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木部

關燈
五 木部 芫花 氣溫,味辛、苦。

    有小毒。

     《本草》雲:主咳逆上氣,喉鳴喘急,咽腫短氣,蠱毒鬼瘧,癰腫疝瘕。

    殺蟲魚。

    消胸中痰水,喜(聲去)唾,水腫,五水在五髒、皮膚及腰痛。

    下寒毒、肉毒。

    久服令人虛。

    仲景治太陽中風,脅下痛,嘔逆者,可攻,十棗湯主之。

     《液》雲:胡洽治痰癖飲,加以大黃、甘草,五物同煎。

    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

     治之大略,水者,肺、腎、胃三經所主,有五髒、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而頭,中而四肢,下而腰臍,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

    脈有尺寸之殊,浮沉之異,不可輕瀉藥,當知病在何經何髒,誤用則害深。

    然大意洩濕,内雲五物者,即甘遂、大戟、芫花、大黃、甘草也。

     卷之五 木部 蘇木 氣平,味甘、鹹。

    甘而酸、辛,性平。

    甘勝于酸辛,陽中之陰。

    無毒。

     《本草》雲:主破血,産後血脹悶欲死者。

    排膿止痛,消癰腫瘀血,婦人月水不調及血暈口噤。

     《心》雲:性平,甘勝于酸辛。

    去風,與防風同用。

     《珍》雲:破死血。

     卷之五 木部 川楝子 氣寒,味苦、平。

    有小毒。

     《本草》雲:治傷寒大熱煩躁,殺三蟲疥瘍,利小便。

    杵細用。

     《珍》雲:入心,主上下部腹痛。

     卷之五 木部 金鈴子 酸苦,陰中之陽。

     《珍》雲:心暴痛,非此不能除。

    即川楝子也。

     卷之五 木部 沒藥 味苦、平。

    無毒。

     《本草》雲:主破血止痛,療金瘡杖瘡,諸惡瘡,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暈痛,膚赤。

     生波斯國,似安息香,其塊大小不定,黑色。

     卷之五 木部 梧桐淚 味鹹。

     《珍》雲:瘰,非此不能除。

     《本草》雲:味鹹、苦、大寒。

    無毒。

    主大毒熱,心腹煩滿,水和服之取吐。

    又主牛馬急黃,黑汗,水研三、二兩,灌之,立瘥。

     《日華子》雲:治風牙齒痛,殺火毒并面毒。

     《海藥》雲:主風疳,齒牙疼痛,骨槽風勞。

    能軟一切物。

    多服,令人吐也。

    又為金銀焊藥。

     卷之五 木部 桑東南根 《時習》雲:根暖,無毒。

    研汁,治小兒天吊,驚痫客忤,及敷鵝口瘡,大效。

     大棗 氣溫,味甘,氣濃,陽也。

    無毒。

     《珍》雲:味甘,補經不足,以緩陰血。

     《液》雲:主養脾氣,補津液,強志。

    三年陳者,核中仁,主腹痛,惡氣卒疰忤,治心懸。

    經雲:助十二經脈,治心腹邪氣,和百藥,通九竅,補不足氣。

    生者多食,令人腹脹注洩。

    蒸熟食,補腸胃,肥中益氣。

    中滿者勿食甘,甘者令人中滿,故大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饴、棗,與甘草同例。

     生棗 味甘、辛。

     多食,令人多寒熱,羸瘦者不可食。

    葉,覆麻黃能令出汗。

    生河東平澤,殺烏頭毒。

     陳皮 氣溫,味微苦。

    辛而苦,味濃,陰也。

    無毒。

     《象》雲:能益氣,加青皮,減半,去滞氣,推陳緻新。

    若補脾胃,不去白;若調理胸中肺氣,須去白。

     《心》雲:導胸中滞氣,除客氣。

    有白術,則補脾胃;無白術,則瀉脾胃。

    然勿多用也。

     《珍》雲:益氣利肺。

    有甘草,則補肺;無甘草,則瀉肺。

     《本草》雲:主胸中痰熱、逆氣,利水谷。

    下氣,止嘔咳。

    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

    主脾不能消谷,氣沖胸中,吐逆霍亂。

    止瀉,去寸白蟲。

    能除痰,解酒毒。

    海藏治酒毒,葛根陳皮茯苓甘草生姜湯。

    手太陰氣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順之。

    陳皮、白檀為之使。

    其芳香之氣,清奇之味,可以奪橙也。

     青皮 氣溫,味辛。

    苦而辛,性寒,氣濃,陰也。

     足厥陰經引經藥,又入手少陽經。

     《象》雲:主氣滞,消食,破積結膈氣。

    去穣。

     《心》雲:厥陰經引經藥也。

    有滞氣則破滞氣,無滞氣則損真氣。

     《液》雲:主氣滞,下食,破積結及膈氣。

    或雲與陳皮一種。

    青皮小而未成熟,成熟而大者橘也,色紅故名紅皮,日久者佳,故名陳皮。

    如枳實、枳殼一種,“實”小而青,未穣;“殼”大而黃紫色,已穣。

    故殼高而治胸膈;實低而治心下。

    與陳皮治高,青皮治低同意。

    又雲:陳皮、青皮二種,枳實、枳殼亦有二種。

     桃仁 氣溫,味苦、甘、性平,苦重于甘,陰中陽也。

    無毒。

     入手、足厥陰經。

     《象》雲:治大便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便。

    七宣丸中,專治血結,破血。

    以湯浸,去皮尖,研如泥用。

     《心》雲:苦以洩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須用。

    又去血中之熱。

     《本草》雲:主瘀血血閉,症瘕邪氣。

    殺小蟲,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

     除卒暴擊血,通月水,止痛破血。

    入手足厥陰。

     《衍義》雲:老人虛秘,與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熔白蠟,和丸如桐子大。

    以少黃丹湯下。

    仲景治中焦畜血用之。

     杏仁 氣溫,味甘、苦,冷利。

    有小毒。

     入手太陰經。

     《象》雲:除肺燥,治風燥在胸膈間。

    麸炒,去皮尖用。

     《心》雲:散結潤燥,散肺之風及熱,是以風熱嗽者用之。

     《本草》雲:咳逆上氣雷鳴,喉痹。

    下氣,産乳金瘡,寒心贲豚。

    驚痫,心下煩熱,風氣往來,時行頭痛。

    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

    破氣,入手太陰。

    王朝奉治傷寒,氣上喘,沖逆者,麻黃湯内加杏仁、陳皮;若氣不喘,沖逆者,減杏仁、陳皮。

    知其能瀉肺也。

     《東垣》雲:杏仁下喘,用治氣也。

    桃仁療狂,用治血也。

    桃、杏仁俱治大便秘,當以氣血分之。

    晝則難便,行陽氣也;夜則難便,行陰血也。

    大腸雖屬庚,為白腸,以晝夜言之,氣血不可不分也。

    年虛人大便燥秘、不可過洩者,脈浮在氣,杏仁、陳皮;脈沉在血,桃仁、陳皮。

    所以俱用陳皮者,以其手陽明病,與手太陰俱為表裡也。

    贲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故王氏言肺與大腸為通道也。

     烏梅 氣平,味酸。

    酸溫,陽也。

    無毒。

     《象》雲: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調中,治痢止渴。

    以鹽為白梅,亦入除痰藥。

    去核用。

     《心》雲:收肺氣。

     《本草》雲:主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

    去青黑痣惡疾,止下痢,好唾口幹,去骨間熱。

    又方,治一切惡瘡肉出,以烏梅燒為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

    仲景治吐蛔下利,烏梅丸。

     木瓜 氣溫,味酸。

     入手足太陰經。

     《本草》雲:治香港腳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益肺而去濕,和胃而滋脾。

     《衍義》雲:木瓜得木之正,故入筋。

    以鉛白霜塗之,則失酸味,受金制也。

    此物入肝,故益筋與血。

    病腰腎腳膝無力,此物不可缺也。

     《東垣》雲:氣脫則能收,氣滞則能和。

     《雷公》雲:調榮衛,助谷氣是也。

     甘李根白皮 《時習》雲: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煩,氣逆奔豚。

    仲景奔豚湯中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