若作丹,打之不裂拆。
錫銅鏡鼻 臣禹錫等謹按月閉通用藥雲:錫銅鏡鼻,平。
主女子血閉,症瘕,伏腸,絕孕及伏屍邪氣。
生桂陽山谷。
陶隐居雲:此物與胡粉異類,而今共條,當以其非隻成一藥,故以附見錫品中也。
古無純銅作鏡者,皆用錫雜之,《别錄》用銅鏡鼻,即是今破古銅鏡鼻爾。
用之當燒令赤内酒中飲之。
若置醯中出入百過,亦可搗也。
鉛與錫,《本經》雲生桂陽,今則乃出臨賀,猶是分桂陽所置。
鉛與錫相似,而入用大異。
唐本注雲:臨賀出者名鉛,一名白,唯此一處資天下用,其錫出銀處皆有之。
雖相似,而入用大異也。
今按别本注雲:凡鑄鏡皆用錫和,不爾即不明白,故言錫銅鏡鼻,今廣陵者為勝。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銅鏡鼻,微寒。
主治産後餘疹刺痛三十六候,取七枚投醋中,熬過呷之。
亦可入當歸、芍藥煎服之。
藥訣雲:鏡鼻,味酸,冷,無毒。
日華子雲:古鑒,平,微毒。
辟一切邪魅,女人鬼交,飛屍蠱毒,小兒驚痫,百蟲入人耳鼻中,将就彼敲,其蟲即出。
又催生,及治暴心痛,并燒酒淬服之。
圖經文具鉛、錫條下。
聖惠方:治小兒卒中客忤。
用銅照子鼻燒令赤,着少許酒中淬過,少少與兒服之。
銅青 平,微毒。
治婦人血氣心痛,合金瘡,止血,明目,去膚赤息肉。
生銅皆有青,青則銅之精華,銅器上綠色是,北庭者最佳。
治目時淘洗用。
(新補見陳藏器、日華子。
) 陳藏器雲:陶雲青銅不入方用。
按青銅明目,去膚赤,合金瘡,止血,入水不爛,令瘡青黑。
生熟銅皆有青,即是銅之精華,大者即空綠,以次空青也。
銅青獨在銅器上綠色者是。
經驗方: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語,備急大效。
碧琳丹:生碌二兩淨洗,于乳缽内研細,以水化去石澄清,同碌粉慢火熬令幹,是取辰日辰時于辰位上修合,再研勻入麝香一分同研,以糯米糊和丸如彈子大,陰幹。
如卒中者,每丸作二服,用薄荷酒研下。
癱緩一切風,用朱砂酒研化下,候吐涎出,沫青碧色,瀉下惡物。
又方:治小兒綠雲丹:不計分兩,研細如粉,用醋面糊和丸如雞頭大。
每有中者,才覺便用薄荷酒磨下一丸,須臾便吐,其涎如膠,令人以手拔之候吐罷,神效。
井底沙 至冷,主治湯火燒瘡用。
千金方:蠍螫人。
以井底泥塗敷之,溫則易之。
肘後方:卧忽不寤,勿以火照,火照之殺人。
但痛齧其踵及足拇指甲際,而多唾其面即活。
井底泥塗目畢,令人垂頭于井中,呼其姓名便起。
又方:治妊娠得時疫病令胎不傷,取井底泥敷心下。
代赭 代赭 味苦、甘,寒,無毒。
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産難,胞衣不出,堕胎,養血氣,除五髒血脈中熱,血
驢馬藥亦用。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砂,主婦人、丈夫羸瘦積病,血氣不調,腸鳴,食飲不消,腰腳疼,癖痰飲,喉中結氣,反胃吐水。
令人能食,肥健。
一飛為酸砂,二飛為伏翼,三飛為定精,色如鵝兒黃,和諸補藥為丸,服之有暴熱。
飛煉有法,亦能變鐵。
又按别本注雲:胡人謂為濃沙,其性大熱,今雲溫,恐有誤也。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砂,有大毒。
畏漿水,忌羊血。
味酸、鹹。
能銷五金八石,腐壞人腸胃。
生食之,化人心為血。
中者,研生綠豆汁,飲一、二升解之。
道門中有伏煉法。
能除冷病,大益陽事。
蕭炳雲:砂,使。
生不宜多服。
光淨者良,今生北庭為上。
日華子雲:北庭砂,味辛、酸,暖,無毒。
畏一切酸。
補水髒,暖子宮,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氣塊癖,及血崩帶下,惡瘡息肉。
食肉飽脹,夜多小便,女人血氣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
凡修制,用黃丹、鍛石作櫃,赤使用,并無毒。
世人自疑爛肉,如人被刀刃所傷,以北庭敷定,當時生痂。
亦名狄鹽者。
圖經曰:砂,出西戎,今西涼夏國及河東、陝西近邊州郡亦有之。
然西戎來者,顆塊光明,大者有如拳,重三、五兩,小者如指面,入藥最緊。
邊界出者,雜碎如麻豆粒,又夾砂石,用之須飛澄去土石訖,亦無力,彼人謂之氣砂。
此藥近出唐世,而方書着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硝輩合餌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
此本攻積聚之物,熱而有毒,多食腐壞人腸胃,生用又能化人心為血,固非平居可餌者。
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當鹽食之,無害,蓋積習之久,若魏武啖野葛不毒之義也。
又名北庭砂,又名狄鹽。
《本經》雲:柔金銀,可為焊藥。
今人作焊藥,乃用硼砂,硼砂出于南海。
性溫,平。
今醫家治咽喉最為要切。
其狀甚光瑩,亦有極大塊者,諸方亦稀用。
陳藏器雲:有暴熱,損發。
聖惠方治懸癰卒腫。
用砂半錢,綿裹含,咽津,即瘥。
外台秘要:救急治魚骨哽在喉中。
以少許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
經驗方:砂丸方:砂不計多少,用罐子内着砂,上面更坐罐子一個,用紙筋、白土和上下俱了。
窨幹後,從辰初時便用蒼耳自在落下葉,将來搗羅為末,藥上鋪頭蓋底,上面罐子内用水坐着,水旋添,火燒從罐子外五寸以來圍繞,欲盡更添火,移向前罐子周回,火盡更旋燒促向前,計一伏時為度,更不移火,卻閑雜人及婦人不得見,一伏時住。
取來搗羅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逐日十丸至十五丸,溫酒或米飲下,并無忌,若燒吃三、二斤,進食無病。
陳巽:治元髒虛冷,氣攻臍腹疼痛。
砂一兩,川烏頭生去皮臍,杵為末取二兩,砂生研,用纖霞草末二兩,與砂同研勻,用一小砂罐子,不固濟,慢火燒通赤熱,将拌了者砂入罐子内,不蓋口加頂火一秤,候火盡爐寒取出研,與烏頭末同研勻,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丸,熱木香湯、醋湯任下。
青霞子《寶藏論》:砂,若草伏住火不碎,可轉制得諸石藥,并引諸藥,可治婦人久冷。
砂為五金賊也,若石藥并灰霜伏得者,不堪用也。
太清服煉靈砂法雲:北庭砂所禀陰石之氣,性含陽毒之精,功能消敗去穢益陽,其功甚着。
丹房鏡源雲:砂性有大毒,或沉冷之疾可服則愈,久服有癰腫。
出北庭白黃者,訣曰為五金賊,能制合群藥。
藥中之使,自制雄、雌黃。
衍義曰:砂,金銀有僞,投熔窩中,其僞物盡消散。
矧人腹中有久積,故可潰腐也。
合他藥治目中翳,用之須水飛過,入瓷器中,于重湯中煮其器,使自幹,殺其毒及去其塵穢。
鉛丹 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驚痫癫疾,除熱下氣,止小便利,除毒熱臍攣,金瘡溢血。
煉化還成九光,久服通神明。
一名鉛華,生于鉛。
生蜀郡平澤。
陶隐居雲:即今熬鉛所作黃丹也。
畫用者,俗方亦稀用,唯《仙經》塗丹釜所須,雲化成九光者,當謂九光丹以為釜爾,無别變煉法。
唐本注雲:丹、白二粉,俱炒錫作,今《經》稱鉛丹,陶雲熬鉛,俱誤矣。
今注:此即今黃丹也,與粉錫二物,俱是化鉛為之。
按李含光《音義》雲:黃丹,胡粉皆化鉛,未聞用錫者,故參同契雲:若胡粉投炭中,色壞為鉛。
《抱樸子·内篇》雲: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是化鉛所作,今唐注以三物俱炒錫,大誤矣。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鉛丹,君。
主治驚悸狂走,嘔逆,消渴。
煎膏用,止痛生肌。
蕭炳雲:臣,不入湯。
日華子雲:黃丹,涼,無毒。
鎮心安神,療反胃,止吐血及嗽,敷金瘡長肉,及湯火瘡,染須發。
可煎膏。
圖經文具鉛、錫條下。
外台秘要:《集驗》療逆産方:真丹刀圭,塗兒跖下。
肘後方:客忤,中惡之類,多于道間得之,令人心腹疼痛,脹滿,氣沖心胸,不即治亦害人。
救之方:真丹方寸匕,蜜三合和服之,口噤者折齒灌之。
又方:治傷寒及時氣,溫病頭痛壯熱,脈盛。
真丹塗行身令遍,向火坐令汗出。
又方:蠍螫人,黃丹醋調塗之。
經驗方:碧霞丹:治吐逆立效。
北來黃丹四兩篩過,用好米醋半升,同藥入铫内煎令幹,卻用炭火三秤,就铫内透紅,冷,取研細為末,用粟米飯丸如桐子大。
煎酵湯下七丸,不嚼,隻一服。
王氏博濟:治風痫驅風散:鉛丹二兩,白礬二兩,為末。
用磚一口,以紙鋪磚上,先以丹鋪紙上,次以礬鋪丹上,然後用紙捅,卻将十斤柳木柴燒過為度,取出細研。
每服一錢,溫酒下。
劉氏:治小兒瘧方:黃丹兩錢匕,以蜜水和與服,冷即以酒和,令服之良。
子母秘錄:治小兒重舌方:黃丹如豆大,内管中,以安舌下。
治瘧百草霜:黃丹等分細研。
每服二錢匕,于發日空心米飲調服,不過兩服愈。
衍義曰:鉛丹,本謂之黃丹,化鉛而成。
别有法,《唐本》注:炒錫作。
然《經》稱鉛丹,則炒錫之說誤矣。
亦不為難辨,蓋錫則以黯暗,鉛則明白,以此為異。
治瘧及久積皆用。
鉛 鉛 味甘,無毒。
鎮心安神,治傷寒毒瓦斯,反胃嘔哕,蛇蜴所咬,炙熨之。
(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曰:鉛,生蜀郡平澤。
錫,生桂陽山谷。
今有銀坑處皆有之。
而臨賀出錫尤盛,亦謂之白錯。
鉛丹,黃丹也。
粉錫,胡粉也。
二物并是化鉛所作,胡附于鉛。
鏡雖銅而皆用錫雜之,乃能明白,故鏡鼻附于錫。
謹按《字書》:為錫,為,鉛為青金,雖相似而入用殊别也。
又有鉛霜,亦出于鉛。
其法以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經久成霜,亦謂之鉛白霜。
性極冷,人治風痰及嬰孺驚滞藥。
今醫家用之尤多。
凡鑄銅之物,多和以錫。
《考工記》:攻金之工,金有六齊是也。
凡藥用銅弩牙、古文錢之類,皆以有錫,故其用亦近之。
又鉛灰治瘰。
劉禹錫着其法雲:取鉛三兩,鐵器中熬之,久當有腳如黑灰和脂塗子上,仍以舊帛貼之,數數去帛,拭惡汁又貼,如此半月許,亦不痛、不破、不作瘡,但内消之為水,瘥。
雖流過項亦瘥。
陳藏器雲:錫、鉛及琅、銅鏡鼻銅,陶雲琅殺錫毒,按錫有黑有白、黑錫,寒,小毒。
主瘿瘤,鬼氣疰忤,錯為末,和青木香,敷風瘡腫惡毒。
《本經》雖有條,皆以成丹及粉,非專為鉛、錫生文也。
錫為粉,化鉛為丹。
《本經》雲鉛丹,錫粉是也。
蘇雲鉛為丹,錫為粉,深誤。
經驗方治發背及諸般癰毒瘡。
黑鉛一斤,甘草三兩,微炙锉,用酒一鬥,着空瓶在旁,先以甘草置在酒瓶内,然後熔鉛投在酒瓶中,卻出酒,在空瓶内取出鉛,根據前熔後投,如此者九度,并甘草去之,隻留酒,令病者飲,醉寝即愈。
勝金方:烏髭鬓,明目,牢齒牙。
黑鉛半斤,大鉛内熔成汁,旋入桑條灰,柳木攪令成沙,上以熟絹羅為末。
每日早晨如常揩齒牙後,用溫水漱在盂子内,取用其水洗眼,治諸般眼疾。
髭黃白者,用之皆變黑也。
又方治金石藥毒。
用黑鉛一斤,以坩埚中熔成汁,投酒一升,如此十數回,候酒至半升,去鉛,頓服之瘥。
青霞子《寶藏論》雲:黑鉛草伏得成寶,可點銅為銀,并鑄作鼎,養朱砂住得火,養水銀住火,斷粉霜住火。
太清服煉靈砂法:錫、鉛俱禀北方壬癸陰極之精也,性濡滑,服之而多陰毒,傷人心胃。
丹房鏡源雲:鉛,鹹。
鉛者不出銀,熟鉛是也。
嘉州隴利州出鉛精之葉,深有變形之狀,文曰紫背鉛,鉛能碎金鋼砧。
草節鉛出嘉州,打着碎,如燒之有硫黃臭煙者。
信州鉛、盧氏鉛,此粗惡,用時直須濾過。
陰平鉛出劍州,是鐵之苗,鉛黃花投汞中,以文武火養,自浮面上,掠刮取炒作黃丹色。
釣腳鉛出雅州山洞溪砂中,形如皂子,又如蝌蚪子,黑色。
炒鉛丹法:鉛一斤,土硫黃一兩,硝石一兩。
上先熔鉛成汁,下醋點之,滾沸時下土硫黃一小塊,并續更下硝石少許,沸定再點醋,根據前下少許硝、黃,已硝,沸盡黃亦盡,炒為末成丹。
粉錫 粉錫 味辛,寒,無毒。
主伏屍毒螫,殺三蟲,去鼈瘕,療惡瘡,堕胎,止小便利。
一名解錫。
陶隐居雲:即今化鉛所作胡粉也。
其有金色者,療屍蟲彌良,而謂之粉錫,事與經乖。
唐本注雲:鉛丹、胡粉,實用錫造。
陶今言化鉛作之,《經》雲粉錫,亦為誤矣。
今注按《本經》呼為粉錫,然其實鉛粉也。
故英公序雲:鉛、錫莫辨者,蓋謂此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胡粉,使,又名定粉。
味甘、辛,無毒。
能治積聚不消,焦炒,止小兒疳痢。
陳藏器雲:胡粉,本功外,主久痢成疳。
和水及雞子白服,以糞黑為度,為其殺蟲而止痢也。
日華子雲:光粉,涼,無毒。
治癰腫爛,嘔逆,療症瘕,小兒疳氣。
圖經文具鉛條下。
外台秘要:誤吞錢并金銀物。
以胡粉一兩,搗調之,分再服食水銀金如泥,吞金銀物在腹中,服之令消洋出之。
千金方:治瘡中水。
胡粉、炭灰白等分,脂和塗孔上,水即止。
又方:治諸腋臭。
胡粉三合,以牛脂和,煎令可丸,塗之。
肘後方:治笃病新起早勞,食飲多緻複欲死方:水服胡粉少許。
《傷寒類要》同。
又方:治卒從高落下,瘀血搶心,面青短氣欲死方:胡粉一錢匕,和水服之,即瘥。
孫真人食忌:治火燒瘡,以胡粉、羊髓和塗上,封之。
食醫心鏡:治小兒舌上瘡。
取胡粉末并豬骨中髓敷之,日三度。
張文仲:治幹濕癬等及陰下常濕且臭,或作瘡。
但以胡粉一物粉之,除即瘥止,常用大驗。
《肘後方》同。
又方:治寸白蟲。
熬胡粉令速燥,平旦作肉,以藥方寸匕納中,服之有大效。
又方:小兒疳瘡。
胡粉熬八分,豬脂和塗之,瘥為度,油亦得。
子母秘錄:小兒夜啼。
胡粉服水調三豆大,日三服。
又方:小兒腹脹。
胡粉鹽熬色變,以摩腹上,兼治腹皮青。
若不理,須臾死。
又方:治小兒無辜痢赤白兼成疳。
胡粉熟蒸,熬令色變,以飲服之。
又方:治小兒耳後月蝕瘡,胡粉和土塗上。
丹房鏡源雲:胡粉可制硫黃,亦可用外櫃。
衍義曰:粉錫,胡粉也,又名定粉。
止洩痢,積聚及久痢。
東壁土 主下部瘡,脫肛。
陶隐居雲:此屋之東壁上土爾,當取東壁之東邊,謂常先見日光,刮取用之。
亦療小兒風臍,又可除油污衣,勝鍛石、滑石。
唐本注雲:此土摩幹、濕二癬,極有效也。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東壁土,亦或單用。
性平。
刮末細篩,點目中去翳。
又東壁土一蚬殼細末,敷豌豆瘡及主溫瘧。
日華子雲:東壁土,溫,無毒。
陳藏器雲:好土,味甘,平,無毒。
主洩痢,冷熱赤白,腹内熱毒絞結痛,下血。
取入地幹土,以水煮三、五沸,絞去滓,适稀稠,及暖服二升。
又解諸藥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并解之。
取東壁土用之,功亦小同。
止洩痢,霍亂煩悶為要。
取其向陽壁久幹也。
張司空雲:土三尺以上曰糞,三尺以下曰土。
服之當去上惡物,勿令入客水。
又食牛馬肉及肝中毒者,先锉頭發,令寸長,拌好土,作溏泥二升,合和飲之,須臾發皆貫所食肝出。
牛馬獨肝者有大毒,不可食。
漢武雲:文成食馬肝死。
又人卒患心痛,畫地作五字,以撮取中央土,水和一升絞,服之良也。
又雲土消,大寒,無毒。
主傷寒時氣,黃膽病,煩熱,湯淋取汁頓服之。
《莊子》雲:蜣轉丸是也。
藏在土中,掘地得之,正圓如人撚作,彌久者佳。
又雲土槟榔,主惡瘡,諸蟲咬及瘰,疥等,細研油塗之,狀如槟榔,于土穴中及階除間得之。
新者猶軟,雲蟾蜍屎也。
蟾食百蟲,故特主惡瘡。
圖經文具鍛石條下。
外台秘要:治肛門凸出,故東壁土一升研,皂莢三挺長一尺二寸,壁土挹粉肛門。
其頭出處,取皂莢炙暖更遞熨之,瘥。
肘後方:服藥過劑及中毒,煩悶欲死。
刮東壁土以水一、二升,調飲之。
經驗方:治背癰疖。
以多年煙熏壁土并黃柏二件等搗羅末,用生姜汁拌成膏,攤貼之,更以茅香湯調下一錢匕,服,妙也。
子母秘錄治小兒臍風瘡,曆年不瘥方:東壁土敷之。
衍義東壁土文具伏龍肝條下。
赤銅屑 以醋和如麥飯,袋盛,先刺腋下脈,去血,封之,攻腋臭神效。
又熬使極熱,投酒中,服五合,日三,主賊風反折。
又燒赤銅五斤,内酒二鬥中百遍,服同煎,主賊風其驗今按陳藏器本草雲:赤銅屑,主折傷,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損者。
取細研酒中溫服之,直入處,六畜死後,取骨視之,猶有焊痕。
赤銅為佳,熟銅不堪。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銅屑,味苦,平,微毒。
明目,治風眼,接骨焊齒,療女人血氣及心痛。
又雲銅器,平。
治霍亂轉筋,腎堂及臍下疰痛,并衣被襯後,貯火熨之。
外台秘要:治狐臭。
崔氏方:先用清水淨洗,又用清酢漿淨洗訖,微揩使破,取銅屑和酢熟揩。
又方:赤銅屑,以酢和銀器中,炒極熱,以布裹,熨腋下,冷複易,瘥止,甚驗。
太清服煉靈砂法雲:銅禀東方乙陰之氣,結而成魄。
性利,服之傷腎。
朝野佥載雲:定州人崔務,墜馬折足。
醫者令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痊平,及亡後十餘年改葬,視其胫骨折處,有銅束之。
丹房鏡源雲:武昌銅若作丹,打之不裂拆。
錫銅鏡鼻 臣禹錫等謹按月閉通用藥雲:錫銅鏡鼻,平。
主女子血閉,症瘕,伏腸,絕孕及伏屍邪氣。
生桂陽山谷。
陶隐居雲:此物與胡粉異類,而今共條,當以其非隻成一藥,故以附見錫品中也。
古無純銅作鏡者,皆用錫雜之,《别錄》用銅鏡鼻,即是今破古銅鏡鼻爾。
用之當燒令赤内酒中飲之。
若置醯中出入百過,亦可搗也。
鉛與錫,《本經》雲生桂陽,今則乃出臨賀,猶是分桂陽所置。
鉛與錫相似,而入用大異。
唐本注雲:臨賀出者名鉛,一名白,唯此一處資天下用,其錫出銀處皆有之。
雖相似,而入用大異也。
今按别本注雲:凡鑄鏡皆用錫和,不爾即不明白,故言錫銅鏡鼻,今廣陵者為勝。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銅鏡鼻,微寒。
主治産後餘疹刺痛三十六候,取七枚投醋中,熬過呷之。
亦可入當歸、芍藥煎服之。
藥訣雲:鏡鼻,味酸,冷,無毒。
日華子雲:古鑒,平,微毒。
辟一切邪魅,女人鬼交,飛屍蠱毒,小兒驚痫,百蟲入人耳鼻中,将就彼敲,其蟲即出。
又催生,及治暴心痛,并燒酒淬服之。
圖經文具鉛、錫條下。
聖惠方:治小兒卒中客忤。
用銅照子鼻燒令赤,着少許酒中淬過,少少與兒服之。
銅青 平,微毒。
治婦人血氣心痛,合金瘡,止血,明目,去膚赤息肉。
生銅皆有青,青則銅之精華,銅器上綠色是,北庭者最佳。
治目時淘洗用。
(新補見陳藏器、日華子。
) 陳藏器雲:陶雲青銅不入方用。
按青銅明目,去膚赤,合金瘡,止血,入水不爛,令瘡青黑。
生熟銅皆有青,即是銅之精華,大者即空綠,以次空青也。
銅青獨在銅器上綠色者是。
經驗方: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語,備急大效。
碧琳丹:生碌二兩淨洗,于乳缽内研細,以水化去石澄清,同碌粉慢火熬令幹,是取辰日辰時于辰位上修合,再研勻入麝香一分同研,以糯米糊和丸如彈子大,陰幹。
如卒中者,每丸作二服,用薄荷酒研下。
癱緩一切風,用朱砂酒研化下,候吐涎出,沫青碧色,瀉下惡物。
又方:治小兒綠雲丹:不計分兩,研細如粉,用醋面糊和丸如雞頭大。
每有中者,才覺便用薄荷酒磨下一丸,須臾便吐,其涎如膠,令人以手拔之候吐罷,神效。
井底沙 至冷,主治湯火燒瘡用。
千金方:蠍螫人。
以井底泥塗敷之,溫則易之。
肘後方:卧忽不寤,勿以火照,火照之殺人。
但痛齧其踵及足拇指甲際,而多唾其面即活。
井底泥塗目畢,令人垂頭于井中,呼其姓名便起。
又方:治妊娠得時疫病令胎不傷,取井底泥敷心下。
代赭 代赭 味苦、甘,寒,無毒。
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産難,胞衣不出,堕胎,養血氣,除五髒血脈中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