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關燈
小
中
大
不濡,胃氣乃濃。
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五傷 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五走 鹹走血,血病毋多食鹹。
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
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
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
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
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服藥可慎 熱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
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
夫熱氣剽悍,藥氣亦然,二氣相遇,恐内傷脾。
脾者,土也,而惡木。
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
論藥所主 海藏雲:湯液要藥,最為的當,其餘方論所着雜例,比之湯液稍異,何哉?蓋尹、仲景取其治之長也。
其所長者,神農之所注也。
何以知之?《本草》雲:一物主十病,取其偏長為本。
又當取潔古《珍珠囊》斷例為準則,其中,藥之所主,不必多言,隻一兩句,多則不過三四句。
非務簡也,亦取其所主之偏長,故不為多也。
天地生物有濃薄堪用不堪用 表格一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髒所宜,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
謹候氣宜,無失病機。
其主病何如,言采藥之歲也。
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
先歲物何也,天地之專精也,專精之氣,藥物肥濃,又于使用,當其正氣味也。
五運主歲,不足則物薄,有餘則物精,非專精則散氣,散氣則物不純。
是以質同而異等,形質雖同,力用則異也。
氣味有濃薄,性用有躁靜,治化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表格二 表格三 表格四 表格五 表格六 表格七 表格八 表格九 氣味生成流布 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于味。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濃者為陰,薄為陰中之陽,濃則洩,薄則通;氣濃者為陽,薄為陽中之陰,薄則發洩,濃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神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七方 大: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遠而奇偶,制大其服也。
大則數少,少則二之。
腎肝位遠,服湯散,不厭頓而多。
小:君一,臣二,制之小也。
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
小則數多,多則九之。
心肺位近,服湯散,不厭頻而少。
緩:補上治上制以緩,緩則氣味薄。
治主以緩,緩則治其本。
急: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濃。
治客以急,急則治其标。
奇: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
陽數奇。
偶: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陰數偶。
複:奇之不去,則偶之。
是為重方也。
十劑 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屬是也。
通: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屬是也。
補:可以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瀉:可以去閉,葶苈、大黃之屬是也。
輕:可以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
重:可以去怯,磁石、鐵漿之屬是也。
滑:可以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
澀:可以去脫,牡蛎、龍骨之屬是也。
燥:可以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
濕: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
隻如此體,皆有所屬。
凡用藥者,審而詳之,則靡所失矣。
陶隐居雲:藥有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
此十劑,今詳之,惟寒、熱二種,何獨見遺,今補二種,以盡厥旨。
寒:可以去熱,大黃、樸硝之屬是也。
熱:可以去寒,附子、官桂之屬是也。
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五傷 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五走 鹹走血,血病毋多食鹹。
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
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
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
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
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服藥可慎 熱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
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
夫熱氣剽悍,藥氣亦然,二氣相遇,恐内傷脾。
脾者,土也,而惡木。
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
論藥所主 海藏雲:湯液要藥,最為的當,其餘方論所着雜例,比之湯液稍異,何哉?蓋尹、仲景取其治之長也。
其所長者,神農之所注也。
何以知之?《本草》雲:一物主十病,取其偏長為本。
又當取潔古《珍珠囊》斷例為準則,其中,藥之所主,不必多言,隻一兩句,多則不過三四句。
非務簡也,亦取其所主之偏長,故不為多也。
天地生物有濃薄堪用不堪用 表格一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髒所宜,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
謹候氣宜,無失病機。
其主病何如,言采藥之歲也。
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
先歲物何也,天地之專精也,專精之氣,藥物肥濃,又于使用,當其正氣味也。
五運主歲,不足則物薄,有餘則物精,非專精則散氣,散氣則物不純。
是以質同而異等,形質雖同,力用則異也。
氣味有濃薄,性用有躁靜,治化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表格二 表格三 表格四 表格五 表格六 表格七 表格八 表格九 氣味生成流布 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于味。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濃者為陰,薄為陰中之陽,濃則洩,薄則通;氣濃者為陽,薄為陽中之陰,薄則發洩,濃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神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七方 大: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遠而奇偶,制大其服也。
大則數少,少則二之。
腎肝位遠,服湯散,不厭頓而多。
小:君一,臣二,制之小也。
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
小則數多,多則九之。
心肺位近,服湯散,不厭頻而少。
緩:補上治上制以緩,緩則氣味薄。
治主以緩,緩則治其本。
急: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濃。
治客以急,急則治其标。
奇: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
陽數奇。
偶: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陰數偶。
複:奇之不去,則偶之。
是為重方也。
十劑 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屬是也。
通: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屬是也。
補:可以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瀉:可以去閉,葶苈、大黃之屬是也。
輕:可以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
重:可以去怯,磁石、鐵漿之屬是也。
滑:可以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
澀:可以去脫,牡蛎、龍骨之屬是也。
燥:可以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
濕: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
隻如此體,皆有所屬。
凡用藥者,審而詳之,則靡所失矣。
陶隐居雲:藥有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
此十劑,今詳之,惟寒、熱二種,何獨見遺,今補二種,以盡厥旨。
寒:可以去熱,大黃、樸硝之屬是也。
熱:可以去寒,附子、官桂之屬是也。